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根本沒怎麼打過仗,蕭何是怎麼知道他有將帥之才的?

歷史中百科


這是個令人百思不解的問題,因為依照韓信發跡前的表現,的確看不出他以後會這麼牛。


四處蹭飯,寧願忍受胯下之辱也不反擊,連漂洗絲絛的老大娘都覺得這個小夥子可憐,拿出自己的飯給他吃。韓信表示以後要報答她,老大娘聽完就更樂呵了,說你養活自己就行了,我不需要你的報答。

後來揹著他的大寶劍到了項羽麾下,多次獻計項羽都沒有接受。估計他繞來繞去側面佯攻、背後偷襲的兵法,並不符合項羽喜歡搞正面野蠻衝鋒的風格,所以韓信也就沒有作出亮眼的表現,只能默默無聞。

韓信不想在底層這樣混日子,轉而投奔漢營尋求發展機會,但只做了個管理倉庫的小官,依然不得出頭。

要不是蕭何慧眼識英才,多次向劉邦推薦他,又在他失意離開時上演了一出“月下追韓信”,說不定他的軍事才能也不會被髮掘,極有可能埋沒於鄉間。

世間缺的從來不是千里馬,而是伯樂,蕭何就是韓信生命裡的伯樂。

那麼問題來了,蕭何是怎麼知道韓信有將帥之才的呢?

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蕭何深諳相人之道,通過日常與韓信交往,從他的言行舉止中,看出了隱藏在韓信平凡外貌下舉世無雙的領兵打仗才能。

蕭何這精準的眼力勁,還是他早年在沛縣當縣吏時練就的。當時蕭何主要負責戶口普查、管理這一塊,常年與不同的人打交道,鍛煉出一副觀人察事的能耐。

而且比起看中韓信這個軍事天才,蕭何最大的“戰績”是瞧準了劉邦這支潛力股。

那時的劉邦就是個浪蕩子,連父親劉太公都看不上他,蕭何卻能看出此人有大貴之相。其眼光之毒辣,可見一斑。

韓信的軍事才能,不可能全是天生的,必然有後天的學習。

雖然《史記》中記載了他成年後極為落魄,連溫飽都成問題,但他出身於韓國貴族家庭,年幼時尚有機會接受教育。這也就解釋了他為什麼在困境中依然如此自傲。在知識被壟斷的時代,普通老百姓很難有識字的機會,更別說高深一點的學識。

關於韓信習練兵法的典故,最有名的莫過於他與黃石公的故事。當中的情景雖然有些傳奇色彩,但韓信落魄後繼續苦讀兵書,就行自我學習、自我軍事理論提升的情況應當是屬實的。

學了理論,當然要在實戰中驗證,這就不得不提及韓信在項羽軍中的經歷了。

他在楚軍中的崗位是項羽的執戟郎,看似很小的官職,卻能天天接觸到項羽、范增、季布、鍾離眜等西楚核心決策層,比如韓信和楚軍大將鍾離眜就交上了朋友。

崗位的特殊性,使得他有機會接觸到最高級別的軍事信息,再加上跟著項羽轉戰各地,親身經歷鉅鹿之戰那樣50萬人級別的生死決戰,既看到過豬跑也吃過豬肉,從而積累了豐富的排兵佈陣、臨場作戰經驗。

而這些紮實的閱歷,又讓他在和蕭何交流時言之有物、有理有據,繼而獲得眼前這位能與劉邦說得上話的貴人賞識。

說起韓信和蕭何的結交,還頗有一番戲劇性。

韓信在漢營中做小官時,受人牽連按律當斬,前面十三個都斬了,輪到他時,他剛好看到劉邦的車伕夏侯嬰經過,於是高呼道:“漢王不想得天下嗎?為什麼要殺掉壯士?”夏侯嬰聽他口氣很大,覺得好奇,於是經過一番交談後釋放了他,並且向劉邦極力推薦。

從此事可以看出,韓信的確是有奇異之處,語言表達能力很強,能讓和他交流過的人印象深刻。

然而夏侯嬰的推薦,並沒有讓劉邦看出韓信的厲害之處,也就沒有重用他。正當韓信沮喪的時候,蕭何注意到了他。

在蕭何的安排下,劉邦才將信將疑地拜韓信為大將軍,這才有了後面的輝煌。

可以說蕭何是韓信的貴人。只可惜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多年後與呂后、陳平一起設計斬殺韓信的,也是這個最初賦予他政治生命的蕭何。


劇透歷史


都不要搶,我來回答。

韓信在投靠劉邦之前,雖然在項羽軍中當執戟郎中,但從沒真正帶兵打過仗,那麼在韓信背楚投漢時,蕭何怎麼知道韓信有將帥之才的?蕭何能未卜先知,還是蕭何有一雙慧眼能看出韓信的才能?
有關韓信和蕭何的典故,大家都是耳熟能詳。蕭何月下追韓信,挽留住了韓信,並讓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加以重用。還有一件事就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可以說韓信一生的成就和死亡,都與蕭何有著重大的聯繫。

