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自立為漢中王,文臣武將都得到封賞,為何趙雲只是雜號將軍?

lierenhuichang


劉備群發紅包時,故意不給趙雲留一個。其中緣故,陳壽在《三國志》中已經點明。

“不公”的封賞

219年,劉備自立為漢中王,開始群發紅包。

關羽、馬超、張飛、黃忠,進前後左右將軍;

魏延,也由牙門將軍,進為鎮遠將軍,並任漢中太守、漢中都督。

其他文武,也各有封賞。


可是,晉升名單裡,唯獨沒有趙雲。

平心而論,論取漢中的功勞,趙雲可能僅次於法正、黃忠。

漢中之戰中,趙雲在漢水大破曹操,為劉備取下漢中立下了汗馬功勞。

當時,連劉備自己都稱讚:子龍一身膽。

立下這樣的功勞,為何劉備在大封大賞時,居然對趙雲“有功不賞”呢?

更可氣的是:劉封、孟達取上庸後,投降的申耽居然也被封為徵北將軍!(而趙雲直到劉禪即位,才晉為徵南將軍)

此後,在劉備稱帝后,又一次群發紅包,大家又都各有封賞。

但趙雲···再次消失在封賞名單中!

可以說,劉備對趙雲的“無視”,幾乎到了“刻意壓制”的地步!

自入西川后,趙雲就開始陷入“瓶頸”

有朋友說:趙雲後來官職不高,是因為他的起點低。

其實,趙雲的起點是比黃忠、魏延要高的。

214年是一道分水嶺。在此之前,趙雲與大家一起因功升遷。在此之後,趙雲只能原地踏步,眼睜睜看著後面的人呼嘯而過!

長坂坡之戰後,趙雲被任為牙門將軍。

黃忠投奔劉備時,才只是稗將軍(雜號將軍之末),劉備入據成都時,黃忠才晉為討虜將軍

魏延呢,在劉備攻取成都後,趙雲升遷為翊軍將軍時,才升為牙門將軍。

可是,到劉備封漢中王時,黃忠直接進為後將軍,魏延為鎮遠將軍、漢中都督、漢中太守。

如前所說,取漢中時,趙雲不但表現出了獨當一面的軍師才能,其功績,比之魏延等人,也是不遑多讓。

看來,趙雲“謎之瓶頸”,不是因為他缺乏功績!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趙雲“原地踏步”,始於214年,劉備入主益州之時。

劉備入主益州,正是劉備集團內部權力格局開始複雜化的時候:益州派、荊州派、東州派都開始“搶紅包”。

為何從這個時候開始,趙雲退出“搶紅包”呢?

陳壽已隱約點明原因

黃忠、趙雲強摯壯猛,並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歟。——《三國志》

此文,把趙雲比作西漢開國名臣--滕公夏侯嬰。

這就不難看出劉備不再“提拔”趙雲的原因了。

夏侯嬰,早年就開始跟隨劉邦。劉邦入漢中時,夏侯嬰任“太僕”。

一起打天下的兄弟中,樊噲後來作了左丞相、大將軍;蕭何、曹參、周勃、灌嬰都先後作了丞相;盧綰作了太尉、燕王···最不濟的,也都曾位列三公。

至於其他一些“外來人才”,比如韓信、彭越、英布,也都裂土封王。

夏侯嬰呢?

在風雲變幻的漢初,他歷經漢高祖、漢惠帝、漢文帝三朝,始終是雷打不動的太僕(九卿之列)。

可是,正是這個“久任太僕”的夏侯嬰,卻虛心舉薦韓信,助劉邦奪取天下;又在諸呂之亂中細心周旋,為漢初的穩定立下了汗馬功勞!

劉備對趙雲的寄望:權力漩渦中的磐石

夏侯嬰的特點是:沒有陷入權力漩渦。

因此,劉邦去世前後,呂家人、劉家人、功臣集團,各個派系鬥得不可開交,但是職位不招人眼紅的夏侯嬰卻能如磐石一般地在權力漩渦中從容屹立。

劉備對趙雲的期許,正與之類似。

在荊州時,劉備就以內事委託趙雲。

當時,劉備“北畏曹操之強,東憚孫權之逼,近則懼孫夫人生亂於忖腋之下”,孫夫人與曹操、孫權被認為是同一級別的威脅!

託付內事於趙雲,足見劉備對趙雲的定位!

劉備,就是把趙雲看成自己的夏侯嬰。

劉備去世後,趙雲才任中護軍。但實際上,在此之前,趙雲已經行使這個職能很長時間了。

這個職位,是維持穩定的磐石。在曹操集團,這個職位曾長期被諸夏侯曹把握。

任你們荊州派、益州派鬥來鬥去,只要中護軍在,這些朝臣都跳不出五行山!

