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情端午”

五月又五天,門頭插艾鮮。

彩繩拴香包,消災驅邪遠。

蒲葉裹米肉,艾蒿煮禽蛋。

雄黃燒熱酒,粽香透山川。

“粽情端午”

端午節是古老的節日,至今已有2000多年曆史。

每當端午節來臨,媽媽都會不辭勞苦地包起好多口味不同的粽子,現在條件方便了,整整一冰箱。

端午節的那天,餐桌上少不了幾盤蒸熟了的、剝好了皮的、各種口味的粽子,還有一鍋用新鮮艾葉煮透了的大祘頭和能夠買得到的各種禽蛋,被煮成了黃綠的顏色,特別誘人,我特別喜歡這種,能一口氣吃到飽。

這一天好像誰家門口都會插滿棵棵艾蒿或菖蒲,隨風搖曳,處處生機。艾蒿可是個好東西,它能有效地驅逐蚊蠅,消毒止癢。還能防治各種雜病。具說在以前的農村醫療條件相對落後的情況下,艾蒿曾被推崇為‘神草’,雖然都是傳說,不過還真有見效的案例。蚊香的材料配方常以艾蒿為主,可見它的作用是偉大的。

全國各地都過同一個端午節,儘管各有風俗,但都大同小異,形式不同而已。南方以米粽、雄黃酒為主,常有賽龍舟活動。北方以禽蛋、白酒為主,常有拔河活動。有人說端午節主要是為了記念屈原而形成的特別節日。

“粽情端午”

屈原。公元前340年一公元前278年,戰國時期楚國人(今湖北宜昌),偉大的愛國主義者、詩人。在那一年農曆的五月五日,他悲傷地寫下《懷沙》,“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傷懷永哀兮,汨徂南土。……”。詩歌后投汨羅江身死。

人們為了保護他的屍體不被魚蝦龍蟹吃掉,就把飯糰、雞蛋等食物丟進江裡餵飽那些魚蝦,從此就傳承下來。

也就是說端午節是為了記念偉大的愛國主義者詩人,不屈不撓的忠君思想的英雄屈原,而傳承的特別節日。因此端午節是應該值得重視和神聖的。

結伴走江邊,清影映屈原。

英雄氣常存,江河明月還。

“粽情端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