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小人與女人難養也,是孔子說的嗎?他為什麼這樣說?

用張京生


我前段時間,剛做了這個主題的視頻,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在我的頭條主頁視頻區觀看!今天再來解讀下這句話。

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孔子的這段話,大多數人都理解錯了!這段話出自《論語,陽貨》,他的原文是這樣的: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選之則怨。這句話,這是男性朋友在和女性發生爭執的時候,無可奈何之下經常用的一句話!

從字面上來解釋的話,他的意思就是:這個世界上,只有女人和小人是最難相處的。你親近他們,他們就蹬鼻子上臉不尊重你,你疏遠他們,他們又對你滿腹怨氣,實在讓人難以相處!我們每個人都討厭小人,每個人心中都有對小人的評判標準,孔子居然把女人和小人並列,看完這段話,我們的第一反應就是,孔子對於女性是很歧視的。

我們都知道,儒家學說裡有很重要的一個思想,就是講求孝道,白善孝為先!孔子作為學派的創始人,一杆子的批判女性,這樣一來連自己的母親也不能倖免!這就顯得孝道有虧,這不是自己打自己臉嗎?

所以,我們要看下孔子所這句話的背景!在《史記。孔子世家》中有記載,衛靈公曾經邀請孔子去講學。我們知道,孔子一生都在周遊列國,為的是向諸侯國君推廣自己的思想學說,來實現自己的理想。但是終其一生,孔子的學說都沒有得到列國的普遍重視。所以衛靈公邀請他的時候,他就帶桌弟子們很高興的去了。靈公設宴款待孔子,朝堂坐的都是高官顯貴社會名流。可是,衛靈公和大臣們在朝堂上肆意的嘲笑孔子和弟子們的寒酸穿著,對他們的學說更是嗤之以鼻。認為那些都是迂腐支持!更過分的是,衛靈公的老婆衛夫人還更加變本加厲的挖苦孔子。這讓孔子非常生氣,他知道,衛靈公邀請自己,更多的是出於一種附庸風雅的心裡,根本不是誠心的請教!所以孔子和弟子們憤然離席。回到魯國後,孔子任然心緒不平,就對他的弟子們說了這句話:唯女子和小人難養也。

通過孔子的經歷我們可以看出,孔子嘴裡的女子是特指恃寵而驕尖酸刻薄的衛夫人,小人是指沒有待客之道,毫無誠信的衛靈公。孔子這句話所要批判的也是他兩這種類型的人!

所以,這樣一句斷章取義,以訛傳訛的話,男同胞們以後可不能隨便的用來懟女性!更多分享請關注 !



善一趣談


這話完整的內容出自於《論語·陽貨十七》第25條:

子曰:“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

關於這話,隨著近現代男女平等觀念的普及化,一方面用來抨擊孔子看不起女性,而另一方面也有很多種為孔子辯護的解釋出現。其實,還是應該回到當時的歷史和孔子要表達什麼的語境中去理解這句話。

首先,因為語中有“小人”,如果小人二字是指道德語義上的小人,那這句話把女子和小人同列,就有從道德上貶低女性的問題。但是“小人”二字本來的意思並不帶道德評價,而是指地位比較低的人,比如平民、僕人等。就如“君子”二字,本來也非道德評價,而是指貴族而言。但是隨著儒家不斷地發揚和闡述君子這個貴族身份應該具備的才能和道德水平後,君子二字的褒義就越來越多,而相對應的小人二字的貶義也越來越多。但哪怕到後來,“小人”一詞不也常用在很多人面對身份比較高的人時的自稱麼?

