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协副主席刘洪彪的书法到底算不算“丑书”?

惊龙轩


原来在网上有个“书坛10大丑书家”排名,由当代书坛颇有影响力、主导中央美院书法教学的王镛先生领衔,名单包括沃兴华、曾翔、王冬龄等名家,尽管也存在不少争议,基本还是能够得到网友们认可。自从苏士澍先生担任书协主席后,频频发声要整治丑书现象,引来广泛响应。于是,这份丑书名家的名单也随之“扩军”了,沈鹏、刘洪彪等书坛重量级人物纷纷上榜,书法作品也受到口诛笔伐。


有关于“丑书”这个现象的出现,我写过好几篇文章来阐述,总的观点是:丑书(流行书风)不应该成为当代书法艺术发展的主流方向,但是不能全盘否定这些书法家的艺术思维,也没必要视之为过街老鼠,一棒子打死。另外,何为“丑书”?这是一个需要具备一定艺术鉴赏能力的问题,不能把一般书法爱好者看不懂或风格独特的一些书法作品,不分青红皂白统统打入“丑书”行列。

当然,最难欣赏的书法大都集中在草书作品,草书自然成了所谓丑书的“重灾区”。沈鹏和刘洪彪这些以草书名世的书法家被划拉进丑书家的队伍,看起来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尽管现在的舆论几乎是一边倒地在攻击丑书,大有欲除之而后快之势,作为一个习练书法几十年的书法爱好者,我却不敢轻易盲从。我个人认为,欣赏书法作品应该站在艺术的角度去分析,也应该在艺术的范畴内交流和探讨,盲目地挥舞大棒,或者人云亦云,“泼妇骂街”似的交流方式,只能显出自身欣赏水准和文化素养的苍白,对书法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也没有丝毫帮助。

看过我文章的朋友应该都知道,我对沃兴华和曾翔这些颇有影响力的丑书名家一直是持保留态度的,我认为他们的艺术探索精神值得肯定,但是那种改变传统审美习惯的书法风格,至少在目前很难被广泛认同,更谈不上普及和推广。我们应该允许个性书法的存在,但是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发展,传统的书法艺术审美思维已经极为成熟,这种传统的审美习惯也早已根深蒂固,没必要也不可能被否定和颠覆。


我们回到刘洪彪先生的书法定位的话题。尽管对刘洪彪先生书法的评价素来存在争议,褒贬不一,但是对他传统书法功底的肯定基本还是能达成共识的。在我看来,刘洪彪先生的书法作品,尤其是草书作品,在用笔、墨色和章法方面都颇为用心,尤其注重取势,虽然有些地方显得有些牵强,或者有取巧之嫌,总归还是在传统书法的轨道上,划拉进“丑书”行列有些说不过去。


必须要强调一点,当今书坛的确是乱象丛生,虽然争议的焦点集中在丑书方面,其实更应该重视的其实是俗书和江湖书法带来的负面影响。相比近乎搞笑的诸多江湖书法“大师”,俗书更难被一般书法爱好者辨识。所谓“俗”,简单地说就是指缺乏艺术品味。对于俗书的鉴定需要一定的欣赏水准,所以带有不少伪装和迷惑性。刘正成先生直言苏士澍先生的书法作品便是当今俗书的代表,这一点在专业圈子里没有多少异议,在普通大众的眼里却很难引起共鸣。一般都认为,反复提倡中国人都应该“好好写字”的苏士澍先生,只不过是常常写些错别字、闹些笑话罢了,俗书对于书法艺术的负面影响很难被重视。


总的来说,刘洪彪先生的书法造诣、作品的艺术档次到底有多高,我无法做出准确的评判,或许也要经过的时间的积累才能做出更为公正的评定。我可以肯定的是,刘洪彪先生的书法作品虽然注重创意,书风变化丰富,与时下流行的丑书作品的确不能等同视之。当然,这也只是惊龙轩一家之言,欢迎与大家一起交流探讨,谢谢!