當然,中護軍不能陷入權力鬥爭,也絕對不能有明確的站隊,否則···可以問問司馬師。

“終不背德”的趙雲,在劉備集團擁有特殊的地位

劉備寄居公孫瓚時期,與趙雲相識。

趙雲走時,對劉備相約:終不背德也。

“終不背德”,正是趙雲的價值取向。

趙雲不只這麼說的,也是這麼作的。

對於國家大事,趙雲覺得該說的,就一定會說。對於封賞,趙雲認為要拒絕的,就堅決拒絕。(箕谷之戰後,諸葛亮曾因趙雲保全部眾而要賞賜,被趙雲拒絕)。

既然趙雲的價值取向是他心中的“德”,而非爵祿,那麼,劉備自然以超脫於“爵祿”的信任待之了。

因此,儘管劉備不“提拔”趙雲,但卻對趙雲有著特殊的信任。

1、對趙雲人品的信任:長坂坡,有人說趙雲投降曹操,劉備以手戟擊之:子龍必不叛我。

2、對趙雲意見的信任。

劉備平定益州後,一度想把成都附近的田舍賞賜給諸將。趙雲認為這樣會失去民心,堅決反對。

劉備納其言。

以常理來說,如何封賞功臣,這事情趙雲一個翊軍將軍是說不上話的。可是,趙雲敢說,劉備願意聽!

在後來劉備要東征孫權時,又是趙雲這個“雜牌將軍”帶頭出來反對!

這說明:劉備雖然不給趙雲,但卻極為信賴趙雲。

3、雖職位不高,但位置重要。

這點前面已經闡述。

劉備、趙雲,君臣相處之道:不在爵祿賞踢,只在“君臣相知”。

劉備入主西川后,蜀漢集團的權力環境十分複雜。荊州派、益州派、東州派,大家都搶著要紅包!

此時,劉備需要一個“終不背德”、穩重細緻,卻又不愛搶紅包的趙雲。

這樣的趙雲,不可以擁有太高的官職——那會成為權力野獸們眼紅的獵物。

趙雲,只能在一個不那麼讓人眼紅的位置上,幫劉備、劉禪看著紅包!

搶紅包的人很多,需要一個不搶紅包的人幫忙看著!

我認為:劉備群發紅包,卻不給趙雲留一個,原因或許就在於此!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公元219年七月,劉備自稱漢中王,任命許靖為太傅,法正為尚書令,關羽為前將軍,張飛為右將軍,馬超為左將軍,黃忠為後將軍。在此之前,趙雲已經被劉備升遷為翊軍將軍,魏延則被任命為漢中太守。

對於趙雲的翊軍將軍,很多人覺得它關羽、張飛、馬超和黃忠的前後左右將軍相比,完全不在一個檔次。因為,前後左右將軍,那都是正兒八經的正牌將軍,至於翊軍將軍,明顯就是個雜號將軍。對此,很對人就很疑惑,為什麼趙雲就不能被封為正牌將軍呢?

其實,主要原因是劉備需要平衡內部各大派系的利益,這才有意無意犧牲掉嫡系趙雲。

當時,劉備集團內部主要有四大派系,一是以關羽、張飛、趙雲、簡雍為主的嫡系派;二是以諸葛亮、黃忠和魏延為首的荊州派;三是以許靖、龐羲、射援、法正、李嚴為首的益州派;四是以馬超為主的涼州派。

在這四大派系中,嫡系派跟隨劉備的時間最長,幾乎從劉備出道時就開始追誰,是劉備最值得信任和依靠的力量,從情理上過來,劉備應該重用他們,讓他們都到最前排位置就坐。問題是,如果劉備這樣做,其他三大派系的人,會怎麼看、怎麼想?



在這種背景下,劉備就是典型的在玩個人小團體,那其他三大派系的人還會死心塌地跟隨劉備混嗎?這樣劉備的集團還有前途可言嗎?

尤其是,荊州派系和益州派系,那可是劉備現在最核心和最重要的力量,如果沒有他們的全力支持,劉備不僅在荊州站不住腳跟,他所在的益州也會內亂不斷,就更不用說鞏固漢中。

因此,劉備在論功行賞時,自然就必須平衡這四大派系之間的利益,儘可能讓大家都吃到肉,而不是嫡系派吃肉,其他派只能喝湯。

當時,前後左右這四個正牌將軍的職位,劉備的鐵桿嫡系已經佔了兩位,如果再把趙雲弄上來,其他派系的還不炸了窩!因為,這不是赤裸裸的打壓和不信任其他派系嗎?

要知道,趙雲雖然是劉備的鐵桿嫡系,問題是,關羽和張飛在公元185年就開始追隨劉備;而趙雲直到公元200年,才開始正式追隨劉備的。也就是說,趙雲跟隨劉備要比關羽、張飛就晚十多年,所以他們三人的實際地位是有差距的,趙雲只能算是嫡系派種的第二代。



更主要的是,在劉備集團正式排名中,關羽、張飛都可以排進前十,而以趙雲當時的履歷和江湖地位,顯然無法排進。對此,我們可以看下大家勸進劉備進封漢中王的奏表:

“是年秋,群臣擁立先主為漢中王,上表獻帝說,‘平西將軍都亭侯臣馬超、左將軍長史兼鎮軍將軍臣許靖、營司馬臣龐羲、議曹從事中郎軍議中郎將臣射援、軍師將軍臣諸葛亮、蕩寇將軍漢壽亭侯臣關羽、徵虜將軍新亭侯臣張飛、徵西將軍臣黃忠、鎮遠將軍臣賴恭、揚武將軍臣法正、興業將軍臣李嚴等一百二十人上奏如次、、、”