韓信從未打過仗 但韓信自小就熟讀兵書 並從戰爭中實踐自己的理論知識。

韓信自幼家貧,雙親早逝,靠著大哥大嫂來生活,韓信自己也不勞作,經常餓肚子,曾受到漂母的一飯之恩,但韓信從小愛讀書,喜歡研究兵法。後來立志從軍,先投靠項梁,項梁被章邯擊敗身亡後,歸於項羽。可以說在項羽在接掌項家軍的大權後,項羽對秦朝的每一次戰鬥,最著名的鉅鹿之戰,韓信是參與的,項羽的破釜沉舟,以一當百的決心和策略,韓信從中學到了不少。



在項羽軍中的幾年時間,韓信的官位不過郎中,是個守衛營門的執戟郎,韓信曾多次向項羽提出滅秦的一些策略和規劃,但項羽有自己的謀略,對韓信所提出的建議都不予採納。

韓信從每一次的戰鬥總結出項羽和章邯的優缺點,加之與所學的兵法知識所結合,從而形成一套屬於自己的行軍打仗方法和策略。韓信並不是個死讀兵書的人,而是能將理論結合實踐的優秀的軍事家,韓信與張良整理前人的兵書,著有兵法三篇傳於後世。



韓信與蕭何的交集 蕭何能看出韓信是個軍事天才 漢王要奪取天下是離不開這個“國士無雙”的韓信

韓信在項羽處得不到重用,於是逃亡入蜀投奔劉邦,一開始到蜀後當了連敖,就是接待賓客的這麼一個官名,後來因犯法被連坐,待到問斬時,韓信大呼“上不欲就天下乎?何為斬壯士!”,成功吸引了滕公夏侯嬰的主意,夏侯嬰仔細看韓信的外表,相貌堂堂,又很驚訝韓信所說的,於是釋放了韓信,並與之交談,覺得韓信是個人才,並向劉邦推薦了,但劉邦覺得韓信並沒有啥出奇的地方,給了一個治粟都尉的官職。韓信事業的第一個貴人就是夏侯嬰。


韓信在管理糧草的時候,與當時的丞相蕭何多有打交道,蕭何對韓信表示很稀奇,也曾多次向劉邦舉薦,希望劉邦能重用,但劉邦始終沒有對韓信重視。

直到有一天韓信覺得自己在蕭何和夏侯嬰的舉薦下還是沒有得到重用,就有了離開劉邦的想法,於是趁著眾人不願待在蜀中的時候,隨眾人一起逃亡,蕭何聽聞韓信跑了,急急忙忙去追,並苦苦相勸好說歹說把韓信追回來了。這是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



其實從蕭何追回韓信與劉邦的一席話可以得知,蕭何其實早就知道韓信卓越的才能,在與韓信打交道的時候,知道韓信必當能幫助劉邦出漢中,打進關中,甚至打敗項羽並奪取天下。蕭何對劉邦是這樣說的:

“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王必欲長王漢中,無所事信;必欲爭天下,非信無所與計事者。顧王策安所決耳。”見《史記淮陰侯列傳》

正所謂千將易得,像韓信這樣的太難得到了,韓信被蕭何稱作為“國士無雙”,說明在當時劉邦的陣營中,是無人可以與韓信相比的。

蕭何是韓信事業生涯中最最重要的貴人,有了蕭何的極力推薦和重視,劉邦才得以對韓信刮目相看,隨後劉邦與韓信的交談中,韓信從談論項羽的為人和出蜀之後定三秦的策略,劉邦這才非常驚訝和佩服韓信的才能,對韓信表示相見恨晚的意思,於是築壇拜韓信為大將。

結語:韓信在遇到夏侯嬰和蕭何之前,劉邦陣營的人都是對韓信有所瞭解的,韓信有過胯下之辱,在項羽手下當過執戟郎。蕭何和夏侯嬰一直在暗中考察韓信,並與韓信討論軍國大事和謀略,在多次的交談中得知韓信就是劉邦陣營裡所需要的大將軍,能幫助劉邦成就大業的。

不得不說蕭何的確有一雙慧眼,挖掘出了韓信這樣一個軍事天才,所謂的一開始的連敖到治粟都尉再到月下追韓信,我個人感覺更像是為了引起劉邦的重視,蕭何與夏侯嬰自導自演的一齣戲,只是當事人韓信不知道,通過這一系列的操作一是確信了韓信的才能,二是成功的把韓信推薦給了劉邦,並引起了劉邦的重視和大用。韓信也不負眾望,憑藉著自身卓越的才能,幫助劉備打進了關中,滅了個諸侯國,擊敗了項羽,成就了劉邦,也成就韓信自己。

感謝您的閱讀,我是紫氣東來 喜歡我寫的請多多支持,也非常期待您的關注!!!


愛說歷史的紫氣東來


我想說:蕭何還真知道!

