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自立为汉中王,文臣武将都得到封赏,为何赵云只是杂号将军?

lierenhuichang


刘备群发红包时,故意不给赵云留一个。其中缘故,陈寿在《三国志》中已经点明。

“不公”的封赏

219年,刘备自立为汉中王,开始群发红包。

关羽、马超、张飞、黄忠,进前后左右将军;

魏延,也由牙门将军,进为镇远将军,并任汉中太守、汉中都督。

其他文武,也各有封赏。


可是,晋升名单里,唯独没有赵云。

平心而论,论取汉中的功劳,赵云可能仅次于法正、黄忠。

汉中之战中,赵云在汉水大破曹操,为刘备取下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当时,连刘备自己都称赞:子龙一身胆。

立下这样的功劳,为何刘备在大封大赏时,居然对赵云“有功不赏”呢?

更可气的是:刘封、孟达取上庸后,投降的申耽居然也被封为征北将军!(而赵云直到刘禅即位,才晋为征南将军)

此后,在刘备称帝后,又一次群发红包,大家又都各有封赏。

但赵云···再次消失在封赏名单中!

可以说,刘备对赵云的“无视”,几乎到了“刻意压制”的地步!

自入西川后,赵云就开始陷入“瓶颈”

有朋友说:赵云后来官职不高,是因为他的起点低。

其实,赵云的起点是比黄忠、魏延要高的。

214年是一道分水岭。在此之前,赵云与大家一起因功升迁。在此之后,赵云只能原地踏步,眼睁睁看着后面的人呼啸而过!

长坂坡之战后,赵云被任为牙门将军。

黄忠投奔刘备时,才只是稗将军(杂号将军之末),刘备入据成都时,黄忠才晋为讨虏将军

魏延呢,在刘备攻取成都后,赵云升迁为翊军将军时,才升为牙门将军。

可是,到刘备封汉中王时,黄忠直接进为后将军,魏延为镇远将军、汉中都督、汉中太守。

如前所说,取汉中时,赵云不但表现出了独当一面的军师才能,其功绩,比之魏延等人,也是不遑多让。

看来,赵云“谜之瓶颈”,不是因为他缺乏功绩!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赵云“原地踏步”,始于214年,刘备入主益州之时。

刘备入主益州,正是刘备集团内部权力格局开始复杂化的时候:益州派、荆州派、东州派都开始“抢红包”。

为何从这个时候开始,赵云退出“抢红包”呢?

陈寿已隐约点明原因

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欤。——《三国志》

此文,把赵云比作西汉开国名臣--滕公夏侯婴。

这就不难看出刘备不再“提拔”赵云的原因了。

夏侯婴,早年就开始跟随刘邦。刘邦入汉中时,夏侯婴任“太仆”。

一起打天下的兄弟中,樊哙后来作了左丞相、大将军;萧何、曹参、周勃、灌婴都先后作了丞相;卢绾作了太尉、燕王···最不济的,也都曾位列三公。

至于其他一些“外来人才”,比如韩信、彭越、英布,也都裂土封王。

夏侯婴呢?

在风云变幻的汉初,他历经汉高祖、汉惠帝、汉文帝三朝,始终是雷打不动的太仆(九卿之列)。

可是,正是这个“久任太仆”的夏侯婴,却虚心举荐韩信,助刘邦夺取天下;又在诸吕之乱中细心周旋,为汉初的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

刘备对赵云的寄望:权力漩涡中的磐石

夏侯婴的特点是:没有陷入权力漩涡。

因此,刘邦去世前后,吕家人、刘家人、功臣集团,各个派系斗得不可开交,但是职位不招人眼红的夏侯婴却能如磐石一般地在权力漩涡中从容屹立。

刘备对赵云的期许,正与之类似。

在荆州时,刘备就以内事委托赵云。

当时,刘备“北畏曹操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乱于忖腋之下”,孙夫人与曹操、孙权被认为是同一级别的威胁!

托付内事于赵云,足见刘备对赵云的定位!

刘备,就是把赵云看成自己的夏侯婴。

刘备去世后,赵云才任中护军。但实际上,在此之前,赵云已经行使这个职能很长时间了。

这个职位,是维持稳定的磐石。在曹操集团,这个职位曾长期被诸夏侯曹把握。

任你们荆州派、益州派斗来斗去,只要中护军在,这些朝臣都跳不出五行山!

