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回归职场坐立不安?掌握“要事第一”的原则,助你高效办事

疫情过后,大部分人已经回归职场,我也不例外。经过了一场意外的长假,整个工作习惯都被打乱了。如何重建工作秩序,成为当务之急。那么,怎样才能有序地工作、生活呢?通过阅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我发现,只要把握好书中的一个习惯——要事第一,就可以做到。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是中国商界最经典、最著名的一部培训教材,世界500强企业必备培训课程之一,也是个人成长必备的一本实用工具书。

本书的作者史蒂芬.柯维拥有很多头衔,他是美国学界的“思想家”,入选“影响美国历史进程的25位人物”,是前美国总统克林顿的顾问,是世界著名的领导工作权威、家庭问题专家。

书中将七个习惯划分为三个部分:个人领域的成功、公众领域的成功、不断更新的闭环。

疫情后回归职场坐立不安?掌握“要事第一”的原则,助你高效办事

七个习惯模型

个人领域的成功是公众领域成功的基础,个人成长的原则包含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积极主动是个人愿景的原则,以终为始是自我领导的原则,要事第一是自我管理的原则。

史蒂芬.柯维博士将时间的管理方式分为如下四个象限:

  • 第一象限:重要且紧迫的事情。比如迫在眉睫的危机,在限定时间内必须完成的任务等。
  • 第二象限:重要不紧迫的事情。比如预防性措施、明确新的发展机会、建立关系等。
  • 第三象限:不重要但紧迫的事情。比如接待访客、做报告、参加某些会议等。
  • 第四象限:不重要不紧迫的事情。比如消磨时间的活动、某些信件、电话等。


疫情后回归职场坐立不安?掌握“要事第一”的原则,助你高效办事

时间管理方式四象限


要事第一原则,是积极主动原则、以终为始原则的具体实践,是个人成长领域部分最重要的原则,也是建立有序的工作、生活习惯的最有效的方法。只要按照“要事第一”的原则,按照三步走,建立有序的工作、生活习惯,并不是难事。我们一起来看看具体如何操作。

第一步,准确划分事务所属的象限,找出“要事”

哪个象限的事务是“要事”,很多人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第一象限。

完成领导交代的任务、参加应酬、和同事聚餐……我们大部分人习惯于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我们认为的”重要且紧迫的事情上,然后把剩余的一小部分精力,用在了第四象限的事务上,放松自己、逃避现实,比如追剧、打游戏。

这样选择的结果是,大部分时间人被危机牵着鼻子走,精神状态处于极端紧张中,精力都用来追赶时间的脚步,应付危机,收拾残局。剩下的时间里,极端放松的生活方式又导致仅有的可以管理的时间被浪费。

长此以往,这样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将让我们陷入低效率、无目的忙碌的恶性循环。实际上第一象限事务应当立即解决,并努力减少该象限的事务。

更常见的是以为自己在处理第一象限的事务,实际上是深陷于第三象限事务无法自拔的情况——接待访客,接听电话,参加各种可有可无的会议,做各种大同小异的报告。

还有这样的人,把小部分的时间用在无法推脱的工作上,而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追剧、聊八卦上。这样的人生,是极度不负责任的。

关于“要事”我曾听说过这样一个比喻,一个大瓶子,里面放满大石头,满了吗?没有,还可以再放进很多小石子。放进小石子,摇一摇,满了吗?没有,还可以再撒进去一把沙子。

时间就是这样挤挤总会有。但重点是什么?重点是最先放进去的大石头。我们应当明确地知道,其他象限的事务是小石子,是沙子,第二象限的事务,才是大石头,才是我们所说的“要事”。

第二步,将重心转移到第二象限事务上

按照史蒂芬.柯维的分类方法,想要成为一位高效能人士,首先应当避免自己的生活陷入到第三、第四象限事务中。无论紧迫与否,这两个象限的事务都是不重要的,应该尽量不要把时间浪费在这些事务上面。比如聚会、追剧、闲聊这些事务,很多都是没有必要的,人际关系也不是用这样的方式维持的。

