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你所读的给你印象最深的书是哪一本?说说理由?

决策与信息杂志


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本书是《鼠疫》,其中的一些文字发人深思。

人一旦意识到世界荒诞,即便没有感染上疫症,也平添了心病,这就是身陷围城,心陷绝境的征兆。人什么都不能自主了,完全丧失了自我,那么人还剩下什么,还能做什么呢?

鼠疫杆菌不会灭绝,也永远不会消亡,这种杆菌能在家具和内衣被褥中休眠几十年,在房间、地窖、箱子、手帕或废纸里耐心等待,也许会等到那么一天,鼠疫再次唤醒鼠群,大批派往一座幸福的城市里死去,给人带去灾难和教训。

的确,天灾人祸是常见之事,不过,当灾难临头之际,世人还很难相信。人世间流行过多少次瘟疫,不下于频仍的战争。然而,无论闹瘟疫还是爆发战争,总是出乎人的意料,猝不及防。

人们总是这么说:“这场仗打不久,这么打也太愚蠢了。”毫无疑问,一场战争肯定是愚蠢到家了,但是愚蠢并不妨碍战争会持续很久。人若是不总为个人着想,那么就会发觉,原来愚蠢是常态。在这方面,我们的同胞又跟所有人一样,他们考虑自身,换言之,他们是人本主义者:他们不相信灾祸。

灾祸无法同人较量,于是就认为,灾祸不是真实的,而是一场噩梦,总会过去的。然而,并不是总能过去,噩梦接连不断,倒是人过世了,首先就是那些人本主义者,只因他们没有采取防范措施。我们的同胞,论罪过也并不比别人大,只不过他们忘记了应当谦虚,还以为自己无所不能,这就意味着灾难不可能发生,他们继续经营,准备旅行,发表议论。他们怎么能想到鼠疫要毁掉他们的前程,打消他们的出行和辩论呢?他们自以为自主自由,殊不知只要还有灾难,永远也不可能自主自由。


国学菌


疫情期间,我们有大量的时间来读书。在此期间,我读了三四本书,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钱梦龙与导读艺术》,读了钱老的书,感慨颇多,与大家分享一下。

一、先进的教育理念

钱老师的书,充满着先进的教育理念。尽管钱老师是解放前出生的人,但教育理念非常超前,让我这个改革开放后出生的老师相形见绌。钱老师主张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个性的张扬。回想一下自己曾经上过的课,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上课的时候经常满堂灌,不考虑学生是否接受,现在想想,这样的课堂是不科学的。

二、对老师职业的认同感

钱老师的学生时代,遇到了一位非常负责认真的好老师,这位老师可以说影响了他一生,让钱老师一直非常热衷教师这个职业。钱老师在书中写到:正是武老师对我的关心和帮助,让我决心一辈子做老师。联想到现下普遍出现的职业倦怠现象,我觉得我们真有必要读一读钱老师的书,重拾当年初做老师时的激情。

三、导读式语文教学

钱老师最著名的教育贡献,非导读式语文教学莫属。导读教学不同于传统的语文教育,而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三者结合,共同打造新式的课堂体系。导读教学不是立足于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帮学生怎样去读懂文章,我认为,这样的教学方式,是最符合教育规律的。


读书真的是丰富我们精神世界的良方,让我们一起来读书吧!


这是老孙关于上述问题的看法,如有不当之处,请海涵!我是@初中语文找老孙,主要发表初中语文提分心得,分享阅读写作提分攻略,定期上传教学视频。欢迎大家关注、评论和分享!

初中语文找老孙


疫情期间读了大概十本左右,其中对王朔的《看上去很美》和斯科特丶派克的《少有人走的路》印象比较深。

前一本是小说,后一本是心理学。

很美讲的是方枪枪从幼儿园到小学的成长经历,把小孩子的心理拿捏的很准,语言风趣,很多情节让人快乐,我一口气读完的,阅读体验非常不错。

路则比较学术了,作者通过他接触的案例来分析背后的心理层面的原因,鞭辟入里。主要讲了爱和自律,是什么以及怎么做,受益匪浅,打算再精读一遍。最后讲到恩典,有一些比较奇怪,不符合常规的案例,看看算了。



秦观观点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一本教你写好文章的书

这本书不错,内容不错,难能可贵的是翻译的也非常有质量。毕竟这是一个追求体验的时代,就像书在引言的最后写到:“给我讲一个故事,看在老天爷的份儿上,让它有意思一点”。想让你的观点有人接受吗?除了观点本身要靠谱之外,易于传播易于阅读,是最重要的。推荐给各位自媒体人。

如果别人已经报道过这个故事,我们应该如何处理?书里给出的简单结果是:

  1. 具体化:深入挖掘事物本身,结合我们最近的看到的一些事情,我们一开始知道那个在西安反日游行中用U型锁砸穿别人颅骨的家伙是个吊丝,仅此而已。记者们,就从蛛丝马迹中寻找线索,甚至挖出了他的QQ空间里的状态和CF战绩。让我们看清楚这个人是如何生活的,他是不是和我们一样曾经痛苦过。

  2. 预测:故事已经发生了,那我们可以按照发展——影响——反作用的线条来对一个具体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推理预测,大部分事情刚出来的时候,除了媒体人之外可能很多人都没注意到这个事情,但是如果这个在“幼年期”的故事还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就可以很好的预测一下。
  3. 改变角度:书里提供的一个例子是说墨西哥移民,通过墨西哥移民自己家庭的生活,而不是其社会影响之类的角度来写这个故事,从墨西哥人的角度看到了他们这样选择的原因和背后的无奈。那片报道写的非常赞。

如何构思好故事?有时候记者的思路非常狭窄,于是为了拓宽思路,书里给出一种方式,画了一个因果关系链条:

  1. 时间:时间是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元素,我们总是停留在现在,事情的过去和未来,则是如何把事情写的让人有感触的关键,书里提供了一个登山的老人的报道,那个老人在前面很多年登上过很多高山,创造非常辉煌的成绩,后面的时间里,老人制定了非常宏大的目标,能否真正实现则是一个未知。读完之后颇有一种虎老雄心在,但是人不能不服老的感觉。非常有沧桑感。

  2. 范围:我觉得这里翻译的范围可能有点不准确,不知道是可能更好的说来应该是规模。这件事到底有多大,多严重,程度有多深?

