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没有天大的事,也没有过不去的坎,只有放不下的自己

导语:别让诱惑绑架了我们的心,人必须控制自己的欲望,要想自己过得安稳自在,没有烦恼,就要做到减少欲望。


这个世界没有天大的事,也没有过不去的坎,只有放不下的自己


节选:“欲望像海水,喝得越多,越是口渴。”欲望过多,不加节制,便成了贪婪。欲望会不知不觉地控制我们的心智,绑架我们的心灵,使人一步步走进欲望设下的陷阱里。

  在一条偏僻的老街上,有一家铁匠铺,里面住着一位老铁匠。如今,已经没有人打制铁器了,老铁匠只好改卖铁制的生活用品,比如铁锅、斧头等。生意很冷清,大半天也来不了一位顾客。于是,人们经常看到老人一手拿着一个半导体,一手举着一把紫砂壶,坐在店门口喝茶,听收音机。老人从来不主动招呼生意,开这个店,更多的是为了打发时间,赚钱倒在其次。他老了,挣的钱够自己喝茶和吃饭就行了,他很满足。

  有一天,一个古董商人从老铁匠的店铺门前经过,不经意间看到老铁匠手里的紫砂壶。他一眼就看出,那是一把罕见的古董紫砂壶。再仔细观察,他认定,这是清代制壶名家戴振公的作品,戴振公素有“捏泥成金”的美名,据说他的作品现在仅存三件。难道世上还有第四件吗?古董商人征得老人同意后,端起那把壶仔细端详起来,果然没错,就是戴振公的作品。

  古董商人二话不说,出价10万元要从老人手里买下这把壶。老铁匠听到这个报价瞪大了眼睛。这把壶是他的爷爷的爷爷留下来的,他从来不知道,一把泥做的茶壶会这么值钱。不过,他拒绝了古董商的请求。这是祖传之物,他不能卖。


这个世界没有天大的事,也没有过不去的坎,只有放不下的自己

  壶虽然没有卖成,但古董商走后,老铁匠有生以来第一次失眠了。他端着茶壶左看右看,以前他喝茶时,茶壶随便往身边一放,想喝时,捏着壶把往嘴里一送。现在,他总是害怕自己不小心把壶磕了,碰了。他的心思都在茶壶上,忘了茶的味道,忘了听收音机里的相声,忘了看门外悠闲的风景。

  更烦人的日子还在后头,镇上的人听说老人有一把价值连城的茶壶后,门槛都快被踏破了。晚上经常有人推他家的门。老人怕壶被人偷走,不得不加固了大门。

  就这样,原本一把普通的紫砂壶摇身一变成为古董之后,老人的生活彻底被搅乱了。

  过了一段时间,商人再次带着20万元现金登门,老铁匠再也坐不住了。他招来左邻右舍,拿起一把斧头,当众把那把紫砂壶砸了个粉碎!从此,老人又恢复了喝茶听收音机的平淡日子,只是那把名贵的紫砂壶换成了一把普通的紫砂壶。

  就这样,老人端着这把普通的紫砂壶安然活到120岁。

  由茶壶引起的一系列连锁反应让老人的日子乱了套。故事中的老人,意识到让自己不快乐的原因是茶壶时,竟然愿意打砸价值不菲的茶壶,这是许多人难以理解的。其实,再多的钱财,也不过是身外物,有它,我们每顿吃一碗饭;无它,我们每顿也是一碗饭。只要我们的心灵能够宁静快乐,有多少钱并不重要。印度诗人泰戈尔说过:“如果鸟儿的翅膀绑上了金子,那么它肯定飞不高。”人每天要面对许多诱惑,它们以不同的面目和借口引诱我们成为它们的俘虏。而世人却常常不知道自己不幸的来源。

  有一位法师一辈子做好事、做功德、盖庙子、讲经说法,自己虽没有打坐、修行,可是他功德大。他年纪大了,就看到两个小鬼来捉他,那个鬼在阎王那里拿了拘票,还带了刑具手铐。这个法师说:“我们打个商量好不好?我出家一辈子,只做了功德,没有修持,你给我七天假,七天打坐修成功了,先度你们两个,再度你们老板,阎王我也去度他。”那两个小鬼被他说动了,就答应了。这个法师以他平常的德行,一上座就万念放下了,庙子也不修了,什么也不干了,三天以后,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什么都没有,就是一片光明。这两个小鬼第七天来了,看见一片光明却找不到他了。

  完了,上当了!这两个小鬼说:“大和尚你总要慈悲呀!说话要有信用,你说要度我们两个,不然我们回到地狱去要坐牢啊!”法师大定了,没有听见,也不管。两个小鬼就商量,怎么办呢?只见这个光里还有一丝黑影。有办法了!这个和尚还有一点不了道,还有一点乌的,那是不了之处。

