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普:北宋的開國元臣,半部論語治天下

趙普

趙普(公元922-992年),字則平,祖為幽州薊人,幼年隨父舉家南徒,入籍正定。北宋王朝的開國大勳,他參與策劃“陳橋兵變”擁立趙匡胤做皇帝建立了宋朝,進而又策劃了“杯酒釋兵權”的妙計,解除了石守信等人的兵權,使趙匡胤皇權得到了穩固。他三入相府,輔佐太祖、太宗二位皇帝治理天下,勳勞卓越,有“半部論語治天下”的美譽。

趙普一生,文武兼諳,縱橫捭闔,果敢決絕,權謀於行,大有功於大宋之立,敕封魏國公。太祖譽之“開國元臣”,太宗譽之“真社稷臣也”。

趙普:北宋的開國元臣,半部論語治天下

01

革除舊弊

乾德三年(公元965年)三月,自唐天寶年間以來,全國無數的藩鎮紛紛屯集重兵,以“留使”或“留城”的名義各自在自己的轄區大量搜刮民財、民糧,將大部分據為己有,將很少的部分上繳國庫,還常常假以“貢奉”之名,橫徵暴斂,大肆收受賄賂,以求恩賞。當時帝位初立,為牢固政權仍沿襲舊制,藩鎮首領上朝,都有貢奉。等到趙普為宰相,他發覺高官的這種弊端,極力奉勸皇上要求革除此弊,還官以清名,還民以富足。

02

忠薦不悔

趙普在任期間,不僅立志改革,傳下美名,同時,他還是一位忠薦不悔的剛烈之士。趙普常常發現人才並向皇帝舉薦為官,皇帝不用,趙普第二天再上奏舉薦,皇帝還是不用,趙普接著再奏,皇帝被他的固執激怒了,把奏書摔到地上,趙普仍面不改色,把奏摺拾起來轉身走,不久又將摔碎的奏摺重新修補,復奏如初,皇帝看他再三舉薦,心有所悟,才準用其人。又有一次,一位大臣應當升遷官職,皇帝平時很討厭他,不予升遷。趙普力請,皇帝發怒道:“我本來已經不准許他升遷,你偏要這樣幹嗎?”趙普針鋒相對:“刑以懲惡,賞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賞,天下之刑賞,豈得以喜怒專之!”皇帝氣得不得了,忿而離去,趙普緊隨其後。皇帝入宮,趙普便立於宮門之外,久久不肯離去,直到皇帝准許了他的奏摺。

03

半部《論語》治天下

趙普:北宋的開國元臣,半部論語治天下

公元967年即宋太祖的乾德五年,當時君臣幾人,談起年號來,趙匡胤對“乾德”這個年號相當得意。趙普就在一旁列舉了開國以來出現了不少好事,然後歸功於趙匡胤改的這個年號。誰知旁邊站著一位名叫盧多遜的翰林學士,極有學問,平時不大說話,此時卻不動聲色地說了一句:“可惜‘乾德’是前蜀用過的年號”,趙匡胤大吃一驚,馬上命人去查核。結果真是前蜀的年號,而且是亡國的年號,這一下趙匡胤的羞慚惱怒可想而知。想起趙普身為當朝宰相,卻不讀書不看報,讓自己在天下臣民面前出了這麼大的一個洋相,真是可惡之極。趙匡胤越想越生氣便大罵趙普說:“你不學無術,怎麼比得上盧多遜?”

身為宰相的趙普從此開始發憤讀書,晚年他經常手不釋卷,他有一個大書匣,不許別人動,每天回到家就取出書來讀。人們只看到他每天從裡面拿出一本書來讀,但是誰也不知道是什麼書。等到趙普死後,人們發現裡面只有《論語》的前半部分。從此以後,趙普以“半部《論語》治天下”的故事就傳遍天下了。

歷史記載,宋太宗時,趙普常常對太宗說:臣有《論語》一部,以半部輔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輔佐陛下致太平。可見趙普是個會讀書的人,不會一生只看了半部《論語》的。

04

微瑕招忌

趙普:北宋的開國元臣,半部論語治天下

趙普第一次為相於公元964年,宰相範質、王薄、魏仁浦求退免職,趙普被任命為門下待郎同平章事,正式開始了十年之久的宰相生涯。趙普的剛毅獨斷,日漸引起群臣的不滿。公元973年,趙普為相已經十年,因涉嫌私販秦隴大木、堂下屬受賄,並有盧多遜彈劾,稱趙普挾權勢剝削平民莊園土地。一天,趙匡胤來到趙普家中,正趕上吳越王派人給趙普送來十壇禮物,書信上說是海鮮,打開一看,全是金子。自此,趙匡胤對趙普有了疑忌之心,不久,被免去了宰相職,出任河陽三城節度、檢校太傅、同平章事。

05

逝後追封真定王


宋太宗雍熙四年(公元987年),拜太保,兼待中。皇帝欽賜不用上朝,只有在商討大政時召對。淳化三年(公元992年)春,趙普三次上表,請求辭歸故里,宋太宗不準,拜為太師,封魏國公。七月卒,宋太宗聞之震悼,對近臣說:“普盡忠國家,真社稷臣也。”於是,廢朝五日。贈趙普尚書令,因其為常山真定人追封為真定王,賜諡“忠獻”,親撰並書寫八分字神道碑賜之;公元998年,追封趙普為韓王。次年,又詔普配饗太祖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