在這份排名中,馬超排第一、關羽排第六、張飛排第七,黃忠排第八,趙雲連名字也沒有。

從這層意義上說,無論從過往的資歷、還是江湖地位,趙雲其實都是不能和關羽、張飛相比。只不過趙雲有傳奇色彩,而且劉備對他的信任和關羽、張飛幾乎一樣,且他的地位又特殊(負責劉備的安保工作),所以才可以和關羽、張飛並列。

問題是,如果在正式的職務安排中,劉備直接把趙雲提拔為四個正牌將軍中的一個,那劉備玩小團體的意圖就表露得太過赤裸裸。換句話說,劉備可以非常信任趙雲,甚至讓他實際所擁有的權力非常大,但在正式的職務中,那必須還得論資派輩,按戰功授予,這是最基本的規則。

在這種背景下,劉備只能犧牲趙雲,將剩餘的左將軍和後將軍,分別給涼州派武將的代表人物馬超和荊州派武將的代表人物黃忠。更何況,他們兩人的過往資歷、江湖地位和家族背景,那也要遠遠高於趙雲。

至於益州系,因為在武將職務上面沒有佔到好處,所以就只能在文職上給予補償,於是益州最大的地頭蛇許靖直接成為文臣之首,同時龐羲、射援也都排在諸葛亮前面,至於法正,劉備對他的信任更是一度都要超過諸葛亮。


我是趙帥鍋


趙雲,早年就跟隨劉備,為劉備“主騎”。在劉備集團也是排的上號的人物。可到了劉備取下漢中,魏延,馬超、黃忠等將領都封了名號將軍,爬到了趙雲前面。唯獨趙雲還只是雜號將軍,這是因為什麼呢?

是趙雲功勞不夠麼?並不是。

趙雲早年跟隨劉備南征北戰,曾經兩扶幼主,劉備入川時,趙雲一路平定郡縣。到了漢中之戰的時,雖然黃忠陣斬夏侯淵打開了戰爭的局面。可是曹操迅速率領大軍抵達漢中地界,和劉備形成了對峙的局面。如果繼續對峙下去,以曹魏的實力,蜀國是禁不起消耗的。相持不下之時,趙雲率軍於北山襲擊曹操的糧草,擊潰曹操伏兵,扭轉了漢中劉備軍與曹操軍僵持不下的戰局。這一戰後,漢中才真正到了劉備手中。如此戰功赫赫,怎麼能說趙雲功勞不夠呢?

有人說趙雲背後沒有派系的支持。

劉備手下主要有幾個政治勢力。一是自屯兵新野時從荊州帶來的荊州派,二是迎劉備入川的東州派,三是劉備取益州後重用的益州本土勢力。那趙雲是哪個派系的呢?都不是,趙雲是劉備的嫡系勢力,如關羽,張飛,簡雍等人。都是從一開始就跟隨劉備的老班底,這也是劉備手下地位最超然的一群人,怎麼能說趙雲被後沒有派系支持?

不得劉備信任?

也不知道這一說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說趙雲是從公孫瓚手下過來的,所謂忠臣不事二主,劉備認為趙雲可能會背叛自己,所以一直不重用趙雲。 我覺得這純屬無稽之談,劉備手下武將魏延、黃忠、馬超等人,文臣法正、蔣琬、這些身居高位的,哪個不是後來投降劉備的?劉備就單單不信任一個最早投降自己的趙雲?

說了這麼多,我想說的是,也許正是劉備和趙雲的關係十分親近,所以才沒給趙雲更高的官位。

孫夫人嫁給劉備後,縱容她從東吳帶來的手下胡作非為。劉備知道後,令趙雲掌管內事。令一外臣,掌管內事,這是很少見的。所謂清官難斷家務事,只有劉備把趙雲當成了“家裡人”才會讓他處置這樣一不小心就沾染麻煩的的事情。可見劉備待趙雲為“四弟”所言不虛。這樣就能解釋劉備為什麼沒有封賞趙雲了,劉備進位漢中王時,手下的政治集團都蠢蠢欲動,所有的人都想得到更高的封賞。每個人的工作都不一樣,很難釐清每個人的功勞。分封不好,可能會出亂子的。這時候就需要一個“榜樣”站出來了。趙雲這樣的的一個最早跟隨劉備的功臣,又能力,又立下赫赫戰功,都沒被封為名號將軍。你們這些封賞高的,就自己偷偷樂去,封賞低的,就別來找事情了。為什麼沒選擇關係同樣親密的關羽和張飛呢?這很簡單,以關張二人的性格,如果讓他們屈居眾將之下,恐怕蜀國早就亂成一鍋粥了。

以上是個人淺見,我是胖哥,歡迎在下方留下你的觀點。


胖哥侃歷史


文|濤說亂世史|

難盡其材的趙子龍


“正史中,趙雲德、才、識兼備,被劉備授予負責“衛戍司令”的重要職位。但趙雲的淡泊名利,這樣的偏後方職位,在戰爭頻繁的三國時代,限制了他的進一步發展;加之蜀漢現實的政治環境,以及各方派系的平衡需要,都讓元從親信趙雲,難盡其材。翊軍將軍四字,只是蜀漢官方給趙雲的短暫概括。”