  因为这位和尚功德大,皇帝聘他为国师,送给他一个紫金钵盂和金缕袈裟。这个法师什么都无所谓,但很喜欢这个紫金钵盂,连打坐也端在手上,万缘放下,只有钵盂还拿着。两个小鬼看出来了,他什么都没有了,只这一点贪还在。于是两个小鬼就变成老鼠,去咬这个钵盂,老鼠一咬,和尚动念了。一动念,光没有了,就现出身来,他俩立刻把手铐铐上。和尚很奇怪,以为自己没有得道,小鬼就说明经过,和尚听了,把紫金钵往地上一摔。好了!我跟你们一起见阎王去吧!这么一下子,两个小鬼也开悟了。就是这一个故事,说明除贪之难。

  人只要有欲望,就有可能被欲望控制自己的心智。比如,有一个贪官对什么都不在乎,就是爱收藏。有的人送钱给他,他不要,可一旦有人送来珍贵的文物字画,他就再也放不下了。你控制不了欲望,欲望就会来控制你。

  弘一法师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杭州有个名叫叶洪五的孩童,九岁时突然遭噩梦侵袭,惊坐而起,吐血不止,病倒了。他一直未能痊愈,任家里用了多少办法,都治不好。洪五聪明伶俐,家人都非常疼爱他,看他病重不愈,非常担心,不是送来财帛,就是送来珍贵的药材。但是他的病情仍未有半分起色。他的祖母暗暗伤心,遂倾尽所有的财帛买物放生,想要积累功德,没想到洪五反而因此痊愈了。

  弘一法师借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人不要将钱财看得太重,太过爱财,心情郁结,连疾病都不容易痊愈,而钱财一旦被当成身外之物,人自然就会变得轻松,百病不生。戒贪,一直以来都是佛教的一戒。佛教中人的十指相合手势,便是教导世人不要让金钱腐蚀了人的内心之意。

  金钱对于我们的生活来说,的确很重要,但我们必须清楚金钱并不是万能的。挣钱的目的是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好。但钱不是神,而是仆人,如果一个人被金钱奴役,反而成了金钱的奴隶。我们不能很好地去把握和控制金钱,那么,钱越多,对于我们的害处则越大。要知道:金钱并不是生活的全部,生活中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

    放下包袱,让心灵轻装前行

    金钱、声色、名利,这些世人追求的东西,即使拥有再多也不会感到满足。它们是使人们堕入地狱苦海的工具,我们要厌恶它们,抛弃它们,只有这样才能摆脱这些东西的束缚,自己的身心才能自在。

  --弘一法师  

  从前,有个和尚,外出化缘时身上总是带着一个布袋,于是人们就叫他“布袋和尚”。每次,布袋和尚空着布袋出去化缘,都会背着满满一布袋回来。后来,布袋和尚嫌一个布袋不够用,就又带了一个布袋出门化缘。

  这一天,他背着沉甸甸的两个大布袋往寺里走,可是布袋太重,走到半路就背不动了。于是,他便背靠着一棵大树坐下休息。不一会儿,困劲儿就上来了,他迷迷糊糊地睡着了。睡着睡着,他突然听到有人在耳边说:“左边一个布袋,右边一个布袋,放下布袋,何其自在。”听完这句话,布袋和尚就醒了。醒来后,他细细回味着梦里的那句话:是呀,我左边一个布袋,右边一个布袋,没走几步就累得不行了,如果把布袋放下,那不是很轻松吗?于是,他放下了两个布袋,当下顿悟了。

  以淡泊之心处世,才能真正做到放下。其实,说到底,人生的幸福与苦恼也无非是衣食住行、功名利禄,有过多的欲望折腾着自己,总想找到一个出口,然而却不断地迷路。就算偶尔兴奋也只是小人得意的浅薄,欢笑之后的痛苦只有自己品尝。当你舍弃浮华,放下包袱,轻松上路的时候,你会感到从来没有过得开心与自在,这就是简单与质朴的生活,每一个人都应该好好去享受。


这个世界没有天大的事,也没有过不去的坎,只有放不下的自己

  就是一张纸,举的时间久了,人都要受不了,更何况是生活中一个又一个不顺心的事,那何止是那几千张纸的重量。人如果不学会放下,一张纸的压力也会把你压倒。也许有人会说,你没遇到我的事,你遇到我遇到的那个事,一样会受不了。但受不了,不等于放不下。既然举不动它,为什么不放下呢?你扛着麻包,说,这是没办法的事,因为你要养家,你扛着你的失败和痛苦,又做什么呢?你根本不需要它们。你说,虽然我不想要它们,可它们还是来了。扛着麻包,你可以放下来休息一会儿再扛上去,可是失败和痛苦你能不能放下来一会儿再扛上去呢?你肯定说,不能。虽然不能,但是,你却可以把它们像丢垃圾一样处理掉。

  一个年轻人背着巨大的包裹,不远万里去拜访一位禅师。

  禅师问:“你的包裹里都放了什么?”