当然,中护军不能陷入权力斗争,也绝对不能有明确的站队,否则···可以问问司马师。

“终不背德”的赵云,在刘备集团拥有特殊的地位

刘备寄居公孙瓒时期,与赵云相识。

赵云走时,对刘备相约:终不背德也。

“终不背德”,正是赵云的价值取向。

赵云不只这么说的,也是这么作的。

对于国家大事,赵云觉得该说的,就一定会说。对于封赏,赵云认为要拒绝的,就坚决拒绝。(箕谷之战后,诸葛亮曾因赵云保全部众而要赏赐,被赵云拒绝)。

既然赵云的价值取向是他心中的“德”,而非爵禄,那么,刘备自然以超脱于“爵禄”的信任待之了。

因此,尽管刘备不“提拔”赵云,但却对赵云有着特殊的信任。

1、对赵云人品的信任:长坂坡,有人说赵云投降曹操,刘备以手戟击之:子龙必不叛我。

2、对赵云意见的信任。

刘备平定益州后,一度想把成都附近的田舍赏赐给诸将。赵云认为这样会失去民心,坚决反对。

刘备纳其言。

以常理来说,如何封赏功臣,这事情赵云一个翊军将军是说不上话的。可是,赵云敢说,刘备愿意听!

在后来刘备要东征孙权时,又是赵云这个“杂牌将军”带头出来反对!

这说明:刘备虽然不给赵云,但却极为信赖赵云。

3、虽职位不高,但位置重要。

这点前面已经阐述。

刘备、赵云,君臣相处之道:不在爵禄赏踢,只在“君臣相知”。

刘备入主西川后,蜀汉集团的权力环境十分复杂。荆州派、益州派、东州派,大家都抢着要红包!

此时,刘备需要一个“终不背德”、稳重细致,却又不爱抢红包的赵云。

这样的赵云,不可以拥有太高的官职——那会成为权力野兽们眼红的猎物。

赵云,只能在一个不那么让人眼红的位置上,帮刘备、刘禅看着红包!

抢红包的人很多,需要一个不抢红包的人帮忙看着!

我认为:刘备群发红包,却不给赵云留一个,原因或许就在于此!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


公元219年七月,刘备自称汉中王,任命许靖为太傅,法正为尚书令,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在此之前,赵云已经被刘备升迁为翊军将军,魏延则被任命为汉中太守。

对于赵云的翊军将军,很多人觉得它关羽、张飞、马超和黄忠的前后左右将军相比,完全不在一个档次。因为,前后左右将军,那都是正儿八经的正牌将军,至于翊军将军,明显就是个杂号将军。对此,很对人就很疑惑,为什么赵云就不能被封为正牌将军呢?

其实,主要原因是刘备需要平衡内部各大派系的利益,这才有意无意牺牲掉嫡系赵云。

当时,刘备集团内部主要有四大派系,一是以关羽、张飞、赵云、简雍为主的嫡系派;二是以诸葛亮、黄忠和魏延为首的荆州派;三是以许靖、庞羲、射援、法正、李严为首的益州派;四是以马超为主的凉州派。

在这四大派系中,嫡系派跟随刘备的时间最长,几乎从刘备出道时就开始追谁,是刘备最值得信任和依靠的力量,从情理上过来,刘备应该重用他们,让他们都到最前排位置就坐。问题是,如果刘备这样做,其他三大派系的人,会怎么看、怎么想?



在这种背景下,刘备就是典型的在玩个人小团体,那其他三大派系的人还会死心塌地跟随刘备混吗?这样刘备的集团还有前途可言吗?

尤其是,荆州派系和益州派系,那可是刘备现在最核心和最重要的力量,如果没有他们的全力支持,刘备不仅在荆州站不住脚跟,他所在的益州也会内乱不断,就更不用说巩固汉中。

因此,刘备在论功行赏时,自然就必须平衡这四大派系之间的利益,尽可能让大家都吃到肉,而不是嫡系派吃肉,其他派只能喝汤。

当时,前后左右这四个正牌将军的职位,刘备的铁杆嫡系已经占了两位,如果再把赵云弄上来,其他派系的还不炸了窝!因为,这不是赤裸裸的打压和不信任其他派系吗?

要知道,赵云虽然是刘备的铁杆嫡系,问题是,关羽和张飞在公元185年就开始追随刘备;而赵云直到公元200年,才开始正式追随刘备的。也就是说,赵云跟随刘备要比关羽、张飞就晚十多年,所以他们三人的实际地位是有差距的,赵云只能算是嫡系派种的第二代。



更主要的是,在刘备集团正式排名中,关羽、张飞都可以排进前十,而以赵云当时的履历和江湖地位,显然无法排进。对此,我们可以看下大家劝进刘备进封汉中王的奏表:

“是年秋,群臣拥立先主为汉中王,上表献帝说,‘平西将军都亭侯臣马超、左将军长史兼镇军将军臣许靖、营司马臣庞羲、议曹从事中郎军议中郎将臣射援、军师将军臣诸葛亮、荡寇将军汉寿亭侯臣关羽、征虏将军新亭侯臣张飞、征西将军臣黄忠、镇远将军臣赖恭、扬武将军臣法正、兴业将军臣李严等一百二十人上奏如次、、、”