韓信在楚漢相爭時期表現非常搶眼,甚至牛叉的不像人。仔細看同時期的人物,項羽、劉邦、曹參、蕭何、張良等,都是有跡可循,或者通過一步步學習才變的強壯,唯獨韓信是一步登天,一鳴驚人。

很多人都會懷疑,韓信師從何人?哪個將門之後?又是哪裡學的兵法?我想說我也不知道,司馬遷也沒有交代清楚,只有一句:“韓信者,淮陰人也。”就確定了韓信的身份證明,然後這個窮小子鬱郁不得志,幹啥啥不行。

韓信就揹著大寶劍四處混飯,各種被人嫌棄,亭長看不起,洗衣服的老大娘也鄙視。最過分的是屠夫看不慣他裝13,讓韓信鑽他的褲襠,韓信還真能忍,鑽他一回又何妨?結果成了全縣人的笑柄。

誰會認為這麼一個厚臉皮是天生將才?我相信吃瓜的群眾看到這裡也會豎起中指比劃。有一句名言:世界上不缺乏天才,只是缺乏發現天才的眼睛,看完你就會發現這句話是我編的,但不是沒有道理。

韓信為了追求理想就去當兵,結果當了項羽的私人保鏢,後來又成了劉邦的逃兵。兩大王者都沒有發現韓信厲害,為什麼蕭何唯獨蕭何能發現韓信的特別?這裡再說一句名言,這句是真的:成功絕非偶然,實力鑄就輝煌!

我給大家揭開“蕭何月下追韓信”的謎底,其實很簡單:

  • 第一,蕭何的特殊身份。蕭何:“為沛主吏掾”是沛縣的小吏,基層公務員。他常年從事人事關係、戶口普查、檔案處理等工作,讓蕭何在識人方面非常敏感,眼光毒辣,當初沛縣起事,就是蕭何先發現劉邦這位流氓頭子很不簡單,決定誓死追尋。
  • 第二,一場關鍵的茶話會。韓信眼看著在劉邦那待著沒有出頭之日準備逃跑,結果被抓。在生死存亡之際,扯著嗓子唬住夏侯嬰,夏侯嬰就推薦給劉邦,結果劉邦覺得他是賣狗皮膏藥的。而蕭何覺得好奇,叫過去韓信聊天:“信數與蕭何語,何奇之。”暢所欲言後,蕭何才明白韓信是個真天才。
然後,蕭何極力向劉邦舉薦韓信,這才有了韓信封候拜將、大放異彩的機遇!韓信的發跡驗證了是金子在哪裡都可以發光的至理。但是蕭何才是他一生的貴人,同時也是災星,韓信也沒有想到最後是蕭何害死他,早知道還不如當了逃兵!

我不是易中天


韓信僅三十五歲的短暫一生,留下三十多個有關他的成語,創史上成語最多紀錄,傳奇一生千古留名。在此不講成語,就從“蕭何月下追韓信”的佳話,探討

韓信之前沒當過將軍率兵打仗經驗,蕭何也沒有帶兵打過仗,他是怎麼知道韓信有大將之才?如何分辨韓信是不是紙上談兵的趙括和言過其實的馬謖?

蕭何的地位份量足夠重要,但沒有帶過兵打過仗,這個面試官合格不合格呢?

蕭何作為劉邦的左右手,已經有了當時從沛縣起兵到亡秦後劉邦入漢中的大量的戰爭經歷。這一路上他一定耳聞目睹了不少人的軍事失敗的案例,如陳勝、項梁、章酣、王離等。

他對軍事上的許多問題許多現象導致的勝敗原因應該有不少思考,但是他還找不到答案,也沒有人能給他解答;作為文官,他對當時一些英雄豪傑軍事戰略和戰役戰術的成敗得失也還不能深刻地理解。

按楚懷王的約定“先入關中者王之”,劉邦本應封王於關中,然而分封時最終被霸王項羽趕到漢中。漢軍將士上下都不知道出路在哪裡,於是在進漢中的路上紛紛有人逃亡。

蕭何作為劉邦的鐵桿兄弟,自然不會逃亡,但一定也會整日苦思冥想下一步的出路在哪兒,應該要怎麼做才能脫出困境?

韓信犯法被夏侯嬰救下推薦給劉邦,被任命當了治粟都尉後,由於工作關係與蕭何有了不少交集。韓信主動向蕭何推銷自己的才能,由於韓信的遠大志向和表現,使蕭何開始注意到這個年輕人,於是對他暗中考察。

考察自然是“聽其言,觀其行”。顯然,“漢軍前途在哪裡?”這個當前急迫而重要的時事問題在不斷交談中一定會被提起與韓信討論的。

而當他向韓信提出這些問題時,韓信定然會心中大喜求之不得,然後有條有理,侃侃而談,而且聽起來那麼有理有據,令人心服。

蕭何這麼聰明的一個人,有些事情苦思冥想參不透,可能就差那麼一層窗戶紙,所以只要交談之中韓信能夠給他捅破這層紙,蕭何立馬就會明白了,並由此也能發現韓信的厲害之處。

所以當他聽說韓信離去的消息以後,來不及稟報劉邦,只有自己立即上馬去追才能把韓信追回來。

由上可見,蕭何是個合格的面試官。但韓信是不是出類拔萃的“國士無雙”?僅僅憑藉上面這些似乎還不足以得出結論。

韓信盡力表現:“國士無雙”,需要談些什麼內容?