  年轻人回答:“是我以往经历的痛苦、挫折……”

  禅师点了点头,带着年轻人坐船渡江。上岸后,禅师说:“扛上这条船,我们继续赶路吧!”

  年轻人不解:“大师,船这么重,我怎么可能扛得动呢?”

  禅师笑了,说道:“你说得没错,船是过河的工具,过河之后我们就要把它留在岸边,脚步轻松地前进,如果我们还要背上船一块儿走,就寸步难行呀!”

  年轻人顿悟。

  这个年轻人在寻求人生真谛的路上饱经磨难,尝尽了人生百味,他把所有的痛苦、经历都视为人生的财富装在行囊中,但他忘了一点,真正的财富是从痛苦中吸取经验和教训,而非痛苦本身。想要走得更远,对人生体悟得更深刻,就要学会放下,轻装上路。在人生的旅途中,要学会放下遭遇过的各种不幸、挫折、失败、痛苦……只有这样,才能腾出心灵的空间去感受生活的美好。

  人生就像是一场旅行,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旅程是快乐的、轻松的,那唯一的办法,就是放下包袱,丢弃多余的负担。什么是多余的负担呢?有些人为了轻装上路,把责任和道义扔下,这是一种错误的取舍。只有那些与当下无关的痛苦和忧伤,那些我们再也用不到的或多余的财物,才是负担。而人的职责、人性、正义这些,即使有千斤重也决不能将它们从肩上卸下。除了这些,人生再没有更重要的东西,即使你此刻一无所有,对你的人生也毫无影响。放下也许会有遗憾,会有伤感,但是却会让我们生活得更加淡定和安然。

  我们背着理想、感情、责任和道义,忙忙碌碌,疲于奔波,不能停步,不敢懈怠,也不敢轻言放弃。于是,身上的包袱越来越多、越来越重,如果我们不适时地放下一些东西,那么,最终会压得自己身心疲惫,劳累不堪。

  放下了,也就轻松了。可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放不下的东西多之又多。

  有一个《蝮娠传》的寓言,讲了一个很耐人寻味的小哲理:

  蝮娠是一种喜爱背东西的小虫子。它在路上爬行的时候,只要遇到东西,它总是抓过来就背到身上。它的背很不光滑,因此东西堆上去不会散落,东西越背越重,但它即使累得爬不动也不肯扔掉背上的东西。有人可怜它,替它去掉背上的东西。可是,蝮娠只要还有一点力气,就会把东西再背上去。它还非常喜欢往高处爬,用尽了力气也不肯停下来,结果常常摔死在地上。

  很多人就像蝮娠一样,喜欢把什么都背在背上。别人无意中说的一句坏话,看他的一个不太友善的眼神,都会压在他的心头,动不动就翻出来体味一番,抱怨一番,痛苦一番。这样的人生怎么会快乐呢?

  常言道:“举得起放得下的是举重,举得起放不下的叫做负重。”生活是无奈的,有时它会逼迫你不得不交出你不想失去的东西。比如你深爱的人决意要离开你,你必须离开喜欢的工作岗位。你以为失去了它们,你的人生从此将一无所有,灰暗无光。这是因为你没有放下。放下不等于放弃,放下也并不意味着失去。放下,意味着你的人生将重新开始。放下昨天的感情,意味着我们将获得另一段更为真挚的感情;放下昨天的事业,意味着你将重新开始另一份更适合你的事业。

  明明已经不快乐了,为什么还不放下?因为贪心的本性使然,因为害怕放下便一无所有,因为你曾经为之付出太多的努力。但无论哪种原因,如果你意识到你已经不适合再背负着这些东西,甚至你的身体已经向你发出警告时,再不放下,就晚了!


这个世界没有天大的事,也没有过不去的坎,只有放不下的自己

  有人会说:我为什么要放下,感情是我用很多付出争取来的,钱是我用汗水赚来的,这一切的一切,都来之不易!可是,如果它们已经让你感到身心疲惫、喘不过气时,你觉得这些得之不易的东西对你来说还有幸福可言吗?如果没有了,为什么不放下?就像一堆发霉的食物,就算是你从天上摘下来的蟠桃,你也得把它们扔到垃圾桶里。再好的东西,如果它们已经压得你喘不过气来,也不过是一堆垃圾。放下吧,放下昨天的荣誉,昨天的痛苦,昨天的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