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职业黑粉”,法律底线必须明了!

“职业黑粉”是近两年网络流行词,也被普通粉丝简称为黑子或职黑,是指被有偿雇佣的专业黑粉。近年来,随着网红文化的不断发展,黑粉这一群体也越来越被大家所熟悉,甚至还出现了专门以此盈利的团队。


起底“职业黑粉”,法律底线必须明了!


职黑产业链的崛起与流量经济不断做大有关。近年来,伴随着文化产业的深度重构,粉丝群体购买力与明星商业价值直接挂钩,网络追星行为产生的流量便有了变现通道和商业价值。职黑产业牟利的方式,就是试图通过各种阴招影响流量经济,从中渔利。一些职业黑粉头会拉一些下线,接单后先由粉头编好文案,再通过微信群分发到各个下线手中,双方根据工作量按日结算工资。

起底“职业黑粉”,法律底线必须明了!


职业黑粉除了引导粉丝之间“互撕”,直接“手撕”公众人物更是常态。女艺人迪丽热巴曾被“黑粉”P过遗照,并贴在写有“生的该死,死的活该”的碑上。男艺人杨洋因出演某角色遭到原著书粉的抵制,书粉在清明节当天焚烧其照片、撒纸钱,号称要祭奠书中角色。2019年国庆节期间,两名十几岁的少女受网上营销号的影响,在长沙高铁站拉横幅辱骂艺人,横幅上写着对艺人的侮辱性外号,将网络暴力延伸到了线下。

职黑黑粉“拉踩”“引战”主要有以下8个套路:


1压红热搜;


2购买黑搜索词条;


3

编造黑搜索词条,带姓名“屠”微博广场;


4多号联动洗脑;


5炮制黑料发帖评论;


6捕风捉影造谣;


7在粉丝圈恶意引骂战;


8针对部分活跃人士进行网络暴力。


起底“职业黑粉”,法律底线必须明了!

如今,在微博、豆瓣、抖音、快手等网络平台上,职业黑粉产业“欣欣向荣”。这固然与职业黑粉背后的公司团队运作,社会对流量的推崇及浮躁的风气有一定关系,但职业黑粉们所在的网络平台同样难辞其咎。作为传播资讯的媒介,一些网络平台凭借其强大的渠道资源,每天向用户推送海量信息。部分平台营销号为了流量和点击率,会故意造谣、挑事,粉丝对此会进行澄清和控评。如此一来一回之间,为营销号带来数百万的点赞,获得了极高的热度。

起底“职业黑粉”,法律底线必须明了!

在网络经济时代,流量是平台的生命线。但平台如果为了流量就放任职业黑粉们引导粉丝互撕、造谣、抹黑、人肉,甚至让大量有害信息充斥页面,这不仅是对用户的不负责任也是对整个社会风气的误导,特别是对青少年价值观的负面效应不可小视。


职业黑粉的互撕不仅吞噬了青少年群体的精力,更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饭圈(粉丝圈)的戾气正走向失控、黑化,甚至走火入魔。”有网友留言说,“这些粉丝自从追上一个星,大量时间泡在网络上刷话题,语言、思维方式不知不觉都被同化污化了,在三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出现思想偏差,做出不理智行为。”还有网友表示,“在这样充满戾气的互联网环境中,会使有些青少年觉得,在网络上肆无忌惮地嘲讽辱骂别人是对的,是法律奈何不了的。”


起底“职业黑粉”,法律底线必须明了!


小东认为:


职业黑粉的网络行为不仅会错误引导公众的价值观,其可能还涉嫌侵犯公民隐私、诽谤他人等违法行为,应及时予以监管和整治。

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尚不构成犯罪的,要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等规定给予拘留、罚款等行政处罚。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职业黑粉诽谤他人的行为,可能被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行为较为严重还有可能触犯刑法,构成诽谤罪。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的规定,捏造虚假信息,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行为人可能被判处三年之下有期徒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