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红楼梦》中秦可卿这一人物形象?

化学蓑笠翁


个人见解不一定对:

第一:秦可卿并非单纯病死,因为其死后,贾宝玉吐了一口鲜血,道:这是血不归经。血不归经是不是血山崩的意思,暗指秦可卿乃大出血而死。因为在风月宝鉴里秦可卿死那一回为淫丧天香楼。可见秦可卿乃是堕胎导致血山崩而死。

第二,秦可卿为何会堕胎,即便其不是堕胎,谁又害过她呢?个人以为,贾母是第一个,因为枣泥馅的山药膏,枣泥馅的是枣泥膏,为什么要说山药膏。因为这句话是说遭你陷的膳药膏。

尤氏是第二个,儿媳死了连管都不管,璜二奶奶的话她真听不出来什么意思么,保着面子,里子流血罢了。

阿凤是跑腿的,心想,这家伙可死了。去探病时那个悲戚,一转头那个兴致。

宁荣二府有个分水岭,秦可卿不死,荣府诸娘们,包括贾母,实际都看秦可卿脸面说话,尤氏,阿凤李纨等人属可卿长辈,也无那大脸面。

秦可卿一死,贾元春一册封,宁府就仰荣府脸色。

可见秦可卿本事不小。只是光明本事不敌众人合谋,阴谋诡计。

太医张友士真的是彰有事。

武则天的宝镜,是天仙意境,安禄山掷伤太真乳的木瓜是安知真如。

同昌公主联主帐等是仙寿恒昌,移了红娘抱过的鸯枕是怡红院。等许多,太长不多提了。

秦可卿,一分为二,一半林一半薛,兼美,宝林珠玉之油么。贾宝玉视秦可卿,可比贾瑞视阿凤。


默玄吟雷


情天情海幻情深,情即相逢必主淫。秦可卿第五回才出场,第十三回就香消魂散了。十二钗里最神秘薄命的一个女子。真是千红一哭,万艳同悲呀!

贾母眼中的秦可卿,生得凫娜纤巧,行事温柔和平。乃重孙媳中第一得意之人。宝玉眼中的可卿,是警幻仙子的妹妹,是他第一个性幻想的可人儿。东府里上上下下的人对可卿莫不交口称赞,倍加关心。就是这么一个能干,风情万种的精致的古典美女,却郁郁寡欢,似乎有着解不开的心事,病怏怏的,以致竟早早的撒手而去,香魂一缕化成烟。

奇就奇在,秦可卿临去托梦给她的闺蜜王熙凤。提醒她早留后手,于荣华的时候筹备衰时的事业。若依今日之荣华不绝,不思日后,终非长久,王熙凤十分敬畏。要知道王熙凤是脂粉队里的英雄,男人都比不上。眼光却没有秦可卿看得远,虑得深。秦可卿的格局眼光非一般女子可比。

尤可奇的是,她死后。贾珍哭得泪人一般。贾珍是谁?秦可卿的老公公。须知贾珍的老爹贾敬死了,贾珍也没有伤心难过。贾珍极尽奢侈,铺张。高调为儿媳妇办丧事,恨不能就替她死了才罢!整个红楼梦里最豪华的一个丧事,堪比王公大臣的规格。不近常理啊,难道仅仅是后人谓之的“淫”?

秦可卿是个孤儿。是被一个穷官秦光业从育婴堂抱回家领养的。按说与贾府门不当户不对,又如何嫁给了贾家,甚至得到贾母的喜爰。上上下下的人都很尊重她,奇不奇。

秦可卿,秘一样的人,秘一样的身世。“治得了病,治不了命”秦可卿,情可亲,情天情海幻情深,莫非真是因情而陨命。都只为风月情浓,画梁春尽落香尘,宿孽总因情。真是千红一哭,万艳同悲啊!





