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健:資本掘金醫療產業,如何避免“滑鐵盧”?

曹健:資本掘金醫療產業,如何避免“滑鐵盧”?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崔笑天 北京報道

醫療產業風口已來,資本競逐。即便受疫情影響,整體投融資偏低迷,醫療產業依然表現亮眼。

天眼查近日發佈的投融資大數據顯示,2020年1-2月的融資事件數量較去年同期相比下滑了49.77%。但是,醫療健康行業卻受到資本熱捧,融資事件佔比最大,達121件,金額約158.94億元。其中多為股權融資、B輪融資。

多家券商正看好醫療行業表現。中泰證券認為,新冠疫情全球蔓延,防疫物資的需求急速上升,未來海外口罩、體溫檢測儀、監護儀、呼吸機等防疫用品和設備可能存在短缺風險,多家國內醫療器械企業海外訂單數量開始上升,國產醫療器械迎來出口良機。另外,若疫情持續發酵,海外原料藥產能可能會受到影響,而中國國內疫情基本穩定,原料藥企業逐步復產,有望進一步提升在全球產業鏈的地位。

國信證券則認為,海外疫情驅動醫療器械需求提升,公共衛生體系補短板將成為“新基建”的重要部分,重點利好醫療設備領域。

短期內,疫情催生醫療行業的新機會與新業態,放眼長期,老齡化背景下,醫療行業更加大有可為、規模巨大,備受資本青睞。但值得注意的是,醫療行業前置成本高、回收週期長,導致部分資本進入之後遭遇了“滑鐵盧”。

面對著如此巨大的市場潛力,資本應該如何“掘金”?3月21日,上海交通大學醫療服務指數研究所所長、中國醫藥衛生文化協會副秘書長曹健接受了《華夏時報》記者的獨家專訪。

風口已來

曹健告訴《華夏時報》記者,醫療行業的巨大市場潛力,一是來自於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二是來自於迅猛的老齡化趨勢。任何與“老”有關的細分市場,都可能成為風口。

曹健表示:“中國人口達到14億,不管多低的發病率乘以14億都是一個很大的量,同時再加上老齡化趨勢。到2030年,中國老齡人口約3.7億,很多疾病會在老齡化階段大量爆發出來,花費在老齡人口身上的醫療費用將會非常龐大。我們可以看到,圍繞著老齡化存在著各種機會,比如老年疾病、康復護理、日常照護等,一方面是圍繞老人治療、康復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圍繞未發病的預防。”

“這都說明醫療行業的市場潛力很大,但是我們不能把它叫做市場容量”,曹健說,因為我們往往面臨著第二個問題,就是消費能力。在新醫改啟動之前,如2006年全國醫院平均床位使用率只有64.9%,與現在相比差距非常大。因為我們的支付能力跟不上,雖然潛在的患者很多,但是大量的患者是受制於經濟因素,不能得到有效的救治。

所以,社會資本需要深挖市場。不光看到潛在的需求,而是要真正去挖掘它的有效需求,具有把潛在轉化成有效的能力。“資本一定要去做有效需求大的市場,而不是潛在需求大的市場,這是兩個概念。因為中國任何行業乘以14億的基數,它都會是很大的一個市場。但是這個市場裡面有多少人有真正的支付能力,並且他願意支付給你,是值得推敲的。”曹健說。

同時,曹健也提醒資本,醫療行業雖然是一座“金礦”,但不是一個暴利的行業。不像互聯網,可以呈現指數式的快速增長,它的用戶一夜之間會增長很多,醫療行業往往要經歷長期的發展進程。醫療行業裡面,面臨著技術成熟度、接受度的問題,包括醫生的接受度、患者的接受度、醫保的接受度,都需要逐步去滲透。所以在整個醫療行業裡面,我們很少看到快速爆發的公司,資本也需要做好做穩健、長期投資的準備。

