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山元山寺

元山寺:位于陆丰市碣石镇北郊玄武山,南宋建炎元年(1127) 始建,明万历五年(1577) 扩建,历史悠久,文物荟萃,佛教信仰地位高,驰名海内外,是汕尾市的重点宗教活动场所,粤东影响较大的名刹。元山寺历代多次重修,至光绪六年(1880) 和光绪二十二年(1896) 二次进行大规模修葺,并定例每届十年为之重光。元山寺自明代至清代有僧人其中:海莲、定石、照宁、开悟、善原、衍庆、信光、定别、振昂、守珍、若临、信宽、信慧、光烈等禅师居此。新中国成立初至1966 年又有:应如、传文、瑞伏、如法、瑞宣、良臣、平泽、丰燕、丰城、传印、信邱、光普、平修、应皈、光圆、光礼、光灶等禅师先后居此。


  新中国成立初期,元山寺有常住僧人25 人。1959 年至1964 年,僧人释瑞伏、释光普曾多次代表佛教界出席陆丰县召开的统战会议和汕头地区佛教会议。这时期,不但宗教活动较为正常,僧人还能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办织布厂等),支持当地公益、福利事业的建设。1966 年至1976 年期间,僧人散出,停止了宗教活动。寺内珍贵文物被拆除、散失。元山寺被改为县干部疗养院和碣石造纸厂、鸟笼厂、工艺厂等。1969 年寺前的古戏台拆毁,次年除夕,福星垒塔受破坏,古迹面貌残缺不全。


  1978 年12 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落实宗教政策。在陆丰县委、县政府和碣石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设立修复元山寺机构,筹资修建,得到信教群众和港澳同胞、海外华侨的支持。1981 年重建福星垒塔、大戏台和修葺了殿堂、重塑佛像等。1983 年11 月8日,陆丰县人民政府颁布元山寺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 年7 月25 日,经惠阳地委统战部、惠阳行署宗教处批准为佛教开放寺庙。1986 年元山寺99 间殿堂按明清的规模和原貌修复落成。



  1986 年4 月16 日至17 日,陆丰县佛教协会成立大会在元山寺召开,会址设在该寺。当时,释新成大和尚任该寺方丈,光茂大师任首座,耀因大师任监院,光镇大师任知客,常住僧众15 人。1986 年4 月18 日,泰国泰华佛教善信联合会为元山寺赠送高3.3 米,宽1.5 米,重600 公斤的释迦牟尼佛铜像一尊,增进中泰佛教文化和友谊的交流。之后,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和虔诚人士赠送金漆木龛、铜制佛菩萨、神像和大铜香炉等法物。1989 年6 月29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元山寺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 年10 月,玄武山隆重举行庙会,参加的信众达50 多万人次。1996 年11 月24 日(农历十月十四日),玄武山元山寺隆重举行重光100 年庆典,启建普度大斋水陆法会,暨全寺佛像重光。法会由释新成大和尚、释明生法师主法,法僧共65 人。前来礼佛的信众达40 多万人次。1989 年,汕尾市宗教工作部门予以依法登记为宗教活动场所。1999 年9 月29 日,释新成大和尚赴京参加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和建国50 周年大庆、天安门阅兵典礼,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2000 年12 月,元山寺被陆丰市宗教部门评为“先进单位”,新成大和尚被评为“先进个人”。2001 年5 月,元山寺被汕尾市佛教协会授予“文明寺庵”。2001 年6 月25 日,国务院批准元山寺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 年、2004 年两次被省佛教协会评为“文明寺庵”。2006 年11 月25 日,隆重举行元山寺重光110 周年暨古卫城文化旅游艺术节典礼、启建水陆普渡大斋法会,法会由该寺方丈新成大和尚主法,参加法会的僧人100 名、信众达40 多万人次,碣石镇组织文娱活动队伍演出节目116 个,庄严雅致,热闹非常。



  元山寺现有僧人15 名,释新成、王德坤、释昌鸿、释昌厚等负责寺务工作。该寺僧众认真执行国家有关宪法、法律、法规、政策的规定,遵照《全国汉传佛教寺院共住规约通则》、《广东省佛教寺庵管理规定》、《汕尾市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暂行办法》,制订了学习、佛事活动、收徒挂单制度,财务和防火安全制度等各项制度,加强寺庵管理。在新成大和尚的带领下,热心支持社会公益福利事业,主要有:支持当地铺石路、水泥路等三处路段长2 公里,计款200 万元;支持当地建设自来水厂工程2000 万元;支持碣石镇的架设路灯及维修费800 万元;扶贫济困和支持学校、医院、灾区等200 多万元,合计达3200 万元。为旅游事业的发展,繁荣陆丰碣石的经济建设和公益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受到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好评。多年来,元山寺在旅游事业取得优异成绩,热情接待前来朝山拜佛的信众有欧美、东南亚等20 多个国家、地区的侨胞和港、澳、台同胞,以及国内各地信众,年均达100 多万人次。先后荣获“全省旅游优质服务先进单位”、“为广东旅游争光”等锦牌。

玄武山元山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