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你所讀的給你印象最深的書是哪一本?說說理由?

決策與信息雜誌


給我印象最深的一本書是《鼠疫》,其中的一些文字發人深思。

人一旦意識到世界荒誕,即便沒有感染上疫症,也平添了心病,這就是身陷圍城,心陷絕境的徵兆。人什麼都不能自主了,完全喪失了自我,那麼人還剩下什麼,還能做什麼呢?

鼠疫桿菌不會滅絕,也永遠不會消亡,這種桿菌能在傢俱和內衣被褥中休眠幾十年,在房間、地窖、箱子、手帕或廢紙裡耐心等待,也許會等到那麼一天,鼠疫再次喚醒鼠群,大批派往一座幸福的城市裡死去,給人帶去災難和教訓。

的確,天災人禍是常見之事,不過,當災難臨頭之際,世人還很難相信。人世間流行過多少次瘟疫,不下於頻仍的戰爭。然而,無論鬧瘟疫還是爆發戰爭,總是出乎人的意料,猝不及防。

人們總是這麼說:“這場仗打不久,這麼打也太愚蠢了。”毫無疑問,一場戰爭肯定是愚蠢到家了,但是愚蠢並不妨礙戰爭會持續很久。人若是不總為個人著想,那麼就會發覺,原來愚蠢是常態。在這方面,我們的同胞又跟所有人一樣,他們考慮自身,換言之,他們是人本主義者:他們不相信災禍。

災禍無法同人較量,於是就認為,災禍不是真實的,而是一場噩夢,總會過去的。然而,並不是總能過去,噩夢接連不斷,倒是人過世了,首先就是那些人本主義者,只因他們沒有采取防範措施。我們的同胞,論罪過也並不比別人大,只不過他們忘記了應當謙虛,還以為自己無所不能,這就意味著災難不可能發生,他們繼續經營,準備旅行,發表議論。他們怎麼能想到鼠疫要毀掉他們的前程,打消他們的出行和辯論呢?他們自以為自主自由,殊不知只要還有災難,永遠也不可能自主自由。


國學菌


疫情期間,我們有大量的時間來讀書。在此期間,我讀了三四本書,其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錢夢龍與導讀藝術》,讀了錢老的書,感慨頗多,與大家分享一下。

一、先進的教育理念

錢老師的書,充滿著先進的教育理念。儘管錢老師是解放前出生的人,但教育理念非常超前,讓我這個改革開放後出生的老師相形見絀。錢老師主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自主意識和個性的張揚。回想一下自己曾經上過的課,往往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上課的時候經常滿堂灌,不考慮學生是否接受,現在想想,這樣的課堂是不科學的。

二、對老師職業的認同感

錢老師的學生時代,遇到了一位非常負責認真的好老師,這位老師可以說影響了他一生,讓錢老師一直非常熱衷教師這個職業。錢老師在書中寫到:正是武老師對我的關心和幫助,讓我決心一輩子做老師。聯想到現下普遍出現的職業倦怠現象,我覺得我們真有必要讀一讀錢老師的書,重拾當年初做老師時的激情。

三、導讀式語文教學

錢老師最著名的教育貢獻,非導讀式語文教學莫屬。導讀教學不同於傳統的語文教育,而是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訓練為主線,三者結合,共同打造新式的課堂體系。導讀教學不是立足於把知識灌輸給學生,而是幫學生怎樣去讀懂文章,我認為,這樣的教學方式,是最符合教育規律的。


讀書真的是豐富我們精神世界的良方,讓我們一起來讀書吧!


這是老孫關於上述問題的看法,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我是@初中語文找老孫,主要發表初中語文提分心得,分享閱讀寫作提分攻略,定期上傳教學視頻。歡迎大家關注、評論和分享!

