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南京這個城市怎麼評價?

攝影師李維平


作為蘇南的蘇錫常城市一員,今年一年在南師大學習,所以對這個隔了一百公里的城市有了更多的瞭解,總體說來,南京有幾下特點:

一、科教:全國科教第三城,南京大學、東南大學、河海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南京師範大學、中國藥科大學,在校大學生80萬人,準一線城市。

二、文化:歷史文化名城,底蘊深厚,六朝文化、東南文樞。紫金山、明孝陵、中山陵、玄武湖、莫愁湖、雨花臺、長江大橋、總統府、夫子廟、超長的明城牆等一大批風景名勝,數不勝數。

三、交通:實際的華東鐵路樞紐,地鐵里程大,南京港是長江單體第一港,內河最後一個大港。

四、經濟:總量全國11,主城區全國第7,三產比全國第5,增速可觀,人均高於京滬。

不好的印象:南京話不太好聽,對江蘇來說,太過偏西南了,房價有點高。

希望南京面積越來越大,向四周擴大面積,經濟越來越強。


創新思維100講


南京是我的故鄉。我去中國超過百個城市,也住過北京、大連、美國風凰城,主要生活於上海。南京一直是低調、歷史厚重,人文素質極高的城市。南京人骨子裡的安逸(另一說法就是不求上進),寬容。2000年的時候,上海朋友告訴我,南京人是大蘿蔔,上海人又搞不過杭州人。南京人的缺點是語言粗糙,非常漂亮的姑娘,有時一張嘴嚇一跳……南京無論怎樣,永遠是心中念念不忘的地方。


手機用戶109307849026


虎踞龍盤帝王之都—南京、簡稱“寧”古稱金陵、建康、南京有11個轄區長住人口約900多萬、總面積6587平方公里、是長三角及華東唯一的特大城市。

一、因為曾經是十朝帝都南來北往的客商官宦、和南北移居帝都的百姓讓南京融合了南北文化、飲食、生活習慣、南京人既有南方人的細膩文雅也有北方人的豪爽大方、似乎南京人沒有了自己、於是南京人就自我標榜為、我是南京大蘿蔔、當然還有南京鹽水鴨、鴨血粉絲湯、還要辣油啊……

二、南京人喜歡自嘲、大蘿蔔其實就是自我調侃善良熱情的南京人、無論你是問路還是遇到困難南京人都會熱情的給予你幫助、也許你會遇到熱心的小杆子會給你帶路、你還沒有說聲謝謝這小杆子就已經沒有了身影、如果你在夫子廟旅遊遇到遛鳥的老杆子、他會熱情告訴你十里秦淮街頭巷尾的風流韻事、這就是好客熱情的南京人在給予別人的同時自己也獲得了快樂。

三、南京是一座文化積澱深厚的歷史名城、風景秀麗人文豐厚、南京大學、南京師範大學、東南大學、世界有名、南京現在已經建設成為一個智能化國際化的大都市。


笨笨豬908


南京(Nanking.Nanjing),博愛之都,別稱石城、石頭城、秣陵、金陵、建業、建鄴、建康、白下、集慶、應天、江寧、天京等。簡稱:寧。南京是中國七大古都之一,又被稱為“六朝古都”和“十朝都會”,曾是東吳、東晉、宋、齊、梁、陳、南唐、明(京師和留都),太平天國、中華民國幾個時期的國都.自古是江南以及華東地區的經濟、文化和政治中心,也是長江下游流域重要的商業和經濟中心。目前是長江三角洲地區重要的產業城市和經濟中心。南京是長江下游地區和華東地區的交通樞紐,擁有長江上第一座由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的雙層式公鐵兩用橋——南京長江大橋、亞洲最大的內河港口南京港、祿口國際機場以及眾多連通中國北方、南方和中西部的鐵路和公路幹線。南京是“山、水、城、林”一體的城市,有著豐富的自然景觀和歷史遺存。

南京很好啊 歷史文化名城 交通購物都滿方便的

我覺得全國範圍內就北京,上海比南京好

南京跟深圳差不多發達.

還是六朝古都.

是個經濟文化交通的大都市!!


亞虎娛樂


南京是一個幾乎沒什麼短板的城市,我是陝西人,在西安上了7年大學,畢業來南京。

首先從氣候上講,南京要比西安舒適很多,不像西北那麼幹燥,雖然南京夏熱冬冷,不過工作了7年了,已經完全適應了這種氣候。

二是南京的產業發展比較均衡,一二三產業發展都比較好,相比之下,西安的經濟產業就要遜色很多,且工資水平很低,這與地理位置和產業發展有很大關係。南京的高校也比較多,但長三角整體的城市發現都比較均衡,畢業生可選擇性很大,因此留南京的可能相對一城獨大的省份沒那麼多。

三是南京的城市環境很好,山水城林交相輝映,個人非常喜歡。

四南京的治安管理在全國也是靠前的,南京這個城市非常包容,人文主義很好。且南京處在不南不北的一個境地,飲食文化南北皆通,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都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


o隨風入夜o


首先告訴你我很愛南京這個城市,真的,真切感受到南京這個博愛之都的魅力所在!