风微醉丹田


其一,老祖宗心里:贾母素知秦氏是个极妥当的人,生的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平和,乃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见他去安置宝玉,自是安稳的。

其二,在贾珍心里:秦可卿死后,贾珍当着众人的面这样说道:“合家大小,谁不知道我这儿媳比儿子还强十倍。如今伸腿去了,可见这长房内绝灭无人了。”

其三,在尤氏心里:尤氏对璜大奶奶说起儿媳妇的病情时,如此说道:“倘或他有个好和歹,你再娶这么一个媳妇,这么个模样儿,这么个性情的人儿,打着灯笼也没地方找去。他这为人行事,那个亲戚,那个一家的长辈不喜欢他?”

其四,在贾府:秦可卿死后是如何表达惋惜和哀痛之情的:“那长一辈的想他素日孝顺,平一辈的想他素日和睦亲密,下一辈的想他素日慈爱,以及家中仆从老小想他素日怜贫惜贱、慈老爱幼,莫不悲嚎痛哭者。”

不仅如此,秦可卿还有敏锐的洞察力,和独到的见解


逍遥人视间


秦可卿矛盾重重的一个人物。

1、明明是养生堂抱养的弃婴,却一跃成为贾府的嫡媳,也是未来的女主人

2、明明是小官吏家的养女,却不逊色于大户人家的言谈举止。

3、明明无依无靠,无功在身,却备受两府长辈们的怜爱,平辈的尊重,晚辈和下人的尊崇。

4、明明出身贫寒,却有一间满是奇珍异宝的卧室。

甚至书中多处讲到她和公公的暧昧关系,却反而给人一种洁净感,你很难从她身上感受到污秽,龌龊等感受。

秦可卿真的很美丽

无论是欲拒还迎的脸

还是耽于快感的身体

以及在道德和罪恶强烈冲击下,无法原谅自己的精神洁癖。


中老年讲坛


秦可卿在红楼里的仅有的几次出现场很怪异和突兀,她应该是曹雪芹没有加工完的人物,可能在曹家真的有这样的一个女子,她的身份既高贵又尴尬,有姿色,有见识,但是在男女问题上比较的开放,贾珍当时不到四十岁,比十七八岁贾蓉要有魅力很多,包括秦可卿对贾宝玉可能也有过暧昧。一般文学塑造人物性格特点都有人设,但红楼梦好玩就好玩在每个人物都是咱们身边那个有血有肉的人,有优点也有缺点。


三厘三


秦可卿是《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中排名最后而又最先离去的一位,从第五回出场到第十三回便去世了。她是一个双重的人物形象,在神仙梦幻的世界里,她是一个梦幻式的人物。曹雪芹泼洒了大量的笔墨,描绘她在《红楼梦》全书叙事结构中具有的特殊意蕴。在现实世界里,她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隐喻式的过场人物。用墨虽少,但在《红楼梦》的人物画廊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秦可卿在神仙梦幻的世界里,担负着《红楼梦》全书叙事结构中特殊艺术使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红楼梦》前五回介绍了两类人物形象,冷子兴的叙事使命是演说贾府主子的辈分和姻亲关系;秦可卿的叙事使命是引领宝玉,透过宝玉的眼睛,介绍贵族小姐和主要丫环的命运。在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警幻仙姑对他说:“今既遇尔祖宁荣二公剖腹深嘱,吾不忍子独为我闺阁增光,见弃于世道,故引子前来,醉以美酒,沁人仙茗,警以妙曲,再将吾妹一人,乳名兼美字可卿者,许配于汝……”秦可卿的出场,首先是作为贾宝玉梦魂的引路人而出现的,将宝玉带至天上的“清静女儿之境”,使宝玉得以窥视“薄命司”中“金陵十二钗”册子,听仙女演奏《红楼梦》十二曲。这些册子中的判词、画页和曲词互为补充,隐喻和预示了以“金陵十二钗”为代表的青年女性的思想性格、身世遭遇和命运结局;同时因贾宝玉同情这些被封建礼教毒害和压迫的女性,关注她们的命运,分担她们的痛苦,也就确立了贾宝玉作为“诸艳之冠”的身份。 其二,秦可卿临死前给凤姐托梦,说出一件未了的“心愿”,也就是从事物发展的哲理高度,所谓:“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登高必跌重”,“树倒猢狲散”,“盛筵必散”等等;讲到了贾府保持“退路”的具体治家方略:“趁今日富贵,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以备祭祀供给之费皆出自此处,将家塾亦设于此……便是有了罪,凡物可入官,这祭祀产业连官也不入的。便败落下来,子孙回家读书务农也有个退步,祭祀又可永继”等等。值得注意的是,秦可卿只是作为小说叙事的设置,引出贾府的当家人王熙凤的心理活动,王熙凤的思虑。