而如果你翻開整部論語,“小人”二字在很多地方都是表示其原意,即平民、僕人的意思。而在本句中,聯繫後面的“難養”二字(且不說難養二字是不是有褒貶,這個我們後面再談),肯定不是指道德意義的小人,而是指僕人。


其次,我們需要承認一個現實,那就是在孔子的時代,女子和僕人相對於“君子”也就是貴族成年男子是處於從屬地位的。但是在這種現實下,孔子更多地是關注於身為主導地位的君子應該如何處理這種家庭關係的,並未君子的修行規劃一條正道。

因此,孔子整部《論語》多次講孝、講仁(仁,二人,實際上就是指社會關係),還有講“禮”,而禮的作用就是要理順這種秩序和關係。

從孔子整個一以貫之的這個思路來說,“難養”二字是在抱怨“女子”和“小人”嗎?我看不是。如果是這種怨婦思路,孔子肯定成不了大思想家。實際上這個“南養”恰恰是指說“君子”,想說的是齊家之難。

我們知道儒家是很講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而這個齊家,在孔子的時代,就是主導地位的男人要理順家中女子和僕人的關係。而孔子告訴你,沒那麼簡單,你光懂得親近不行,會失去秩序(不遜);你光懂得威嚴讓人有距離感也不行,大家就會對你有怨氣。

以上說法可不是我自己亂猜的,實際上《論語集註》、《四書詮義》等古人的註解也都認為孔子這話是在說君子如何齊家這點上。


其實這話放在今天,仍然對我們男同胞是有啟迪意義的。一個家要如何經營,大部分情況下男人還是占主導地位的,雖然現在一般沒有僕人這些了,但能不能把家裡的“女”和”子“給“養”好,男人還是應該多花點心思的。



以上便是個人的一點看法,希望有所裨益!

歡迎關注曲江家學,共同學習探討文化的傳承之道!


曲江家學


個人來回答一下你這個問題吧!在歷史記載中,孔子對於女人是有一些偏見的,這一點在《論語·陽貨》中孔子的一番話中體現得淋漓盡致,他曾經說過:“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這段話中,孔子口氣幽怨,還將女人和小人並稱為最難以對付的人,並說若是靠近女人,她就會對你不尊重,若是離女人遠了的話,她又會埋怨你,讓人不知如何是好。怎只是說女子不好相處。

由此可見,孔子對女人是有很深的偏見,那麼,孔子究竟為何會對女子下這樣一番定論呢?

我認為,孔子之所以對女人有這樣的印象,很可能是因為他在年輕戀愛時可能曾經被女子傷害過,畢竟那個男人都有年輕過,這件事雖然無法找到確切的證據,但若照此推測,大概應該和孔子的相貌有關。

據說,孔子整個頭部的形狀看起來十分不規則,中間低周圍突起,鼻孔大而外翻,牙齒之間縫隙很大,眼睛小而無神,白眼仁比黑眼仁多,這樣看來,孔子似乎並不像人們想象中的那般溫文儒雅,氣質非凡,甚至是有一點醜,而且,孔子的家境也很貧寒,徒有一身的學問和滿腹的經綸,若不看內涵只看他的外部條件的話,孔子說不定連組織家庭都會成為問題。

因此,可以推測,在孔子戀愛的過程中,一定受到過女子的不少嘲笑和譏諷,這在他的心中留下了很大的陰影,於是他才會對女子有如此偏見,不過,這種說法只是野史所載。

關於這個問題,我覺得應該是源於孔子的婚後生活,因為孔子的婚後生活不是很美滿,這一點則有據可依,《禮記》中就有過記載,孔子當時經歷過“出妻”之痛,也就是說孔子是離過婚的人。

宋代朱熹也提到過孔子的妻子是離婚之後才去世的,至於孔子當初為什麼會與妻子分開並沒有定論,我推測很可能是因為孔子的事業心太強,為了傳播自己的文化思想而常年在各國之間遊學,因此忽落了家庭,冷落了妻子和孩子,照顧老人和孩子,維持生計的重任就很自然地落到了他的妻子身上,加之她無法忍受長時間見不到丈夫,這樣一來,孔子的妻子對他頗有怨言也就不足為奇了。

並且,孔子在當時偏偏四處碰壁,難以得到帝王的賞識,妻子也多有不滿,因此,孔子夫婦之間的矛盾日漸激化,妻子由於怨氣太多,可能常常對孔子抱怨、發牢騷,這可能令仕途不順的孔子更加的不厭其煩,苦不堪言,於是最後孔子不得不找了個藉口將妻子逐出家門。

從孔子的角度看,對於自己的處境,妻子不但不給予理解反而不斷地向自己施加壓力,這讓他無法忍受,因此才會出現“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的感嘆,這大概才是孔子對女人存在偏見的最大原因,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

#王少康



王少康


一,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是孔子說的嗎?

