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國的縣長們正在逐漸成為直播網紅

當“網紅主播”和“縣長”這兩個詞碰撞在一起時,你或許覺得這太過無厘頭。


但就是在去年年底,一個叫王帥的“八零後”小夥,把這兩個看起來完全不相干的詞搭在了一起。


當中國的縣長們正在逐漸成為直播網紅

白天,他是忙碌在辦公室裡山東省商河縣副縣長,到了晚上,打開手機直播間的他化身為商河縣農產品的“帶貨達人”。


“所有女生們,你們的魔鬼來咯。”


“買它,買它,買它。”


“俄妹子嚶,偶買噶。”


一連串帶貨行話的同時,讓網友們驚呼這個網名是“黃河王小帥”的網紅主播


“竟是這樣的縣長!”


不久前,覆蓋全國的疫情嚴重影響了商河縣農產品的春季銷售,在這種情況下,王縣長再度出馬,利用直播為當地38萬盆鮮花進行吆喝。


最終,兩場直播下來,38萬盆鮮花被搶購一空。


之後,王縣長還先後在直播間帶貨了當地特產的西紅柿,鳳梨蘿蔔,香梨等等因疫情積壓的農產品,銷量非常可觀。


既是公務員,又是網絡紅人


既能下鄉調研,也能直播帶貨。


政府官員們以新形象展示的背後,是當今互聯網文化對於整個社會發展格局的影響。


當中國的縣長們正在逐漸成為直播網紅

事實上,王縣長的走紅並不是個例,早在疫情開始的去年,全國已經有很多縣長開始了這種方式的探索。


在貴州,長順縣副縣長劉春曉為了讓網友購買到合格的布依族綠殼雞蛋,在直播間生喝了一枚雞蛋。


在甘肅,禮縣副縣長劉粉梅穿著古裝,向網友推銷禮縣的“花牛蘋果”。


在福建,古田縣副縣長凌宏更是現場直播燉煮當地的特產銀耳湯。


根據知名媒體的統計,截止2019年年底,全國已經有超過五十位縣長通過各種直播平臺,為自己所在的縣區農產品“帶貨”。


這其中,像王帥一樣成為粉絲10000+的網紅主播,更不在少數。


當中國的縣長們正在逐漸成為直播網紅


隨著短視頻的興起,“直播賣貨”成為新的消費主流理念。


作為人們傳統印象中“一本正經”的政府官員,也開始為了本地的發展而選擇了迎合這一形式。


當然,起初還有很多人對政府官員這樣做是否妥當進行過討論。不過隨著直播帶貨為當地經濟帶來的斐然效益,質疑的人也沒了聲音。


白貓黑貓,只要能捉住老鼠,就是好貓。


直播帶來的直接經濟效益,印證了這句名言。


事實上,不僅僅是各地縣長,就連更高一級的市長也開始紛紛走進“直播間”


去年的2月21日,瑞昌市副市長黃青華登上京東直播,成為瑞昌山藥的“代言主播”。


副市長直播的3個半小時,就賣出1.2萬斤山藥,期間幾次補貨都搶購一空。黃青華也與眾多粉絲熱烈互動,為瑞昌實力圈了一波粉,最高在線人數突破了160萬。


當中國的縣長們正在逐漸成為直播網紅


當然,市長賣貨也不是個例。


海南省六個地區的“一把手”登上淘寶直播推薦海南的鳳梨、地瓜、朝天椒、毛豆、芒果和佛手瓜等因疫情滯銷的農產品;


浙江衢州市市長湯飛帆、廣東徐聞縣縣長吳康秀親自參與助農直播,幫農戶賣貨;


三亞市市長阿東來到芒果基地,接入淘寶直播平臺,變身網絡主播,向廣大網友推薦以芒果為主的三亞優質農產品……


在這其中,徐聞菠蘿和衢州椪柑在兩個小時內均告售罄,兩個直播間總共售出訂單近7萬單,累計幫助農民銷售了近50萬斤的水果;


臨沭紫薯的直播,吸引全國20萬網友,累計售出紫薯8萬斤……

當中國的縣長們正在逐漸成為直播網紅


市長、縣長頻頻直播出鏡,不僅以“反差萌”的形象給當地帶去了更多關注,還告訴我們農業領域的短視頻直播新模式正在綻放。


傳統模式下,農產品滯銷問題嚴重,農產品的銷售一直存在難點和困點。


比如生長週期長、售賣週期短、銷售渠道難拓寬、與消費者無法建立直接關聯等等。


很多農民因賣不出去而失去一年的收入甚至賠掉辛辛苦苦攢下的多年積蓄。


在這種形勢下,我們可喜地看到了一大批地方政府中的思維活躍者,他們沒有走過去的老路,而是緊跟時代發展,另闢蹊徑。


以個人形象的顛覆作為直播的賣點,讓人們感受到了不一樣的銷售方式,和更加輕鬆可親的政府形象。


可以說,對於時代而言,這是非常大的一步跨越。


當中國的縣長們正在逐漸成為直播網紅


去年5月,王帥的另一位同事,山東省商河縣常務副縣長陳曉東在田地裡辦起了一場直播。


視頻中的陳縣長,一邊彎腰摘著當地特產的小西瓜一邊給網友介紹,說到性情處,他還當眾切開吃了一塊。


這場直播總觀看人數超過12萬人次,成交金額超過5萬元。


其中,200個珍珠紅西瓜10秒鐘內被全部秒殺完。


陳曉東事後說,他也在一直看著彈幕,裡面有一句話讓他印象非常深刻。


“直播間裡的陳縣長沒個縣長的樣子,但這就是為人民服務的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