天蓝时见云梦醒时见你


秦可卿是个对现实很清醒却又无奈屈从的人,她清楚地认识到制度对女性残酷的压制及男性官僚世界的腐朽与肮脏,她更清晰地认识到自身力量的渺小和无可奈何,因此更增添了内心的痛苦和绝望,于是她选择了屈从。她欣赏王熙凤的才能和胆识,也看得透王熙凤的自私及狭隘,所以她与王熙凤交好又临终警告。可卿的命运无疑是悲苦的,但她却是红楼梦里一个让人又敬又叹的形象。



语言文韵


秦可卿,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之一。在仙界,她是太虚幻境警幻仙子的妹妹,乳名兼美,意为兼钗黛之美,表字可卿,谐音“情可亲”,原是个钟情的首坐,她鲜艳妩媚有似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在警幻仙子座下管的是风情月债。在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被警幻仙姑许配给贾宝玉教他云雨之情。袅娜纤巧,性格风流,行事又温柔和平,深得贾母等人的欢心。但公公贾珍与她关系暧昧,致使其年轻早夭。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她真的是一个很随便的女人,是个极易为情动的女子,谁对她好她就对谁纵倩,谁对她有情她都可以不加拒绝。她年纪轻轻便离开了人世,却不知道究竟与荣、宁二府的多少公子哥儿有来往。她滥的不是“情”,而是“情欲”。角色类似于当代的交际花。

为什么她的身份不清来路不明呢?那些抱着红学研究吃饭的老汉汉们光色迷迷的流着口水,盯着一个“淫”字不放,一会儿讲说可卿的身份是什么公主、是公主皇家怎么会把她丢到养生堂成为弃婴而被营缮郎秦业收养?

她有双重身份。在人间,她乳名可卿,谐音“情可倾”,是营缮郎(明清两代工部设有营缮司,是主管皇家宫廷、陵寝建造、修理等的司设郎中)秦邦业从养生堂抱养的女儿,宁国府重孙贾蓉的原配夫人,贾府通称蓉大奶奶。她长得袅娜纤巧,性格风流,行事温柔和平,被贾母赞为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可惜年轻早夭,而她的丧礼极其豪华。


菩提影音


一个人物的形象是由她的外在和内在的整体结合而成的。人的外在与内在相辅相成,长的漂亮一般较合人眼缘,先就给人留下了好印象,这为后来的相处开了一个好头;如果生的花容月貌却心如蛇蝎,久处之后人们自然生厌。如何看待秦可卿这个人物形象,得结合内外逐一道来。

人和人相处,首先是以外貌为第一印象,所以我们先从秦可卿的外貌说起。

贾母眼中的秦可卿“生的袅娜纤巧”;宝玉眼中的秦可卿兼有宝钗的明媚鲜艳和黛玉的风流婉转,将世间女子的两种最上乘的美结合于一身;尤氏眼中的秦可卿:“这么个模样儿,这么个性格儿,只怕打着灯笼儿也没处找去呢!”

贾母、尤氏、宝玉,分别代表着老、中、青,这三个年龄段的人都对秦可卿的外貌给予认可,可以肯定,秦可卿的外在很美。

外在美的秦可卿其内在又是如何呢?