難題待解

風口已來,但是在實操過程中,資本往往面臨著種種困難與挑戰,缺乏好的商業模式。

目前,醫療行業下的細分市場十分廣泛,包括醫療服務(醫院)、醫藥及醫療器械、保健品、健康管理服務及養老五大類。

在曹健看來,醫院是整個醫療行業裡面門檻最高的細分市場,需要長久而耐心的經營。社會辦醫首先需要找好定位。一是要做綜合性醫院,還是做專科醫院。做一個大而全的綜合醫院是不現實的,因為醫生的能力、學科配套的能力都相對薄弱。而去做專科性醫院可能會相對好一些,在產科、齒科這些醫療技術屬性比較弱的領域,社會辦醫院可以得到很好的發展。即使社會資本定位在綜合性醫院,也不要貪圖規模,求大求全。從國際上來看,醫院的規模擴張基本上已到尾聲,未來要向小型化轉變。對綜合性的社會辦醫院來說,床位維持在500張左右,可以有效地精簡人員、減少管理難度、控制硬性成本。而且通過日間手術等手段提升效率,提升住院患者週轉率,能夠維持大量的入住患者數量。

二是要做高端醫療,還是走醫保的基礎醫療。高端醫院能夠掌握定價權,基礎醫療公益的屬性則要強一點。當資本想要進入基礎醫療市場,很多時候存在市場定位的錯位,想吸引醫保患者,又要與跨國大型醫院進行合作,購買很多高端設備,這樣就會把成本拉得很高,導致資本的回收期非常長,往往需要十幾年的時間。

“為什麼說社會辦的高端產科醫院風險比較小,容易回收成本?因為現在公立醫院在產科市場不能夠有效滿足孕婦需求。比如更好的醫療條件,單間、環境舒適、服務好。而且生孩子是一次性,現在孕婦在家裡面的地位也比較高,去高端產科醫院就花幾萬塊錢,這個市場就很容易進入,很多高端產科醫院生意比較好,所以它是切合了需求。”曹健說。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疫情讓依託實體醫院的互聯網醫療煥發出了勃勃生機,也值得資本關注。易觀千帆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春節期間,互聯網醫療在線問診領域獨立APP的日活最高峰達到了671.2萬人,最大漲幅接近160萬人,漲幅達31.28%。

除問診人數暴漲外,互聯網醫療也得以與醫保對接,重磅政策逐步落地。在曹健看來,後疫情時代,互聯網醫療或將在傳染病的隔離及診療、結合AI進行輔助診斷、5G賦能的遠程醫療方面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曹健表示,未來醫療行業整體格局應當是傳統醫療與創新型醫療相互補充、相互融合的過程。對於互聯網醫療而言,最具潛力的發展方向應該是以在線診療為中心,探索如何利用信息技術的發展(如5G/6G的使用)等手段更多獲取疾病診斷的依據(減少和降低患者去醫療機構進行檢查的必要性),以實現對慢性病、常見病、多發病(婦科、兒科、皮膚科疾病)進行診療、康復、健康管理與監測,發揮初級診療、家庭醫生與社區醫生出診的功能,為用戶提供個性化治療和健康管理服務。

再以養老領域來說,很多養老機構處於兩個極端,一是部分低價的公立養老院一床難求;二是很多社會辦養老院大量空置。這背後的原因是,養老市場有支付能力的人群不足,但是養老機構的硬性成本非常高,回收週期長,如果沒有政府的補貼,很難運營下去,所以大部分進入到養老領域的資本缺乏好的商業模式。對於這個矛盾,國家正在試點長期照護險,解決支付能力弱的問題。同時,政府也應該為社會辦養老機構降低土地成本、融資成本,出臺相對應的政策,解決成本高的問題。

以醫藥及醫療器械領域來說,它們的資本化程度較高,也更為成熟。很多藥企在照顧公益性的同時,能夠保證非常好的利潤。它通過市場化運作,一旦研發出適銷對路的有針對性的新型藥物,性價比很高,有很強的藥物積極性,有效治療成本比較低,也能夠收到較強的經濟效益。很多這種重磅產品,單一產品在全球的銷售額都能達到幾十億美元。醫療器械領域也是一樣的。

