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後迴歸職場坐立不安?掌握“要事第一”的原則,助你高效辦事

疫情過後,大部分人已經迴歸職場,我也不例外。經過了一場意外的長假,整個工作習慣都被打亂了。如何重建工作秩序,成為當務之急。那麼,怎樣才能有序地工作、生活呢?通過閱讀《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我發現,只要把握好書中的一個習慣——要事第一,就可以做到。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是中國商界最經典、最著名的一部培訓教材,世界500強企業必備培訓課程之一,也是個人成長必備的一本實用工具書。

本書的作者史蒂芬.柯維擁有很多頭銜,他是美國學界的“思想家”,入選“影響美國曆史進程的25位人物”,是前美國總統克林頓的顧問,是世界著名的領導工作權威、家庭問題專家。

書中將七個習慣劃分為三個部分:個人領域的成功、公眾領域的成功、不斷更新的閉環。

疫情後迴歸職場坐立不安?掌握“要事第一”的原則,助你高效辦事

七個習慣模型

個人領域的成功是公眾領域成功的基礎,個人成長的原則包含積極主動、以終為始、要事第一。積極主動是個人願景的原則,以終為始是自我領導的原則,要事第一是自我管理的原則。

史蒂芬.柯維博士將時間的管理方式分為如下四個象限:

  • 第一象限:重要且緊迫的事情。比如迫在眉睫的危機,在限定時間內必須完成的任務等。
  • 第二象限:重要不緊迫的事情。比如預防性措施、明確新的發展機會、建立關係等。
  • 第三象限:不重要但緊迫的事情。比如接待訪客、做報告、參加某些會議等。
  • 第四象限:不重要不緊迫的事情。比如消磨時間的活動、某些信件、電話等。


疫情後迴歸職場坐立不安?掌握“要事第一”的原則,助你高效辦事

時間管理方式四象限


要事第一原則,是積極主動原則、以終為始原則的具體實踐,是個人成長領域部分最重要的原則,也是建立有序的工作、生活習慣的最有效的方法。只要按照“要事第一”的原則,按照三步走,建立有序的工作、生活習慣,並不是難事。我們一起來看看具體如何操作。

第一步,準確劃分事務所屬的象限,找出“要事”

哪個象限的事務是“要事”,很多人會毫不猶豫地選擇第一象限。

完成領導交代的任務、參加應酬、和同事聚餐……我們大部分人習慣於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我們認為的”重要且緊迫的事情上,然後把剩餘的一小部分精力,用在了第四象限的事務上,放鬆自己、逃避現實,比如追劇、打遊戲。

這樣選擇的結果是,大部分時間人被危機牽著鼻子走,精神狀態處於極端緊張中,精力都用來追趕時間的腳步,應付危機,收拾殘局。剩下的時間裡,極端放鬆的生活方式又導致僅有的可以管理的時間被浪費。

長此以往,這樣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將讓我們陷入低效率、無目的忙碌的惡性循環。實際上第一象限事務應當立即解決,並努力減少該象限的事務。

更常見的是以為自己在處理第一象限的事務,實際上是深陷於第三象限事務無法自拔的情況——接待訪客,接聽電話,參加各種可有可無的會議,做各種大同小異的報告。

還有這樣的人,把小部分的時間用在無法推脫的工作上,而把大部分時間都用在追劇、聊八卦上。這樣的人生,是極度不負責任的。

關於“要事”我曾聽說過這樣一個比喻,一個大瓶子,裡面放滿大石頭,滿了嗎?沒有,還可以再放進很多小石子。放進小石子,搖一搖,滿了嗎?沒有,還可以再撒進去一把沙子。

時間就是這樣擠擠總會有。但重點是什麼?重點是最先放進去的大石頭。我們應當明確地知道,其他象限的事務是小石子,是沙子,第二象限的事務,才是大石頭,才是我們所說的“要事”。

第二步,將重心轉移到第二象限事務上

按照史蒂芬.柯維的分類方法,想要成為一位高效能人士,首先應當避免自己的生活陷入到第三、第四象限事務中。無論緊迫與否,這兩個象限的事務都是不重要的,應該儘量不要把時間浪費在這些事務上面。比如聚會、追劇、閒聊這些事務,很多都是沒有必要的,人際關係也不是用這樣的方式維持的。