南京是六朝故都,十朝勝地,古今交融的江南城市,是中國十大城市之一。

南京是中國少有的城市之中有森林的地方,鐘山風景區真的可以讓你感受到如此貼近自然。自然風景和人文資源在南京完美融合,古老的南京,現代的南京。

南京的旅遊資源極其豐富,有自然風景包括鐘山景區,玄武湖,棲霞山,珍珠泉等等許多的自然旅遊資源。南京的人文旅遊資源同樣很豐富,這有主要包括明朝和民國時期遺留下的,明孝陵,中山陵,總統府等等都是非常值得一去的景點。來到南京秦淮夫子廟風光帶是不能不去的。

我想來說說南京的經濟,並不是江蘇最發達的地區,南京是尷尬的,因為她離上海太近,她所有的光芒似乎都要被上海這個大都市吞沒,另一方面其經濟受到蘇州和無錫的嚴重衝擊,已使南京的經濟實力在江蘇位居第三,其城市競爭力在全國有所滑坡。但我始終堅信南京經濟有新的騰飛,充分相信的南京的實力和潛力,正因為有壓力,南京才會有更大更快的發展。

南京的科教實力在全國是非常強的,其高校數量僅次北京和上海,南京有一大批優秀的高校,為祖國培養了大批的優秀人才,在南京讀書是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南京第二十八所的科研實力也是很強的,在為我國航天事業上也有很大的貢獻的,南京就是這樣一個擁有強大科教實力的城市,我愛南京。


喜歡麵包的貓


我在南京生活了十多年,對這個地方的風土人情等等,多少也有些瞭解。下面就隨便說點。

首先,南京是個文明城市。南京人主體上都有向上感。乘坐地鐵公交時,主動讓座,勸導不良行為的,往往都是本地‘土著’。如果你在南京迷了路,向當地人打聽,他們多數會認真指點。方便的話,還會把你帶到跟前。那份熱情,源於他們內心天生的誠懇,裝是裝不出來的。

南京部分地區因拆遷富了,但他們並沒有不思進取。生意場上,甚至農貿市場、社區小店,都活躍著大批的南京人。有些南京人年紀大了,也沒有抱著金飯碗吃老本,而是‘屈身’從事著連許多外地人也為之不屑的環衛和保安等工作。且做起來認真又敬業。開著保時捷,上班去掙兩三千的事情,在這裡屢見不鮮,讓知情者為之驚歎。

另外,南京人還有個優點。他們似乎天生都具備好口才。與人交談時,往往口吐蓮花,妙語連珠,卻又讓對方沒有膩煩感,為之理服。其雄辨兼悅耳之才,在其他大城市中,實不多見。

當然,南京也有些缺點。但總體上說,它是個宜人、宜居、宜樂的地方。目前,我已離開南京。以後若有時間,定當舊地重遊,拜訪當地的老友,飽覽久違的金陵風光。



北國夜歸人


科教文衛體經濟全方位都不錯。和武漢成都杭州一個級別。體量再大點,名次可以再往前一點。


陌1上1花


前不久,“世界城市日”到來之際,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批准66座城市加入全球“創意城市網絡”,其中南京入選“文學之都”,成為中國第一個獲此稱號的城市。

南京是我國四大古都之一,文化資源豐厚。中國第一個“文學館”、第一部詩歌理論和批評專著《詩品》、第一部系統的文學理論和批評專著《文心雕龍》、第一部兒童啟蒙讀物《千字文》、現存最早的詩文總集《昭明文選》等都誕生於南京。

在中國文學發展史上,有約一萬部文學作品寫作於南京或者與南京有關。《紅樓夢》《本草綱目》《永樂大典》《儒林外史》等經典之作與南京密不可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賽珍珠的獲獎作品《大地》也在這裡完成創作。

從王羲之、李白、曹雪芹,到魯迅、巴金……這些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名家,都和南京這座城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他們在城市的每一隅留下了文學的蹤跡。

而且,南京被稱為“創作之城”、“傳播之城”、“閱讀之城”……

在評選世界“文學之都”過程中,法國作家、2008年諾貝爾文學得主勒克萊齊奧這樣推薦南京:“南京是一座如此美麗的城市,有著深厚的文學歷史積澱,在這裡的生活和教學讓我感到非常舒適。在南京,我見到了許多作家,深度參與了他們的文學活動。我覺得南京不僅是中國最具文學創造力和活力的城市,也是出版和翻譯的中心。”

對於南京的文化特色,文化學者餘秋雨這樣評價“別的故都,把歷史濃縮到宮殿,而南京,把歷史溶解於自然。”

著名作家葉兆言說“外地人跑來南京混,一不留神就傳世,就經典,就入美術史,入烹調史,入文學史,入新聞史。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所謂一方水土,不就是文學之都嗎?”