大家可以參考下戰國時期縱橫之士遊說當時列國國君的說辭。用當今的語言來說,就是

韓信分析解決蕭何當時關注的問題“滿滿的都是優質的乾貨”,聽眾蕭何有很強的收穫感、認同感,不禁為他連連豎大拇指點贊。

韓信的出身以及之前的蹭飯和忍受胯下之辱的經歷,和在項羽楚軍中的那點工作經驗遠遠不能作為國士無雙的依據;在漢軍中平凡的工作崗位上顯示的才能嶄露頭角,受到蕭何的讚許,但與韓信的期望還差很遠。

韓信身懷大才而不遇,一定會想辦法把談話引導到蕭何最關注最有興趣的問題上,即“漢軍的前途在哪裡”和“欲就天下當如何做”,在此充分展現自己的才華,對蕭何才最有吸引力。

韓信的特點:展示超強的“廟算”能力

韓信的計算能力很強,他將問題所有的可能都排出來,然後逐一比較長短優劣,篩選出優化的方案,並反覆論證,選定最佳方案,還要充分評估最佳方案的風險,準備好萬一最佳方案失敗後的對策和補救措施。

“夫未戰而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孫子兵法·始計篇》

總之一問話,韓信的“廟算”能力及戰役計算能力是極強的,可謂算無遺策。這是計算題又是實際的應用題,要算的變量多、變量關係複雜,注重理論的任何兵法書上不可能有現成的答案,也沒有這種問題的解題技巧。

“韓信帶兵,多多益善”是從這裡得來的;韓信之所以經常能帶著幫新兵蛋子卻能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也是從這裡得來的。

為什麼說韓信不會是趙括、馬謖

韓信計算所有可能性、算無遺策的戰役規劃能力使他不會成為趙括、馬謖。

“兵者,死地也,而括易言之”,紙上談兵的趙括因為自以為是除了白起之外天下第一,不會考慮那麼多的可能性,在他看來按照兵法書上所教去做就不會錯。

也是言過其實的馬謖所不接受的諸葛亮的正確指示和王平的反對意見中所存在的可能性,在馬謖看來,那些失敗的可能性都只是微不足道的小問題,不值得重視。

而正是被趙括和馬謖所忽視的遺策裡面的計算漏洞,給了他們的敵人以擊敗他們的機會。

即他們的敵人是聰明的,或運用詭道或抓住了他們用兵中的漏洞和錯誤加以利用。

但韓信算無遺策,不會給任何敵人以這種抓漏洞和錯誤的機會。

蕭何折服:“國士無雙”橫空出世

韓信對話漢王劉邦的宏大的“五勝論”只提供了戰略規劃的結論,而在此之前,韓信與蕭何有足夠充分的時間數次交談,所以一定是展示了結論和論證計算的乾貨的全部過程。

因此,韓信與蕭何的多次詳談,雖然只有兩個人交談,但實際上就是韓信一個人表演“廟算”和正反方答辯抗辯於一身的過程。

韓信談論分析問題中的整個切合實際、周密複雜的思考計算過程深深折服了蕭何的心。

因為就他所知道的人之中,還沒有一個人有這樣的能力對當前軍事形勢籌算得如此長遠和通透。

雖然不能完全理解,但通過這些蕭何仍然足以能夠得出韓信“國士無雙”的結論。

軍事天才政治弱智:兵仙韓信和戰神項羽

如果說項羽的軍事所長是依靠超強的直覺和靈感來感受兵勢利鈍的話,韓信則依靠邏輯更加可靠周密的理性來計算和使用兵勢,因而相比項羽處在更高一些的層次。

項羽可以以少勝多,因為他率領的是最強悍的楚軍精銳;而韓信可以用又少又弱的部隊,戰勝既多且強的敵人,因為他的謀心謀略。

也正因為兩人風格迥異,所以當韓信在項羽帳前執戟時,找機會屢次向項羽進言軍事策略,項羽總是看不上韓信的謀略,而不僅僅是所謂由於身份的差距。

於是項羽遺憾地錯失了傳奇的兵仙。最終韓信無奈之下才決心離開楚營投奔漢營去碰碰運氣。

但項羽和韓信在軍事上百戰百勝,卻都在政治上有弱智表現。正是因為與人心密切相關的政治領域和他們所熟悉的戰爭領域的特點大相徑庭完全不同,因而是他們倆難以感受和無法計算出來的。

項羽缺乏感知無形的政治力量變化的能力,韓信的理性能力在政治方面也派不上用場。最終兩人都成為了政治鬥爭失敗的犧牲品。

結語:“同聲相應,同氣相求”,蕭何和韓信都是具有高度認識理性的人,雖然一個是文官,一個是武將,但都能發現對方身上燦爛的理性光芒,所以蕭何能夠看出韓信有大將之才,是“國士無雙”而向劉邦強力推薦。


風動藤動銅鈴動


我們先來說說韓信這個人。

韓信是淮陰人士,根據他的姓氏,他很有可能是六國中的韓國貴族子弟流亡到了淮陰這個地方。

為什麼這樣說呢?韓信這個人很多事情都不會,但是喜歡佩戴刀劍,這個是戰國時期各國貴族人士的標配,就像四大公子那樣,或者他們的門客如此,而韓信正因為這個習慣,所以才被市井屠夫所看不慣。

才會發生屠夫侮辱韓信的事情發生,另外,從韓信後來的經歷來看,韓信肯定是酷愛兵書,研習兵法,也正因為如此,所以項家軍經過淮陰的時候,韓信才會積極跟隨,韓信才會覺得在項羽當個執戟郎中的時候,覺得自己被埋沒了。

就像後來有人勸韓信要自立的時候,韓信就提到自己有給項羽很多打仗的建議,項羽都沒有聽,甚至可能還被項羽所恥笑。

即使到了劉邦這邊,也是因為覺得不被重用,所以想到要離開,才有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而蕭何甚至還提出,韓信得當大將軍,而且還得築臺拜將。

