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國家殫精竭慮的太后,為什麼卻被罵,還差點被孫子廢黜

為國家殫精竭慮的太后,為什麼卻被罵,還差點被孫子廢黜

在中國歷史上,有許多皇帝都是年少登基,而他們的母親甚至祖母,為穩固皇位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比如說康熙的祖母孝莊太后就是一個例子,而康熙親政後,也對祖母非常孝順。與之相反的例子,就是宋哲宗對自己的祖母異常敵視,甚至指責其“老奸擅國”,還打算追廢其太后稱號及待遇,這也是罕見的歡喜冤家。

宋哲宗的祖母高太后,在歷史上的評價並不低。她為宋英宗生育了四男四女八個孩子,其中長子就成為了宋神宗。宋神宗繼位時已經20歲了,她自然沒有理由干政,但宋神宗駕崩時,繼位的宋哲宗只有九歲,就由她來垂簾聽政。她做得非常不錯,不僅約束外戚,而且任用賢臣,讓朝政清明,經濟繁榮,對哲宗的教育也很嚴格,使其成為一代明君,所以被後世稱為“女中堯舜”。

為國家殫精竭慮的太后,為什麼卻被罵,還差點被孫子廢黜

可惜的是,高太后贏得了天下人的叫好,卻沒有得到親孫子宋哲宗的認可。宋哲宗厭惡祖母到了什麼程度?在高太后去世,他親政後,寵臣章淳誣陷高太后與其父有廢掉趙煦皇位的想法,並且建議廢黜高滔滔的追諡。如果得不到宋哲宗的態度,給章淳一百個膽子也不敢這樣大逆不道。結果呢,史書是這樣記載的:

結中官郝隨為助,欲追廢宣仁後,自皇太后、太妃皆力爭之。哲宗感悟,焚其奏,隨覘知之,密語惇與蔡卞。明日惇、卞再言,哲宗怒曰:"卿等不欲朕入英宗廟乎?"惇、卞乃已。

可見,如果不是礙於祖宗家法和一切利害關係,哲宗還真有可能做出驚人之舉。對於祖母沒有什麼辦法,哲宗將氣全部撒在高太后給他找的老婆、皇后孟氏身上,廢掉了孟皇后。

為國家殫精竭慮的太后,為什麼卻被罵,還差點被孫子廢黜

哲宗登基的時候年幼,宋神宗的兄弟也不少,他們蠢蠢欲動,再加上大臣的攛掇,繼承權一度非常不穩。最終還是高太后做主,才保全了哲宗的地位,那為什麼宋哲宗不但沒有感激之情,反倒如此憎惡自己的親祖母呢?大概有幾個原因。

一是政見不同,高太后雖然執政公允,但非常頑固守舊。她自始至終就反對王安石變法,對新黨極盡打擊。宋哲宗則不同,他對自己父親宋神宗發自內心地崇敬,甚至連舊物也不肯扔棄。高太后在世的時候,就發現了宋哲宗傾向變法,臨終時對守舊大臣交代後事時,也勸他們早做打算。

為國家殫精竭慮的太后,為什麼卻被罵,還差點被孫子廢黜

二是高太后對宋哲宗太過嚴厲。她選拔為哲宗伴讀的大臣,都是守舊派,就是想讓哲宗變成恪守祖宗法度的皇帝,崇敬仁宗而神宗,沒想到事與願違。她擔心哲宗耽於女色,專門挑選了20個年老色衰的宮女服侍。而且,她還規定哲宗每天晚上必須在自己榻前閣樓中就寢,相當於在自己眼皮底下睡覺。平心而論,這些做法都是為了讓哲宗成長為好皇帝,卻讓年輕人感到窒息。

三是高太后對權力掌握得太死。因為哲宗流露出的心思和想法,與自己完全不一致,也因為貪念權力,所以高太后始終不肯歸政。這些大臣都是高太后一手提拔的,他們眼裡只有太后,沒有皇帝。朝堂上,哲宗的御座與高太后座位相對,大臣們奏事,從來只向高太后,總是背對著皇帝。後來宋哲宗也回憶,他只能看朝中官員的屁股。權力是皇家鬥爭的源泉,儘管是親祖孫,為了權力依然會產生裂痕。

為國家殫精竭慮的太后,為什麼卻被罵,還差點被孫子廢黜

四是高太后對待宋哲宗的生母態度,也讓哲宗無比反感。宋哲宗並非嫡出,而是宋神宗的朱德妃所生。朱德妃溫柔恭順,對高太后和神宗向皇后一向畢恭畢敬。但高太后卻從打壓的角度出發,只讓朱德妃為太妃而不是太后,就是避免哲宗母子聯合。

朱太妃只是在護送神宗靈柩時接受了大臣的禮拜,就被高太后痛斥不懂禮數。這種刻意打壓,自然讓宋哲宗齒冷,等高太后死後,他立即命令將生母地位和待遇與神宗皇后向氏等同。

為國家殫精竭慮的太后,為什麼卻被罵,還差點被孫子廢黜

其實,宋哲宗是非常有作為的皇帝,天資聰粹,實有為之主。只可惜他英年早逝,只有24歲就駕崩了,不然也不會讓宋徽宗撿漏繼位,更不會讓北宋走向滅亡。他的能力,其實也離不開祖母的悉心培養,只可惜兩人最後居然成為死敵,豈不令人嘆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