《三國演義》裡面的趙雲白馬銀槍,聲名顯赫,光彩照人,是一個非常成功的常勝將軍形象。但正史上可惜的是,當關羽、張飛、馬超、黃忠封前後左右四將軍時,趙雲只是個雜號將軍——翊(yì)軍將軍。

  • 翊軍將軍:略低於關張馬黃的前後左右將軍。劉備尚未稱帝,是他作為地方政權,創立的一種將軍稱號。


不僅如此,趙雲除了職位略低,封侯亦晚。

  • 建安五年(200年),關羽封漢壽亭侯;建安十三年(208年),馬超封都亭侯;建安十四年(209年),張飛封新亭侯;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黃忠封關內侯。劉備稱帝,221年,關羽、黃忠已故,張飛進封西鄉侯,馬超進封斄鄉侯。 直到建興元年(223),李嚴、劉琰進封都鄉侯,趙雲才封為永昌亭侯,魏延封都亭侯,此時趙雲已近暮年。要知道,“亭侯”爵祿比“鄉侯”低一級。


最後,死後的趙雲,也並未馬上得到應有待遇。

  • 景耀三年,後主劉禪追諡功臣大將,關羽、張飛、馬超、龐統、黃忠獲諡,卻忘了他的救命恩人趙雲。後來姜維等人打抱不平,劉禪這才想起,在第二年(景耀四年)追諡趙雲為順平侯。


是什麼原因,導致了趙雲和演義小說中的額大差距?


“濤說亂世史”認為,原因有三:

1、“衛戍司令”的分工限制了趙雲的發展,讓趙雲在戰爭頻繁的三國,喪失了良好的前線建功機會。

2、蜀漢軍隊內部需要派系平衡,趙雲位居了後來的馬超(名望派)、黃忠(荊州派)之後。

3、德、才、識兼備趙雲的淡泊名利,在現實而微妙的蜀漢官場中,遭到了一定忽視,影響了後期爵位升遷;不過所幸,趙雲最後得到了應該待遇。



1、保衛首腦的分工限制了趙雲的發展,讓趙雲在戰爭頻繁的三國,喪失了良好的前線立功機會。

  • 根據《三國志》記載,公元184年黃巾起義爆發,劉備在家鄉起兵,招集兵馬,關羽和張飛擔任他的護衛;後來公孫瓚派劉備抗擊袁紹,趙雲隨同前往,趙雲便開始跟隨劉備,為劉備掌管親隨騎兵,擔任騎兵衛隊長。可見,元老中趙雲雖在關羽、張飛之後,劉備也是非常信任趙雲的。
  • 公元208年,長坂坡之戰證明了趙雲的能力:劉備被曹操追逼至長阪坡,他捨棄妻兒向南逃走;趙雲則勇猛非常,身裹劉備的幼子——劉禪,並保護甘夫人——劉禪的母親,捨命拼殺,使他們母子倖免遇難。

作為保護主公的親隨護衛,趙雲超額完成了任務,給剛為人主的劉備留下了深刻印象,後來趙雲被升為牙門將軍,這是一個主公身邊的親隨將軍。

這是一件好事,又是一件壞事。更多圍繞首腦機關,趙雲有了更多的後方升遷機會;但同時,也喪失了前線立功機會。但我們要明白,蜀漢政權實施“威武自強”的軍事戰略,長期強調對外進攻,與歷代重視防守的四川政權迥然不同。進攻的前線,才有更多的升遷機會。

  • 譬如黃忠。公元209年,黃忠投靠劉備。公元213年,黃忠跟著劉備入蜀打劉璋,趙雲則在後方鎮守荊州。黃忠則“常先登陷陣,勇毅冠三軍。益州既定,拜為討虜將軍。”再到公元219年,蜀漢進攻漢中,黃忠更是在亂軍之中,斬了曹操的西北軍區司令夏侯淵,創造了三國時的最高斬將官職的紀錄。而此時的趙雲,《三國志》中一直沒有太多的記載,這不能不說是元老趙雲的遺憾。


2、蜀漢軍隊內部需要派系平衡,趙雲位居了後來的馬超、黃忠之後。

濤說亂世史認為,分析歷史,既要有個人分析,也要有團體分析。

所以我們看看劉備蜀漢集團。劉備舉兵稱帝起點不高,需要團結當時地方的諸多豪強、名門才能得勢。因此簡單來說,劉備集團可以劃歸為四個派系:

  • 元老派(關羽、張飛、趙雲、孫乾、簡雍、糜氏兄弟等人)


  • 荊州派(諸葛亮、黃忠、魏延、蔣琬,費禕、馬氏兄弟等人)
  • 東州派(法正、李嚴、許靖、董和、孟達、董允等人)
  • 益州派(黃權、李恢、馬忠、譙周、王平等人)。
  • 此外,還有難以歸類的馬超、姜維等人。

公元219年,劉備稱漢中王,還不是皇帝;所以在武將中,分封“前後左右四將軍”。員額有限,趙雲只能新創名號——被封為翊軍將軍。

  • 關羽為前將軍,張飛為右將軍,馬超為左將軍,黃忠為後將軍。

  • 其中,關羽張飛為元老派,馬超為名望派(投降劉備時候的官職已經是漢朝的徵西將軍、幷州牧,並且在西涼有廣泛基礎),黃忠(荊州派,並有斬殺夏侯淵的軍功),在員額有限的情況下,劉備最大限度的考慮各方利益。