我们还应当减少花费在第一象限事务上的时间。第一象限的事务,在现实生活中数量并不多,而且大部分可以避免。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花更多的时间在第二象限事务上。

花时间在第二象限事务上,以减少第一象限事务。这有些令人费解,但事实显而易见——大部分的第一象限重要且紧迫的事务,都是由第二象限重要不紧迫的事务不加控制,任其发展所导致的结果。

第二象限事务范围很广,包括自我提升、制定长期计划、建立稳定的人际关系和家庭关系、各种预防措施等多个方面。有长期的愿景、产出与产能平衡、有效减少危机事件,是第二象限事务的显著特征。

比如,锻炼身体,是属于重要但不紧迫的事务,但长期不花费时间在这件事情上,它就很可能发展成第一象限的事务——身体素质变差,需要接受治疗。


疫情后回归职场坐立不安?掌握“要事第一”的原则,助你高效办事

练习瑜伽

再比如职场中,人到中年辛苦为公司卖命大半辈子,却被公司无情辞退的事件屡见不鲜。为什么一旦离开这份工作,就一下子失去收入来源,找不到生活的重心了?那只能说明在走上社会后,你一直疏于“成长”,只把那份看似稳定的工作当做职业的全部,一旦失去它,就失去了和生活对抗的筹码。

“成长”也属于第二象限重要但不紧迫的事务,它应该是花费时间和精力,持续去做的。否则,总有一天,它就会变成第一象限的重要紧迫的事务。当我们习惯将目标或者计划的重心放在第二象限事务上,很快便会看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渐渐会步入正轨。

第三步,有效地管理工作和生活,并适时调整

史蒂芬.柯维在书中解释道:

“以第二象限事务为生活中心的时间管理方法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有效地管理生活。”


想要确保生活的中心在第二象限事务上,我们需要学会取舍。一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想要做好一些事情,就必须放弃另外一些。比如想要晚上坐下来好好看本书,那你得提前安排好家务和孩子,确保这段时间可以高效利用。

那么,如何有效进行自我管理呢?确定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主要角色,是进行有效自我管理的比较好的切入点。

比如同事小刘,她是一个职场宝妈,在公司担任财务部主管,业余给一家杂志社供稿。我们可以看到,她的主要角色有三个:

  • 一是母亲,
  • 二是财务部门主管,
  • 三是业余撰稿人。

母亲的角色需要她花时间陪伴孩子、辅导作业。财务主管的角色需要她统筹每月工作,按时提交报表、汇报财务状况。杂志社需要她每周供稿两篇,并每天阅读增加输入。在对自己的时间做出规划前,小刘需要明确地知道自己未来的发展规划,以及确保自己的分配方案能平衡人生的各个领域。

小刘可以制定一个长期的目标,并把这个长期目标细分到年,直至细分到每一周。以一周为单位,制定每周需要达成的目标清单。要注意的是,这些目标中必须包含第二象限事务,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必须相关联。然后根据自己的工作方式和生活习惯,合理安排每个目标在具体的某一天需要占用的时间。

要注意的是,以第二象限事务为重心的时间计划,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可以以一周或一个月为单位试行,再慢慢形成规律的。这样的工作计划,把第二象限的事务作为重心,兼顾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以角色为切入点逐一计划,有效进行自我管理。

写在最后

正如歌德所言“重要之事决不可受芝麻绿豆小事牵绊”放在了文章的开头。要事第一的道理就和这句话一样浅显易懂,但要事第一的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

我们需要克服惰性,需要理清思路,需要把目光放得长远看看未来,再收回来看看眼前每一天可做出的小小的改变。养成要事第一的习惯,对于建立有序的工作和生活,实在好处多多。现在就来试试看,把重要的事罗列在纸上,开始制定计划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