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长篇叙事诗,为何感觉《秦妇吟》知名度远低于《长恨歌》《琵琶行》?

龙江好好


为什么韦庄的《秦妇吟》不如白居易的《长恨歌》与《琵琶行》。这三首诗体裁别无二致,都是叙事长诗,就像太阳和月亮它们虽同在一个系中,太阳普照大地,光焰万丈,无与伦比。而月亮只有夜间照亮大地,其光朦胧,不可与阳光相比。所以,韦庄的《秦妇吟》与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相比,就如同月亮与太阳之比。《长恨歌》中的许多名句流传千古,像“天生丽质”,“后宫佳丽三千人, 三千宠爱在一身”;“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琵琶行”也是妙语连珠,像“千呼万唤使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大珠小珠落玉盘”,“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都是传颂千古的佳句,而反观韦庄的《秦妇吟》,则没有一句传颂千古的名句,这也是《长恨歌》《琵琶行》的过人之处。


清流澎湃


发表一点个人看法:

第一,这首诗失传了一千多年,20世纪初才在敦煌藏经洞发现,得以重现天日,到今天才流传了一百多年,很多人根本都不知道。

第二,这首诗写出来之后,名噪一时,不久即被封杀,作者韦庄讳莫如深,并未将此诗编入他的诗集。也就是说,从他销匿此诗之后就再没有人读过。

第三,这首诗篇幅巨长且过于暗黑。通篇白描晚唐时期人间地狱的社会景象。抒情感叹半点没有,内容实在不讨喜。

第四,长篇叙事诗无人能和白居易相提并论,白每写完一首都要读给不识字的老太婆听,只要老太婆听不懂就改,哪里不懂改哪里,老太婆听烦了都能背诵。这境界韦庄还达不到。


诗魔独孤求踹


《琵琶行》我们读书的时候就学过的,所以非常的熟悉。《长恨歌》、《琵琶行》都是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所写的叙事诗。白居易在写《长恨歌》的时候,距离唐玄宗、杨贵妃爱情结束已经过去了51年。白居易《长恨歌》描写了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凄美的爱情故事,身在皇家的唐玄宗,本不应该有爱情,可是面对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羞花之美,多情的玄宗“后宫粉黛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可是玄宗不理朝政,整天沉迷于“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以至于“云裳一袭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在玄宗逃难途中,因六军不发,杨贵妃香消玉殒于马嵬坡,玄宗思妃之苦:“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夕殿银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玄宗为了能见见爱妃之魂魄,请来道士历尽艰辛在海上仙山上招到杨贵妃,“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杨贵妃回想当年与唐玄宗“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可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读来凄美难忘,只能悲哉、叹矣!

《琵琶行》描写的是白居易谪居浔阳城,送客于浔阳江头,忽闻水上琵琶声后,被悠美的琵琶声所打动,“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丝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后琵琶女自述自己凄凉的身世而感动于白居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决定为琵琶女赋诗琵琶行而感动于琵琶女“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同是天涯之沦落人,又何必要相识呢?苏轼说:“此心安处是吾乡”,此心不安,何处是归途?

《秦妇吟》是唐未五代诗人韦庄创作的叙事诗,此诗借一位逃难的妇女之口描述了唐未黄巢起义时社会的混乱,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痛苦。



一叶孤帆行万舟


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秦妇吟》之前没能在民间流传下来,要不是敦煌石窟里有,近代被发现,我们也不会读到它。

没有原本,自然谈不上知名度,即使人们都知道它与《长恨歌》齐名,不见内容,那也没啥意义。

如果至今没发现它,那很多人还是不知道的,几乎都会忽略它与《长恨歌》齐名,这样的说法。

再者,论内容,它和《长恨歌》、《琵琶行》不一样。

《长恨歌》写的是李隆基和杨贵妃两个人的爱情悲剧,这是爱情叙事诗。

《琵琶行》写的是琵琶歌女的不幸遭遇,写的是一个人及身边的人不幸。

《秦妇吟》虽然是通过一个妇人的经历来写,却写的是比较出名的历史事件,黄巢起义时的所见所闻,烧杀抢掠等等都有写。

对比一下内容,《长恨歌》和《琵琶行》这样比较简单的爱情悲剧和个人的不幸更容易被人接受,更容易为人所知。

《秦妇吟》里的战乱,人们只有身处战乱,才能真切感知,没有战乱的时候,只会欣赏爱情悲剧和个人的不幸,这比较贴合大多数的人经历。

所以,即便是《秦妇吟》能在民间流传,它也不会有《长恨歌》和《琵琶行》一样的知名度。

不过,从历史价值来说,《秦妇吟》是绝对超过《长恨歌》和《琵琶行》的,因为它让后人从多个角度了解到了黄巢起义时,社会现状。


妫中梦


盛世文兴,社会也给予极大的包容度,加上白诗通俗易懂、易于传播。

韦诗因所处乱世时代,作者本人隐晦其作、甚至不将其录入诗集,传播不广也可理解。


l辙中鲋


同为长篇叙事诗,《秦妇吟》知名度远低于《长恨歌》、《琵琶行》的原因,私以为有以下几个:

第一,白居易和韦庄所处的时代不同。白居易所处的时代为唐朝中期,虽然唐朝已经在走下坡路,但是,至少天下还算安宁;而韦庄所处的时代为唐末五代十国期间,乱世黑暗。不管什么题材的文艺作品,当然是在和平时代更容易传播了。

第二,白居易和韦庄,在诗坛的江湖地位不同。白居易诗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唐代的三大诗人之一。而韦庄虽然也是杰出诗人,但是,江湖地位就是没有白居易高,自然作品影响力也要比白居易低一些。且白居易诗以现实主义诗歌二著名,而韦庄是“花间派”,尽管《秦妇吟》很杰出,但是从诗人的专业角度看,在常人潜意识里就觉得韦庄比白居易要不足些。就好比现今马云说啥都是真理,而一般人就不一样。

第三,诗歌的流传。最大的原因是韦庄的《秦妇吟》在历史中失传过,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却是一直流传,未曾中断。所以,自然知名度、影响力也会不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