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县城任教三十余年的老师,该不该直接晋级高级职称?

青阳居士200


目前中级、初级教师往往干着学校最难、最重的工作,但收入只有副高教师的三分之二。如今高级评审之难难如上青天,不少老师已觉得此生无望,打算做一辈子“老中医(老中一)”了。在这种情况下,初级、中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难免会受到影响。

取消中级、副高评审后,按岗位分配收入。干得多,干得好,收入就高。当然,教育领域的“干得是否好”的评价非常复杂。但再复杂,也能拿出相对科学的评价方案,总比按职称定工资更接近“优劳优得”的分配原则。关于“干得是否好”的评价方案,我们还可以向比较成熟的私立学校学习。当然,为了鼓励长期从教和对老教师的尊重,教龄工资也将纳入工资制度。老汪认为,教龄每增加一年,教龄工资每月增加100元比较合适。


今天空气流通畅


河南职称最新消息:在乡村工作的老师,如果满三十年,离退休不足五年的一线教师,可以直接晋升小学高级,但这里就不包括县城。

那么县城老师任教三十年,该不该直接晋升高级职称呢?个人认为,完全应该。

第一:县城老师工作量最大。

乡下学生少(这是公认的吧),学校管理相对也较松散,老师们压力都不太大;

市里一般都是标准班,但我们这县城现在平均每班70人左右,各种考核还多,老师们压力也大。

第二:县城老师工资最低。

工资比不上乡下,因为没有乡村补贴,也比不过市里,因为县财政没钱,有些项目没发。

以我县为例,同等级别的老师,比乡下每月少700元左右,比市里少快2000元。

县城老师可以说是现在最憋屈的一个群体了。

以我校为例,40岁以上的老师没评上小学高级的快占一半,有的快退休了还没评上。除了自身原因,指标少,荣誉证书难弄也是一个主要因素。

比如:县城老师评高级必须要有个市级表彰,我们学校100多教师,每年市里最多给一个名额,有时还没有,就算一个一个挨,也得一百多年吧。

还有优质课,也是评职称的必备条件,我们这么大一个学校基本也是一个名额,而且市里并不是每年都有优质课大赛,有时两三年才举办一次,普通老师怎么可能有机会?领导还排不完呢?


县城是个极尴尬的位置,县城老师更是。国家把他们归为城市,但各方面待遇却比乡下还差。因为大部分县财政都不太好,基本工资不拖欠就不错了。其他的能不发的都不发,很简单,因为没钱。

县城教育实际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这些年,乡下孩子的大量涌入,导致县城各学校严重超员,老师们比任何时期都更辛苦。我们这里最多的时候每班超过100人,大家可想而知老师们的辛苦!

职称是个让所有老师提起都无比难过的话题。很多人不赞成老师自然晋级,但公务员自然晋级却无人质疑,怕老师们混日子,难道就不怕公务员混日子?

职称能取消的话就取消吧,实在不能取消就借鉴下公务员吧,自然晋升,别折磨老师们了!

大家同意吗?


人生如梦LLH


我是一所县城周边学校的老师,我们那里地处周边,离县城很近,属于农村学校。工作20多年,前两年才评上一级职称。



1.农村学校教龄满30年,并符合一定条件时,可以晋升上一级职称。

这两年我们这里有一个新的规定。那就是老师如果在农村工作累积满30年,并且当时依然坚持在农村工作,上一堂优质课,发表一篇论文,有一个年度考核优秀,就可以自然晋升上一级职称。

但是目前这个优惠政策只是针对农村学校的老师。这个政策只是说可以晋升上一级职称,并没有说直接评高级职称。

2.在县城学学校工作的老师工龄满30年该不该评高级职称呢?

站在我的立场上,老师只要工作满30年都应该晋升高级职称。不管是在农村学校还是在县城学校,都为教育事业付出了那么多年的努力。

不管是农村学校还是县城学校,就目前的教育形式来说,压力都是比较大的。因为我们这里所有的学校在毕业考试时都得排名次,即使是农村家长,也越来越重视教育。

3.不管怎么说,老师都是比较辛苦的职业,职称应该更倾向于在偏远地区为教育事业作出贡献的人。

我不否认县城里的老师很辛苦,但是农村学校的老师也好不了哪里去。首先孩子的基础就差了一大截。农村学校的孩子几乎是老师一个人教出来的(除非孩子不是留守儿童,有爸爸妈妈陪在身边要好一些,家长们能够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配合孩子养成学习习惯就不错了)而县城的老师就不一样了,有的孩子上培训机构,大部分家长的辅导是比较到位的,县城学校的资源比农村学校丰富的多,有的孩子真的是见多识广,写起作文来洋洋洒洒,这在农村学校是望尘莫及的。

其次为了教育的均衡发展,教育主管部门对农村学校的监管也比较到位,各项检查不会比农县城学校少太多。

最后,不得不承认县城学校的条比农村学校要好得多,不管是交通,还是教育投入、设施、校舍等各个方面都比农村学校要好。

结束语:不管学校的地理位置在哪里,一个人30年的青春岁月都献给了教育事业,等到快要退休时都应该能评上职称,给老师一些希望,给教育一些希望。只有这样才能有更多的新鲜血液吸收,能吸纳更多的


优秀人才来当老师。


语文教育杨柳依依


县城的30年,非农村的30年!有时候真的没有办法说!

