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員工”新嘗試

【熱點背景】

“共享員工”,即一些新經濟企業,比如新零售、電商等平臺型企業與受疫情影響暫無法開業的餐飲等行業的企業達成臨時合作,“借用”其員工。目前已有多家知名電商企業發佈了與傳統企業“共享員工”的計劃。

2月3日,阿里巴巴旗下的盒馬宣佈聯合北京多家餐飲企業,合作解決現階段餐飲行業待崗人員的收入問題,緩解餐飲企業成本壓力,和商超生活消費行業人力不足的挑戰。計劃施行後,已經陸續有餐飲、酒店、影院、百貨、商場、出租、汽車租賃等32家企業加入進來,1800餘人加入盒馬,正式上崗。

【題目】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市場上勞動力呈現餘缺不平衡狀態。一邊是新零售平臺緊缺勞動力出現“用工荒”,一邊是傳統行業員工沒活幹“閒得慌”。在這樣的情況下,“共享員工”的新型商業模式應運而生。對此,你怎麼看?

【參考答案】

以我所長補人之短,亦以人所長補我之短。“共享員工”模式正是疫情阻擊戰中企業互助互救,互利共贏的積極探索。這種模式也是市場對人力資源配置的直觀體現,可以打破行業界限,讓“用工荒”與“閒得慌”對接。

大量現代服務業關門,員工在家自我隔離,企業員工成本壓力激增,而與疫情關聯度高相關產業,例如口罩等安全防護生產商、電商平臺、物流行業則陷入員工短缺的困境。在此背景下的靈活用工,能實現多方共贏。其一,實現了線上零售“保供應”,有助於消費者在家“防疫”;其二,餐飲等傳統行業找到新出口,減輕了工資支出壓力,降低疫情帶來的衝擊。其三,解決就業問題,避免員工被裁的問題。值得一提的是,這種模式對於推動靈活用工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實現跨界融合、協同發展,形成相互滲透、協同發展的產業新生態。

但是,“共享員工”在中國畢竟是一個新生事物,需要注意防範用工風險。具體來說,企業之間要有一個很好的協商,有相應的共享勞動協作合同,明確大家的權利義務和責任。簽訂的協議中要對有關工作職責、工作期限、計薪方式等內容進行明確。長遠來看,斜槓青年、多重職業、靈活的用工模式會越來普遍,相應的配套政策也需要逐步完善。


“共享員工”新嘗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