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失了128年的领土,最终在2011年回归祖国

帕米尔高原,古称葱岭,位于中国、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阿富汗五国交界处。对葱岭一词的解释,在《汉书·西域传》中记载道,

“《西河旧世》云,葱岭其山高大,上悉生葱,故以名焉。”除了葱岭之外,帕米尔高原还有一个名字——帕米尔山结。自大汉王朝丝绸之路开始,直到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大清帝国的灭亡,各个朝代的兴衰都与帕米尔高原有紧密的联系。

丢失了128年的领土,最终在2011年回归祖国

帕米尔高原一角

从史书中了解,惊奇的发现每当王朝强盛之时,帕米尔基本上都归中国管辖,就如两汉、唐、清。每当中原王朝衰弱自守之时,帕米尔往往归属于中国的藩属国,就如如隋、宋、明。在清朝以前,史学家对中国是否真正统治过帕米尔高原基本出自史料推测,没有实质性的证据,直到1890年英国著名探险家荣赫鹏在帕米尔地区雅什库里湖畔发现了乾隆纪功碑。这才验证了帕米尔高原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不容分割的一部分。

丢失了128年的领土,最终在2011年回归祖国

乾隆纪功碑遗址

乾隆纪功碑,在清朝疆域极西之处,被称为“中国西极之碑”。1757年,新疆统治者发动叛乱。次年,乾隆发兵征讨新疆,大小和卓屡战屡败,随即逃到帕米尔高原。1759年,清军翻越帕米尔高原,兵临今天阿富汗东北部和塔吉克斯坦东部的巴达克山国。巴达克山国扛不住大清王朝强大的军事实力,于是交出了大小和卓的首级,以用来讨好大清帝国。

丢失了128年的领土,最终在2011年回归祖国

清军收复新疆

至此,清朝的疆域到达了巴达克山国与瓦罕国以东,并占领大部分帕米尔。之后,在征讨大小和卓最后一战之后,清朝树立了一块石碑,用满、汉与维吾尔三种文字详细地记述了这次战役的经过,是为“乾隆纪功碑”。

随着清朝日渐的落败,沙俄势力开始向帕米尔地区进行渗透,在剿灭阿古柏叛乱之后的清朝加强了帕米尔的防务。规定:外国人进入帕米尔地区,必须向清朝提出申请,清朝发给准许通行的文书方才可以。若非法肆意闯入,则会遭到清军的驱逐。1881年,中俄签订《中俄伊犁条约》,规定中俄两国在帕米尔的边界线‘照两国现管之界勘定’,即承认帕米尔为中国领土。谁知,沙俄欲壑难填,在1884年勘界和签订《中俄续勘喀什噶尔界约》时,不顾刚刚签订不到3年的《伊犁条约》的规定,强行将两国在帕米尔的分界点从阿赖岭移到了乌孜别里山口,并规定‘俄国界线转向西南,中国界线一直往南’,中间形成一块顶角为45°的三角形地区为待议区。

这样以来,沙俄不但侵占了属于我国的帕米尔西北部大片土地,还把属于我国的领土变为了待议区。

丢失了128年的领土,最终在2011年回归祖国

沙俄侵占帕米尔地区示意图

1891年,沙俄再次出兵帕米尔,侵入待议区。第二年,沙俄又扩大侵略,势力扩展到了萨雷阔勒岭以西。面对沙俄的侵略,清朝新疆巡抚陶模坚定地认为不能向沙俄低头,否则“不单色勒库尔等处恐非为所有,全疆断难晏然,关内屏藩又岂堪设想”。在随后的函件中,清廷明确地告诉陶模“交涉之事,边衅不可轻开”。见清廷加派军队,沙俄开始恐吓清廷,逼迫清朝强令陶模撤军。1892年4月,无奈的陶模率领心有不甘的清朝兵勇撤到萨雷阔勒岭以东。

清朝撤军后,占领印度的英国人又开始感到不安了。看到沙俄一步步地接近萨雷阔勒岭,他们担心照此趋势发展下去,沙俄将直接进入瓦罕走廊侵入印度,危及到他们的统治。于是,继1872年俄英协定之后,二者又在1895年3月再次达成协议,瓜分了帕米尔地区东南部,将本属于中国的瓦罕帕米尔地区划分给英国保护国阿富汗,作为英俄之间的缓冲地带,此地也就是上文谈到的瓦罕走廊。而八帕之地,除塔格敦巴什克米尔和郎库里帕米尔属于中国外,其他六帕全被英俄瓜分。正是因为英俄瓜分帕米尔是非法的,所以后来历届中国政府都未承认。但彼时中国多事,内乱频频,屡受列强欺凌,无实力亦无精力解决帕米尔问题。

丢失了128年的领土,最终在2011年回归祖国

清朝与列强签署条约

直到苏联解体,塔吉克斯坦继承了中苏在帕米尔地区的边界。如此,中苏边界问题,便转而变成了中塔边界问题。因此,一个新的问题又来了,塔吉克斯坦面积狭小,仅有14.31万平方公里。若中方坚持收回中塔2.8万平方公里的争议地区,那将是这个小国所不能承担的。中国怀着平等、协商的精神,于2002年与塔吉克斯坦签署《中塔国界补充协议》。2011年1月14日,协议生效,历时一百多年的中国西部领土争端终于划上历史句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