先看看今年安徽的公办中小学教师晋级的通知:

通知中明确提出“在乡村任教”,同时,还必须是“连续”任教,而且,要“满30年”,还有就是必须“仍在乡村学校任教”的教师

才能获得“可不占岗位结构比例,评聘相应教师职务”。言下之意就是说,只有农村教师,在满足以上条件,特别是任教满30年的情况下,才有不受岗位结构比例限制参与职评的机会。无论是晋哪一级职务,都是这样的规定。

在这个通知中,并没有提到县城任教满30年的教师能不能像农村教师那样晋级,因此可以说,县城的不能如此晋更高一级职务。这个职评办法已经在河南、山东、福建、甘肃和安徽实行了,都没有提到县城的教师如此晋级的说法。

那么,为什么县城里这样的教师不能如此晋级呢?

我认为,最大的原因可能就是因为县城这些在县城里任教。

  • 县城不是农村;
  • 县城学校条件好,农村学校条件差;
  • 县城工作30余年不如农村的30余年,县城的教师好像就是在享福,农村的不行;
  • 农村教师的工作量大于县城的。县城教师一人一门课,农村的一人几门课;

以上这些可能就是县城教师没有办法享受这种晋级的原因。

不过,随着某种弱化职称的现象不断增加,我想,再等等看,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县城教师也有可能会实行这种职评新政。

县城教师任教30余年,不能直接晋级更高一级职务的现象,或许就是因为这个30年不相同!

但是,其实都是30年的工作,哪里又有什么不一样的呢?我觉得,应该放开职评的大门,让有能力水平的教师都能够职评的希望!


中小学教育者


在县城任教30余年的老师,可以直接向上晋升一级职称,但不能直接晋升正高级。

有的老师在城里任教30年,目前还是初级职称,如果不想办法解决这小部分老师的职称,可能到他们退休的时候还是初级职称,这或许算个别老师的悲哀吧。个人认为,对于这部分老师,当他们在教学一线工作满30年时,可以直接晋升为中级职称。如果中级职称的老师在城里学校任教满30年,也可以直接晋升为高级职称。


像这样的政策在某些农村地区已经实行好几年了,而县城学校的老师目前还没有这项政策。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在2019年又进行了教育体制改革,对符合退休条件的老师实行退出机制,为了解决农村地区教师的福利和职称,对农村地区教师津补贴最高达到每月2000元。更令人振奋的是,在农村中小学连续工作满15年、25年的老师,不设门槛和职位数,直接晋升中、高级职称。解决老师评职称的后顾之忧,实现教师队伍的稳定。

县城学校的某些老师在夹缝中生存,我的一位高中同学,大学毕业后直接分到县城某学校任教小学数学,前几年错过了评职称的最好机遇,到现在任教都满20年了,目前还是初级职称。近年来,县城学校老师评职称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但教育教学业绩要好,而且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条件,这个条件就是必须要到农村学校支教一年以上,但自己学校的本职工作不能丢,到农村学校支教的课时也有要求,文件规定,要达到每周六节课以上,坚决逗硬考勤。

城里老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并不是形式,而是实实在在要给学生上一年的课,县城学校老师感到这个条件太苛刻,有的老师放弃评职称。所以会出现在县城学校任教20年还是初级的情况。

对于县城学校老师的职称,也可以适当放宽,对于教龄满30年的老师,可以向上晋升一级职称。大家觉得这个意见如何呢?


Lance课堂


如果真有这样的政策,我当然得举双手赞同和支持。

一个老师的职教生涯里能有几个30年?

教龄30年的老师,基本上都是50岁开外的人了,大半辈子的青春和时间,都奉献给了教育和学生。30年教龄理应直接近期高级教师职称。



但问题是,就目前而言这还只是一个愿望和理想而已。

一来晋级高级教师的名额受到了严格的控制和限制,晋级的难度和竞争的惨苦和激烈,我想大部分老师都深有体会。

让年满30年教龄的老师直接晋级高级教师职称,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政策,当然期盼以后会有。

二来大批处在乡镇,农村和偏远地区的教师,尚没有享受30年教龄可以直接晋级高级教师的待遇,怎么可能直接把这样的待遇给县城任教的教师呢?