“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這句話是孔子說的,出自《論語》十七篇陽貨:“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

二,他(孔子)為什麼這樣說?

孔子是中國古代聖人,現在中國向外國推廣中國文化也用孔子學院這個名號,孔子身為聖人,為什麼要這樣講呢?

現代人一般在男女感情上,假若受到過挫折傷害,男人喜歡用“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的孔子這句話來感概推責:“是孔子講的,女人不可理喻,很難相處在一起,感情衝突破裂,那是女人的錯,男人沒有錯,”聖人孔子真的是這個意思嗎?

要理解孔子這段話,先要弄明白“女子”“小人”這兩個概念,而且我們要以孔子當時所處的歷史時代去看,特別是女人當時的社會地位,文化教育等。孔子是周朝春秋時代的魯國人,當時的社會結構以男權為中心,重男輕女,女人大多數沒有受過教育,讀過書,不明事理,知道不多,感情用事,也就是文肓,不是現代大多數的女人有知識,有文化,可以讀書明理,明辮是非。

“小人”和“君子”完全不一樣,小人的特點損人利己,自私自利,是非不分,栽髒陷害,貪得無厭,陽奉陰違,文過飾非,不講情理,帶壞別人等……。

孔子講,這樣的小人與沒有讀過書的文肓女人在一起,女人一定會被小人影響,利用,難處,帶壞。

綜上所述,孔子講的“唯小人與女子難養也”,並非聖人孔子歧視女子,而是基於當時女人的社會地方,文化教育而講的。

所以女人難不難養,好不好處,主要看男人是不是小人。


李四ns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這句話出自孔子,通常被用來指責那些卑鄙無恥、陰險狡詐的人以及胡攪蠻纏、無理取鬧的女子。尤其是用在指責女子上居多,因此也被很多人當做是孔子不尊重女性,看不起女性的一個佐證。

那麼,孔子為什麼要這麼說呢?他的原意真的是這樣嗎?他真的看不起女性?顯然不是。如果孔子的眼界如此狹隘,我覺得他也不可能成為偉大的教育家,萬世師表,名流千古。這句話之所以會被這樣理解,完全是斷章取義造成的結果。

其實,這句話出自《論語》陽貨篇,孔子的原話是:"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女子與小人”為什麼難養?因為當你和他們親近相處時,他們容易飄飄然肆無忌憚,不懂得謙遜有禮對待別人,當你疏遠他們是,他們又會心生怨恨。從現在看來,現實中這樣的人不在少數。放在古代想必更多,畢竟那時候教育不如現在普及,讀書明理的人會更少,尤其女子,受教育的機會更是少之又少。

所以,不是孔子瞧不起女子,而是基於當時的情況,相對於君子,女子和小人更難以教養,難以相處。而且也只是難而已,而不是不可能。孔子倡導有教無類,即使是被他評為“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汙也”的學生,他依然會悉心教導,有問必答。夫子的胸襟,遠非一般人可比。


星塵夢羽


孔子的原話不是這樣的,意思是這樣的。他這樣說,是因為他是個忘恩負義、欺軟怕硬的人渣。

孔子是被單親母親一把屎一把尿喂大的,他沒有對偉大的女性產生一絲尊重,反而歧視起了女性。


中國原本尊重婦女,商朝有女將軍婦好,周武王用女子擔任大臣。但一向號稱復周禮的孔子甚至於不把女人看作人。也不知道他是真從周還是假從周!


周武王說:“予有大臣十人”。孔子評論說:“不其然乎?----有婦人焉,九人而已。”武王十個大臣,其中一個是女子,在孔子眼中就不算人了!普天之下,還有比孔子更歧視女子的人嗎?中國封建社會蔑視女子,孔子是始作俑者。


孔子眼裡,女人不算人,那尊孔者們的媽算什麼?


