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老昆明的十三坡(之一)沈官坡、北仓坡

老昆明的记忆中有那么一首童谣:

  

沈官坡上崴着脚(jio),中和巷首擦点药(yo)。

  圆通山被老虎追,急了跳进八大河(huo)。

  东寺街(gai),西寺巷,茅厕拐拐小楼上。

  先生坡,贡院坡,拐个弯弯逼死坡

看了童谣中这些怪怪的地名,你是不是觉得老昆明的地名戏精又无厘头,的确不可捉摸。

昆明城有悠久的历史,昆明的街道自然也有满满的历史气息。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昆明的十三坡:旧时的昆明以坡为街名的有13处,分别是:沈官坡、北仓坡、西仓坡、学院坡、贡院坡、逼死坡、荩忠寺坡、永宁宫坡、先生坡、丁字坡、牛角坡、小吉坡、熟皮坡。

第一坡:沈官坡

沈官坡,即是和历史名人沈万三有关的地名。沈官坡,建有清代石屏会馆,现中和巷原石屏会馆下到昆明翠湖南路一段。当时沐英主政云南,沐英和万三是好朋友,万三入滇后得到沐英极好的照顾。沈万三连同家眷来到昆明后,在黔宁王沐英接待照应下,将他安置于其别墅附近。即靠近翠湖洗马河南岸,也就是原先的武成路中和巷的北段,即桑梓巷口至翠湖南路。昆明人为了纪念沈万三,将其居住过的地方称为“沈官坡”。

沈万三后来到大理,并与张三丰相遇。沈万三遇赦后回到昆明,隐居于西山太华寺,号“西山逸叟”。

说说老昆明的十三坡(之一)沈官坡、北仓坡

石屏会馆,现在已开发为一家特色餐厅,内有袁嘉谷照片和手迹

说说老昆明的十三坡(之一)沈官坡、北仓坡

石屏会馆下到昆明翠湖南路一段就是沈官坡

  石屏会馆为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由当时石屏在昆明的行商者和学生倡议,石屏在昆同乡会发动社会各界人士捐资,由云南唯一状元袁嘉谷先生(石屏人)和知名人士张芷江先生(当时名士)直接组织重建,主要目的是照顾石屏在昆明读书的无住房学生和旅游、行商之人住宿及商贸集会。2004年重新修建后,会馆出租给一企业办起了餐馆,出租期限为18年,2010年6月14日由于厨房起火引发火灾。


说说老昆明的十三坡(之一)沈官坡、北仓坡


说说老昆明的十三坡(之一)沈官坡、北仓坡

沈官坡


说说老昆明的十三坡(之一)沈官坡、北仓坡


第二坡:北仓坡

说说老昆明的十三坡(之一)沈官坡、北仓坡

地近北城门称北仓

现北门街中段通圆通山麓螺翠山庄一条巷

西起北门中街,长2380米,混凝土路面。清雍正年间(1723-1735年),清雍正年间,北段坡头建起粮仓,名小惠仓。清光绪五年(1879年)重修,因地近北城门,俗称北仓,坡名即以仓得名。北仓坡坡脚的北门书屋,为中式两层砖木结构屋子,1942年李公朴先生迁居于此,楼上两间为卧室和书房,楼下两间临街铺面开设书店,取名北门书屋。在昆明经销三联书店、华侨书店、上海图书杂志公司等出版的进步文化书刊。1946年李公朴闻一多相继被害后,书屋被迫关闭,今房屋基本保持原貌。

北仓坡紧靠四川会馆的一号门牌是郑庄,是民族资本家郑一斋先生的住宅。当年郑受抗日战争的影响,结交了不少民主人士和**员,资助过创办北门书屋。北仓坡六号靠街的南边,门上挂大理石牌“螺翠山庄”四个大字,是曾参加过光复云南之役张维翰的宅第。

北仓坡二号曾是一家养有几头奶牛的个体户,人称牛奶场。三号是很像寺庙的易门会馆,房舍较多,一共三进,依山而建,一层比一层高。四号写有“延庆禅院”,字迹模糊,人称延庆庵。在清代光绪年间的地图上,这里是延庆寺,范围比庵大。

说说老昆明的十三坡(之一)沈官坡、北仓坡

北门书屋旧址


说说老昆明的十三坡(之一)沈官坡、北仓坡

北仓坡


说说老昆明的十三坡(之一)沈官坡、北仓坡

北仓坡


说说老昆明的十三坡(之一)沈官坡、北仓坡

北仓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