贾母觉得她:“行事又温柔和平,乃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婆婆尤氏说她:“他这为人行事儿,哪个亲戚长辈不喜欢她?”秦可卿和凤姐虽然隔着辈分,因为年纪相仿而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贾母、尤氏、凤姐,也是一个老中青组合,她们都被秦可卿的性情行事所折服。

闻说秦可卿死了,贾府里“那长一辈的,想他素日孝顺;平辈的,想他素日和睦亲密;下一辈的,想他素日慈爱;以及家中仆从老小,想他素日怜贫惜贱、爱老慈幼之恩,莫不悲号痛哭。”在贾府里,无论上下老幼都对秦可卿给予了好评,她的内在也是美的。

秦可卿在贾府上下的呼声如此之高,与她善于为人处世是分不开的。可以想见她平时殷勤侍上温和待下,对世间温柔以待,因此世间亦如是待她。

秦可卿除却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性格中还有另一个特点:心气高,爱琢磨。婆婆尤氏说她:“那媳妇虽则见了人有说有笑的,他可心细,不拘听见什么话儿,都要忖量个三日五夜才算。”张太医为秦可卿切脉之后,根据病理,推测出秦可卿“是个心性高强聪明不过的人”。

秦可卿不单结合了宝钗和黛玉的容貌,也结合了她们俩人的性格。在与人相处方面,她像宝钗一样温柔和平。另一方面她又像黛玉般敏感细腻。因此她既有宝钗的好人缘,又有黛玉的坏身体。

宝钗和黛玉都是未婚女孩,秦可卿由于年龄较长经历略多,她比黛钗又多了几分风情。秦可卿的房间里挂着《海棠春睡图》,图画的故事采材于杨贵妃和唐明皇的爱情故事,香艳十足。宝钗吃过冷香丸之后身上有股“冷香”,黛玉是绛珠草转世,身上自带一股“奇香”,秦可卿的房间里有“甜香”,闻着令人“眼饧骨软”。秦可卿房间里的陈设,很容易叫人联想到一个“淫”字,而她的判词“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正是情和淫交织而成。秦可卿的温柔体贴里藏着情趣,对异性有着不可抗拒的吸引。宝玉将她作为幻想对象,而她的公公也与她有着扯不清的关系。

贾母认为秦可卿是“极妥当的人”,可能她并不知道秦可卿其实还是个善于变通的人。秦可卿带着宝玉到自己房间里睡午觉,有个嬷嬷说:“那里有个叔叔往侄儿媳妇房里睡觉的礼呢?”在第十一回,宁府为贾敬举办生日宴,邢夫人王夫人凤姐宝玉都来了,饭毕,凤姐向王夫人回禀去瞧秦可卿的病情,宝玉听说了也要跟着去,王夫人交代宝玉:“你看看就过来吧,那是侄儿媳妇”。王夫人和嬷嬷都觉得秦可卿和宝玉应该保持距离,这是礼教的要求。秦可卿做事不拘泥于形式,听嬷嬷那样说了,她笑道:“嗳哟,不怕他恼,他能多大了,就忌讳这些个?”

善于变通是聪慧与能力的体现,一个人善于变通往往办事效率很高,也能给人提供极大的方便,但有时候却也能给心怀不轨之人以可乘之机。

贾珍正如薛蟠所衡量的那样——是在女人身上做功夫的。接济了丈母娘母女三人,就对两个小姨子起贼心,想尽办法把她们弄到手。既然儿媳妇在男女大防方面并非死板一块,他岂能放过?

尽管曹公对秦可卿的死因讳莫如深,我们还是可以从秦可卿的判词旁边的那副画上有个美人悬梁自缢判断出她死于自尽。

秦可卿对贾府上上下下一片和气,本人的心性又极高,遇到点事要琢磨几天,这一切折射出她那完美主义的天性。她希望一切都是完美的,在人际上希望得到阖府的信任尊重喜爱,当下人骂出“爬灰”两个字,已然破坏了完美。贾珍破坏了她人格上的完美,焦大破坏了她精神上完美。在两大压力之下,她病倒了,最后以自尽做为了结。