惊龙轩


关于刘洪彪老师的(注:三虎为“彪”,厉害啊!)书法到底算不算“丑书”这个问题,我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刘洪彪的书法要的是视角冲击力,且书法源于传统,有扎实的草书功底,不能称之谓“丑书”!

(上图为刘洪彪书法作品)

那么,为什么大众对他的书法作品不看好呢?一是审美取向;二是张扬过甚;三是不接地气。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人民大众才是艺术的主体。

那么,我要问一问刘洪彪先生,近年来,你深入到人民群众之中多少次呢?这个只有你自己知道,而且天也知道。做为一个书法人,总是高高在上,一门心思地办班,办个展,这是不行的,艺术家和艺术,是不能脱离群众的。艺术到底为谁服务?文艺为工农兵服务,为人民大众服务,难道伟人的教导你忘了吗!

(上图为刘洪彪书法作品)


刘洪彪老师是一个善于创新,勇于创新的书法家。我以为,善于创新和勇于创新没有错。不是有个书法家说过这样的话:书法,创新很可怕,但不创新更可怕!我的观点是,无论书法创作怎样创新,都应立足在传统的基础之上,都应该接地气,都应该符合大众的口味,否则,你的创新就是失败的。



最后,再次表明我的观点:刘洪彪老师的书法不是丑书而是高雅之作!


中州耕牛堂主


还是先谈点生活趣事吧~

北京王致和臭腐乳是我的最爱,尽管绍兴咸享也生产臭腐乳。可对我来讲,总感觉差了一点点。原因是嗅觉上还不够”臭”,另外是口感上还不够”香”。

就全国来讲,喜欢吃臭腐乳的除了首都北京与绍兴地区,应该不属于大众常用食品吧?然而对喜欢这种“臭香”的人来说,那就叫做“真过瘾”啊!

再述述全国人民的爱,也是我的死党。“酒”~它闻着香,喝着爽……讲话时满嘴吐着“酒臭气”,俗称叫做“夜壶水”。当然,也有罕见的不会产生臭气的酒,如:

中国的《东君》白酒与法国的《路易十三》威士忌,这二种酒喝多了也没有口臭,这是真正的酒中极品中的极品!无奈,这种极品好酒的产量太少了。常人就算是偶尔有机会品尝,最终也会因为喝了桌面上的其它酒而感受不到它们的妙处……

回到正题,话说现代书法~

”现代书法”的称呼来源与日本,形式也出胎与日本。流行与上世纪70~80年代,跟任何事物一样,过了保鲜期就会进入常态甚至于淘汰。(艺术类中,这种案例太多了)

我曾经介绍过,日本的“现代书法”是一个拆字重组的形式过程。是针对“构成”而组建的字体,这也是区别与”传统书法”的主要特征!

从中国目前的“现代书法”水平来看,恕我直言,还处在简单的“实验性”阶段。主要原因可能是缺少对理论上的理解……



就以刘洪彪先生的《大荒》来分析,形式上属于现代书法,画面的构成空间也属上品。可惜的是缺少了对运笔节奏的把控,“大荒”二字的线条处理不够干脆,有制作痕迹。

而现代书法相对与传统书法来讲,应该更容易表现出线条的张力及浓淡枯湿…这也是现代书法的核心之处。

作品《浮雲》就显得有点乱了,雲字结构泄气,题字不太合理,把画面中的气眼给破坏了。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见解,谨作参考。

不合理处,敬请谅解!


吕永亮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26, "file_sign": "d18fa45ebd6d7839d782d130685deea5\

秘境您是赢定哦破咖喱


姑且不论这个书写的人出自何处,什么缘由,多大来头,仅就这幅字的书写来看,你能说他是俊书吗?