  • 而身為元老派的趙雲,只能位居更早的關羽、張飛之後;另兩個位置,也不得不留給後來的馬超、黃忠。而此時的趙雲,只能獲封雜號將軍——翊(yì)軍將軍。
  • 而再後來,魏延等人也在前線立功,趙雲的記載偏少;但到建興元年(223),趙雲始封永昌亭侯。

雖然封侯遲到了一些,我們還是要說,趙雲並沒有顯赫的門第,他從一屆平民,依靠自己的武藝、品德、見識,成為蜀漢的中央衛戍司令,“拜將封侯”,已經演繹一場了光輝的“小兵傳奇”。


3、德、才、識兼備趙雲的淡泊名利,在現實的蜀漢官場中,遭到了一定忽視。

河北是戰爭頻發之地,人們渴望瞭解河北籍名將——常山趙子龍的更多事蹟。這需要談及《趙雲別傳》。

(《趙雲別傳》是南朝宋著名史學家裴松之《三國志注》中所載,為後世如《資治通鑑》等採用,《三國志注》也為四大名“注”之首。)

《趙雲別傳》中的趙雲和《三國志》中的形象基本一致,且更加豐滿,是一名德、才、識兼備又淡泊名利的儒將,也更接近《三國演義》中人們熟悉的形象。

(1)、趙雲德才識兼備,淡泊名利,胸懷磊落,不拉幫結派。

  • 博望坡開戰,劉備與夏侯敦交火,活捉了夏候蘭。夏侯蘭和趙雲是同鄉,小的時候倆人常在一起玩耍。趙雲請劉備赦免夏侯蘭的死罪。因為夏侯蘭熟諳法令軍紀,趙雲又推薦他擔任軍正官;在此過後,不再和夏侯蘭靠近,可見趙雲不拉幫結派、公私分明、心懷磊落。

  • 益州平定,當時有人建議把成都的房屋及城外的田地分賜給諸將士。趙雲卻反對這樣做,說:“霍去病立志‘匈奴未滅,無以家為”,現在國賊不僅僅是匈奴,我們絕不能享受一時之利。現在益州的百姓,剛剛遠離戰亂,應將房屋田地分發給百姓,讓他們先安定下來,恢復農業生產;只有百姓安居樂業了,我們才能徵用他們的家人來服兵役打仗。”

  • 箕谷之戰,趙雲以自己的勇敢和智慧保全了蜀軍的後勤物資,諸葛亮打算將其中一部分絹帛分賜給趙雲及部下將士,趙雲卻拒絕賞賜說:“打了敗仗,怎麼還能夠接受賞賜?還是將這些東西存入赤岸府庫吧,等到了十月作為冬季的賞賜。”

客觀地說,趙雲品行品格高尚,深被史家讚揚;但是,這樣的行為,會招惹一大部分重財、重利的將兵,影響趙雲升遷;畢竟亂世,很多人打仗就是為了燒殺搶掠。

(2)、趙雲德才識兼備,被劉備信任,作為禁軍司令和內務總管,趙雲盡職盡責,還時常勸諫劉備;但這虛耗了趙雲的精力、時間。

  • 趙雲前期有當陽長坂坡舊阿斗,後期又有截江救阿斗,只不過是和張飛一起:

劉備娶孫權的妹妹做夫人,她十分驕橫跋扈,經常帶領孫吳陪嫁的官吏、士卒,違法亂紀。劉備認為趙雲嚴謹穩重,做事有條不紊,就讓趙雲來打理劉備的家事。 孫權聽說劉備西征入川,就派了很多船隻來接孫夫人回東吳。而孫夫人還想帶著劉禪回去,趙雲和張飛聞訊後,便率兵在長江上攔截孫夫人,救回了阿斗。
  • 孫權偷襲荊州,劉備報仇心切,要急討孫權,趙雲卻冷靜地勸諫說:
“當今國賊是曹操,不是孫權。等先消滅曹魏之後,東吳自然臣服於我們。現在曹操雖死,但曹丕仍在篡漢,應該順應廣大民心,早早拿下關中,佔領河內、渭水的上流就可攻克曹魏。屆時關東的義勇、俠士肯定會驅車運糧歡迎我們,現在與東吳交戰,一時半會兒不能將其擊垮。”劉備沒長後眼,惱怒不聽眾人勸告,仍然率軍進兵東吳,留下趙雲守衛後方的江州,夷陵慘敗,含恨而終。
  • 劉禪即位,趙雲升徵南將軍、鎮東將軍,並擔任中護軍。這是一個極重要的位置,司馬師幹過這個,周瑜幹過這個。

  • 公元228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暮年的趙雲被委以重任。可從戰略上講,北伐是很難成功的;此時的暮年趙雲,只能在小概率的勝利中,發揮自己的才幹,難以建立大型的功業了。