秦可卿死的时候给凤姐托梦,嘱咐凤姐在祖坟周围多置田产,把家学也迁移过去。她还给凤姐指出一个完善的管理方案,为贾府的子孙们规划出一个好退路。这里体现出秦可卿不凡的见识,不得不说她很有能力。

秦可卿有非凡的美貌,有极高的见识和处事能力,有上怜下爱的好人缘,她是一个完美之人,也是一个完美主义者。这就是秦可卿这个人物在我心中的形象。



飞露洒我裳


这个问题太大,我仅从秦可卿临死给王熙凤托梦这一件事了回答问题。

秦可卿是贾府有能力的管理者,为救大厦于将倾,考虑别人不中用,秦可卿选择托梦给凤姐。王熙凤如果她听从秦可卿的劝告,有能力完成秦可卿的临终嘱托。


秦可卿在贾府衰败之前,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为将来衰败时给子孙留下退身之地,她看到贾府鼎盛时期己过,已经开始走向没落,秦氏的目光远大,不但高于凤姐,而且高于荣宁二府所有的人,秦可卿说月满则亏,水满则溢,虽然贾府正在鼎盛时期,但荣华富贵总有尽时,由盛转衰是必然的。要趁今日富贵,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祭祀、供给之费皆出于此,将家塾也设于此。她在強调要办两件大事:祭祀与教育。把不动产建在祖茔,为了保全不被充公。大凡犯事抄家,一般要延续其香火,祭祀田产,是不被抄没的,这样贾府一旦败亡,子孙可以依靠祭祀田产度日,香火不灭,子孙永续,就有咸鱼翻身,东山再起的机会。

从秦可卿的临终遗言,看得出她见识不凡,家塾是关系贾府兴衰的问题。子孙的教育得到保证,贾府就有希望。这是何等大见识,非但贾氏须眉没人想得出,就连智慧如凤姐贾母,也没有意识到。可卿真有大智慧。

产业是物质保证,解决人的生存问题;教育是精神保证,解决人的发展问题。这是一个家族的根本问题。秦可卿把这最重要的事,托付给最能干的王熙凤,为家族鞠躬尽瘁。作者怀着巨大的悲悯写可卿之死。如果真要按可卿的建议做了,这个家族败也不会败得那样惨。秦可卿的深谋远虑让须眉汗颜。


秦可卿已经看到了贾府未来的衰败,而且已经为贾家子孙谋划好未来的出路。然而她的托付还是落空了,后来的确有一件大喜事降临贾府,在此衬托下秦可卿被彻底遗忘了,秦可卿所说也许正是凤姐心中所想,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凤姐管理贾家日常事务,对于贾家入不敷出肯定最有感觉,秦可卿说出王熙凤潜意识所想。可惜,秦可卿的这个临终告诫未引起贾府的重视,两府一味挥霍高乐,奢糜之风不减。王熙凤并没有按秦可卿说的做,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王熙凤在追逐权利与金钱的欲望支使下,早把秦可卿的嘱托丢到九霄云外。在协理宁国府的过程中,完全成了贾珍把丧事办得体面奢华高大上,尽显豪门气派、官场腐败的形象代言人。秦可卿的死成为了荣宁二府命运转折的开端。

鲁迅说过: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红楼梦》的悲剧意义正在于此。秦可卿死时贾蓉二十岁,秦可卿可能不到二十岁。她要承受身心多重折磨;要和贾府上下处好关系;要照顾老父弱弟;居然还能够为拯救贾府谋划未来。这样一个女子,美丽聪慧,深谋远虑,迸发出惊人的人格魅力!这样的女子让人敬佩。她的死是一大悲剧,一个美丽、聪明、能干的女性被残酷的现实给活活逼死了。


作者假借秦可卿托梦预言贾家的败落。就像《好了歌注》《红楼梦曲飞鸟各投林》一样预示盛筵必散。三春过后诸芳尽,明明白白地指出,三年后贾府将家亡人散各奔腾。合该贾府败落,唯一有战略眼光的管理者秦可卿,也因为贾家子弟的道德沦丧而香消玉陨。贾府没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