而在作家魯敏細膩的筆下,南京是這樣的:“不管從時間還是空間維度來看,南京都特別具有文學之都的潛質,整個城市的氣息具有一種文學腔調,它可以是慢的,優雅的,寂寞的,甚至可以是飽經滄桑的。而南京人既具有國際開放的視野,又可以沉下心來閱讀,對作家有一種發自內心的尊重。”

通過這些文化學者、作家的評價和感受,我們看到,是南京的歷史、文化、氣質和精神特色,是南京這座城市美好的歷史文明與現代文化的交相輝映,成就了它“文學之都”的美譽,構成了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歷史底蘊和奇異的文學風情。很多南京的作家、評論家欣喜地說,南京榮膺世界“文學之都”,這成為南京未來發展的強勁的文化競爭力與軟實力,給南京帶來了更新與發展自己的城市新機遇,南京應加強城市的國際人文交流合作,推動文化產業轉型升級,為人們帶來更多接觸世界多元文化的機會,為南京數十萬作家和文學愛好者提供更廣闊的創作空間和發展平臺,更好地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

這是南京,作為文化古城、作為“文學之都”所體現的這座城市的文明的價值與尊嚴。

南京能夠入選世界“文學之都”,使我們感受到,首先,一個“文化城市”也好,一個“文學之城”也好,必須有文化基礎,這個基礎是這個城市歷史的、傳統的文化積澱,這些文化精神的積累,播下了這座城市生活文化創造性的種子,播下了這座城市中人們的文化的、文學的生活方式的幼芽,這座城市的創造和發展,都離不開這樣的一個基礎

第二是,一座城市的內在的和外在的文化因素,構成了一個“文化城市”或“文學之城”的特殊氣質、氛圍,這依賴於這座城市的歷史,這個城市發展的生活史、文化史和精神史的內涵和積累,依賴於這個城市的生活品質、文化品質、文學品質和精神創造力,依賴於文化藝術在城市生活裡滲透的程度。這座城市的人們生活在這樣一個城市的文化的、文學的環境中,不僅宜居,而且能夠感受到文化的薰染、文學的薰陶,更有歸屬感、榮耀感、幸福感,生命、靈魂找到精神家園……

南京入選世界“文學之都”後,著名作家葉兆言說,“文學之都的首要標誌,還不是出什麼作家,得這獎那獎,而是一個城市對文學的熱情。”是的,什麼是具有文學氛圍的城市?在這樣的城市中,人們以談論文學、熱愛詩歌為榮,不分男女老少捧書閱讀、書香瀰漫是隨處可見的文化景觀,各色書店書屋書亭林立於城市的通衢大道、街頭巷尾,作家論壇、文學沙龍、讀書會成為人們日常精神生活的大餐,城市洋溢著活潑生動的文化藝術氣息,公共空間讓文學朗誦者、詩人、藝人、畫家可以在天空下自由表演……這不就是我們嚮往的“文學之都”嗎?

這幾年,各地城市建設發展很快,但許多城市在發展中屈從於經濟利益的需要,致使出現了文化的失落、歷史遺蹟的消失、千城一面等諸多城市問題。這是該汲取的教訓。

所以,城市的發展、未來和創造力,城市的文化、文學、藝術,牽動著一個城市靈魂深處的東西——它的歷史情感、文化認同、共同記憶、公民參與、城市美學、人文的細緻、哲學的深思、文明世界人與人之間不能或缺的婉轉和體貼貼,以及人民對未來的共同夢想、願景……這就是南京入選世界“文學之都”,給我們帶來的重要的文化啟迪。






皮皮娛樂哥


南京應該是江蘇幾個發達城市中,最不排外,最有包容度的了。優越感我是沒看到,但是熱心腸隨處可見。絕對不會因為你說普通話就看不起你,或者態度惡劣,是二線領頭城市裡少有的比較大氣的城市。南京是一個典型古新結合的城市,主城區由於文物保護和道路兩旁的梧桐樹給人一種古老而充滿底蘊的感覺,河西cbd那邊又可以窺見現代化的商圈。並且在江蘇省內鬥時,南京也不是扯著脖子吼得最兇,最有優越感的城市,倒是江蘇偏南的其他幾個城市的人嚼南京耳根的事情比較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