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结婚时,送亲有什么讲究?

沐叶学长




在不同地方,不管是送亲还是迎亲还有酒席都会有所差别。像我们县城那里,不同的镇上都有所不同呢。我就说一下我见过的一些送亲吧。

记得去参加一个朋友的婚礼,要求送亲的人加上新娘一般是9个或者11个,这样和男方接亲的人一样,就凑成双数了,寓意着好事成双,婚姻美满。



一般送亲的都是未婚的,也有的是已婚,不过伴娘一定是未婚的,而且离婚、丧偶、再婚的人是不可以去的。就比如有的地方去接亲,开主婚车的那个人一定是结果婚,而且有了儿女才可以,这样才有好姻缘。

有的地方是不允许姐姐送妹妹出嫁的,说是姐姐送妹妹,会穷一辈子的说法。



不过现在随着人们思想越来越开放,人们也没那么多的忌讳了。特别是女儿嫁得远,都是父母、朋友、亲戚一起送家,也不在乎多少人,而是一起到男方家去看看。现在我们那里嫁得远的都是这样,像我姐出嫁,嫁得比较远,我们娘家人就过那边送她出嫁,在以前女方家人是不可以送亲的。

总之不同地方,习俗也会有所不同,我见我们那里也没那么多讲究了。


壮乡小美


十里乡俗不同,在农村送亲讲究都不一样.亲身经历的事情告诉大家,事先说好不要闹出不愉快。

女儿是去年结的婚,我的婆家和娘家相距20多公里,送亲的讲究就不一样.婆家讲究女儿结婚这一天,伴娘,娘家哥都要用婆家的至亲,也就是老公兄弟的儿子和媳妇,压马娃必须是男孩,压马娃相当于城里的花童一角。女儿到了婆家要换的衣服用一个小皮箱装起来,拿这个箱子的必须是婆家兄弟的媳妇,就是大妈或者婶子.

而我们娘家提箱子的是新娘子的姑姑,这不我的妹妹把箱子给了女儿的姑姑,姑姑感觉不对再给大妈时人家就翻了脸,不提箱子.伴娘女儿叫的是我的侄女,压马娃是侄女的儿子,嫂子一脸的不高兴.

以前女儿结婚只有爸爸和亲戚去送亲,现在妈妈也可以去.

以前送亲只是重要的亲戚,像姑姑,姑父,姨姨,姨夫舅舅,舅妈是最重要的亲戚,现在是门口的人都去送亲.

好多风俗习惯不不好,但当下还是去不了,因为多少年了流传下来就是这样的.




距离再近风俗都不一样,喜欢的事情提前安排好,免得以后大家不高兴,你们那里的讲究是不是这样子?


黄晓红果果


农村结婚时,送亲有什么讲究?

结婚是一件非常喜庆的事,为了操办好婚礼,七大姑八大姨早早的就开始忙碌上了,为了让婚礼办的有面子,不违背婚俗,达到双方都满意,男女方提前半个月就开始沟通,特别是风俗的差异,得提前沟通好,否则闹出笑话来,场面就难堪了。

我的老家塞北坝下地区,在我看来,讲究很多,甚至三里五村,婚俗都不同。现以我为例,讲述一下我结婚时,女方送亲时的一些讲究:

送亲人员:

姑姑,舅舅可以送亲,姨姨绝对不可以,姨姨是可以娶亲的。

送亲人员必须成双成对,不能是单数,可能是一种美好寓意吧,具体无从考证,延续至今。

送亲人员背景不能太复杂,婚姻不顺,家中发生变故的都不能去送亲,也许是担心冲了喜吧。

送亲人员中,有一个人不能忽视,那就是押车的,押车人一般都是小孩,选择直系亲属的孩子,其实也是照顾一下自家人,因为押车是有红包要收的,而且金额比其他送亲人员要多。押车人还有一项特殊权利,男方不给红包,拒绝下车。


送亲车队人员安排:

新娘坐头车,手握苹果,押车人陪同,剩余车辆平均分配,不能空车。

路上遇到结婚的,属于新人遇新人,要往车外扔块红布,新人不能相见。

送亲需要准备的物品:

男方给女方下订的时候带的礼物(点心,白面,烟酒,猪肉)送亲的时候要往回返一半。

特别注意一点,男方送女方的酒,要单拿一瓶出来,把大葱绑在瓶子上,并且根部向上,女方往回返的时候,就需要把酒倒掉,换上水,大葱根部向下,寓意落地生根,早生贵子。猪肉需要返回一点,这叫离娘肉。


婚礼酒席现场:

女方送亲人员要单独安排一桌,最好是雅间,需要男方有分量的人陪同,安排好吃喝。如果当天回不去,还得安排好住宿。

男方管事的(我们称呼总管)需要安排好除现场以外的一切事宜。如果哪一点没做好,女方送亲人是会掀桌子的,当然了确实是有看不过眼的地方,一般情况不会,这几年随着时代发展,这些都慢慢取消了,不利于和谐。

酒席期间,送亲的都会收到一个红包,是男方准备的,由总管来发,金额不多,图个喜庆。收到红包的,要说吉利话,祝福语。


以上就是我结婚时,媳妇那边送亲的一些讲究,在现在看来,觉得不可思议,想想又觉得搞笑,其实古人留下来,后人就按着办了,其实都是一种美好的寓意。

我是“旗甲生态农庄”,欢迎点赞评论转发,一起学习。


旗甲生态农庄


农村结婚时,送亲有什么讲究?