在这份排名中,马超排第一、关羽排第六、张飞排第七,黄忠排第八,赵云连名字也没有。

从这层意义上说,无论从过往的资历、还是江湖地位,赵云其实都是不能和关羽、张飞相比。只不过赵云有传奇色彩,而且刘备对他的信任和关羽、张飞几乎一样,且他的地位又特殊(负责刘备的安保工作),所以才可以和关羽、张飞并列。

问题是,如果在正式的职务安排中,刘备直接把赵云提拔为四个正牌将军中的一个,那刘备玩小团体的意图就表露得太过赤裸裸。换句话说,刘备可以非常信任赵云,甚至让他实际所拥有的权力非常大,但在正式的职务中,那必须还得论资派辈,按战功授予,这是最基本的规则。

在这种背景下,刘备只能牺牲赵云,将剩余的左将军和后将军,分别给凉州派武将的代表人物马超和荆州派武将的代表人物黄忠。更何况,他们两人的过往资历、江湖地位和家族背景,那也要远远高于赵云。

至于益州系,因为在武将职务上面没有占到好处,所以就只能在文职上给予补偿,于是益州最大的地头蛇许靖直接成为文臣之首,同时庞羲、射援也都排在诸葛亮前面,至于法正,刘备对他的信任更是一度都要超过诸葛亮。


我是赵帅锅


赵云,早年就跟随刘备,为刘备“主骑”。在刘备集团也是排的上号的人物。可到了刘备取下汉中,魏延,马超、黄忠等将领都封了名号将军,爬到了赵云前面。唯独赵云还只是杂号将军,这是因为什么呢?

是赵云功劳不够么?并不是。

赵云早年跟随刘备南征北战,曾经两扶幼主,刘备入川时,赵云一路平定郡县。到了汉中之战的时,虽然黄忠阵斩夏侯渊打开了战争的局面。可是曹操迅速率领大军抵达汉中地界,和刘备形成了对峙的局面。如果继续对峙下去,以曹魏的实力,蜀国是禁不起消耗的。相持不下之时,赵云率军于北山袭击曹操的粮草,击溃曹操伏兵,扭转了汉中刘备军与曹操军僵持不下的战局。这一战后,汉中才真正到了刘备手中。如此战功赫赫,怎么能说赵云功劳不够呢?

有人说赵云背后没有派系的支持。

刘备手下主要有几个政治势力。一是自屯兵新野时从荆州带来的荆州派,二是迎刘备入川的东州派,三是刘备取益州后重用的益州本土势力。那赵云是哪个派系的呢?都不是,赵云是刘备的嫡系势力,如关羽,张飞,简雍等人。都是从一开始就跟随刘备的老班底,这也是刘备手下地位最超然的一群人,怎么能说赵云被后没有派系支持?

不得刘备信任?

也不知道这一说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说赵云是从公孙瓒手下过来的,所谓忠臣不事二主,刘备认为赵云可能会背叛自己,所以一直不重用赵云。 我觉得这纯属无稽之谈,刘备手下武将魏延、黄忠、马超等人,文臣法正、蒋琬、这些身居高位的,哪个不是后来投降刘备的?刘备就单单不信任一个最早投降自己的赵云?

说了这么多,我想说的是,也许正是刘备和赵云的关系十分亲近,所以才没给赵云更高的官位。

孙夫人嫁给刘备后,纵容她从东吴带来的手下胡作非为。刘备知道后,令赵云掌管内事。令一外臣,掌管内事,这是很少见的。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只有刘备把赵云当成了“家里人”才会让他处置这样一不小心就沾染麻烦的的事情。可见刘备待赵云为“四弟”所言不虚。这样就能解释刘备为什么没有封赏赵云了,刘备进位汉中王时,手下的政治集团都蠢蠢欲动,所有的人都想得到更高的封赏。每个人的工作都不一样,很难厘清每个人的功劳。分封不好,可能会出乱子的。这时候就需要一个“榜样”站出来了。赵云这样的的一个最早跟随刘备的功臣,又能力,又立下赫赫战功,都没被封为名号将军。你们这些封赏高的,就自己偷偷乐去,封赏低的,就别来找事情了。为什么没选择关系同样亲密的关羽和张飞呢?这很简单,以关张二人的性格,如果让他们屈居众将之下,恐怕蜀国早就乱成一锅粥了。

以上是个人浅见,我是胖哥,欢迎在下方留下你的观点。


胖哥侃历史


文|涛说乱世史|

难尽其材的赵子龙


“正史中,赵云德、才、识兼备,被刘备授予负责“卫戍司令”的重要职位。但赵云的淡泊名利,这样的偏后方职位,在战争频繁的三国时代,限制了他的进一步发展;加之蜀汉现实的政治环境,以及各方派系的平衡需要,都让元从亲信赵云,难尽其材。翊军将军四字,只是蜀汉官方给赵云的短暂概括。”


