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萧红的文学风格

萧红,1911—1942,享年31岁。

1939年到1942年,是中国抗战最为艰难的几年,这时候,全国的绝大多数文人作家都竭尽全力的为抗战事业摇旗呐喊,写就了大量的抗战小说、戏剧等等。而萧红却是一个异数,她始终将自己的全部心血倾注在东北底层民众,没有应时的大量写抗战的文字(当然也写了一些,相对而言少了很多),战争和感情,让萧红的一生都在不断地流亡,却念念不忘自己的故乡农夫农妇。不论是《呼兰河传》,还是《生死场》,她向世人传递的都是身为底层农民的哀伤、痛苦和麻木,这就是萧红文学中最为独特的风格。

战争总会过去,而底层民众的痛苦、愚昧和麻木却绝不为简简单单的就过去,那时千百年来绵绵不断,让人觉得可怜又可恨,农村出身或者在农村长期生活的很能感同身受,虽然现在已经距离萧红的年代过去了八九十年了。如今来看就更能感受到萧红的不简单。

看萧红的简历,萧红高中还没上完,只上过了初中,20岁离家出走之后,更不可能接触什么系统的学习,这样就形成了萧红文学的另一个独特的地方,那就是萧红文学都比较简单明了,不会用什么冷僻的字词,也没有什么新颖的文学技法,最多的就是初中生写作文常见的比喻、拟人等等最基础的文学手法。可萧红就是这么一个天赋出众的才女,用简单的手法就将读者带入她所营造的世界,还让这个世界如此真实的在你的面前,仿佛书中人物的悲哀喜乐,命运曲折都在读者的面前。这是萧红凭着她的天赋,凭着她对底层人民感同深受的理解,才造就了她的文学。

另外一个就是,萧红书中弥漫的深沉的悲悯的情怀。看萧红的书,那书中的悲哀好像透过纸出来,进入我的内心,让我深切的感受到她想要表达的感情,那种悲哀,让人去理解,去疼惜他人的命运,进而去理解自己的处境,去找寻自己的内心。

《生死场》中,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那句:在乡村,人和动物一样,忙着生,忙着死。

而你我又在忙着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