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全球化危機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疫情下的全球化危機

今天又是見證歷史的一天。兩週之內美股第三次熔斷,話說已經沒什麼新鮮感了呢。

席捲全球的新冠疫情作為導火索,直接引爆了美股泡沫,全球股市紛紛暴跌,黃金跳水,白銀暴跌,原油也因減產協議未達成而暴跌。而因為疫情控制良好又處於相對低位的A股雖然較堅挺,但也因外資撤離等原因有所下跌。總之一句話,全球金融市場幾乎都在跌。暴跌之下,全球貨幣流動性極度緊張,甚至連黃金也被拋出,或因獲利落袋為安,或收回現金以解股市之困。一場危機正在蔓延,表面顯現的,是金融市場暴跌,而影響更為深遠的,則是因疫情受阻的全球化背景下的經濟危機。

與全球股市暴跌相對應的,則是眾多央行的降息及量化寬鬆手段。僅一天內,便有11家央行緊急宣佈降息,美國當地時間週日(3月15日)下午,美聯儲宣佈降息至接近零利率,並啟動一項規模為7000億美元的量化寬鬆計劃。降息是為了降低企業及個人的借貸成本,減輕因市場暴跌帶來的槓桿資金的債務壓力,同時變相向市場輸血,而量化寬鬆則更直接地向市場注入流動性。


疫情對全球經濟的影響


美股及美元泡沫

美股泡沫最主要的問題在於傳統美國企業的企業債問題,這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經說明。隨著疫情的發展,因疫情阻斷而無法正常經營的許多傳統行業搖搖欲墜。而受原油價格暴跌影響,美國的頁岩油產業更將遭受暴擊,入不敷出。

可以預見,與2008年次貸危機相同的是,為了渡過眼前危機而施行的降息及持續量化寬鬆政策將引發又一輪流動性氾濫,而沒有引導的資金往往大部分進入金融行業成為投機資本,卻很少流向實體經濟,這將進一步加劇美國經濟目前的困境:實體空心化及金融泡沫化。

另一方面,美國居民儲蓄的一半左右通過各種基金普遍投入股市,使得股市成為中國樓市一樣只能漲不能跌的市場,然而沒有人能夠改變市場規律,十年牛市之後,美股開始自由落體。相應的,美國居民財富大量縮水,普通市民將不得不縮減開支,減少消費,進一步加劇了全球消費不足及生產過剩的危機,由於目前經濟發展的全球化狀態,這將對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地區都產生影響。

全球化危機及產業危機

在經濟全球化高度發展的今天,產業分工高度碎片化並分佈世界各地,市場的分工使不同國家根據自己的本地優勢發展了自己的規模化產業,但與此同時,高度集中且碎片化的產業分佈使經濟更加脆弱而經不起衝擊。比如在汽車工業或高端設備或手機制造業中,一個零部件的缺失則可能造成整個產業鏈條的停滯。在疫情逐漸蔓延全球的情況下,眾多地區及工廠因受疫情影響而被剝離出全球化的鏈條中,從而使世界經濟陷入全球化危機。

不過慶幸的是作為工業門類最齊全的國家和世界上最大的製造業國家,中國及時的控制了疫情,並逐步走向復工復產,使世界免於陷入更深層的危機與衰退之中。

此次疫情對不同產業,不同行業的影響也不相同。受影響最大的莫過於全球的航空公司、娛樂產業及服務業,疫情的廣泛傳播使得國家間面臨巨大壓力而不得不減少或停止國際航班的運營,即便對於疫情已經基本控制的中國而言,防止洶湧的輸入性病例也是一項極大的挑戰。而對於醫療器材、製藥公司,一定程度上則會對公司業務起到促進作用。另外對於債務高企、資金鍊緊張的行業如房地產公司,同樣將會面臨巨大的壓力。

房地產與新基建

相比於世界各國的大動作,中國央行則要穩健得多,2020年2月20日,央行降息0.1個百分點,後續又推出定向降準。客觀來說,穩健的政策有利於維持市場的穩定,同時保證敏感的房地產市場不至於出現大幅波動。

與此同時,國家提出發展以5G、特高壓、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新能源充電樁等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若是能夠在這些科技門類下形成持續的有效投資,則這些新行業將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同時可以有效緩解因大規模生產過剩及國際需求嚴重下滑的經濟下行壓力,解決超大規模勞動力就業問題,從而擴大內需,一定程度上維持國內的消費繁榮。

個人投資

從過去來看,此次危機與2008年次貸危機的相似之處在於為了渡過危機,貨幣氾濫不可避免。可以預見的是危機過後,洪水來襲,股票、大宗商品期貨、黃金等一切投機資本可以觸及的行業將被市場上的天量貨幣推向新高。而此刻的情形,則更像是一場海嘯來臨前,沙灘上的潮水反而無聲退去,將滿地的魚蝦留在沙灘上。我們只需要靜靜的等一陣子,然後撿幾條無人問津的魚蝦並牢牢地握在手上就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