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元春省亲时为什么在夜里进行?

少读红楼


元妃晚上省亲,是曹公的有意安排,目的是突出元春虽贵为娘娘,却有如身处牢笼、身不由己。元春晚上省亲,半夜回宫,暗示此时的她正深处黑暗之中,以一己之力在黑暗中负重前行,换取贾府合家最后的光明。皇家等级森严,规矩繁冗。贵妃省亲的时辰,必然是经过钦天监测算。钦天监算出的良辰吉时竟是黑夜,更暗示了元妃的命运坎坷,贾府的盛世飘摇。以乐景写哀情,更加悲凉。

“至十五日五鼓,自贾母等有爵者,皆按品服大妆。园内各处,帐舞蟠龙,帘飞彩凤,金银焕彩,珠宝争辉,鼎焚百合之香,瓶插长春之蕊,静悄无人咳嗽。贾赦等在西街门外,贾母等在荣府大门外。” 从十五日五鼓,也就是五更,即早上凌晨四点左右,贾府一家人就起床等候——贾赦等男人到西街门外等,贾母等女人在荣府大门外等。合府一早等候,说明按照惯例是白天省亲。正等的不耐烦,忽一太监坐大马而来,贾母忙接入,问其消息。太监道:“只怕戌初才起身呢。”凤姐听了道:“既这么着,老太太,太太且请回房,等是时候再来也不迟。”于是贾母等暂且自便,园中悉赖凤姐照理。又命执事人带领太监们去吃酒饭。“一时传人一担一担的挑进蜡烛来,各处点灯”。元妃安排太监来传话,说明元妃亦是当天才知晓晚上省亲;贾府忙着挑进蜡烛,说明经历各种大事百年盛府对晚上省亲依然深感意外。

从元妃到贾府,看似繁花似锦、烈火烹油的繁华,背后是太多的无奈和离愁。黑夜象征黑暗,曹公故意如此安排,通过一个不寻常的黑夜来暗示元春最终的死亡命运。按照元妃省亲当天的日程安排,“未初刻用过晚膳,未正二刻还到宝灵宫拜佛,酉初刻进大明宫领宴看灯方请旨,只怕戌初才起身呢。”丑正三刻时,执事太监请驾回銮。将元妃的时间换算成北京时间,即贵妃下午1点开始吃晚饭,下午2:30要到宝灵宫拜佛,下午5点进大明宫领宴看灯,然后才能向皇帝请旨回贾府,只怕要到晚上7点才能从皇宫出发。凌晨2:45从贾府出门回皇宫。如果再往后安排,元妃大概要凌晨3:15左右到达皇宫,进入自己寝殿,即使沐浴更衣,也要到凌晨4点了。早上要起床洗漱后,到皇后处请安,然后跟随皇后去太后处请安。规矩繁多,且不容出半分差错。皇家严苛的制度,对元春一个女儿家来说,确实是“那不得见人的去处”。

元春的判词“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兕”为一种像牛的兽(丑牛),虎兕相逢(寅虎),而元春回銮正是丑时寅时相交的时间点(凌晨2:45),预示着元春省亲就是她命运的终结,而这一时间点与她曲词里深夜托梦父母正好吻合。


冰橙飞燕


元春省亲是红楼梦里“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盛大场面,是贾府败落前的最后一个高峰,而元春本人也是贾府在朝中最大的“靠山”,她的生死跟贾府的兴衰密切相关,不可粗粗看过。

细读元春省亲一节文字,反复咀嚼,发现一处意味深长的地方,元春省亲为什么要选在夜里呢?既然选在了夜里,为什么还要赶着大半夜回去呢?古时没有路灯,夜间全靠灯笼,堂堂一国的贵妃,深更半夜赶着来赶着走,就不忌讳不吉利,不怕半路上出什么岔子吗?