初中語文找老孫


疫情期間讀了大概十本左右,其中對王朔的《看上去很美》和斯科特丶派克的《少有人走的路》印象比較深。

前一本是小說,後一本是心理學。

很美講的是方槍槍從幼兒園到小學的成長經歷,把小孩子的心理拿捏的很準,語言風趣,很多情節讓人快樂,我一口氣讀完的,閱讀體驗非常不錯。

路則比較學術了,作者通過他接觸的案例來分析背後的心理層面的原因,鞭辟入裡。主要講了愛和自律,是什麼以及怎麼做,受益匪淺,打算再精讀一遍。最後講到恩典,有一些比較奇怪,不符合常規的案例,看看算了。



秦觀觀點


《華爾街日報是如何講故事的》——一本教你寫好文章的書

這本書不錯,內容不錯,難能可貴的是翻譯的也非常有質量。畢竟這是一個追求體驗的時代,就像書在引言的最後寫到:“給我講一個故事,看在老天爺的份兒上,讓它有意思一點”。想讓你的觀點有人接受嗎?除了觀點本身要靠譜之外,易於傳播易於閱讀,是最重要的。推薦給各位自媒體人。

如果別人已經報道過這個故事,我們應該如何處理?書裡給出的簡單結果是:

  1. 具體化:深入挖掘事物本身,結合我們最近的看到的一些事情,我們一開始知道那個在西安反日遊行中用U型鎖砸穿別人顱骨的傢伙是個吊絲,僅此而已。記者們,就從蛛絲馬跡中尋找線索,甚至挖出了他的QQ空間裡的狀態和CF戰績。讓我們看清楚這個人是如何生活的,他是不是和我們一樣曾經痛苦過。

  2. 預測:故事已經發生了,那我們可以按照發展——影響——反作用的線條來對一個具體內容進行進一步的推理預測,大部分事情剛出來的時候,除了媒體人之外可能很多人都沒注意到這個事情,但是如果這個在“幼年期”的故事還有進一步發展的可能,就可以很好的預測一下。
  3. 改變角度:書裡提供的一個例子是說墨西哥移民,通過墨西哥移民自己家庭的生活,而不是其社會影響之類的角度來寫這個故事,從墨西哥人的角度看到了他們這樣選擇的原因和背後的無奈。那片報道寫的非常贊。

如何構思好故事?有時候記者的思路非常狹窄,於是為了拓寬思路,書裡給出一種方式,畫了一個因果關係鏈條:

  1. 時間:時間是一個很容易被忽視的元素,我們總是停留在現在,事情的過去和未來,則是如何把事情寫的讓人有感觸的關鍵,書裡提供了一個登山的老人的報道,那個老人在前面很多年登上過很多高山,創造非常輝煌的成績,後面的時間裡,老人制定了非常宏大的目標,能否真正實現則是一個未知。讀完之後頗有一種虎老雄心在,但是人不能不服老的感覺。非常有滄桑感。

  2. 範圍:我覺得這裡翻譯的範圍可能有點不準確,不知道是可能更好的說來應該是規模。這件事到底有多大,多嚴重,程度有多深?

  3. 變化:這部分有點奇怪,我感覺作者是想說怎麼通過變化來建立一個可靠的觀點,那麼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提供不同的信息源,另一種是提供不同的第二是提供不同類型的論據。

  4. 動感:這部分書裡毫不吝嗇篇幅,說明這一點對寫好故事的重要性(後面關於寫作技巧的方面也大量提到了動靜結合的寫作)最理想的動感是發生——影響——反作用,事件發展的自然順序,波瀾壯闊,或者是柳暗花明。而另一種動感則是通過對立的元素不斷的出現形成交鋒的動感。

無論你有沒有計劃,你得明白你要寫什麼。書裡給出了六個必須想到的方向:

  1. 歷史:事件是否牽扯到歷史?與以往有何不同?
  2. 範圍:影響多大?程度多強?定量的數據有多少?地理上的影響範圍有多大?
  3. 原因:經濟?有沒有錢的因素在其中?社會?文化,習俗道德會不會影響整個故事?政治法律?心理?
  4. 影響:
    事情對那些人有好處,那些人有壞處?獲益者和受害者分別怎麼看?
  5. 作用:誰對這些事情有最多的意見?他們有那些實際行動?抗議?彌補?這些作用的結果如何?
  6. 未來:事情繼續發展下去會怎麼樣?當事人對這個事情有什麼看法?