其實不止蕭何看出,連那個夏侯嬰也看出,還救下了韓信,他們與韓信交談過很多次,韓信的口才也十分之好,也很會講兵法與打仗,而蕭何他們幾個,才完全沒有經驗,韓信聊起打仗,那才是專業的,肯定能讓他們所拜服的。

不過,韓信要被大家所信服,還是得經過實際戰鬥的。


歷史簡單說


古人云“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有辨識人才天賦的蕭何是世間少有的伯樂,在與韓信接觸的過程中,辨認出韓信的確是“千里馬”。

蕭何認識劉邦

蕭何本是秦朝末年沛縣一個登記戶口的小官,認識劉邦時,看到他遊手好閒,調皮搗蛋。但是,蕭何敏銳的眼光覺得他與眾不同,於是多次暗中相助,從此以後兩人關係越來越密切,蕭何成為劉邦最信任的人之一。劉邦起義後,蕭何成為劉邦身邊專管後勤的大總管,也幾乎參與了每場戰爭。

韓信原本是項羽麾下的一名軍官,但是得不到重用。後來聽說漢王劉邦心胸寬廣,於是韓信抱著僥倖的心理,千里迢迢前來投奔。誰知禍從天降,他被牽連到一個案件中,而被判處死刑。在刑場上,看到一顆顆人頭落地,當劊子手舉起大刀砍向韓信時,韓信衝著監斬官夏侯嬰大聲喊道:“主公不是想要取得天下嗎?如今為何要殺壯士?”

夏侯嬰用驚異的眼光看著韓信,見他氣宇軒昂,相貌堂堂,於是立即命令停止行刑,並且釋放了他。經過交談後,夏侯嬰發現韓信確實有一肚子才學,非尋常之輩,這才把情況報告給劉邦。見夏侯嬰為他求情,劉邦於是赦免了韓信,並安排他在後勤部擔任治粟都尉,於是韓信在後勤部與蕭何有了很多接觸的機會。

有一次,蕭何看到有些糧草已經發黴,辛辛苦苦籌措來的軍糧將被浪費,正在為此事感到一籌莫展之際,韓信建議蕭何採取“前門進糧,後門出糧”的順序,如此就會使得先進糧倉儲藏的糧食運往前線,也會極大地避免出現糧食發黴的現象。

蕭何覺得韓信這個辦法確實很好,於是主動與韓信交流了許多話題,從中,蕭何看出了韓信的確是一個不錯的人才。隨著接觸和交流的日子一長,蕭何發現韓信很有獨到的軍事見解,將來必定是個將帥之才。

蕭何於是把韓信推薦給劉邦,可是劉邦對韓信畢竟還不熟悉,於是看在蕭何的面子上,任命韓信為一名將軍。誰知韓信覺得自己屈才了,索性不幹,連夜跑掉。蕭何覺得韓信跑掉,太可惜了,於是連夜趁著月光把韓信追趕了回來,這就是“月下追韓信”的故事。

帶回韓信後,蕭何直接對劉邦說,假如你此生只在漢中做一個王,那麼你就可以不用韓信,但是如果你有想一統天下的決心,就不得不啟用韓信這個將帥。因為劉邦對蕭何特別信任,經他這麼勸說,於是大膽啟用了韓信,並專門舉辦了登壇拜將的儀式。果然,韓信不負蕭何的期望,在垓下一戰為劉邦一舉消滅了項羽。

只不過,“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韓信最終還是被蕭何給害死。

歷史時刻錄,每日一歷史,分享歷史時刻,品味歷史時光,感謝您的觀看,歡迎您的評論,動動手指點個贊呦!


歷史時刻錄


  1. 大家都知道,韓信的成名之戰是劉邦授予他大將軍之職以後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此前韓信並沒有在軍事上有什麼過人的戰績,那麼蕭何是依靠什麼斷定韓信是當今世上在軍事上有極為突出的天賦呢?

為了說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先解決兩個問題。第一,一個人的能力可以通過什麼來向別人展現。第二,韓信個人在軍事上(被劉邦正式拜為大將軍之前)的成長經歷。

我們先說第一個問題。一個人的能力要讓別人所知道,無非就是通過自己的言論,自己的所作所為讓別人聽到,讓別人看到,最後的事情的結果與自己的言論,自己的所作所為相差不大。

  • 我們瞭解了一個人的能力要想得到別人的認可所可能通過的方式,所以接下來我們就可以說說第二個問題了。韓信的軍事生涯分為三個階段,我們重點說說韓信的前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我們從他開始投奔到項羽陣營說起。