  3. 变化:这部分有点奇怪,我感觉作者是想说怎么通过变化来建立一个可靠的观点,那么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提供不同的信息源,另一种是提供不同的第二是提供不同类型的论据。

  4. 动感:这部分书里毫不吝啬篇幅,说明这一点对写好故事的重要性(后面关于写作技巧的方面也大量提到了动静结合的写作)最理想的动感是发生——影响——反作用,事件发展的自然顺序,波澜壮阔,或者是柳暗花明。而另一种动感则是通过对立的元素不断的出现形成交锋的动感。

无论你有没有计划,你得明白你要写什么。书里给出了六个必须想到的方向:

  1. 历史:事件是否牵扯到历史?与以往有何不同?
  2. 范围:影响多大?程度多强?定量的数据有多少?地理上的影响范围有多大?
  3. 原因:经济?有没有钱的因素在其中?社会?文化,习俗道德会不会影响整个故事?政治法律?心理?
  4. 影响:
    事情对那些人有好处,那些人有坏处?获益者和受害者分别怎么看?
  5. 作用:谁对这些事情有最多的意见?他们有那些实际行动?抗议?弥补?这些作用的结果如何?
  6. 未来:事情继续发展下去会怎么样?当事人对这个事情有什么看法?

众微课堂


期间读了很多书,印象最深的是《树上的伯爵》和《长眠不醒》,这两本书差距较大,树上的伯爵我认为意识形态比较浓,体现了法国在历史变化下贵族的没落,“我”的哥哥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却因为幼年和女童的一句话永远的呆在了树上,完成了他不同的人生,最后和热气球飘向远方,我本身是不太喜欢太暗示社会,历史的书,但是这本书中仍有动人之处,仿佛夜间在金枝上飘来的花瓣。

长眠不醒的话事一本侦探小说,故事较为巧妙和空间叙事我比较喜欢


乌合之众与鸟兽


疫情早期读完了康辉自传《平均分》。

去年被“主播说联播”和《主持人大赛》中不一样的康辉圈粉了,就买了这本书。印象很深的有这几点:一是康辉“平均分”的人生态度,既不追求非分的目标,也不放任自流,而要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做到最好;二是把握当下,康辉本来不以播音主持为理想,而一旦拿上话筒他就一丝不苟地对待,足见努力才是开辟成功之门的钥匙;三是热爱生活,书中不仅诉说了他和父母妻子的甜蜜生活,还讲述了他与一对猫儿女的感人故事,还列举了自己阅读、电影的生活爱好,读来兴味盎然;四是流畅生动的文笔,新闻主播出身的康辉在《主持人大赛》被誉为“张口就是申论”不是吹的,一本十几万字的自传娓娓道来,几乎没有令人感觉索然无味的篇幅,或有共鸣、或有启发、或读故事、或感人生,是一次难忘的阅读体验!




胡鑫知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说起书籍其实每一本书都有他独到的解析和道理每一本都耐人寻味每一本都回味无穷。

疫情期间在家学习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吗保护自己不给国家添麻烦也能提高自己的学识可所谓一举三得。

说起影响最深的…可能是我最近在看的《福尔摩斯全集》共三册,我现在只看到一半对于我来说我可能喜欢一些带有文学思考与悬疑的书籍.

因为在你读他的时候你会随着内容进行联想不仅学到了知识还使思维变快,丰富眼界运动大脑,当你看完这一本的时候你就会继续看下一本也会慢慢的热爱知识。

恐怖文学-------广博,他似乎了解近一个世纪出现的每一个恐怖案件的所有细节。不管是内容的总结还是情感的多样性都值得你思考与解读,希望在你闲暇时间可以细细品读这个恐怖文学,会带给你不一样的读书体验。

新青年文学读者


2020年的春节注定是一个不凡的春节,但愿疫情早点过去,暖春如期来临。

休眠已有月余,再次研读王阳明的巜传习录》,发现王阳明对中国哲学的贡献极大,如今社会急需阳明心学的拯救,特别对我个人更需要静下心来修心,让这颗燥动而又功利的心慢下来,该到思考自己人生的意义在哪里?真的是名和利吗?名和利有没有上限,能带给我真正的快乐吗?



审细


在这段时间,重读了美国作家蕾切尔·卡森的《寂静的春天》。这本书讲述了人类肆意破坏自然,从而遭到大自然惩罚与反噬的故事。在很大程度上说,新冠疫情也是人类无视自然(食用野生动物)而招致的灾祸。在春天来临之际,看着窗外的盈盈春意,却不能随心所欲的去踏青游玩,这个春天,也能算得上是一个“寂静的春天”。因此在疫情期间重读这本书《寂静的春天》,震撼比初读时更大。



光速陀螺


疫情期间读了几本书,其中汪曾祺先生的散文集《人间存一角》,给我印象最深。一是这本散文有几篇都是写我的家乡一一张家口的,读来倍感亲切、格外熟悉。二是被汪曾祺先生的笔力深深地感动着,汪先生笔下的每一个人物格外生动和鲜活,羊倌、赶车的师傅、车马大店的老板,个个有血有肉,形象丰满,尽情展示塞外的生活和风俗,更是一幅幅画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