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视、谩骂、落魄、绝望: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萧红的前半生

第一次知道萧红,是因为《呼兰河传》。呼兰河是萧红的故乡,生她养她的一座小城,小到这座城只有两条大街,一条从南到北,一条从东到西,因为有呼兰河流过,因而得名呼兰河城。

萧红,本名张乃莹,1911年,出生在乡绅之家,祖上是从山东来,要去闯关东的人,后创下一番家业,传至第四代的时候,也就是萧红的爷爷张维祯,带领全家迁到呼兰,因为年过五十尚未有子,12岁的张廷举便过继张维祯的儿子,后来张廷举从黑龙江省师范学堂毕业后,与姜玉兰成婚,两年之后生下一个女孩,就是萧红。

歧视、谩骂、落魄、绝望: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萧红的前半生

因为是女儿身,萧红就没受到父母的待见,只有祖父疼她,在她五岁的时候,弟弟出生,从此父母对她的照顾就更加少了;8岁那年,萧红的母亲去世;仅仅3个月后,父亲娶了一个女人,那时,萧红和弟弟绣在鞋面的哀悼白布还未撕去。

在萧红小的时候,唯一的温暖就是来自祖父张维祯,祖父身材高大,喜欢拿着手账,嘴里总是含着旱烟管,总是散发温暖的笑意,亲切又和蔼。萧红回忆道:

“等我生下来了,第一个给了祖父无限的欢喜,等我长大了,祖父非常地爱我,使我觉得在这世界上,有了祖父就够了,还怕什么呢?虽然父亲的冷淡,母亲的恶言恶色,和祖母的用针刺我的手指的这些事,都觉得算不了什么。”

读《呼兰河传》,在字里行间,能感受到萧红对祖父的无比思念。

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萧红的婚姻自然是受到父亲的指派。

当时萧红在上女子学校,接受进步思想的熏陶,突然一封婚书送到她手里,因为不满家里的指定婚姻,加上祖父的去世,一个人逃到北平,后来向家庭妥协了。

一个旧社会的女性,能拿什么来跟旧家族对抗呢?

她决定和未婚夫汪恩甲结婚,然而这件事却再生枝节。

汪恩甲的大哥汪恩厚,曾经是这桩婚事的牵线人,得知萧红逃婚的事情后,大发雷霆,要求弟弟退婚。一气之下的萧红将王恩厚告上法庭。可未婚夫汪恩甲为了顾及大哥声誉,承认是自己要求解除婚约的,于是萧红败诉。

歧视、谩骂、落魄、绝望: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萧红的前半生

未婚夫的懦弱,让萧红对他感到失望。

萧红被退婚的消息在呼兰小城传得沸沸扬扬,成了家族的罪人,因为她的伤风败俗,父亲被迫辞去了省教育厅秘书的职务,弟弟也从呼兰转学到了巴彦。

她被视为败类,受尽歧视,还受到大伯父的毒打

这一年,萧红二十岁,她决定彻底和家族决裂。

1931年的冬天,出走之后的萧红身无分文,孤身一人流落在寒冷的哈尔滨,有时晚上她借宿同学家,白天在街上瞎逛,更多的时候是无处投宿,认识的同学大多都是处于窘境。

她曾经发了疯、拼了命追求的自由,到头来连维持生计都做不到。绝望的她最终找到了昔日的未婚夫汪恩甲。

萧红和汪恩甲同居了,住进了旅馆。半年后,她怀孕了,成为汪家有实无名的儿媳妇,汪恩甲将萧红留在旅馆,回家向父母求情,一方面让父母接受她,另一方面,他们已经住了大半年,欠下400多元的 食宿费。

可是,汪恩甲离开旅馆之后,就再也没回来。

歧视、谩骂、落魄、绝望: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萧红的前半生

眼看着肚子越来越大,旅馆老板也知道了汪恩甲,便把身为孕妇的萧红搬到了二楼一间发霉的储藏室里,派人严加看管,并告诉萧红,如果过一段时间汪恩甲还不回来,就把她卖到青楼抵债。

这一年,萧红二十一岁。这就是萧红的前半生,她去世时,年仅三十一岁。

萧红曾说过一句痛彻肺腑的话:“我一生最大的痛苦和不幸,都是因为我是一个女人。

萧红一生都在追求一个可以让她依靠的肩膀,可是耗尽一生,却从未得到一个安稳的“家”。在她去世前,写下人间最后的文字:

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下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欢迎关注 ,「说说那些被遗忘的故事角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