我們還應當減少花費在第一象限事務上的時間。第一象限的事務,在現實生活中數量並不多,而且大部分可以避免。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花更多的時間在第二象限事務上。

花時間在第二象限事務上,以減少第一象限事務。這有些令人費解,但事實顯而易見——大部分的第一象限重要且緊迫的事務,都是由第二象限重要不緊迫的事務不加控制,任其發展所導致的結果。

第二象限事務範圍很廣,包括自我提升、制定長期計劃、建立穩定的人際關係和家庭關係、各種預防措施等多個方面。有長期的願景、產出與產能平衡、有效減少危機事件,是第二象限事務的顯著特徵。

比如,鍛鍊身體,是屬於重要但不緊迫的事務,但長期不花費時間在這件事情上,它就很可能發展成第一象限的事務——身體素質變差,需要接受治療。


疫情後迴歸職場坐立不安?掌握“要事第一”的原則,助你高效辦事

練習瑜伽

再比如職場中,人到中年辛苦為公司賣命大半輩子,卻被公司無情辭退的事件屢見不鮮。為什麼一旦離開這份工作,就一下子失去收入來源,找不到生活的重心了?那隻能說明在走上社會後,你一直疏於“成長”,只把那份看似穩定的工作當做職業的全部,一旦失去它,就失去了和生活對抗的籌碼。

“成長”也屬於第二象限重要但不緊迫的事務,它應該是花費時間和精力,持續去做的。否則,總有一天,它就會變成第一象限的重要緊迫的事務。當我們習慣將目標或者計劃的重心放在第二象限事務上,很快便會看到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漸漸會步入正軌。

第三步,有效地管理工作和生活,並適時調整

史蒂芬.柯維在書中解釋道:

“以第二象限事務為生活中心的時間管理方法只有一個目標,那就是有效地管理生活。”


想要確保生活的中心在第二象限事務上,我們需要學會取捨。一個人的精力和時間是有限的,想要做好一些事情,就必須放棄另外一些。比如想要晚上坐下來好好看本書,那你得提前安排好家務和孩子,確保這段時間可以高效利用。

那麼,如何有效進行自我管理呢?確定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主要角色,是進行有效自我管理的比較好的切入點。

比如同事小劉,她是一個職場寶媽,在公司擔任財務部主管,業餘給一家雜誌社供稿。我們可以看到,她的主要角色有三個:

  • 一是母親,
  • 二是財務部門主管,
  • 三是業餘撰稿人。

母親的角色需要她花時間陪伴孩子、輔導作業。財務主管的角色需要她統籌每月工作,按時提交報表、彙報財務狀況。雜誌社需要她每週供稿兩篇,並每天閱讀增加輸入。在對自己的時間做出規劃前,小劉需要明確地知道自己未來的發展規劃,以及確保自己的分配方案能平衡人生的各個領域。

小劉可以制定一個長期的目標,並把這個長期目標細分到年,直至細分到每一週。以一週為單位,制定每週需要達成的目標清單。要注意的是,這些目標中必須包含第二象限事務,短期目標與長期目標必須相關聯。然後根據自己的工作方式和生活習慣,合理安排每個目標在具體的某一天需要佔用的時間。

要注意的是,以第二象限事務為重心的時間計劃,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及時進行調整。可以以一週或一個月為單位試行,再慢慢形成規律的。這樣的工作計劃,把第二象限的事務作為重心,兼顧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以角色為切入點逐一計劃,有效進行自我管理。

寫在最後

正如歌德所言“重要之事決不可受芝麻綠豆小事牽絆”放在了文章的開頭。要事第一的道理就和這句話一樣淺顯易懂,但要事第一的習慣,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

我們需要克服惰性,需要理清思路,需要把目光放得長遠看看未來,再收回來看看眼前每一天可做出的小小的改變。養成要事第一的習慣,對於建立有序的工作和生活,實在好處多多。現在就來試試看,把重要的事羅列在紙上,開始制定計劃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