我想答案不言而喻。

人们之所以不断诟病、甚至詈骂那些故弄玄虚的丑书制造者、书写人,就是因为这些人枉自披了一张学究天人、艺无止境的外皮,内里却依旧破瓦寒窑鹑衣短褐,却敢明目张胆的暴殄天物,摧精击髓。

目前的丑书之争,日趋白热化、多极化,也更热闹更诡谲。中书协这个被质疑被怒怼的机构部门,虽然有主席人等纷纷站出来以正视听,以挽民意,但挚爱的人们已经被伤得太深太重,遍体鳞伤,心在滴血,所谓冰冻三尺积重难返,人们固然乐于看到那种“

开张天岸马,俊逸人中龙”的清新俊逸、腾达飞升,但那些吃着皇粮的庙堂之人就是依然故我,完全睥睨甚至无视天下书家,明里几度吵嚷着说要让书法回归本源,以期达到“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的造化灵秀,实则却令人分明感到“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悲怆、苍凉,有一种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魍魉勾当。

我个人不反对对千年瑰宝的有益探讨和创新尝试,但那应该是建立在正确的思想认知基础上的有益尝试,而不是故弄玄虚、张牙舞爪的虚以委蛇、偷机取巧。

有一种书体是为老到书体。是人们经过多年历练、研习得出来的自创体,外表看起来稚嫩蹒跚,藏锋藏拙,其实精蕴内敛、不动声色,于无声处听惊雷

但分明现在的书家却达不到这种境界,只是捡拾了一些皮毛,就自命不凡的以为上达天听取了圣旨真经,实则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徒有其表,空存其毛,也不禁想起了老祖宗的那句名言: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龙吟148119260


以我对书法的浅见和些悟,他的字徘徊在美书与丑书的边缘,在丑书里面相对规矩一点,但仍然是丑书。

个人有个固疪,凡第一眼看着不爽的,八九不离十都是丑书;凡是大作篇篇狂草、群魔乱舞,却又找不到一篇像样点的楷、隶、行书作品的,八九不离就是丑书家。

很多对丑书持欣赏态度的朋友,喜欢说“你看不到美,因为你看不懂,水平不够”。然后是一大堆繁花烂漫的推锦之词:看看人家这线条,这张力,这气韵……我只想问,这到底是书法,还是平面线条艺术呢?

到底是丑书,还是神作,最大的矛盾碰撞是一个审美的问题,也是一个对书法理解认识的问题。很多推崇拥护“丑书”的朋友,其实是混淆了美与丑的逻辑概念,而是被一些戴着“主席”“大师”帽子的人,以及为丑书涂脂抹粉、佩玉镶金的人镇住了,带进了沟里。

中国书法是怎么定义的,本质上是工具性与美观性的辨证统一。而“美”的定义至少是一种大众化了的逻辑认同。从这一点讲,山花海树、群魔乱舞、不知所云的丑书已失去了工具性,可以看作是线平面线条画艺术,而非真正意义上的书法。同时,这种边缘的、小众的“丑书之美”,也难以说服大众的审美观。

刘洪彪的字臧否与否,不敢轻论,但可以从传统书法审美来鉴评。其字多为草书,从单结字来看,点划夸张,字形无稳;笔画线条中锋侧锋混沌,折笔陡顿而欠丰润,毫无美感,甚至可以说丑。简言之,毛病的根源还是楷书的基本功不过关。所谓的美感,就是依靠夸张的写意和布局来拼凑气韵。

从不少丑书家纷纷荣之居高位,书法大赛优秀作品清一色丑书,说明今日之书法背离大众越来越远。个人认为,这是一个焏待深思并加以解决的严肃问题。

抱庸浅见,一家之言。问候朋友。


抱庸斋主


中国书法丑书盛行,主要是引导的问题,说句老实话,中书协的会员,临帖比一般人都好,但创作时都往丑里整,原因是什么?我个人的看法主要有几点。

一是受日本现代书风的影响。日本书法源于中国,但是日本普遍使用假名以后,对中文的原意己经不理解,学书法只学线条,就是只会照画,创作时写日文自然是将线条拆开重组,所以对中国文化的内涵诸如中庸之类毫不理解,所以出现这种现代书风。

