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殘疾人,不同的人生

​三代殘疾人,不同的人生

三代殘疾人不同的人生

提到殘人都覺難,趕上年代是命運。經歷品味加回憶,幸福靠黨飲水源。

早先那個年代孩子多,哪家最少得有四五個,吃不上,吃不暖,別提有多困難!不用往遠處說,我出生在七八十年代中期,等到我記事的時候也就是改革開放的初期,自己種土種地,聽奶奶說日子好轉多了,能夠吃飽肚子了,覺得很滿足!那時住的都是破房子,夏天外面下雨,屋子在露雨,人都無處的躲避,窗戶小十分的小,伏天悶熱,晚上有蚊子,沒有防蚊藥,用青科子燻;冬天北風呼嘯,屋子四壁透風,滴水成冰,用火盆取暖,冒著藍煙,穿得單薄,凍得哆嗦,雖然是自己種土種,秋後還得交公糧,打點糧食還得交公一多半,生活十分貧困,吃粗糧,玉米麵乾糧,玉米麵粥,吃沒有油水菜,用米湯或用筷子粘點油做菜,那時候覺得很好吃;人人穿戴破破爛爛,冬天連襯衣襯褲都沒有,正常人都難以維持生活,何況是殘疾人,國家沒有管殘疾人的政策,不管家裡有什麼的殘疾人和老人都得自己維持生活,艱難度日,那時候的寒冬臘月,大雪紛飛的日子裡,討飯的殘疾人太多了,缺胳膊少腿,瘋傻之人凍餓而死的老人和殘疾人太多……窮人,殘疾人那個年代的形象在我的腦裡打下了深刻的烙印,記憶猶新。

改革開放的春風吹又生,百姓的日子得過,國家政策也有對弱勢群體,孤寡老人,沒有人扶養的兒童,殘疾人出臺了照顧的政策,剛開始的時候冬季給套被褥,棉襖棉褲,冬天能防寒,逢年過節的時候給點米 面 油,有時候還給點錢,過個好年節,弱勢群體殘疾人感受到了黨的關懷,非常溫暖!

到了九幾年國家又出臺低保政策,因災,有病,遇難,老弱少殘,失去勞動能力,沒有經濟來源,達到當地生活標準的家庭都給辦低保,那時候低保以戶為單位,剛開始有低保的時候,每人每月只有十塊錢,米麵也就幾十塊錢,有了低保錢就可以吃到大米白麵了,覺得黨的政策非常好,能夠吃上大米白麵!

隨著科技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起高,國家政策對弱勢群體殘疾人的高度重視,低保金逐年的增加,達不當地生活的弱勢群體人群都給納入了低保,房子破,成險房,都給新建成寬敞明亮,冬暖夏涼的磚瓦房;重度殘疾人,自閉症,精神病人,單獨立戶辦理低保,有生活補貼,讓他們更好的活著,體現黨的關懷溫暖!第二代弱勢群體殘疾人人生有了大改變,也可以說趕上好時代。

2020年是十三五,實現中國夢的最後一年,從計劃那年開始,重視弱勢群體殘疾人的政策出來以後是雷利風行,層層落實到位,各級政府殘聯真抓實幹,殘疾人住房,道路設施得到沒有想到的改善,生活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福利樓日漸增多,老年人重度殘疾計劃統一管理,生有所養,病有所醫,死有所葬,沒有後顧之憂,實現中國夢弱勢群體重度殘疾人一個都不能少,飲水思源,黨的政策好這類人群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科技創新越來越發達,經濟創收越來越多,國家越來越繁榮昌盛,又有今天為殘疾人鋪助的好基礎,明天的殘疾人生活會更好!

三代人不同的人生,都是命運所定,只有經歷過的殘疾人,才會知道苦辣酸甜“難”,只有黨管弱勢群體殘疾人,才有今天的幸福甜!

文 :趙 瑞 成 來源:殘政 殘障消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