自從秦始皇一統六國以來,對內實施酷政,修驪山墓,建長城,從民間徵集了大量的民夫和錢財,百姓為此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終於在秦二世元年,爆發了以陳勝吳廣為首的農民起義,自此全國各地的農民起義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其中以項羽項梁為首的楚地義軍快速成長為反秦義軍的中堅力量,正式此時,韓信隻身一人帶著一把寶劍前來投奔項羽準備幹一番宏圖霸業。可惜韓信的一腔抱負開始就被項羽澆了一碰冷水,因為初到軍營項羽看著韓信長得人高馬大就授予他執戟郎中這個職位,這個職位說白了就是一個擺設,不過有一個好處是可以和項羽走得很近,很多軍機大師都能聽到看到。不久之後,爆發了歷史上有名的鉅鹿之戰,期間韓信的表現可圈可點。韓信雖然位卑職小,但他滿腔抱負,一身才華,從來沒有因此而荒廢。鉅鹿決戰前夕,韓信已初步料到項羽必然會採取速戰速決的打法,所以當項羽下令破斧他就料到下一步必是沉舟,並對身邊將士說,此戰我們定可全勝,果然戰爭的走向真如韓信所料,項羽破釜沉舟背水一戰一鼓作氣就打敗了數量是數倍於己的秦軍。韓信戰前的一系列言行隨著時間的流逝一傳十十傳百的就傳開了,由此還引起了項羽的大怒,說韓信妄議軍事,對韓信愈發討厭。此後韓信不斷的將自己對當前軍事的看法彙報給項羽,但沒有得到採納。這就是韓信在項羽陣營裡的全部表現。

韓信因自己的滿腔抱負在這裡無法得到施展便決定投奔到劉邦陣營裡,於是韓信人生中的第二個軍事生涯從此開始。在劉邦那裡他一開始是在蕭何賬下任一個掌管錢糧的小官與軍事沒有直接關係,大家注意韓信此前在項羽陣營裡的一些事蕭何肯定是知曉的,不然不會一來就給韓信管錢糧的官職,起碼認為韓信是個有能力的人。隨著和蕭何的交流越來越多,這裡的交流主要是軍事方面的。交流的方式是通過語言來表達對天下大勢的看法,對軍事上一下戰略戰術的探討。而在行動上讓韓信真正秀了一把的是徵糧事件。韓信在外人看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他很完美的完成了,蕭何問為什麼能做到如此完美,韓信又是一通的結合天文地理分析了他能完成此次任務的一些前提條件。

綜合韓信在蕭何那裡的出色表現,蕭何對韓信必然是非常感興趣,由此大力蒐集韓信的過往經歷言語等等信息,於是結合種種韓信的所作所為所言所行得出韓信其人是個人才

自此蕭何徹底被韓信的才能所折服,認定了韓信必是天下罕見的軍事天才,於是才有月下追韓信的故事。


楚人正奇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同樣的道理,實踐也是檢驗人才的唯一標準,一個人是不是人才?手底下見真章,說得通俗點,就是黑貓白貓,能抓住老鼠就是好貓。

所以韓信是不是人才,只要讓他去實踐一下就知道了,但問題是,蕭何在韓信沒有實踐之前,就斷定了韓信是人才,那麼韓信有什麼過人的地方呢?

其實蕭何發現韓信是個人才,並且是一個國士無雙的人才,與現代的企事業單位招聘人才的過程非常相似,蕭何判斷韓信是個難得人才可以分為三個過程:一看,二交談,三試探。

蕭何不是第一個發現韓信是人才的人,韓信的第一個伯樂其實是劉邦的車伕夏侯嬰,當懷才不遇的韓信因為在項羽那裡得不到重用時,韓信因此在劉邦被封為漢中王時投靠了劉邦。

請注意這個細節,韓信是在劉邦被封為漢中王,從關中進入漢中時,投靠劉邦的,要知道劉邦當時的情況是因為要到漢中的封地去,蜀地在當時地處偏遠,人跡罕至,當時絕大部分劉邦手下的人都在逃離劉邦有,然後韓信卻是反其道而行之,卻在這個時候投靠劉邦,任何一個正常人都會對韓信的行動產生懷疑。

懷疑就會有好奇,韓信雖然投靠了劉邦,但是現在還沒有人發現韓信是個人才,只不過在劉邦的軍中擔任一個接待賓客的小官吏,結果因為犯了法要被處斬,而當時的監斬官就是劉邦的御用車伕夏侯嬰。

輪到斬韓信時,韓信就表現得與眾不同,當著夏侯嬰的面大喊了一句:漢王不是想成就統一天下的功業嗎?為什麼要斬壯士!

在處斬的時候,韓信說出了這句話,可是相當例外的,然後夏侯嬰大概也是感到奇怪,所以就打量了韓信了一番,請注意這個細節,夏侯嬰是仔細地打量了韓信的外表,發現韓信是一個身材高大、相貌堂堂的人,於是夏侯嬰就與韓信交談,發現韓信談吐不凡。

看到沒有,夏侯嬰對韓信的判斷也是一看,二交談,於是認為韓信是個人才,這是夏侯嬰的判斷,雖然夏侯嬰認定韓信是個人才,但顯然與蕭何說的國士無雙是有差距的,夏侯嬰的與韓信的交談也應該並不深入,畢竟只是劉邦的車伕,思考問題的角度也不一樣,但是夏侯嬰還是把韓信推薦給劉邦了,劉邦就把韓信任命為治粟都尉,也就是掌管生產軍糧的官員。

韓信因為夏侯嬰,不僅免掉了死罪,而且還升了官,這整個過程中,韓信只是通過外表與交談而獲得的,可見外表與交談在當時,是判定人才的方法之一。

夏侯嬰將韓信推薦給劉邦後,劉邦也曾與韓信交談,但劉邦並沒有發現韓信有什麼特殊的才能,所以才封了韓信一個治粟都尉的官員,當然了,也許是劉邦並沒有在意,只是礙於夏侯嬰的推薦給個面子而已,但劉邦的這個任命卻為蕭何發現韓信提供了機會。