(3)、德才識兼備趙雲的淡泊名利,在現實而複雜的蜀漢官場中,遭到了一定的忽視。歷史不比小說,現實而微妙,趙雲,被一定程度的忽視了。

  • 劉備統制蜀漢,只有法正死後被賜贈諡號;

  • 劉禪接任後,因諸葛亮成為輔政核心,蔣琬、費禕繼任,都賜贈了諡號;陳祗受劉禪寵幸,被特殊賜贈諡號;夏侯霸投奔蜀漢,死後也被賜贈諡號;於是乎260年,關羽、張飛、馬超、龐統、黃忠也被追諡。
  • 而趙雲,只在大將軍姜維等人的據理力爭下,趙雲才被追諡為“順平侯”。


結語:文章來到了最後。我再一次回望劉禪給救命恩人趙雲的賜諡——“順平侯”,卻又馬上遺忘;因為久久佔據腦海的,卻是那長坂坡全身是膽的“常山趙子龍”。而後世史家也相信,我們的趙雲不僅僅是順平,他更應該和關羽、張飛、馬超、黃忠並列立傳,名留青史。


我給歷史話導圖


為什麼非要在趙雲身上糾纏不清。如果你不理解趙雲的話,那就看看典韋吧。

典韋是三國史上有名的武將,曹操征討呂布時被募為陷陣,表現英勇,被拜為校尉,宿衛曹操。能做讓他做警衛隊長,你說曹操不信任典韋嗎?

典韋主要有兩大職責:無戰事時警衛保護首長;有戰事時衝鋒陷陣。但是看官職呢,僅是一個校尉。多大呢?僅次於將軍!

如果你覺得什麼驃騎將軍、偏將軍什麼的是雜號將軍,但也好歹是個將軍官銜。而武功這麼好的典韋卻連將軍都不是,你說是為什麼?!

而來談談趙雲,趙雲的作用就跟典韋差不多了,所以樓主也別糾結這個問題了。不是劉備如此壞,也不是曹操如此壞,而是制度如此。

哪怕現代來說,我們毛ZHUXI也有警衛隊長,但是也沒有封帥拜將啊。論關係肯定私下裡很好,但是封帥拜將是要有條件的,光憑關係好是不行的。


投筆從戎君


劉備為進位漢中王,大肆分封文武百官,出了四虎上將,唯獨趙雲沒被封為上將,而是封為虎威將軍(雜號將軍),地位還不如魏延(鎮遠將軍)。



趙雲七進七出曹營,大戰長坂坡,救出了少主劉禪。多次在危難中救劉備,劉備稱王為何只給了趙雲一個雜號將軍的職務?


趙雲武藝高強,這點不用質疑,但是趙雲沒有率領大兵團作戰的經驗,實際上也沒能力。四虎上將那個不是率領大兵團打過戰,那個不是指揮過千軍萬馬,而趙雲最多指揮過萬人作戰,更本無法與其他四人相提並論。

而且趙雲沒有屬於自己的勢力。馬超有自己的西涼鐵騎兵團支持,人數不多,但都是精銳。而且馬超可謂是豪門世家,祖上大多都是大漢高官,在三國那個看中出身的社會,無疑是一種實力,所以關羽張飛從來不敢看不起馬超。關羽張飛自己結義兄弟,且多次領軍作戰,戰功累累,封為上將理所應當。黃忠原為劉表手下的一箇中郎將,投降劉備之後跟順劉備四處征討,也是戰功卓越,封為上將是為了安定劉備勢力中的荊州派。只是關羽不服,稱,不願與老兵為伍。魏延投靠劉備後,都多次率軍征討,也是戰功累累。趙雲更無法與其關羽張飛馬超黃忠四位相提並論。




趙雲的地位相當於許褚,都是貼身保鏢,都沒有能力單獨率軍打仗。所以劉備才給了一個虎威將軍的封號,這也不算是愧對趙雲的忠肝義膽。


百花爭豔只為你


趙雲是劉備近臣,內衛大總管,在權力和地位上遠遠高於關羽張飛等人。

趙雲之前,劉備的衛隊長是關張二人,不是受呂布的欺負,就是家人被曹操俘虜了。

趙雲來了後取代關張,說明趙雲武藝在關張之上,劉備更重用信任趙雲。

呂布、趙雲、典韋都是衛隊長。劉備封趙雲為牙門將,翊軍將軍不是雜牌將軍,是皇帝御林軍總管,是九門提督和領侍衛內大臣,這職務通常是皇帝的親信和王爺擔任。趙雲是權力中心的軍事將領,權力地位遠高於外派的前後左右將軍。

換句話說,關羽、張飛、馬超、黃忠、魏延等人在趙雲面前算個屁啊,關羽傲慢無禮,可對趙雲恭恭敬敬的。

如果劉備給趙雲拜將封侯,趙雲就必須外派駐守一方,那樣,劉備的安全誰去保障?

劉備最信任和重用的人,文是諸葛亮,武是趙雲。


五行之外的妖精


怎麼說呢,翊軍將軍雖然是個雜號將軍,但是這個官職是劉備首創的,(郭嘉的司馬祭酒,也是曹操專門設置的官,之前沒有),所以應該也可以看出趙雲的地位。

另外,笑談君猜想,有可能,劉備自立為漢中王,趙雲可能很“不識時務”地反對了一下,依趙雲的性格,真可能幹出這事……


歷史都付笑談中


雜號將軍怎麼了?如果我告訴你東漢末年平定黃巾起義的三大名將皇甫嵩、朱儁、盧植只是三個中郎將,連將軍也算不上,你會不會很吃驚?

