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時評:突出“科創”助推“優等”

近日,證監會和上交所發佈科創板科創屬性評價指標體系相關試行規定。隨著科創板改革不斷深入,科創屬性的標準也在摸索中逐步清晰,助推科創企業中的“優等生”更快更好地擁抱科創板。

實際上,自科創板改革落地開始,申報企業的科創“含金量”一直是各方關注焦點。在註冊制試點的實踐中,科創企業需要通過更高質量的信息披露來“自證”科創屬性和公司質地。但對很多有意願申報科創板的“優等生”來說,信息披露尺度如何拿捏、上市成本如何控制仍是擺在面前的難題。許多擔憂難免出現:在上市問詢過程中,企業核心技術和關鍵領域突破是否洩露?多輪問詢下的“自證”是否過於繁瑣、增加企業申報負擔?

隨著科創屬性標準的落地,這種顧慮有望被打消。具體來看,指標體系包括“研發投入金額或研發投入佔比”“發明專利”“營收或營收復合增長率”3項常規指標和5項例外條款。科創企業如同時滿足3項常規指標,即可認為具有科創屬性;如不能同時滿足,滿足5項例外條款的任意1項,同樣可獲認定。

相關指標體系的設計在確保科創屬性評價過程具有較高可操作性的同時,又保留了一定的彈性空間。優質科創企業的申報“旅程”將更加便捷,“自證”科創屬性這一環節也將大大簡化,相當於給“優等生”開放出“快車道”。這也意味著,科創板的吸引力將同步提升,有利於聚集效應產生。

與此同時,對於尚未滿足“3+5”指標體系的“中等生”,科創板大門依然敞開。相關規定給出明確預期:短期內有望加入“優等生”序列的科創企業,可以先行提出發行上市申請,在充分說明自身科創屬性的前提下,通過原有路徑申報科創板。

當前,科技革命風起雲湧,科技創新存在於多維度、多層次、多領域,科創企業的發展也將是不斷演進的。本次新規則試水,正是對如何更好判斷科創屬性的一次探索和嘗試,也必將隨著改革深化而動態完善,從而更好發揮科創板“試驗田”的作用。

中國經濟正向高質量發展轉變,科技創新活力亟待進一步激活和釋放,這離不開一個更加強健的資本市場。運行不到一年的科創板,自誕生之初就定位“科創”,已經迎來94家企業登陸,各項制度探索正在有序推進。人們期待,隨著科創屬性評價體系的完善,“試驗田”將探索出更加適合科創類企業成長的市場制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