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歌舞——敦煌藝術瑰寶“飛天”


敦煌飛天是敦煌藝術的形象標誌;從起源和職能上說,它不是神;是乾闥婆與緊那羅的複合體;乾闥婆是印度梵語的音譯,意譯為天歌神;由於他周身散發香氣,又叫香間神;緊那羅是印度古梵文的音譯,意譯為天樂神;乾闥婆和緊那羅原來是印度古神話和婆羅門教中的娛樂神和歌舞神;神話傳說他們一個善歌,一個善舞,是形影不離、和諧恩愛的夫妻;後被佛教吸收,化身天龍八部的兩位護法天神。

西魏時期的敦煌飛天出現了兩種不同風格特點:西域式飛天和中原式飛天;西域式飛天繼承北魏飛天的造型和繪畫風格,其中最大的變化是作為香間神的乾闥婆,散花飛天抱起了各種樂器在空中飛翔,作為歌舞神的緊那羅,天宮伎樂,衝出了天空圍欄,也飛翔於天空;中原式飛天,是東陽王元榮出任瓜州刺史期間,從洛陽帶來的中原藝術畫風在敦煌莫高窟裡新創的一種飛天。

九天歌舞——敦煌藝術瑰寶“飛天”

第285窟 飛天 此飛天體態輕柔秀美,雙手執忍冬花,乘祥雲自由飛翔。

九天歌舞——敦煌藝術瑰寶“飛天”

第285窟 飛天 飛天飄逸,雙手合十。前有飛禽走獸(人非人),口吐白氣。天空有忍冬形雲氣、流蘇等隨風飄動

九天歌舞——敦煌藝術瑰寶“飛天”

第285窟 持箜篌飛天

在敦煌莫高窟,幾乎每個洞窟都畫有飛天,總計4500餘身,其數量之多,是中國佛教石窟寺廟中絕無僅有的。

九天歌舞——敦煌藝術瑰寶“飛天”

敦煌最早的飛天,即第249窟西魏時代的飛天,是富有陽剛之氣的男飛天,其雙臂、雙腿奮力大張,跳向空中,身披的長巾高高揚起表現了舞姿的雄健。

九天歌舞——敦煌藝術瑰寶“飛天”

第249窟 西魏 西王母和飛天,融合飛天,挺陽剛的。

九天歌舞——敦煌藝術瑰寶“飛天”

九天歌舞——敦煌藝術瑰寶“飛天”

第329窟 伎樂飛天 飛天在鮮花彩雲中自由飛翔,手擊扁鼓,虔心娛佛。

九天歌舞——敦煌藝術瑰寶“飛天”

第123窟 供養飛天 這身飛天左手託花盤,右手持花蕾,隨彩雲旋轉俯衝。

九天歌舞——敦煌藝術瑰寶“飛天”

第329窟 吹笛飛天 飛天吹奏橫笛,曲身向下飛翔。

九天歌舞——敦煌藝術瑰寶“飛天”

第313窟 隋代飛天

隨著發展,後來的飛天逐漸地演變為女性,變為中國漂亮的、輕盈的、舞蹈的女性形象;到了唐代,敦煌飛天進入成熟時期,藝術形象達到了最完美的階段;這時期的敦煌飛天已少有印度、西域的風貌,是完全中國化的。

九天歌舞——敦煌藝術瑰寶“飛天”

第321窟 獻花飛天 飛天在徐徐下降飛翔中獻花,迦陵頻伽奏樂助興,天花在流雲中漂浮,更顯靈動活潑。

敦煌飛天主要畫在大型經變畫之中。一方面表現大型經變畫中的佛陀說法場面,散花、歌舞、禮讚作供養;另一方面表現大型經變中佛國天界——“西方淨土”、“東方淨土”等極樂世界的歡樂。飛天或飛繞在佛陀的頭頂,或飛翔在極樂世界的上空,有的腳踏彩雲,徐徐降落;有的昂首振臂、騰空而上;有的手捧鮮花,直衝雲霄;有的手託花盤,橫空飄遊;有的揮舞飄帶,在重樓高閣間奔騰自如,凌空回首;飄曳的衣裙,飛卷的舞帶,如飄飄九霄外,下視望仙宮。

九天歌舞——敦煌藝術瑰寶“飛天”

329窟 初唐 蓮花飛天藻井心

九天歌舞——敦煌藝術瑰寶“飛天”

第39窟 飛天畫工嫻熟,雋美飄逸,體現盛唐風範

九天歌舞——敦煌藝術瑰寶“飛天”

第203窟 散花飛天 飛天雙手捧蓮花,乘彩雲徐徐向下飛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