即使真有这样的政策,那都优先考虑的是乡镇、农村和偏远地区教师,然后才是县城人教年满30年教练的老师。

不管是在县城任教,还是在乡镇农村任教,年满30年教龄的老师,他们把大半辈子的时间,精力和智慧都给了教育,现在基本上已是年过50多岁的人了,为教育奉献了几十年,应当受到相应的待遇和政策。但理想归理想,希望归希望,现实还是现实。

就目前而言,估计这一政策还很难落到实处。如果这一政策真的能够落实,我希望县城任教年满30年的教师能够享受到这个政策,直接晋级高级教师。


教育探微


不管在哪里任教,30年以上教龄直接晋升高级教师,我觉得于情于理都不为过。毕竟他们把自己的青春都奉献给了三尺讲台,奉献给祖国的教育事业。一个人能在一个平凡的岗位坚守30年,默默无闻,安贫乐道,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安殷河


看到题主所说。在县城任教30多年。该不该直接晋升高级职称?从内心讲,我认为应该晋升。



关于教师从教满30年晋升高级职称,这样的事情,在这一两年被各大媒体报道,具体各地没有落地实施的具体政策。我所在地区对于在县城学校任教的老师,晋升职称时,必须有在农村从教或者支教的经历。

如果没有这样的经历,是不予晋升职称的。所以很多同行为了晋升职称,不得已才去农村交流或者支教一年。在这交流或支教的时间里,很多老师都是被迫来的。



大多数人是奔着晋升职称的目的去支教交流,这一年,大多数人这一年是人在曹营心在汉,赶快盼着支教结束,回去以后就有机会晋升职称。

所以关于题主所说,自己在县城任教30年,能否直接晋升一级职称?你可以向当地的主管部门去咨询详细的政策,现在各地教师职称的政策不大一样。



结束语:对于职称改革方向,我更赞同的是,破格晋升与自然晋升相结合。减少职称晋升过程中,诸多人为因素的干扰,让职称晋升通道畅通,老师们不再受各项指标的限制,让职称能充分体现一个教师个人业务能力的高与低。


汇智坊


个人感情上举双手赞成,优待教师使教师成为人人向往、社会尊崇的职业,怎么奖励晋升都不过分。社会要发展,经济要进步,重视教育是基础,树立尊重教师的导向是手段。这是好事,但实际上实现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关于教师任职达一定年限自然晋升高级职称的争论由来已久。很多人特别是教育行业的一直呼吁尽快出台政策,然而这么多年下来,始终不见有下文,可见上层对此是持审慎的态度的。目前,根据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各地对职称晋升有倾斜政策的主要集中在农村。像青海、黑龙江、湖北等省市自治区都出台了政策,允许在农村边远地区从教那么二十年或三十年以上的教师,符合条件的可以申报高级职称,不受比例、名额限制。这也是目前教师队伍中唯一可以实现“自然晋升”高级职称的群体。

国家之所以要向农村教师倾斜政策,主要是考虑到现在农村教师和资源的匮乏,城乡教育资源极度不平衡,为了吸引更多优秀教师到农村支教、从教,不得已出台的措施。但从运行情况来看,实际操作效果并不明显。首先,很难有教师愿意在农村待上二三十年,或者在农村累计从教这么长时间,基本上有本事有能力的教师很多中期就想办法调离了,因此并没有多少教师能够享受到这个待遇,这个政策某种程度来说实际就是一句空话。其次,城市教育、医疗、生活等各方面的便利优势太大,很多教师在城市从教,享受到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不是农村能比的,没有人会为了所谓的职称而牺牲现有生活而不顾。况且,除了工资待遇之外,城市教师其他随便搞点比如办补习班,都可以赚到钱这些都不是农村教师能比的。

农村教师都很难实现职称自然晋升,你觉得城市教师会有多大几率?


80后小公


从情理上说,在一线工作三十多年的教师,人生的黄金岁月都献给了教育事业,应该顺理成章地晋升高级教师。

但现实情况并不是这样,中学高级职有许多硬性条件,如要有两篇以上发表的教学论文、参加过市级以上课题研究、五年内年度考核两次得优、理论考试C级以上等,有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还添加了一些硬性条件,如参加教学微视频制作,要有获得两个以上A等级的视频。条条杠杠,如果平时不积极准备,注重资料收集,很难达到评审条件。

高级教师名额也是严格把控的,现在基本是有多少高级教师退休,就有多少名额。一般学校符合申报条件的有四五十人,但名额却只有三五个,十分之一还不到。“僧多粥少”的现状,让许多老师望“高”兴叹,一次次错过,让不少老师工作了二三十年,还未评上高级职称。

人多名额少带来的是竞争越来越激烈,大部分学校采取量化打分的方式,把论文、课题研究、表彰、公开课等项目分值化,不同级别分值不同,时间久远的论文、表彰等不列入记分。年龄大的教师就会失去优势,综合得分竞争不过年轻人,最终还是与高级职称失之交臂。

建议政府着手研究中学职称制度改革,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从有利于教师发展的角度,完善中学职称制度,特别关注教龄长教师,向农村教师倾斜,让职称成为激励教师的手段,推动教育事业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