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是一个陕北人才辈出的时代



公元1644年,对于中国历史来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年份,充斥着战乱、天灾、人祸以及混乱的政局。同年4月25日,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一路势如破竹地攻入北京,大明崇祯皇帝在宫城内煤山上自缢殉国,延续了276年国祚的大明王朝终因内忧外患而"寿终正寝"。此后,大顺政权的李自成、关外的满清政权都先后在北京称帝建都,北京的老百姓戏剧性地见证了三次政权的轮替。而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也就这一年,中华大地上也同时存在四个政权,分别是大顺(李自成建立)、清朝(满族人建立)、大西(张献忠建立)以及南明的弘光政权,而这四个政权之中有两个就是陕北人建立的。可以说这一历史时期,陕北人才辈出,甚至左右了中国历史的走向。

明末清初是一个陕北人才辈出的时代

明末清初,四个政权并立。


一、 明末农民起义始于陕北

17世纪初,大明王朝经历了万历皇帝三十年不临的胡乱折腾,导致吏治腐败、朋党林立,老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其统治根基已然变得松散,王朝大厦的坍塌似乎已不可避免。可是屋漏偏逢连夜雨,也就在这一时期中国的气候进入了历史学家常提到的小冰期,整个北方地区的气温大幅度下降,旱灾频繁发生,使得粮食产量大幅减少,给古代中国脆弱的农耕经济带了致命性的打击。再加上明朝在辽东军事上所需大量军饷,所以大幅度地增加徭役赋税,无数贫苦农民破产,无法生存,这也为后来大规模地农民起义奠定了基础。

明末清初是一个陕北人才辈出的时代

干涸的大地

明代的陕北地区,植被破坏严重,土地荒漠化现象突出,可谓是土地贫瘠、生产落后,加之进入小冰期时连年干旱,粮食颗粒无收,陕北成为整个明朝受影响最为严重的地区。笔者从安塞县志中明末安塞籍官员马茂才所著的《备陈灾变疏》一文中摘取了一小节,来看陕北地区严重的灾难。

臣乡延安府。自去岁一年无雨。草木枯焦。八九月间。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其粒类糠皮。其味枯而涩。食之仅可以延以不死。至十月以后蓬尽矣。则剥树皮而食。诸树唯榆皮差善。杂以他树皮以为食。亦可稍缓其死。迨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其山中石块而食。石性冷而味腥。少食辄饱。不数日则腹胀下坠而死。

最终,1627年,在陕北安塞首先爆发了大规模地农民起义,掀开了推翻大明王朝腐朽统治的序幕,随后起义的战火燃烧至半壁河山,最终让曾经不可一世的大明朝灰飞烟灭。

值得注意的是,在明末农民起义的队伍里领导成员大多是陕北人,比如最早的

"闯王"高迎翔来自延安安塞、推翻明朝的李自成来自榆林米脂、建立大西政权的张献忠来自榆林定边等。而正是这些出身卑微的泥腿子们推翻了那个曾经无比强大辉煌的大明王朝。

明末清初是一个陕北人才辈出的时代

明末农民起义转战图


二、 推翻大明,建立王朝

起义之后,陕北农民起义军转战北方各地,所到之处群众纷纷响应,义军队伍不断壮大,所到之处严惩腐败官吏、开仓放粮。陕北起义震惊了明廷统治者,崇祯帝先后启用了多位股肱之臣围剿农民军,洪承畴、孙传庭都先后镇压并击败农民军,1635年,明廷俘虏了并杀害了义军领袖高迎翔,起义运动随之转入低潮。

明末清初是一个陕北人才辈出的时代

闯王李自成


随后,农民军主要分为两支队伍,一支为李自成所领导,活跃在西北地区,另一只为张献忠所领导,活动在湖南、湖北以及安徽一带。此后,明廷虽能不断击败义军,但始终无法完全剿灭。尤其是,起义军吸取了前期斗争经验,开始听取知识分子的建议,提出"施仁义,收人心"的策略,逐渐在军事、政治、战略上都做出重大调整,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农民军也由之前的战略守势变为战略攻势。1644年初,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并于3月攻陷北京灭亡明朝。同年8月,张献忠转战四川,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这一时期由陕北人领导的农民起义也达到最高潮。

三、联手南明,并肩抗清

农民出身的李自成,显然没有想到能这么容易就拿下北京,而且可以说毫无治国方略的他也在北京错失了一举拿下天下的最佳时机,在历史最紧要的关头,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成为了他最致命的弱点。

1644年4月,在明将吴三桂和满清的联合进攻之下,李自成仓皇出逃南下,满清迁都北京,收编明朝降将部众,并南下剿灭了李自成的大顺政权,灭亡南明弘光、隆武政权。李自成和张献忠先后战死,这时,农民起义军和明朝残余势力结束内斗,意识到共同的敌人是满清这个外族政权,于是,双方联合起来共同抵抗清军。在抗清过程中农民军涌现了多位杰出的军事领袖,"两蹶名王,天下震动"的延安人李定国最为出色,他拥立南明永历帝,在西南边陲积极抗清,先后击败并斩杀清廷定南王孔有德和敬谨亲王尼堪,让南明的抗清形势大为好转,可惜,由于义兄孙可望的背叛降清使得本来大好的局面付之东流。


明末清初是一个陕北人才辈出的时代

南明支柱-李定国


康熙元年(1662年),大明永历帝与其子被吴三桂从缅甸俘虏带回昆明后绞杀;李定国在缅甸得知永历帝的死讯后忧愤而死,同时也标志着持续了三十多年之久的明末农民军余部完全失败。

纵观古代中国历史,陕北地区在清代之前一直都是中原王朝和游牧名族争夺之地,军事地位极为重要。但陕北人作为一个群体却很少能够活跃于历史舞台之上,唯在明末清初之际,陕北人才辈出,涌现出数位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