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裡,元春省親時為什麼在夜裡進行?

少讀紅樓


元妃晚上省親,是曹公的有意安排,目的是突出元春雖貴為娘娘,卻有如身處牢籠、身不由己。元春晚上省親,半夜回宮,暗示此時的她正深處黑暗之中,以一己之力在黑暗中負重前行,換取賈府閤家最後的光明。皇家等級森嚴,規矩繁冗。貴妃省親的時辰,必然是經過欽天監測算。欽天監算出的良辰吉時竟是黑夜,更暗示了元妃的命運坎坷,賈府的盛世飄搖。以樂景寫哀情,更加悲涼。

“至十五日五鼓,自賈母等有爵者,皆按品服大妝。園內各處,帳舞蟠龍,簾飛綵鳳,金銀煥彩,珠寶爭輝,鼎焚百合之香,瓶插長春之蕊,靜悄無人咳嗽。賈赦等在西街門外,賈母等在榮府大門外。” 從十五日五鼓,也就是五更,即早上凌晨四點左右,賈府一家人就起床等候——賈赦等男人到西街門外等,賈母等女人在榮府大門外等。閤府一早等候,說明按照慣例是白天省親。正等的不耐煩,忽一太監坐大馬而來,賈母忙接入,問其消息。太監道:“只怕戌初才起身呢。”鳳姐聽了道:“既這麼著,老太太,太太且請回房,等是時候再來也不遲。”於是賈母等暫且自便,園中悉賴鳳姐照理。又命執事人帶領太監們去吃酒飯。“一時傳人一擔一擔的挑進蠟燭來,各處點燈”。元妃安排太監來傳話,說明元妃亦是當天才知曉晚上省親;賈府忙著挑進蠟燭,說明經歷各種大事百年盛府對晚上省親依然深感意外。

從元妃到賈府,看似繁花似錦、烈火烹油的繁華,背後是太多的無奈和離愁。黑夜象徵黑暗,曹公故意如此安排,通過一個不尋常的黑夜來暗示元春最終的死亡命運。按照元妃省親當天的日程安排,“未初刻用過晚膳,未正二刻還到寶靈宮拜佛,酉初刻進大明宮領宴看燈方請旨,只怕戌初才起身呢。”醜正三刻時,執事太監請駕回鑾。將元妃的時間換算成北京時間,即貴妃下午1點開始吃晚飯,下午2:30要到寶靈宮拜佛,下午5點進大明宮領宴看燈,然後才能向皇帝請旨回賈府,只怕要到晚上7點才能從皇宮出發。凌晨2:45從賈府出門回皇宮。如果再往後安排,元妃大概要凌晨3:15左右到達皇宮,進入自己寢殿,即使沐浴更衣,也要到凌晨4點了。早上要起床洗漱後,到皇后處請安,然後跟隨皇后去太后處請安。規矩繁多,且不容出半分差錯。皇家嚴苛的制度,對元春一個女兒家來說,確實是“那不得見人的去處”。

元春的判詞“三春爭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夢歸”。“兕”為一種像牛的獸(丑牛),虎兕相逢(寅虎),而元春迴鑾正是丑時寅時相交的時間點(凌晨2:45),預示著元春省親就是她命運的終結,而這一時間點與她曲詞裡深夜託夢父母正好吻合。


冰橙飛燕


元春省親是紅樓夢裡“鮮花著錦、烈火烹油”的盛大場面,是賈府敗落前的最後一個高峰,而元春本人也是賈府在朝中最大的“靠山”,她的生死跟賈府的興衰密切相關,不可粗粗看過。

細讀元春省親一節文字,反覆咀嚼,發現一處意味深長的地方,元春省親為什麼要選在夜裡呢?既然選在了夜裡,為什麼還要趕著大半夜回去呢?古時沒有路燈,夜間全靠燈籠,堂堂一國的貴妃,深更半夜趕著來趕著走,就不忌諱不吉利,不怕半路上出什麼岔子嗎?