蕭何在當時是丞相,韓信是治粟都尉,治粟都尉管的又是糧食生產,身為丞相的蕭何當然也要管糧食生產,於是兩人有交集,有了交集,就會打交道,於是就會有交談,和韓信在工作中處事的一些方式方法。

是金子總會發光的,韓信確實是個人才,因此才會在工作中與交談中表現得處處不一樣和與眾不同,蕭何是丞相,手下有一幫的官員,誰有能力,誰沒能力,蕭何非常清楚,蕭何在與韓信的打交道過程中,發現了韓信與眾不同的才能,韓信能夠講出其他將領講不出的理論,能夠將工作做得比其他官員還要好,這就是才能。

蕭何仍然是通過一看,二交談,三試探的方式來判斷韓信的,看,就是看外表,千萬不要小看外表,古人就是以相貌取人,韓信不僅長得身材高大,而且是相貌堂堂,試想一個外表非常好的人,在古人眼中就是半個人才了。

第二,就是交談。韓信的才能主要體現在軍事上,韓信為了得到重用,當然會一個勁得與蕭何講軍事戰略理論,而且韓信所講的,都是蕭何從來沒有聽過的,是蕭何手下乃至劉邦整個軍中其他將領從來沒有講過的,所以蕭何就對劉邦說韓信是國士無雙,國士無雙的意思就是一國之中獨一無二的人才。

至少在劉邦領導的集團中,韓信講出的軍事戰略理論是沒有任何一個將領有水平說出的,而且韓信針對劉邦目前的困境作出了大量的可行性分析,提出瞭解決方案,讓蕭何看來是非常切實可行的,所以蕭何對劉邦說:您如果要東進統一天下,就一定要用韓信,如果只想偏安漢中,就可以不用韓信。

第三,就是試探,蕭何與韓信交談或工作,肯定會出一些難題讓韓信來解決,這些難題可能是蕭何自己都不知道怎麼解決的問題,但是韓信能提出解決方案,並完美的解決了問題,這就不得不讓蕭何暗暗稱奇了,這真是個國士無雙的人才啊!

所以才有了蕭何的月下追韓信,蕭何干嘛要追韓信啊?還不是為了劉邦的統一大業,蕭何明顯知道劉邦不可能一輩待在漢中這個地方,蕭何為了整個集團的政治利益,所以才把韓信追回來,想著法子讓劉邦重用韓信。

蕭何把話說得如此之重,劉邦顯然也對韓信開始重視起來,劉邦再次與韓信深入交談,發現韓信確實是個人才,講的都是一些非常高深的戰略問題,劉邦雖然封韓信為大將軍,但是心裡還是沒底,因為打仗可不比其他的,畢竟韓信沒有任何工作經驗,如果重用韓信,讓韓信率領大軍打仗,如果韓信打成了趙括那樣,豈不是全軍覆沒,誰敢說韓信一定贏呢?

所以劉邦選擇了一個折中的辦法,在還定三秦的戰爭中,劉邦讓韓信提供謀略,但是行軍打仗和人員佈置還是劉邦本人負責,直到彭城之戰,都是劉邦負責的,如果彭城之戰,劉邦擊敗了項羽,那麼歷史上,就沒有韓信這號兵仙了,正因為劉邦在彭城被項羽打得慘敗,才有中國歷史上家喻戶曉的兵仙。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翻看《蕭相國世家》、《韓信列傳》都找不出蕭何為什麼會對韓信有那麼大信心的原因。這可能跟古人的“望氣之術”有關,但望氣之術玄之又玄,難於理解。

比如,劉邦還在做亭長的時候,呂公的家宴都邀請了當地的有名之士參加,當時劉邦也跑去參加了。等到交禮金的這一關時,窮得叮噹響的劉邦大咧咧地喊了一句,“劉季送萬錢,記帳”,然後施施然地跑去蹭吃蹭喝去了。

就在這一頓家宴中,呂公惠眼相中了劉邦,並且還將美麗的女兒嫁給了這個劉季。後來,劉邦開創了大漢王朝,呂公果然惠眼獨到。

(呂公與劉邦劇照)

但是要問為什麼?為什麼呂公對劉邦會有這麼大的信心,是賭一把,還是經驗之談,我們都不得而知,但是類似 的“相人之術”在後世也有案例。

比如,在東漢時期就有對時人品評的習慣。小時候的曹操調皮得讓大人頭疼,大名士許負就不願意對曹操進行點評。後來曹操把許負給“綁架”了,逼著他對自己進行點評,老頭子不得不對說了一句,“你啊你,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也!”