《三国演义》里面的赵云白马银枪,声名显赫,光彩照人,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常胜将军形象。但正史上可惜的是,当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封前后左右四将军时,赵云只是个杂号将军——翊(yì)军将军。

  • 翊军将军:略低于关张马黄的前后左右将军。刘备尚未称帝,是他作为地方政权,创立的一种将军称号。


不仅如此,赵云除了职位略低,封侯亦晚。

  • 建安五年(200年),关羽封汉寿亭侯;建安十三年(208年),马超封都亭侯;建安十四年(209年),张飞封新亭侯;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黄忠封关内侯。刘备称帝,221年,关羽、黄忠已故,张飞进封西乡侯,马超进封斄乡侯。 直到建兴元年(223),李严、刘琰进封都乡侯,赵云才封为永昌亭侯,魏延封都亭侯,此时赵云已近暮年。要知道,“亭侯”爵禄比“乡侯”低一级。


最后,死后的赵云,也并未马上得到应有待遇。

  • 景耀三年,后主刘禅追谥功臣大将,关羽、张飞、马超、庞统、黄忠获谥,却忘了他的救命恩人赵云。后来姜维等人打抱不平,刘禅这才想起,在第二年(景耀四年)追谥赵云为顺平侯。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赵云和演义小说中的额大差距?


“涛说乱世史”认为,原因有三:

1、“卫戍司令”的分工限制了赵云的发展,让赵云在战争频繁的三国,丧失了良好的前线建功机会。

2、蜀汉军队内部需要派系平衡,赵云位居了后来的马超(名望派)、黄忠(荆州派)之后。

3、德、才、识兼备赵云的淡泊名利,在现实而微妙的蜀汉官场中,遭到了一定忽视,影响了后期爵位升迁;不过所幸,赵云最后得到了应该待遇。



1、保卫首脑的分工限制了赵云的发展,让赵云在战争频繁的三国,丧失了良好的前线立功机会。

  • 根据《三国志》记载,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刘备在家乡起兵,招集兵马,关羽和张飞担任他的护卫;后来公孙瓒派刘备抗击袁绍,赵云随同前往,赵云便开始跟随刘备,为刘备掌管亲随骑兵,担任骑兵卫队长。可见,元老中赵云虽在关羽、张飞之后,刘备也是非常信任赵云的。
  • 公元208年,长坂坡之战证明了赵云的能力:刘备被曹操追逼至长阪坡,他舍弃妻儿向南逃走;赵云则勇猛非常,身裹刘备的幼子——刘禅,并保护甘夫人——刘禅的母亲,舍命拼杀,使他们母子幸免遇难。

作为保护主公的亲随护卫,赵云超额完成了任务,给刚为人主的刘备留下了深刻印象,后来赵云被升为牙门将军,这是一个主公身边的亲随将军。

这是一件好事,又是一件坏事。更多围绕首脑机关,赵云有了更多的后方升迁机会;但同时,也丧失了前线立功机会。但我们要明白,蜀汉政权实施“威武自强”的军事战略,长期强调对外进攻,与历代重视防守的四川政权迥然不同。进攻的前线,才有更多的升迁机会。

  • 譬如黄忠。公元209年,黄忠投靠刘备。公元213年,黄忠跟着刘备入蜀打刘璋,赵云则在后方镇守荆州。黄忠则“常先登陷阵,勇毅冠三军。益州既定,拜为讨虏将军。”再到公元219年,蜀汉进攻汉中,黄忠更是在乱军之中,斩了曹操的西北军区司令夏侯渊,创造了三国时的最高斩将官职的纪录。而此时的赵云,《三国志》中一直没有太多的记载,这不能不说是元老赵云的遗憾。


2、蜀汉军队内部需要派系平衡,赵云位居了后来的马超、黄忠之后。

涛说乱世史认为,分析历史,既要有个人分析,也要有团体分析。

所以我们看看刘备蜀汉集团。刘备举兵称帝起点不高,需要团结当时地方的诸多豪强、名门才能得势。因此简单来说,刘备集团可以划归为四个派系:

  • 元老派(关羽、张飞、赵云、孙乾、简雍、糜氏兄弟等人)


  • 荆州派(诸葛亮、黄忠、魏延、蒋琬,费祎、马氏兄弟等人)
  • 东州派(法正、李严、许靖、董和、孟达、董允等人)
  • 益州派(黄权、李恢、马忠、谯周、王平等人)。
  • 此外,还有难以归类的马超、姜维等人。

公元219年,刘备称汉中王,还不是皇帝;所以在武将中,分封“前后左右四将军”。员额有限,赵云只能新创名号——被封为翊军将军。

  • 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

  • 其中,关羽张飞为元老派,马超为名望派(投降刘备时候的官职已经是汉朝的征西将军、并州牧,并且在西凉有广泛基础),黄忠(荆州派,并有斩杀夏侯渊的军功),在员额有限的情况下,刘备最大限度的考虑各方利益。