就連貴為一方之主的孫權,在200年~209年間,也當了9年的雜號將軍,你會不會很驚訝?你可以不用驚訝,因為東漢末年到三國時期的官職普遍偏低。



兩漢的爵位及官職是最難封的,從劉邦的“白馬之盟”開始:非劉姓不能稱王,非戰功不得封候。除了皇帝國戚之外,其他人想要封官晉爵,就得有戰功,戰亂時期有仗打可能還會有戰功來晉升,和平時期想要高升談何容易,所以就有了“李廣難封”的典故。

到了東漢末年,又是另外一種情況,由於戰亂,東漢朝廷名不副實,被掌控在曹操手中,而各地勢力憑藉武力割據一方,既然是割據,就不願意承認東漢朝廷,不承認朝廷,誰會給地方割據勢力分封?於是東漢末年時期,地方勢力要麼沒有朝廷正式官職,要麼自已封自已,這是得不到朝廷和大眾支持的行為。



劉備在東漢末年很長一段時間,都不算什麼一方勢力,頂多就是一股流寇,劉備最早的封賞來自陶謙的上表,表劉備為豫州刺史,當然了這個上表還要朝廷批准,當時是亂世,而且陶謙又是控制朝廷的曹操勢力的敵人,這個上表無非就是自封,作作樣子而已。

劉備的正式受封來自投降曹操的時期,被上表為左將軍,這是得到了朝廷的批准,也就算是大漢朝廷的正式官員了,但那可是亂世,雖然有左將軍的頭銜,但就是個光桿司令,什麼都得靠自已打出來,在劉備受封的同時,關羽和張飛不過是中郎將。



而趙雲算是比較早跟隨劉備的元老了,在早期跟隨劉備的時候,估計能個官職也沒有,因為在208年當陽長坂之戰中,趙雲救了劉備唯一的兒子劉禪,因功被封為牙門將軍。在隨劉備平定荊南四郡後,趙雲又被封為偏將軍。

也別怪劉備不給手下封大官,劉備自已也不過是個左將軍,而且這個左將軍一當就當了21年,老大才是左將軍,手下人能封的高嗎?當初赤壁之戰時,孫權才是個討虜將軍,當時江東一堆的偏將軍和中郎將,如赫赫有名的周瑜,不過是個偏將軍,程普是中郎將等等,手下人官職再怎麼封不能超過老大吧,這是無奈的現實。



所以想要給手下人封更大的官,只有一個辦法,就是先讓老大升官,所以劉備為了自已事業的發展,於是給自已封了一個“漢中王”的爵位和大司馬的官職,劉備一升,就可以給手下那幫小弟封官了,於是關羽、張飛、馬超、黃忠分別被封為前將軍、右將軍、左將軍、後將軍。

劉備晉升漢中王時,確實封了一批人,除了前面說到的前後左右四方將軍,還有法正被封為尚書令,許靖被封為太傅,但是有兩個人沒被封,一個是趙雲,另一個是諸葛亮。



之所以沒封趙雲和諸葛亮,實在是不能怪劉備,因為趙雲和諸葛亮已經在215年劉備拿下成都時受封,當時,身為偏將軍的趙雲被封為翊軍將軍,身為軍師中郎將的諸葛亮被封為軍師將軍。

這個封官晉爵是有一定的依據,不是你有戰功就馬上封,而是有一個積累戰功的過程,當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封官,劉備拿下成都後,當時還是左將軍的劉備就封趙雲為翊軍將軍。



而當時的關羽不過是蕩寇將軍,當時的張飛不過是徵虜將軍,當時的馬超不過是平西將軍,當時的黃忠不過是徵西將軍,大家都是雜號將軍,按道理說,趙雲與關羽、張飛等人官職是差不多的。

雜號將軍怎麼啦?關羽和張飛在被封為前將軍與右將軍前,不是和趙雲一樣的將軍級別,千萬別笑這個雜號將軍,那就是五十步笑一百步而已。



趙雲在215年被封為翊軍將軍之後,戰功就開始處於積累狀態,在劉備進位漢中王時,還沒有達到更進一步的封官條件,因此劉備在進位漢中王時,沒有封趙雲,同時沒有封的還有諸葛亮,並不是劉備不重視他們,而是他們正處於戰功積累狀態。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趙雲是我們熟知的歷史人物,一部《三國演義》使趙雲成為無數人心中的完美英雄。演義裡五虎上將的提法實質上也是根據《三國志》中的《關張馬黃趙傳》演繹而來。在公元219年劉備自立為漢中王,開始對手下文武功臣進行第一次大規模封賞,在武將方面受封最高的就是這五個人,但是趙雲比其他四人略低一籌。原因是多方面的:

