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助推數字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明確了未來三大需求的發力點,新基建被認為是投資驅動的主要抓手,其中5G、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板塊位列其中。截至3月3日,13個省市區發佈了2020年重點項目投資計劃,其中8個省份公佈了計劃總投資額。

新基建,助推數字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新基建是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事實上,新基建並不是一個新概念,早在2018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就明確了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作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作為重要的基礎產業和新興產業,“新基建”一頭連著巨大的投資與需求,一頭牽著不斷升級的強大消費市場,是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以5G網絡建設為例,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近日指出,到2025年5G網絡投資累計將達1.2萬億元。更重要的是,5G網絡建設將有助於培育繁榮的互聯網經濟、人工智能、數字經濟等新技術產業,間接帶動數十萬億元的經濟總產出,為搶佔全球新一代信息技術制高點奠定堅實的基礎。

短期來看,加大新基建投資既能穩經濟,同時儘量避免走老路。傳統基建在部分地區尤其是人口流出地區已經過剩,對經濟的支撐作用不如從前,新基建成為重要的風向標,也是我國經濟增長的原動力。

新基建,助推數字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新基建助力經濟轉型

長期來看,新基建助力經濟轉型,為產業數字化升級提供基礎。與傳統基建相比,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內涵更豐富,更能體現數字經濟特徵,能夠更好推動中國經濟轉型升級。

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測算,2018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4.73萬億美元,位居全球第二。本次疫情的緊迫性、嚴峻性甚至長期性讓各行各業從思想上開始重視創新,包括制度、體系和手段的創新。從遠程辦公到在線教育,從線上消費平臺到無人商店,從智能護理到遠程醫療……數字經濟的快速補位,增強了中國經濟抗衝擊的韌性。

新基建能夠加快數字經濟的發展,因為它不但能夠推動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領域的發展,而且能夠促進製造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支撐新型服務業和新經濟,同時拉動強基工程(新材料、新器件、新工藝和新技術)和新四基(自動控制和感知硬件、工業軟件、產業互聯網、雲平臺)的發展。

其中,大數據作為數字經濟的關鍵生產要素,成為驅動數字經濟創新發展的核心動能;工業互聯網以智慧工廠為目標,促進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成為數字經濟的新動能和智慧社會的支柱;5G網絡的低時延、廣連接和快速響應等特徵在高清視頻、智慧城市、車聯網、遠程醫療等領域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而人工智能的到來使得AI芯片、便捷高效的雲服務以及應用開發平臺的深度學習框架成為新的基礎設施,拓展數字經濟外延並豐富其內涵。

(本文轉自經濟參考報,內容有改動)

新基建,助推數字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西安三元產城顧問集團產業規劃研究中心,依託集團十多年來在業界以“產業改變城市”為使命、以“政府部門、園區管委會”為服務對象、以“招商落地、產業聚集”為核心能力所積累的豐富的產業規劃、產業招商、產業運營經驗,持續專注於產業諮詢的實戰性與產業發展規律研究,聚焦於細分產業的研究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