究其原因,為何這些人能對人進行精準的點評,原因可能有四:

其一:個人的自帶屬性。

比如,三國時代裡的崔家名士崔琰以清廉著稱,所以他推薦上來的人才,一般都是真正的賢才。所以,在遊戲《三國志威力加強版》裡,就給他安排了一個“洞察”的技能,善於發現在野的人才,讓玩家可以徵召。

這種由編程編入個人“自帶屬性技能”的事例,就像黃石公一樣,他就相中了張良,在“三撿鞋子”之後,就把《太公兵法》傳給了張良。


(張良為黃石公穿鞋)

其二:通過觀察去發現對方是否是一個人才。

古人論“神”,也就是所謂的“精氣神”,而“神”的表現,從人的眼睛能看出來。

就像剛出生的孩子一樣,眼睛像寶石一樣的美麗,等到長大成人之後,由於“神”的流失,就開始變得汙濁。如果長大之後,女孩子的眼睛仍然黑白分明,就會十分的健康,也十分的美麗;而男人的眼睛則以“炯炯有神”為最美。

一旦精氣神開始衰弱,眼睛就會變得渾濁起來,或者由於內心的不自信,而變得目光閃爍,像一隻逃避生人的鹿,這在古人論神的眼中是最差一等的。


所以,“不了處看其脫略,做了處看其針線”,有一些人做事看似小心翼翼,但他越是小心翼翼,就越不精細,越不周密;有一些人做事看似豪放、漫不經心,但觀其針腳,卻慎重周密。

而歷史上的韓信就是一個做事慎重周密的人,從後來他打的各種“神仙仗”來看,既大膽豪放又細密周到。

蕭何也是漢初三傑,所謂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相同能力相同性格的人,一旦遇見,就會自然而然地走到一起。

其三:從經驗出發,去確定對方是怎麼樣的一個人。

多看了史書,對曾國藩這個剃頭匠,確實難有好感,然而看了他的書,你又得肯定他的厲害。如何從經驗出發去判斷一個人,《冰鑑》一書中,也給了很好的參照答案。

1:正在跟人進行交談時,他卻忽然把目光和思路轉向其他地方去了,足見這種人毫無誠意;在眾人言笑正歡的時候,他卻在一旁漠然冷笑,足見這種人冷峻寡情,這類人城府深沉,居心險惡,不能跟他們建立友情;

2:別人發表的意見未必完全妥當,他卻在一旁連聲附和,足見此人胸無定見;還沒有跟這個人打交道,他卻在背後對人家進行惡意誹謗和誣衊,足見此人信口開河,不負責任。這類人庸俗下流,卑鄙可恥,不能跟他們合作共事;

3: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都不置可否,而一旦事到臨頭就遲疑不決,猶豫不前,足見此人優柔寡斷;遇到一件根本不值得大動感情的事情,他卻傷心落淚,大動感情,足見此人缺乏理智。這類人的仁慈純屬“婦人之仁”,不能跟他們推誠交心。

文中交待,以上三種情態雖然不一定能夠決定一個人終身的命運,如果反過來看,就可以學到很多東西。

其四:通過交談,來確定對方是否是一個人才。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袁紹負有“四世三公”的天下門望,郭嘉當時先是去投靠了他。但是通過多次交談與觀察,最後郭嘉毫無留戀地撤身而走。走之前他對袁紹這是這樣評價的,“袁公徒效周公之下士,而不知用人之機也!”

(郭嘉在袁、曹之間選擇)

記住,在智者的眼中,你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他都會看在眼裡,爛在心裡,這是裝不來的。後來,郭嘉跑去投靠曹操,通過一番交談,曹操高興異常,郭嘉也欣喜地說道,“真吾主也!”

這些都印證了一句話,“所謂大才,並不在乎你對他的態度,而是你的所作所為,是否能進入他的法眼。”袁紹將周公的“一沐三握髮,一飯三吐哺”學了個十足十,但是郭嘉還是走了。

由此可知,蕭何對韓信有那麼大的信心,一定也是通過“望氣”,然後再觀察,再交談,這才確定了這就是漢王劉邦所需要的大才。只是有時候,因為我們的眼界與知識的積累度不夠,不知道他是通過怎麼樣的標準答案去做參照罷了。

我們不能渺視古人的智慧,蕭何能名傳後世,並非無因!

歪眼小史工作室

文——千古


剛日讀史


西漢名將韓信,是個隋落成性者:‘’:乞食漂母,受辱胯下‘’,知韓信者,並非簫何,是張良修書推薦劉邦,參見劉邦時,自持才高,並未出視張良薦書,故劉邦見韓信,臉無氣色貌不楊,衣衫爛類,鼻踏嘴欠,很不受歡迎,即按排他在軍營中當了亇管理武器的倉管員,做了一段時間,覺得在此無益,月夜開溜。下人報給丞相簫何,才有京劇所演的簫何月夜追韓信,張良知息韓信出走,趕回漢中,才覺還好韓信未走,張問韓信我的薦書呢?韓信道出還給了張良並說:大丈夫何需他推薦。姑張良對劉邦說:信大才,你用他可安天下,劉邦向張良,現在我已得罪了韓信,他對我定有成見。張良對劉邦說:沒事你只要給足了他的面子,可以繼續和好。劉邦說:你敎我怎麼弄。張良對劉幫說:你在南門外搭一臺高三丈,請韓信高臺而坐,王上在臺下行三拜九叩首大禮。這就是韓信歷史上有名的登臺拜將。拜將結束,韓信下臺,再恭恭敬敬地行君臣大禮,這是釋疑了劉邦得罪韓信,向韓信的賠禮道歉,君拜臣的大禮,歷史上也只有漢高祖劉邦,能曲能升。

。這裡要聲明的知韓信者不是簫何也,是張良,而害韓信者到是簫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