  • 而身为元老派的赵云,只能位居更早的关羽、张飞之后;另两个位置,也不得不留给后来的马超、黄忠。而此时的赵云,只能获封杂号将军——翊(yì)军将军。
  • 而再后来,魏延等人也在前线立功,赵云的记载偏少;但到建兴元年(223),赵云始封永昌亭侯。

虽然封侯迟到了一些,我们还是要说,赵云并没有显赫的门第,他从一届平民,依靠自己的武艺、品德、见识,成为蜀汉的中央卫戍司令,“拜将封侯”,已经演绎一场了光辉的“小兵传奇”。


3、德、才、识兼备赵云的淡泊名利,在现实的蜀汉官场中,遭到了一定忽视。

河北是战争频发之地,人们渴望了解河北籍名将——常山赵子龙的更多事迹。这需要谈及《赵云别传》。

(《赵云别传》是南朝宋著名史学家裴松之《三国志注》中所载,为后世如《资治通鉴》等采用,《三国志注》也为四大名“注”之首。)

《赵云别传》中的赵云和《三国志》中的形象基本一致,且更加丰满,是一名德、才、识兼备又淡泊名利的儒将,也更接近《三国演义》中人们熟悉的形象。

(1)、赵云德才识兼备,淡泊名利,胸怀磊落,不拉帮结派。

  • 博望坡开战,刘备与夏侯敦交火,活捉了夏候兰。夏侯兰和赵云是同乡,小的时候俩人常在一起玩耍。赵云请刘备赦免夏侯兰的死罪。因为夏侯兰熟谙法令军纪,赵云又推荐他担任军正官;在此过后,不再和夏侯兰靠近,可见赵云不拉帮结派、公私分明、心怀磊落。

  • 益州平定,当时有人建议把成都的房屋及城外的田地分赐给诸将士。赵云却反对这样做,说:“霍去病立志‘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现在国贼不仅仅是匈奴,我们绝不能享受一时之利。现在益州的百姓,刚刚远离战乱,应将房屋田地分发给百姓,让他们先安定下来,恢复农业生产;只有百姓安居乐业了,我们才能征用他们的家人来服兵役打仗。”

  • 箕谷之战,赵云以自己的勇敢和智慧保全了蜀军的后勤物资,诸葛亮打算将其中一部分绢帛分赐给赵云及部下将士,赵云却拒绝赏赐说:“打了败仗,怎么还能够接受赏赐?还是将这些东西存入赤岸府库吧,等到了十月作为冬季的赏赐。”

客观地说,赵云品行品格高尚,深被史家赞扬;但是,这样的行为,会招惹一大部分重财、重利的将兵,影响赵云升迁;毕竟乱世,很多人打仗就是为了烧杀抢掠。

(2)、赵云德才识兼备,被刘备信任,作为禁军司令和内务总管,赵云尽职尽责,还时常劝谏刘备;但这虚耗了赵云的精力、时间。

  • 赵云前期有当阳长坂坡旧阿斗,后期又有截江救阿斗,只不过是和张飞一起:

刘备娶孙权的妹妹做夫人,她十分骄横跋扈,经常带领孙吴陪嫁的官吏、士卒,违法乱纪。刘备认为赵云严谨稳重,做事有条不紊,就让赵云来打理刘备的家事。 孙权听说刘备西征入川,就派了很多船只来接孙夫人回东吴。而孙夫人还想带着刘禅回去,赵云和张飞闻讯后,便率兵在长江上拦截孙夫人,救回了阿斗。
  • 孙权偷袭荆州,刘备报仇心切,要急讨孙权,赵云却冷静地劝谏说:
“当今国贼是曹操,不是孙权。等先消灭曹魏之后,东吴自然臣服于我们。现在曹操虽死,但曹丕仍在篡汉,应该顺应广大民心,早早拿下关中,占领河内、渭水的上流就可攻克曹魏。届时关东的义勇、侠士肯定会驱车运粮欢迎我们,现在与东吴交战,一时半会儿不能将其击垮。”刘备没长后眼,恼怒不听众人劝告,仍然率军进兵东吴,留下赵云守卫后方的江州,夷陵惨败,含恨而终。
  • 刘禅即位,赵云升征南将军、镇东将军,并担任中护军。这是一个极重要的位置,司马师干过这个,周瑜干过这个。

  • 公元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暮年的赵云被委以重任。可从战略上讲,北伐是很难成功的;此时的暮年赵云,只能在小概率的胜利中,发挥自己的才干,难以建立大型的功业了。

(3)、德才识兼备赵云的淡泊名利,在现实而复杂的蜀汉官场中,遭到了一定的忽视。历史不比小说,现实而微妙,赵云,被一定程度的忽视了。

  • 刘备统制蜀汉,只有法正死后被赐赠谥号;