孔子不止誣衊說:“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他還把魯定公棄用他歸罪於齊國人送來的女子樂團:信口雌黃地道:“那些婦人的口,可以把大臣和親信攆走;接近那些婦女,可以使人敗事亡身。”


孔子若生活在現代,絕對是“噴子”“鍵盤俠”,怨天怨地怨女人,就是不怨他自己!更不敢怨比他強大的人!就像他在夾谷之會時,殺害無辜演員卻不敢指責齊君一樣!

就像現在在公交車上,只敢欺負女人,讓女人讓座,不敢讓男人讓座的人渣一樣!


猛哥厲史


《論語》不能用字面意思進行理解。孔子和弟子都是通過言外之意傳遞道理。“小人”不是小孩子,“女子”並非女人,皆指相對於“君子”而言的小人和佞臣。這是儒家思想尚君子蔑小人,君臣綱常思想的體現。


精衛填


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可以說是一位透過現象看本質的高人,那麼為什麼他會說出這樣一句貶低女子地位的話呢?其實我們都誤解了這句話,我們所理解的女子並不是孔子所說的女子。

孔子所說的女子的意思並不是我們意義上的女性,而是指的是那些內心邪惡的人,和小人是同一種類型的人。

而難養也的意思就是不能相處的意思,所以孔子的這句話意思就是和內心邪惡的人是不能相處的。

這句話的後半句是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大家可以字面理解一下,如果你離那些奸詐的小人近了,他們就會找各種藉口或者找機會挑撥離間,侮辱你。如果你不和他做朋友,遠離他,他就會在背後說你,所以這種人非常難相處。其實大家身邊多多少少都可能會遇到這種人,這種時候就要來考驗你的為人處世了。

這就是孔子所說的“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大家有幫助,謝謝。


木枝清寒


孔子是說過“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何錯之有呢?竟招來這許多的指責與難辯?!

“難養”的“女子,小人”,是指僕役小廝、丫鬟侍妾。

其難在“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

你親近他(她),他蹬鼻子上臉,不知道自己是誰;你嚴肅對待他,他滿心怨恨,滿嘴唧唧歪歪。

這是人性的劣處,不應該發出誅心之怒?!

其實,我們現實中這種“小人女子”並不少見,這樣“難養”的人,又何過於小人女子。

此語,當為有“女子小人”之性的人自我警誡。並無對“女性”的任何歧視之意。試想,人皆其母所生所養所教,孔子會把他因操勞過度早逝的母親——顏徵在(啟聖王夫人)誣稱為難養之“女子”?



行之說易


全句是“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所以孔子已經把“難養”的原因完整解答了。

至於很多人拿這句話攻擊孔子貶低女性,則是連基本中文語意都不通的表現。

第一點:唯在句首是作為語助,無實意,沒有什麼“只有”的意思。

第二點:“女子”在先秦指的是未嫁少女或是女兒,而論語中是把已嫁女性稱為“婦人”的,當然不在其中,女子逐漸泛指女性是後世的用法。孔子這是借少女不成熟的表現說明問題,根本談不上貶低所有女性。那些牽扯孔子母親的要麼失了智,要麼缺了德。如果連女孩和女兒缺點都說不得,說了就是貶低全體女性,那所有老師和老爸都沒法當了。

第三點:“小人”本意是指地位低下者,但和“君子”一樣,早被孔子革命性的改造為對個人品質而非身份的定位。而且既然小人與女子相對,專指男性,為什麼沒人說孔子在貶低男性?因為這樣左棍沒法煽動所謂的“政治正確”反孔反儒。顯然說孔子貶低女性純屬無事生非、先殺後判的立場先行,最終目的是為了反儒反華。

這句話的準確解讀應該是:不成熟的女孩和品質差的男人都很難相處,親近了會蹬鼻子上臉,疏遠了就要黑你。


我是散客,常在頭條更新文化雜談及時事討論類的文章,也會回答相關領域的內容,感謝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