菖蒲 · 雅趣何須貴

菖蒲 · 雅趣何須貴

吳昌碩 菖蒲蜀葵圖


凡草木之生石上者,必須微土以附其根···惟石菖蒲並石取之,濯去泥土,漬以清水,置盆中,可數十年不枯···其輕身延年之功,既非昌陽之所能及。至於忍寒苦,安澹泊,與清泉白石為伍不待泥土而生者,亦豈昌陽之所能彷彿哉?


——蘇軾 《石菖蒲贊》


水陸草木之花,各有其美、其趣,而草木之中,愛菖蒲者亦眾。此處來看,便可解為何古今文人雅士皆愛菖蒲之疑。


菖蒲 · 雅趣何須貴

唐雲 己卯(1939年)作 玩蒲圖


依石傍水,歷久彌堅,無懼歲月悠長。


其為靜品,也為壽品,發之山野,自有一種清新的韻味。其「不假日色,不資寸土」的特質,恰與文人所追求的清淨風骨不謀而合。


玩者皆珍惜,或安置於小院或輕放於案頭,聊以觀己觀德。



識蒲


菖蒲 · 雅趣何須貴

溥心畲 盆花菖蒲圖


菖蒲,全株芳香,可作香料或驅蚊蟲;莖、葉可入藥。


《綱目》:菖蒲氣溫,心氣不足者用之,虛則補其母也。肝苦急,以辛補之是矣。


端午節時,有些地域會懸菖蒲、艾葉於門窗,飲菖蒲酒,以祛避邪疫,於夏、秋之夜,會燃菖蒲、艾葉,驅蚊滅蟲。


菖蒲 · 雅趣何須貴

潘天壽 菖蒲八哥圖


此處說的菖蒲,多為高大的水菖蒲、白菖蒲,多生於沼澤、溪流或水田邊。


因其葉叢翠綠,端莊秀麗,具有香氣,多種植於湖、塘、庭院,以供觀賞,也用於佈景或插花材料。


而作為文人觀賞的菖蒲,則多是金錢菖蒲、虎鬚菖蒲或者石菖蒲,其與蘭花、水仙、菊花並稱為“花草四雅”。


茶席案頭,古琴墨書,置一盆,便多些綠意和生機,詩意雅緻。


緣起


菖蒲 · 雅趣何須貴

吳昌碩 菖蒲梅花


菖蒲到底何時走進人們的生活,淵遠流長,說來話長。


最初,始於先民崇拜,他們把菖蒲當作神草。


《本草·菖蒲》中載:“典術雲:堯時天降精於庭為韭,感百陰之氣為菖蒲,故曰:堯韭。方士隱為水劍,因葉形也”。


菖蒲 · 雅趣何須貴

清 居廉 花卉奇石


後把農曆4月14日定為菖蒲的生日,“四月十四,菖蒲生日,修剪根葉,積海水以滋養之,則青翠易生,尤堪清目。”


菖蒲有自己生日,這在植物界極少見,其神性和觀賞價值,讓其在數千年來,都是中國觀賞植物和盆景植物中重要的一種。


菖蒲 · 雅趣何須貴

金農《菖蒲圖》


菖蒲作為仙草靈藥存在,傳有長生之效。在《神仙傳》中,就有一個叫王典的人,因吃了菖蒲而得到永生。


《呂氏春秋》載,孔子就曾學周文王吃菖蒲,因太苦,“縮項而食之”,吃了3年才習慣其味,可見菖蒲確實難吃。李白也曾寫過“我來採菖蒲,服食可延年”。


如果志於求仙問道,菖蒲確實觸手可得。相比天山的雪蓮、懸崖的靈芝草要好得的多,這也讓菖蒲在文人氣之外多了點仙氣。


後大致從唐宋開始,石菖蒲走出了溪頭澗畔,侍弄成盆景小植,成為文人案頭清供。


清供


菖蒲 · 雅趣何須貴

張熊 菖蒲壽石


文人清供清玩多樣,文房、書畫、古董、金石、異香、琴書等包羅萬象。


而“清氣出風塵以外,靈機在水石之間”的菖蒲,倚石傍水,作為案頭雅物,它不如名蘭名花,而是貴在其意。


菖蒲 · 雅趣何須貴

周煉霞 菖蒲圖


明代朱權(朱元璋第十七子)《臞仙神隱書》中言:“石菖蒲,置一盆於几上,夜間觀書,則收煙無害目之患,或置星露之下至旦取葉尖露水洗目,大能明視,久則白晝見星。”


古人夜讀,案置一盆菖蒲,氣味清新醒神,不僅能防蚊蟲叮咬,因為可吸附空氣中微塵,還能可免油燈煙燻眼之苦。


菖蒲 · 雅趣何須貴

戊寅(1878年)作 山石菖蒲 團扇面


宋代舒嶽祥曾作《菖蒲最難養置而弗省則弗滋勤勤拂拭則病矣餘》(此詩名甚長,可自行體意斷句)


多忘昏昏久廢書,閒來石上採菖蒲。

瘦鞭走石蛟龍窟,細葉穿苔虎豹須。

陰洞容光明覆晦,乳泉盈坎潤難枯。

試拈九節風前嗅,已覺登仙不用扶。


雖對其作用描寫相對誇張,但也尤見文人對菖蒲之愛。


菖蒲 · 雅趣何須貴

朱屺瞻 《歲朝清供》


「窗明几淨室空虛,盡道幽人一事無。莫道幽人無一事,汲泉承露養菖蒲」。


如果蘭花喻君子,那麼菖蒲就可代隱士。其可生存於石隙,柔弱卻又強悍。


養蒲養的不僅僅是閒趣。


小物大雅,觀賞打理之外,也是與己對話,人向天地萬物取法,道途多矣。


且觀這一小叢一小簇,風過輕搖,大概能通過共愛之物,身臨古代文人墨客燈下幽思且澄淨的夢裡吧。


雅趣勿須貴,一掬香蒲足矣。


菖蒲 · 雅趣何須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