窄门生存: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4·2)

《里仁篇》4.1指出仁学的两个特点,一是具有群体性倾向的应对大变动社会挑战的生存之道,二是它是一个选择的智慧,大变动社会充满了危机、挑战和机遇,先天因素无法应对,后天好学能够改变命运,因此,仁学是改造观念,选择再造的过程,“人能宏道,而非道宏人”。而仁学的选择,根本思路是是以美德促进内在自主人格的成长,以此来应对大变动社会的挑战,不依附于外在的权力、财富、势力,因此,初期穷困,或是长期困顿可能是选择仁学不可回避的问题,正如孟子所讲,“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因此,仁学需要智慧的支持,否则难以度过这“黑暗时光”,这正所谓“知者利仁”。

窄门生存: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4·2)

4·2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参考译文」孔子说:“没有仁义之人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中,也不能长久地处在快乐之中。仁者能够安于仁道,而智者则是有利于仁学的掌握和践行。”

窄门生存: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4·2)

此章进一步反映仁在应对大变动社会挑战中的重要性,是对上句“里仁为美”的深入。如果将自身形容成变动社会中的一条小船,那么,仁就是压舱石,保证小船的方向和行驶安全,不至于被变动社会的风浪掀翻,或是迷失于茫茫的黑暗之中。尤其是仁学选择了以美德立世,则在礼崩乐坏中,显得非常特立独行,而且,遵循美德会极大地增加生存成本,使得原本可以简单应对的问题变得复杂。

窄门生存: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4·2)

此章选取了“约”(贫困)和“乐”(快乐)两种相对的情形,在面对这样两种高低有别的情形时,只有仁者才不会被外在环境所左右。而在变动社会中,这种外在环境的巨大变动是经常发生的,如果没有恒定之心和应对策略,要应对变动社会的挑战几乎是不可能。若是一个人是“不仁者”,缺失精神信念的支持,将会在贫困中困顿,在安乐中失去自我,迷失方向。

窄门生存: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4·2)

正如《卫灵公篇》中所言,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没有强大的内在自主人格的支持,自我放纵是必然的结论。无论外境之约与乐,苟其心不仁,终不可以久安。不仁之人,失其本心,久约必滥,久乐必淫,必然困顿于变动社会之中。仁是内心的力量和美德,只有拥有了仁,坚定了信念,有了精神层面的支撑,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更好的面对和处理各种情形,在约中不滥、在乐中不淫。

窄门生存: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4·2)

但是,人为肉体之躯,有着七情六欲,以自然之身来对抗汹涌的礼崩乐坏带来的挑战,世间皆不尊德、循礼,而独独仁学实践者要如此,世人皆醉,我独醒,这种状态只能维持一时,不可持久,久而久之,必然是自我疯狂。因此,仁学既然提出要以美德,以循礼来作为处世之道,应世法则,那么,如何解决由此带来的高昂的生存成本,就是仁学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

窄门生存: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4·2)

若是久处在贫困中,穷途末路,久而久之,必斯滥为盗。要做到“贫贱不能移”,仁是重要支撑,只有爱过仁义训练者,具有仁义之人才能在贫困的情形中不至于被击垮,不丧失信心,清醒地认识并能分析当下困境,寻找出路和突破口,而不是颓然被消磨殆尽在困顿之中,甚至做出不仁不义之事。

窄门生存: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4·2)

因此,仁学的中心不在于德与礼,这些都不需要仁学来解决,以前的文明传统业已解决了,问题是如何在乱世之中,在礼乐崩坏之下还要尊德循礼,这才是仁学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将仁学称为大变动社会的生存之道,才是最贴切的。

窄门生存: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4·2)

没有经过仁德训练的人在贫困之中动歪念,在物质基础丧失的情况下意志脆弱,“社会对我不公,我为何义对社会?”的想法会油然而生,铤而走险、选择不仁不义的做法去缓解时下的困苦似乎更为容易。在变动社会下,思想极易偏激。同样,久处于乐与安乐之中必为骄溢,“富贵不能淫”,富贵之下还能保持奋斗不己的心极为不易,小的安乐消弥人志,大的安乐使人易骄奢淫逸、荒淫无度。“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正是这种状态的反应。

窄门生存: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4·2)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是在强调了仁的重要性后阐述仁的自然状态,以及智与仁两者之间的关系。前者仁者安仁,仁人是安于仁道的,北宋谢良佐认为“仁者心无内外远近精粗之间,非有所存而自不亡,非有所理而自不乱,如目视而耳听,手持而足行也。”体现的是仁者能够利用外界的各种条件,包括贫困和安乐而达到仁。

窄门生存: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4·2)

谢良佐著有《论语说》,在其序中指出,自秦、汉以来,开门教授《论语》者,不过是分章析句而已。既不知读其书,也不知圣人心。虽欲读之,也不得要领。圣人辞近指远,辞有尽而微旨无穷。同声然后相应,同气然后相求。只有使“本真”的心恢复,才可深懂《论语》的微旨,受到启发。

窄门生存: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4·2)

知者利仁,知通“智”,强调仁的理解和实践需要运用智慧。智慧让人可以深刻地理解人、事、物、社会、宇宙、现状、过去、将来,拥有思考、分析、探求真理的能力。此处利仁不同于安仁,“利”隐含了一种主动的意思,要对利害大小和利害关系有所认知。变动社会之下,社会呈非理性态势,近期的利益和长期的发展发生严重地冲突,如《浮士德》中出卖灵魂换取短期荣华富贵者成为主流,如何在变动社会中取道为仁,需要有生存的智慧。

窄门生存: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4·2)

“惟仁者则安其仁而无适不然,知者则利于仁而不易所守,盖虽深浅之不同,然皆非外物所能夺矣”,虽然说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却非易事。此处只是仁学概说,往下再一一展开。这一句是对里仁为美更进一步的解读,论证仁对人的重要性,阐述仁本身的整体性,以及点出需要用智慧去追求仁的实现,呼应上文的“择仁处而居”的主动性。

窄门生存: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4·2)

此章只是点明了仁学的功效,能够久处约、长外乐,但是,这种大变动社会的压力并非简单地对抗,而是需要智慧的加持,即需要有方法、策略、步骤,而非简单的信心的展示。具体的方法则需要在本篇的下面诸章中一一展示。

窄门生存: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4·2)

用仁学来解释经典,可以填补《论语》篇章间的空隙,让我们了解到完整的仁学,同时也能够见识到仁学的强大解释力,同时,也可以丰富仁学的内涵。如果需要进一步了解仁学的内涵,敬请加入视频慕课《论语启蒙:论语的法典化解读》,或参考《仁者无敌:仁的力量——大变动社会的生存之道》(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