  • 刘禅接任后,因诸葛亮成为辅政核心,蒋琬、费祎继任,都赐赠了谥号;陈祗受刘禅宠幸,被特殊赐赠谥号;夏侯霸投奔蜀汉,死后也被赐赠谥号;于是乎260年,关羽、张飞、马超、庞统、黄忠也被追谥。
  • 而赵云,只在大将军姜维等人的据理力争下,赵云才被追谥为“顺平侯”。


结语:文章来到了最后。我再一次回望刘禅给救命恩人赵云的赐谥——“顺平侯”,却又马上遗忘;因为久久占据脑海的,却是那长坂坡全身是胆的“常山赵子龙”。而后世史家也相信,我们的赵云不仅仅是顺平,他更应该和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并列立传,名留青史。


我给历史话导图


为什么非要在赵云身上纠缠不清。如果你不理解赵云的话,那就看看典韦吧。

典韦是三国史上有名的武将,曹操征讨吕布时被募为陷阵,表现英勇,被拜为校尉,宿卫曹操。能做让他做警卫队长,你说曹操不信任典韦吗?

典韦主要有两大职责:无战事时警卫保护首长;有战事时冲锋陷阵。但是看官职呢,仅是一个校尉。多大呢?仅次于将军!

如果你觉得什么骠骑将军、偏将军什么的是杂号将军,但也好歹是个将军官衔。而武功这么好的典韦却连将军都不是,你说是为什么?!

而来谈谈赵云,赵云的作用就跟典韦差不多了,所以楼主也别纠结这个问题了。不是刘备如此坏,也不是曹操如此坏,而是制度如此。

哪怕现代来说,我们毛ZHUXI也有警卫队长,但是也没有封帅拜将啊。论关系肯定私下里很好,但是封帅拜将是要有条件的,光凭关系好是不行的。


投笔从戎君


刘备为进位汉中王,大肆分封文武百官,出了四虎上将,唯独赵云没被封为上将,而是封为虎威将军(杂号将军),地位还不如魏延(镇远将军)。



赵云七进七出曹营,大战长坂坡,救出了少主刘禅。多次在危难中救刘备,刘备称王为何只给了赵云一个杂号将军的职务?


赵云武艺高强,这点不用质疑,但是赵云没有率领大兵团作战的经验,实际上也没能力。四虎上将那个不是率领大兵团打过战,那个不是指挥过千军万马,而赵云最多指挥过万人作战,更本无法与其他四人相提并论。

而且赵云没有属于自己的势力。马超有自己的西凉铁骑兵团支持,人数不多,但都是精锐。而且马超可谓是豪门世家,祖上大多都是大汉高官,在三国那个看中出身的社会,无疑是一种实力,所以关羽张飞从来不敢看不起马超。关羽张飞自己结义兄弟,且多次领军作战,战功累累,封为上将理所应当。黄忠原为刘表手下的一个中郎将,投降刘备之后跟顺刘备四处征讨,也是战功卓越,封为上将是为了安定刘备势力中的荆州派。只是关羽不服,称,不愿与老兵为伍。魏延投靠刘备后,都多次率军征讨,也是战功累累。赵云更无法与其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四位相提并论。




赵云的地位相当于许褚,都是贴身保镖,都没有能力单独率军打仗。所以刘备才给了一个虎威将军的封号,这也不算是愧对赵云的忠肝义胆。


百花争艳只为你


赵云是刘备近臣,内卫大总管,在权力和地位上远远高于关羽张飞等人。

赵云之前,刘备的卫队长是关张二人,不是受吕布的欺负,就是家人被曹操俘虏了。

赵云来了后取代关张,说明赵云武艺在关张之上,刘备更重用信任赵云。

吕布、赵云、典韦都是卫队长。刘备封赵云为牙门将,翊军将军不是杂牌将军,是皇帝御林军总管,是九门提督和领侍卫内大臣,这职务通常是皇帝的亲信和王爷担任。赵云是权力中心的军事将领,权力地位远高于外派的前后左右将军。

换句话说,关羽、张飞、马超、黄忠、魏延等人在赵云面前算个屁啊,关羽傲慢无礼,可对赵云恭恭敬敬的。

如果刘备给赵云拜将封侯,赵云就必须外派驻守一方,那样,刘备的安全谁去保障?

刘备最信任和重用的人,文是诸葛亮,武是赵云。


五行之外的妖精


怎么说呢,翊军将军虽然是个杂号将军,但是这个官职是刘备首创的,(郭嘉的司马祭酒,也是曹操专门设置的官,之前没有),所以应该也可以看出赵云的地位。

另外,笑谈君猜想,有可能,刘备自立为汉中王,赵云可能很“不识时务”地反对了一下,依赵云的性格,真可能干出这事……


历史都付笑谈中


杂号将军怎么了?如果我告诉你东汉末年平定黄巾起义的三大名将皇甫嵩、朱儁、卢植只是三个中郎将,连将军也算不上,你会不会很吃惊?