其實,元春省親趕在晚上,回宮趕在半夜,一切都是不得已,有講究,更有深意存焉。

我們先來看原文:至十五日五鼓,自賈母等有爵者,俱各按品服大妝。……賈赦等在西街門外,賈母等在榮府大門外。街頭巷口,俱系圍幕擋嚴。正等的不耐煩,忽一太監坐大馬而來,賈母忙接入,問其消息。太監道:“早多著呢!未初刻用過晚膳,未正二刻還到寶靈宮拜佛,酉初刻進太明宮領宴看燈方請旨,只怕戍初才起身呢。”

這段話裡的時間翻譯成現在的時間就是說,賈母等人凌晨3點的時候就已經在大門外等著元春的鑾駕了,等了很久都不見貴妃來,不免有些著急不耐煩,這時候宮裡有太監來報元春的日程安排:下午13:15分元春吃晚飯,14:30到寶靈宮拜佛,17:15分進太明宮請旨,19:00以後才出發朝賈府這邊來。

也就是說,賈母他們起的太早了,以為元春十五日上午就會來,但元春是晚上七點鐘才動身,加上路上耽擱的時間,到賈府的時候,怎麼說也得是八點以後了。為什麼白天不回家省親,非得是晚上呢?古代的人睡的又早,大晚上的省親,到底什麼意思?

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古人吉時良辰的講究,尤其帝王之家,在涉及到祭祀、省親、勸農等國家大事上,何時出宮何時回宮,一定都會有專門的欽天監算好日期,給出精確的時間,嚴格按照日程來執行,一絲都不能錯,錯了就會被天下人恥笑,有損皇家顏面,所以太監報的時間才會精確到分。

元春作為貴妃,省親代表的是皇家,自然要遵守這些禮節,雖然她很想早點回家看看,與祖母父母一家團聚,奈何皇家有皇家的規矩,不能早一步,也不能晚一步,只能踩著時間點走。實際上,等到她辦好省親前的幾件大事以後,想早也早不了了,因為時間已經是晚上了。

既然省親的時候已經是晚上了,那麼回宮的時間自然也就延後了,所以我們看到後面元春回宮執事太監報時的時候,是說“時已醜正三刻,請駕回鑾。”“醜正三刻”是什麼時候呢?是凌晨2:45分,正好趕在了大半夜裡。

元春為什麼非得趕在大半夜回去呢?且不早一分不晚一分,非得這個時候?在家裡歇息一晚,第二天早上回去不是更好嗎?原因的話,除了前面說的吉時良辰的講究,一刻錯不得外,其實更重要的原因是,這裡暗伏了元春之死。

我們都知道,深更半夜正是生死交接、鬼神出沒之時,在這之前,秦可卿託夢王熙鳳的時候,正是在深夜之時,原文說“不知不覺已交三鼓”,三鼓即三更,為子時,即夜裡11點—凌晨1點之間。這時候人大多都已安睡,正是生死輪迴的關鍵時刻。

元春的曲詞裡有“故向爹孃夢裡相尋告:兒命已入黃泉,天倫呵,須要退步抽身早!”也就是說,賈元春死時,曾像秦可卿一樣曾託夢家政王夫人,要託夢給父母,自然是在晚上,且是人人熟睡的半夜。

元春省親時曾說“當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見人的去處,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兒們一會,不說說笑笑,反倒哭起來。一會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來!”這話一樣別有深意,什麼是“不得見人的去處”呢?還有比黑夜更不得見人的去處嗎?且元春一句“又不至多早晚才來”恰恰預示著元春消失在黑夜裡以後,從此再也沒有回來。

元春的判詞後兩句說道她的結局“三春爭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夢歸”,最後一句裡的“兕”為一種像牛的獸,虎兕相逢,與元春回去的時間2:45分這個丑時寅時相交的時間點不謀而合,賈元春此時回宮,也許正預示著她之後死於此時,這一點與她曲詞裡深夜託夢父母正好對得上。

此外,黑夜象徵黑暗,元春晚上省親,半夜回宮,也許正預示著此時的她正深處黑暗之中,以她一人投身黑暗,被黑暗不斷吞噬裹挾,才換來了賈府最後的黎明,但她終究也消失在黑暗之中。

綜上,元春省親趕在半夜,看似是時間上的不允許不得不如此,也許這是曹公故意如此安排,通過一個不尋常的深夜來暗示賈元春最終的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