在农村,结婚绝对算得上是家庭的大事,也是非常吉利的事情。关于农村的讲究非常多,大多数也都是讨个吉利,毕竟大喜的日子,谁会没事自讨不自在呢。在结婚礼仪之中,接亲和迎接一定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当然,十里十乡风,不同的地方风俗肯定差异很大,我就说说我们这里关于送亲的讲究。

1.接亲、送亲都是凌晨12点之后,我们俗称早亲。一般来说,在结婚前一天,新郎会带着运送彩礼的车辆提前去一次,下了彩礼之后返回。等到了晚饭之前,接亲队伍会再次过来,在女方家吃酒席,然后就在女方家等着,一直等到12点之后,才能迎接新娘回新郎家。接亲的队伍加上新娘和伴娘要是双数、车辆也要是双数。

2.送亲时,娘不送亲,姐不送亲,姨不送亲。在我们这里,女儿出嫁,亲妈、亲姐和姨娘都是不能送亲,有“娘送女,穷到底;姐送妹,穷三辈”、“姑不接,姨不送,姐送妹子,穷一辈子”的说法。这里面的讲究,主要就是讨吉利,“姐”同“借”、“姨”同“一”都是可能说二次婚的意思,故不送亲。所以,在送亲当天,有些母亲都是躲在房间偷偷哭,舍不得也不能送。当然,如果主家算出来,属相相冲的也是不能送亲的。

3.送亲时,由舅舅背上车,新娘全程不说话。在我们这里,一般结婚都是由舅舅来背,新娘脚不能沾地,这个和城市里面的由新郎背的风俗不太一致。同时,新娘出了房门不能说话,一直到了新郎家,掀了盖头才能说话,手里还会拿两个苹果寓意平平安安。

其他的,还有送亲之前,新娘需要洗脚,新郎穿鞋;接亲回去的路不能和来的路一样,这叫不走回头路;伴娘必须是未婚的姑娘等等。当然,无论是接亲还是送亲,都是程序很复杂和繁琐的,所以农村结婚最累的就是新郎,几乎结完婚身体都散架了。但是,无论哪种风俗,只要信者则有,不信者则无,信与不信都是讨个吉利。


指尖三农


中国地域辽阔,东西南北、各省各县之间,风俗习惯差异都很大,有的地方甚至是十里不同俗。

我老家那边讲究的最主要一点,是来去都要成双成对,即接亲来的人数要成双数,送亲去的人数也要成双数。至于具体多少个,主要是根据家庭实际情况和经济条件而定,总之是越多越隆重,也越有面子。

送亲的人员组成主要是:1. 新娘和伴娘;2. 伯父伯母(或叔叔婶婶,或者是其儿子儿媳,实在没有就是找本家的);3. 舅舅舅妈(或者其儿子儿媳,如果没有也是找其本家堂的);4. 姑姑姑父(或者其子女两人,也可不找);5. 姨爹姨妈(或者其子女两人,也可不找);6. 堂兄堂弟或表兄表弟两人以上(负责背运嫁妆,现在基本上都是装车运送,人数视情而定);7. 奏乐开道者两人(或以上);8. 其他亲朋好友(视情而定)。

其中奏乐开道者、驾驶员、或抬轿者、其他亲朋好友,不纳入正式送亲人员系列。另外,夫妻两人同送者(主要是叔伯和舅舅这边),如果成孤寡的则另请人代;如果家中近期内有丧事带孝者,也另找人代。

接亲者到达新娘家后,主家要给每个接亲的人发红包;送亲者在出门前,需给新郎新娘红包(伴娘和奏乐开道者除外);送亲者到达新郎家后,主家也会给每个人发红包。红包数额根据当地标准、家庭经济状况自行确定,但最低最低不会少于16元。

此外,我老家还讲究的是:乐器不用唢呐(唢呐只用于白喜),只用锣鼓和笙箫笛等;车子不用白车,一般是纯红黑的车,车上需挂红彩条。(图片源自网络,侵权告知必删)





WILLSON39


  1. 我就是一个农村的,很高兴和大家一起聊聊关于农村送亲这个问题,农村结婚是两种方式,一种是迎亲,另一种方式是送亲。农村很多都还保留着传统习俗,还是比较有讲究的,比如就有姑不接姨不送的说法,新郎方姑姑不接亲,新娘方姨不送亲。送亲要小,接亲要老,为什么要说送亲要小,主要还是考虑到有些人身体的原因不能够去送亲,比如说女方的姐姐不能送亲,父母不能送亲,毕竟女儿是泼出去的水了,是送不得的。
  2. 当然还有离婚,再婚,丧偶人士坚决不能去,因为觉得这样是不吉利的,这样的人会给新郎,新娘带来不好的运气,毕竟是结婚,所以说送亲要小,因为小的话就说明是未婚,这样正是送亲的首选,隆起是伴娘们都是未婚女,一句送亲要小就总结出来了送亲人群的特点了,还是非常有道理的。



皖豫刘娇


你好,我是湖南人,这边的送亲是所有的亲戚都去男方家,然后吃饭的时候要喝茶,喝完茶要给新郎新娘红包,然后回去的时候我们要给所有亲戚打发二百元红包


小糯米vlog


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风俗吧!我们这送亲必须是男性,自己的亲哥亲弟之类的,如果没有哥弟的也可以找跟自家最亲的堂哥堂弟表哥表弟的,一来显示对出嫁闺女的尊重,二来显示娘家有人,最关键的是送完亲男方得封一个大大的红包,之所以让最亲的人送,也有私心肥水不流外人田。


無語卻傾心


风俗不一样。不是每个地方都这样的。


小冬群


各地风俗不一样,有的地方说送出去的女儿,就像波出去的水,那个场面真真的好伤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