就连贵为一方之主的孙权,在200年~209年间,也当了9年的杂号将军,你会不会很惊讶?你可以不用惊讶,因为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的官职普遍偏低。



两汉的爵位及官职是最难封的,从刘邦的“白马之盟”开始:非刘姓不能称王,非战功不得封候。除了皇帝国戚之外,其他人想要封官晋爵,就得有战功,战乱时期有仗打可能还会有战功来晋升,和平时期想要高升谈何容易,所以就有了“李广难封”的典故。

到了东汉末年,又是另外一种情况,由于战乱,东汉朝廷名不副实,被掌控在曹操手中,而各地势力凭借武力割据一方,既然是割据,就不愿意承认东汉朝廷,不承认朝廷,谁会给地方割据势力分封?于是东汉末年时期,地方势力要么没有朝廷正式官职,要么自已封自已,这是得不到朝廷和大众支持的行为。



刘备在东汉末年很长一段时间,都不算什么一方势力,顶多就是一股流寇,刘备最早的封赏来自陶谦的上表,表刘备为豫州刺史,当然了这个上表还要朝廷批准,当时是乱世,而且陶谦又是控制朝廷的曹操势力的敌人,这个上表无非就是自封,作作样子而已。

刘备的正式受封来自投降曹操的时期,被上表为左将军,这是得到了朝廷的批准,也就算是大汉朝廷的正式官员了,但那可是乱世,虽然有左将军的头衔,但就是个光杆司令,什么都得靠自已打出来,在刘备受封的同时,关羽和张飞不过是中郎将。



而赵云算是比较早跟随刘备的元老了,在早期跟随刘备的时候,估计能个官职也没有,因为在208年当阳长坂之战中,赵云救了刘备唯一的儿子刘禅,因功被封为牙门将军。在随刘备平定荆南四郡后,赵云又被封为偏将军。

也别怪刘备不给手下封大官,刘备自已也不过是个左将军,而且这个左将军一当就当了21年,老大才是左将军,手下人能封的高吗?当初赤壁之战时,孙权才是个讨虏将军,当时江东一堆的偏将军和中郎将,如赫赫有名的周瑜,不过是个偏将军,程普是中郎将等等,手下人官职再怎么封不能超过老大吧,这是无奈的现实。



所以想要给手下人封更大的官,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先让老大升官,所以刘备为了自已事业的发展,于是给自已封了一个“汉中王”的爵位和大司马的官职,刘备一升,就可以给手下那帮小弟封官了,于是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分别被封为前将军、右将军、左将军、后将军。

刘备晋升汉中王时,确实封了一批人,除了前面说到的前后左右四方将军,还有法正被封为尚书令,许靖被封为太傅,但是有两个人没被封,一个是赵云,另一个是诸葛亮。



之所以没封赵云和诸葛亮,实在是不能怪刘备,因为赵云和诸葛亮已经在215年刘备拿下成都时受封,当时,身为偏将军的赵云被封为翊军将军,身为军师中郎将的诸葛亮被封为军师将军。

这个封官晋爵是有一定的依据,不是你有战功就马上封,而是有一个积累战功的过程,当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封官,刘备拿下成都后,当时还是左将军的刘备就封赵云为翊军将军。



而当时的关羽不过是荡寇将军,当时的张飞不过是征虏将军,当时的马超不过是平西将军,当时的黄忠不过是征西将军,大家都是杂号将军,按道理说,赵云与关羽、张飞等人官职是差不多的。

杂号将军怎么啦?关羽和张飞在被封为前将军与右将军前,不是和赵云一样的将军级别,千万别笑这个杂号将军,那就是五十步笑一百步而已。



赵云在215年被封为翊军将军之后,战功就开始处于积累状态,在刘备进位汉中王时,还没有达到更进一步的封官条件,因此刘备在进位汉中王时,没有封赵云,同时没有封的还有诸葛亮,并不是刘备不重视他们,而是他们正处于战功积累状态。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赵云是我们熟知的历史人物,一部《三国演义》使赵云成为无数人心中的完美英雄。演义里五虎上将的提法实质上也是根据《三国志》中的《关张马黄赵传》演绎而来。在公元219年刘备自立为汉中王,开始对手下文武功臣进行第一次大规模封赏,在武将方面受封最高的就是这五个人,但是赵云比其他四人略低一筹。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政治派系方面赵云略微吃亏

