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小學時代端午節

憶小學時代端午節

一股熟悉的粽味飄了過來,不知不覺,耳邊又響起了那首兒歌:“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草,帶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哦,快過端午節了,端午節在中國的民間節日中可以算得上隆重,粽子、茶雞蛋、插艾蒿等都是端午節的特色。我記得過得最有端午節味道的應該還是在六安市裕安區橫排頭小學上學的時候,那時並不知道端午是怎麼來的,只聽說是為了紀念屈原的節日。在我兒時的記憶中,除了春節以外就數端午節最為熱鬧了,由於父母在橫排頭水庫管理處工作都很忙,小學時代只有外婆一個人忙著準備過端午節。那時的端午節使我難以忘懷。

上小學時,端午節這天並不安排放假,但橫排頭小學都會提前一節課放學。下午時分,太陽已經偏西,我們排著一條長長的隊伍,踏著拉得長長的身影,開開心心的回家,偶爾會看到有些人拿著大把的艾葉和菖蒲,老一代的人說在端午這天摘的艾葉和菖蒲會特別的有效,能夠降火、消暑、祛溼、解熱………………所以每到這天,外婆就會去橫排頭水庫管理處駐地菜市場去買艾葉和菖蒲,然後拿回家了,那時我總是很好奇的看著艾葉和菖蒲問外婆這是有什麼用的,外婆總是會很正面的回答,我會在旁邊看著,喜歡聞著那清清的味道。

端午還有一件值得期待的事情就是每年這個時候家裡都會包粽子。包粽子的時候還可以放一些大棗、葡萄乾、雞肉等摻在糯米里做餡,製作不同口味的粽子。而我最喜歡吃米里加肉的,吃起來特別的香。天快黑了家裡會殺雞,然後晚上的時候,做上豐盛的晚餐,圍滿了一桌的人吃飯。到第二天上學的時候,我們都會把自家的粽子帶上一個到學校裡去,跟同學比哪個的好吃,粽子的餡有什麼不一樣。很簡單的童年,很簡單的端午,很簡單的快樂。

2018年的端午節,我特別的想回到43年前的小時候,過一次簡單而快樂的端午節,要求只是一家人一起吃飯,吃個自己包的粽子,飯後一起看看電視………………

隨著社會的發展,端午節的節日氣氛也在逐漸減弱。端午節和眾多的中國傳統佳節一樣,都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是我們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

憶小學時代端午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