二,中国书法之所以反受日本影响,是因为国人曾一度追捧,外国的月亮就是比中国圆,况且能看到日本书法的人毕竟只是少数,就算照搬过来,人家也会以为是所以的创新。说句不好听的,其实是自欺欺人。

三,学院里的书法精英,大多都是学院毕业,导师崇尚的东西对学生来说就是好的,虽然也临帖,而且临得很象很认真,书理理论更是学了一大堆,但其实他们对中国文化,对中国文化的载体是理解不多的,我在中国书法网上看到的许多书法专家对古人书论的解释许多就是一知半解,原因就是他们的古汉语水平太差,对古人的文章读不懂,别看他们连篆书都能辩认,其实死记而已!

学问是书法的内功,学问上不去,书法写起来自然失去了文气,个个都觉得自己很覇气,覇气恰恰是中国书法所最忌的,中庸,太极般的柔中带刚才是中国历代书法崇尚的东西,信不信由你!

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现实中,很多人文化课上不去,才选择考艺院,因为录取分数低,再说书法是偏门,花些钱拜师就行。

书法界的大师们,绝大多数都是文抄公,大字只会上善若水之类,小字只会藤王阁序之类,他们只会抄古人的诗词,抄古人的联赋,自己创作的东东几乎为零。

古人认为最好的书法是表里如一,兰序的逸,祭文的哀,寒食的肃,无不是表里如一。现代的书家,用墓碑来写两只黄鸝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反正中国书法博大精深,我不懂,你也未必懂,唯一能证明自己懂的,就是花大钱搏个中书协会员的銜头,至于个中拜了几个评委为师,书法界自己知道。能进中书协,都是能摹的,他们临起帖来,普通人都达不到,所以不能说人家不懂书法,他们比起江湖的胜一百倍,只是创作往丑里整而已!


我也是军迷


个人看法基本功不过硬,行草书写不好!永字八法王羲之练了十八年!兰亭序永和九年的永字也不理想!行草书必须按楷则去写!基本功没有一二十年功夫是不行的!不少人吃不了学基本功之苦,走捷径!写行草书,胡乱写,美其名曰,有个性!古今楷书真正写好有几人!如佛门有几人能成佛一样!书法最高境界要达到雅俗共赏大家认可的美!像选美一样!中书协,人贵有自知之明!楷书过硬有几人?亮亮像让大家看看真功夫!让人心服口服!


冰城晋人李


啥叫丑书?说法不一。但不能把自己不喜欢的、或者带有探索性的书法统统划为丑书。

你比如说:把刘洪彪的书法也归入丑书行列,未免打击面过大了。他的书法不论在功力上,还是在理论上都是很有说服力的。其作品有传统、有继承、有探索,尤其是在笔墨的把控上、在作品的构图上、在线条的运用上,都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美的感染力。

至于他在一些少数字的创作上,大量运用了以添加数行小字为布白的方式,可能有些不习惯。我认为,这是借鉴了国画作品将落款也作为构图内容之一的做法,有法可依,有图可鉴,无可厚非。但有些此类的作品用法过频,显得有些啰嗦。不可否认,我们对所谓"丑书"的理解和认识。因人而异、因水平而异、因好恶而异。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纬度,不同的高度决定了观点的差异。


尤年1


谢谢悟空某小姐提问,回答如下:

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的艺术,自从有了文字,就有了书法艺术,发展史是个漫长岁月的结晶,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书法艺术观,书法艺术发展在创新推陈,一片新气象,但是也存在异类之类的东西,但是他们不是‘主流’,并不代表书法艺术。网络有些评论不一定正确,不能为依据,还得看书法艺术的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