历来功劳封赏,其实都是权力利益的分配。因而就离不开政治派系的平衡,刘备进位汉中王的这次封赏也是如此。

  • 关羽:刘备的嫡系起家部队的将领,蜀汉武将的头号人物,他被封赏为前将军无人质疑。


  • 张飞:同样是随同刘备起家的最早将领,刘备身边的第二号武将,他被封为右将军也是无可质疑的。

  • 马超:马超虽然入蜀之后没有什么亮眼的战功,但是他毕竟出身西凉,对西凉各方势力有较大影响力,他本人也有一支自己的直属军事力量,因而他被封为左将军也是代表刘备对西凉军事力量和西凉势力的认可和拉拢。

  • 黄忠:黄忠虽然追随刘备的时间不长,但从归降刘备之后,黄忠就作为一名猛将东征西讨,尤其是在汉中之战战功卓越,再加上他是原来刘表的荆州势力归降刘备的代表,作为使这支刘备壮大起来的重要力量,他的受封后将军也是可以理解的。

  • 再来看赵云,赵云从归属上来看有些尴尬,按理说他可以算刘备的嫡系班底,但是他与关羽、张飞相比又晚了好几年加入刘备的部队。所以即使把他归入刘备的嫡系起家派的势力也只能是小字辈,毕竟关羽和张飞的地位还难以动摇。因而在封赏时,作为嫡系起家派已经有两人作为代表出任要职,赵云就只能暂时放低一些了。

从任

职定位来看赵云缺乏建功立业的舞台

关羽、张飞和赵云是刘备起家过程中最早的三位大将,关羽和张飞两人多有统兵出征的机会,但是赵云从进入刘备阵营开始,就较少有机会独立领兵作战。他更多是作为刘备的亲卫营护卫刘备的安全。

  • 史书中记载的刘备给赵云任命的第一个职务是牙门将军。这个职务就是统领主公的亲兵,护卫主公的职责。也就是说如果关羽、张飞等人领兵出外作战,赵云就必须留守大本营,如果刘备也一起出征,那么赵云的职责就是统领刘备的直属亲兵部队参与作战。

  • 随后在赤壁之战后,赵云出任偏将军,兼任桂阳太守,这段短暂的出外统兵任职的经历,因为刚刚赤壁之战刚刚结束,其实没有多少大的战事发生,刘备对这些地方的攻击也基本是顺风顺水。

  • 刘备入川时,关羽、张飞和赵云都作为留守荆州大本营的力量没有跟随刘备一起入川。而且赵云的职务改为留营司马,职责依旧是保护刘备的大本营和家眷。

  • 随后刘备与刘璋的矛盾激化,刘备开始从荆州调集军队进攻四川。此时赵云获得了领兵的资格,为刘备夺取四川的江阳、犍为等郡。在占领成都之后,刘备任命赵云为翊军将军,这个职务依旧是负责保护中军,护卫主公。

  • 随后赵云随同刘备参与汉中之战,战后刘备进位汉中王,分封前后左右四将军,赵云虽然在汉中之战中也有较突出的表现,但是因为刚才分析的派系平衡的原因,已经赵云身为主公护卫的职责限制了他的战场发挥,所以他依旧是翊军将军。

由此看来,赵云一直作为刘备的护卫亲兵的统领负责保护刘备的安全。所以缺乏独立领兵作战的机会,这也就大大减少了赵云获取军功的机会。相对比的就是黄忠,他在公元209年,赵云随同刘备平定荆州四郡的时候才归降刘备。此后入川作战,黄忠领兵一路颇有战功,进入成都后被封为讨虏将军,地位已经和赵云差不多了,在汉中一战,黄忠斩杀曹魏名将夏侯渊,为刘备夺取汉中立下大功,随后进封后将军,而赵云则因为护卫刘备导致出战机会不多,所以战后就位居黄忠之下了。

赵云的实际权力和受宠程度

其实我们如果从刚才的表述来看,可能会觉得赵云不太受重视和重新。其实不然,能够担任近卫亲兵统领的将领肯定是主公信任的人。所以赵云能够在刘备的阵营中一直担任这样一个职务定然是刘备最信任和宠信的将领。

  • 汉中之战有一个细节,黄忠率兵去劫夺曹操的粮草,是赵云同意黄忠的行动且授予和安排军队给黄忠,就足以表明赵云地位的超然。显然他当时的职权比黄忠更大,所以他才可以同意黄忠的军事行动和给予军队由黄忠率领。

  • 另外在刘备死后,刘禅继位之后,赵云开始拜托他近卫亲兵统领的职责,他开始出任统兵一方的将领。即使大家普遍认为的后起之秀魏延和姜维其实未必就比赵云的职务和地位更高。只不过赵云在诸葛亮发动北伐不久的公元229年就去世了,所以赵云在诸葛亮的北伐中又没有发挥过多的作用,显得他好像没有什么战绩。所以普遍认为好像魏延的地位都比赵云更重。

但是从实际权力和受宠信程度来说,赵云并不比其他将领更低,只是他的因为担任近卫亲兵统领的职务显得他要低于关张马黄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