眾微課堂


期間讀了很多書,印象最深的是《樹上的伯爵》和《長眠不醒》,這兩本書差距較大,樹上的伯爵我認為意識形態比較濃,體現了法國在歷史變化下貴族的沒落,“我”的哥哥繼承了父親的爵位,卻因為幼年和女童的一句話永遠的呆在了樹上,完成了他不同的人生,最後和熱氣球飄向遠方,我本身是不太喜歡太暗示社會,歷史的書,但是這本書中仍有動人之處,彷彿夜間在金枝上飄來的花瓣。

長眠不醒的話事一本偵探小說,故事較為巧妙和空間敘事我比較喜歡


烏合之眾與鳥獸


疫情早期讀完了康輝自傳《平均分》。

去年被“主播說聯播”和《主持人大賽》中不一樣的康輝圈粉了,就買了這本書。印象很深的有這幾點:一是康輝“平均分”的人生態度,既不追求非分的目標,也不放任自流,而要在自己能力範圍內做到最好;二是把握當下,康輝本來不以播音主持為理想,而一旦拿上話筒他就一絲不苟地對待,足見努力才是開闢成功之門的鑰匙;三是熱愛生活,書中不僅訴說了他和父母妻子的甜蜜生活,還講述了他與一對貓兒女的感人故事,還列舉了自己閱讀、電影的生活愛好,讀來興味盎然;四是流暢生動的文筆,新聞主播出身的康輝在《主持人大賽》被譽為“張口就是申論”不是吹的,一本十幾萬字的自傳娓娓道來,幾乎沒有令人感覺索然無味的篇幅,或有共鳴、或有啟發、或讀故事、或感人生,是一次難忘的閱讀體驗!




胡鑫知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說起書籍其實每一本書都有他獨到的解析和道理每一本都耐人尋味每一本都回味無窮。

疫情期間在家學習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嗎保護自己不給國家添麻煩也能提高自己的學識可所謂一舉三得。

說起影響最深的…可能是我最近在看的《福爾摩斯全集》共三冊,我現在只看到一半對於我來說我可能喜歡一些帶有文學思考與懸疑的書籍.

因為在你讀他的時候你會隨著內容進行聯想不僅學到了知識還使思維變快,豐富眼界運動大腦,當你看完這一本的時候你就會繼續看下一本也會慢慢的熱愛知識。

恐怖文學-------廣博,他似乎瞭解近一個世紀出現的每一個恐怖案件的所有細節。不管是內容的總結還是情感的多樣性都值得你思考與解讀,希望在你閒暇時間可以細細品讀這個恐怖文學,會帶給你不一樣的讀書體驗。

新青年文學讀者


2020年的春節註定是一個不凡的春節,但願疫情早點過去,暖春如期來臨。

休眠已有月餘,再次研讀王陽明的巜傳習錄》,發現王陽明對中國哲學的貢獻極大,如今社會急需陽明心學的拯救,特別對我個人更需要靜下心來修心,讓這顆燥動而又功利的心慢下來,該到思考自己人生的意義在哪裡?真的是名和利嗎?名和利有沒有上限,能帶給我真正的快樂嗎?



審細


在這段時間,重讀了美國作家蕾切爾·卡森的《寂靜的春天》。這本書講述了人類肆意破壞自然,從而遭到大自然懲罰與反噬的故事。在很大程度上說,新冠疫情也是人類無視自然(食用野生動物)而招致的災禍。在春天來臨之際,看著窗外的盈盈春意,卻不能隨心所欲的去踏青遊玩,這個春天,也能算得上是一個“寂靜的春天”。因此在疫情期間重讀這本書《寂靜的春天》,震撼比初讀時更大。



光速陀螺


疫情期間讀了幾本書,其中汪曾祺先生的散文集《人間存一角》,給我印象最深。一是這本散文有幾篇都是寫我的家鄉一一張家口的,讀來倍感親切、格外熟悉。二是被汪曾祺先生的筆力深深地感動著,汪先生筆下的每一個人物格外生動和鮮活,羊倌、趕車的師傅、車馬大店的老闆,個個有血有肉,形象豐滿,盡情展示塞外的生活和風俗,更是一幅幅畫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