其实,元春省亲赶在晚上,回宫赶在半夜,一切都是不得已,有讲究,更有深意存焉。

我们先来看原文:至十五日五鼓,自贾母等有爵者,俱各按品服大妆。……贾赦等在西街门外,贾母等在荣府大门外。街头巷口,俱系围幕挡严。正等的不耐烦,忽一太监坐大马而来,贾母忙接入,问其消息。太监道:“早多着呢!未初刻用过晚膳,未正二刻还到宝灵宫拜佛,酉初刻进太明宫领宴看灯方请旨,只怕戍初才起身呢。”

这段话里的时间翻译成现在的时间就是说,贾母等人凌晨3点的时候就已经在大门外等着元春的銮驾了,等了很久都不见贵妃来,不免有些着急不耐烦,这时候宫里有太监来报元春的日程安排:下午13:15分元春吃晚饭,14:30到宝灵宫拜佛,17:15分进太明宫请旨,19:00以后才出发朝贾府这边来。

也就是说,贾母他们起的太早了,以为元春十五日上午就会来,但元春是晚上七点钟才动身,加上路上耽搁的时间,到贾府的时候,怎么说也得是八点以后了。为什么白天不回家省亲,非得是晚上呢?古代的人睡的又早,大晚上的省亲,到底什么意思?

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古人吉时良辰的讲究,尤其帝王之家,在涉及到祭祀、省亲、劝农等国家大事上,何时出宫何时回宫,一定都会有专门的钦天监算好日期,给出精确的时间,严格按照日程来执行,一丝都不能错,错了就会被天下人耻笑,有损皇家颜面,所以太监报的时间才会精确到分。

元春作为贵妃,省亲代表的是皇家,自然要遵守这些礼节,虽然她很想早点回家看看,与祖母父母一家团聚,奈何皇家有皇家的规矩,不能早一步,也不能晚一步,只能踩着时间点走。实际上,等到她办好省亲前的几件大事以后,想早也早不了了,因为时间已经是晚上了。

既然省亲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了,那么回宫的时间自然也就延后了,所以我们看到后面元春回宫执事太监报时的时候,是说“时已丑正三刻,请驾回銮。”“丑正三刻”是什么时候呢?是凌晨2:45分,正好赶在了大半夜里。

元春为什么非得赶在大半夜回去呢?且不早一分不晚一分,非得这个时候?在家里歇息一晚,第二天早上回去不是更好吗?原因的话,除了前面说的吉时良辰的讲究,一刻错不得外,其实更重要的原因是,这里暗伏了元春之死。

我们都知道,深更半夜正是生死交接、鬼神出没之时,在这之前,秦可卿托梦王熙凤的时候,正是在深夜之时,原文说“不知不觉已交三鼓”,三鼓即三更,为子时,即夜里11点—凌晨1点之间。这时候人大多都已安睡,正是生死轮回的关键时刻。

元春的曲词里有“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也就是说,贾元春死时,曾像秦可卿一样曾托梦家政王夫人,要托梦给父母,自然是在晚上,且是人人熟睡的半夜。

元春省亲时曾说“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儿们一会,不说说笑笑,反倒哭起来。一会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来!”这话一样别有深意,什么是“不得见人的去处”呢?还有比黑夜更不得见人的去处吗?且元春一句“又不至多早晚才来”恰恰预示着元春消失在黑夜里以后,从此再也没有回来。

元春的判词后两句说道她的结局“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最后一句里的“兕”为一种像牛的兽,虎兕相逢,与元春回去的时间2:45分这个丑时寅时相交的时间点不谋而合,贾元春此时回宫,也许正预示着她之后死于此时,这一点与她曲词里深夜托梦父母正好对得上。

此外,黑夜象征黑暗,元春晚上省亲,半夜回宫,也许正预示着此时的她正深处黑暗之中,以她一人投身黑暗,被黑暗不断吞噬裹挟,才换来了贾府最后的黎明,但她终究也消失在黑暗之中。

综上,元春省亲赶在半夜,看似是时间上的不允许不得不如此,也许这是曹公故意如此安排,通过一个不寻常的深夜来暗示贾元春最终的命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