曹健表示,醫療行業進入門檻高,需要大量的前置資金與很強的人才。醫療行業大多是一個長週期的項目,比如藥物的研發可能持續五年、十年的週期,醫院、養老院的建設前期成本很高,需要源源不斷地投入,對企業的運營壓力也非常大。

而資本的進入,一是解決了企業發展過程中資金短缺的問題。通過設計好的融資模式、商業模式,來吸引外部資本,可以幫助企業共擔風險,加快研發進程;二是資本促進了更多細分市場的出現;三是資本進行的大型併購促進了行業的整合,以醫藥行業為例,中國的藥企數量大概有4000-5000家,每家藥企的平均銷售額並不高,也沒有重磅的產品,同質化競爭嚴重,而美國的前十大製藥巨頭佔據60%左右的市場,行業整合能避免低層次的競爭,促進企業進行研發、品控;四是醫療行業裡面的公司上市後,可以提高知名度、透明度,更好地接受市場的監督,去做併購。

寬進嚴管

資本內部有了好的定位,社會大環境的因素也不可忽視。

近年來,國家出臺了很多鼓勵社會力量進入醫療行業的政策,但是也導致了諸如騙保、虛假宣傳、過度醫療等亂象的發生。

在曹健看來,政府對社會辦醫需要“寬進嚴管”,即讓進入門檻更低,後續的監管更嚴,讓企業的違法成本更高。“現在普遍的情況是,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很多醫院的違法可能就罰了幾十萬。很多企業為了利潤,尤其是一些短期的企業,就做個三年兩年,錢掙回來就關了,然後在其他地方再開一個。處罰無所謂,即使頂格罰,得到的利潤也遠遠高於罰款。”曹健說。

目前,在醫療各個行業都需要加強政府在後期的監管,整個政府對於醫療行業的後期持續的監管,需要加強以及創新。推行共治模式,不僅政府要發揮監管職能,整個社會都需要進行監督,還有企業的自治、行業的自律。

同時,曹健還站在資本與醫療行業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曹健表示,對資本來說,進入醫療行業不要貪大求全,規模越大、風險越高。現在很多上市公司會大量收購醫院,雖然這樣可以實現快速擴張,但是如果運營能力與風控跟不上,就像一匹馬一樣,馬跑得很快,但你駕馭不了的話,你會被馬摔下去。

而對企業來說,在選擇資本的時候也需要注意,不要只看它給你的資金,還要看到它給你的支持。每家資本有不同的能力,有的資本只有錢,沒有其他幫助;有的專業性的資本會給企業提供更多的幫助,不管是管理的規範化,還是產業鏈的搭配,都能夠給你一定的資源。像高瓴資本,它不是投資一個公司,而是一個產業群。比如它投很多醫院,還有一些藥企作為上下游,內部形成一個相互的配合。還有一些產業基金公司,它在投醫院的話注重做連鎖化經營,比如它投了多家婦產醫院,自身就形成了一個婦產科的連鎖集團,形成資源的相互支持與共享。

據《華夏時報》記者瞭解,今年初,由曹健與國家衛健委醫藥衛生科技發展研究中心武治印博士、華潤醫療集團總裁成立兵、上海交通大學鮑勇教授等共同編寫的《醫療投資:資本如何賦能醫療產業(案例篇)》一書已出版發行,該書作為一本講述中國本土醫療產業發展的案例,其目的在於為我國醫療產業從業人士和投資者提供一個本土化的參考與借鑑。該書具有原創性,本土性和綜合性的三大特點。通過對12個涵蓋了醫院與醫院集團、生物製藥、健康養老、互聯網醫療、醫療器械等五大醫療細分領域的案例進行研究分析,講述了中國本土醫療產業發展的過程,為我國醫療產業從業人士和投資者提供本土化的參考與借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