從政治派系方面趙雲略微吃虧

歷來功勞封賞,其實都是權力利益的分配。因而就離不開政治派系的平衡,劉備進位漢中王的這次封賞也是如此。

  • 關羽:劉備的嫡系起家部隊的將領,蜀漢武將的頭號人物,他被封賞為前將軍無人質疑。


  • 張飛:同樣是隨同劉備起家的最早將領,劉備身邊的第二號武將,他被封為右將軍也是無可質疑的。

  • 馬超:馬超雖然入蜀之後沒有什麼亮眼的戰功,但是他畢竟出身西涼,對西涼各方勢力有較大影響力,他本人也有一支自己的直屬軍事力量,因而他被封為左將軍也是代表劉備對西涼軍事力量和西涼勢力的認可和拉攏。

  • 黃忠:黃忠雖然追隨劉備的時間不長,但從歸降劉備之後,黃忠就作為一名猛將東征西討,尤其是在漢中之戰戰功卓越,再加上他是原來劉表的荊州勢力歸降劉備的代表,作為使這支劉備壯大起來的重要力量,他的受封后將軍也是可以理解的。

  • 再來看趙雲,趙雲從歸屬上來看有些尷尬,按理說他可以算劉備的嫡系班底,但是他與關羽、張飛相比又晚了好幾年加入劉備的部隊。所以即使把他歸入劉備的嫡系起家派的勢力也只能是小字輩,畢竟關羽和張飛的地位還難以動搖。因而在封賞時,作為嫡系起家派已經有兩人作為代表出任要職,趙雲就只能暫時放低一些了。

從任

職定位來看趙雲缺乏建功立業的舞臺

關羽、張飛和趙雲是劉備起家過程中最早的三位大將,關羽和張飛兩人多有統兵出征的機會,但是趙雲從進入劉備陣營開始,就較少有機會獨立領兵作戰。他更多是作為劉備的親衛營護衛劉備的安全。

  • 史書中記載的劉備給趙雲任命的第一個職務是牙門將軍。這個職務就是統領主公的親兵,護衛主公的職責。也就是說如果關羽、張飛等人領兵出外作戰,趙雲就必須留守大本營,如果劉備也一起出徵,那麼趙雲的職責就是統領劉備的直屬親兵部隊參與作戰。

  • 隨後在赤壁之戰後,趙雲出任偏將軍,兼任桂陽太守,這段短暫的出外統兵任職的經歷,因為剛剛赤壁之戰剛剛結束,其實沒有多少大的戰事發生,劉備對這些地方的攻擊也基本是順風順水。

  • 劉備入川時,關羽、張飛和趙雲都作為留守荊州大本營的力量沒有跟隨劉備一起入川。而且趙雲的職務改為留營司馬,職責依舊是保護劉備的大本營和家眷。

  • 隨後劉備與劉璋的矛盾激化,劉備開始從荊州調集軍隊進攻四川。此時趙雲獲得了領兵的資格,為劉備奪取四川的江陽、犍為等郡。在佔領成都之後,劉備任命趙雲為翊軍將軍,這個職務依舊是負責保護中軍,護衛主公。

  • 隨後趙雲隨同劉備參與漢中之戰,戰後劉備進位漢中王,分封前後左右四將軍,趙雲雖然在漢中之戰中也有較突出的表現,但是因為剛才分析的派系平衡的原因,已經趙雲身為主公護衛的職責限制了他的戰場發揮,所以他依舊是翊軍將軍。

由此看來,趙雲一直作為劉備的護衛親兵的統領負責保護劉備的安全。所以缺乏獨立領兵作戰的機會,這也就大大減少了趙雲獲取軍功的機會。相對比的就是黃忠,他在公元209年,趙雲隨同劉備平定荊州四郡的時候才歸降劉備。此後入川作戰,黃忠領兵一路頗有戰功,進入成都後被封為討虜將軍,地位已經和趙雲差不多了,在漢中一戰,黃忠斬殺曹魏名將夏侯淵,為劉備奪取漢中立下大功,隨後進封后將軍,而趙雲則因為護衛劉備導致出戰機會不多,所以戰後就位居黃忠之下了。

趙雲的實際權力和受寵程度

其實我們如果從剛才的表述來看,可能會覺得趙雲不太受重視和重新。其實不然,能夠擔任近衛親兵統領的將領肯定是主公信任的人。所以趙雲能夠在劉備的陣營中一直擔任這樣一個職務定然是劉備最信任和寵信的將領。

  • 漢中之戰有一個細節,黃忠率兵去劫奪曹操的糧草,是趙雲同意黃忠的行動且授予和安排軍隊給黃忠,就足以表明趙雲地位的超然。顯然他當時的職權比黃忠更大,所以他才可以同意黃忠的軍事行動和給予軍隊由黃忠率領。

  • 另外在劉備死後,劉禪繼位之後,趙雲開始拜託他近衛親兵統領的職責,他開始出任統兵一方的將領。即使大家普遍認為的後起之秀魏延和姜維其實未必就比趙雲的職務和地位更高。只不過趙雲在諸葛亮發動北伐不久的公元229年就去世了,所以趙雲在諸葛亮的北伐中又沒有發揮過多的作用,顯得他好像沒有什麼戰績。所以普遍認為好像魏延的地位都比趙雲更重。

但是從實際權力和受寵信程度來說,趙雲並不比其他將領更低,只是他的因為擔任近衛親兵統領的職務顯得他要低於關張馬黃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