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驾崩后,嘉庆如何环环相扣,在十五天时间里扳倒和珅?

用户67236050


和珅平日里非常会做人,也非常会讨上司乾隆的欢心。

正因为这方面异于常人的特长,他从最初的一个小侍卫成长为了乾隆皇帝最信任的心腹大臣,在权势最巅峰的时候,他曾获封了一等忠襄公的爵位,同时担任了领班军机大臣、内阁首席大学士、吏部尚书、内务府总管、九门提督、领侍卫内大臣等重要官职。


在他掌握着如此重大权势的同时,他一刻也没有停歇下来,掌权的多年时间中从朝野捞足了天价资产。

这些资产,他贡献了一部分给乾隆皇帝吃喝玩乐使用,其余的,则全部充进了自己的腰包中。

根据嘉庆皇帝掌权后对和珅的抄家清查统计,和珅的总资产达到了8亿两白银的恐怖地步,而乾隆年间一年的国库税收也才几千万两白银,可见和珅当年贪污的疯狂。


不过和珅虽然非常会做人、非常会讨乾隆皇帝的欢心,但是他在有一个方面却做得太过超越底线、惹怒了乾隆皇帝的继位者嘉庆皇帝,由此为他自己的身死家破埋下了伏笔。

和珅得罪嘉庆皇帝

在乾隆晚年的时候,乾隆为了不打破康熙皇帝在位时长的记录,专门在自己去世前三年把位置交给了他的儿子嘉庆。

在嘉庆皇帝继位后,朝廷中的大部分权势虽然仍把握在乾隆皇帝手中,但是已经接任皇帝位置的嘉庆却同样拥有着别人无可匹敌的地位,是真正的九五之尊。


而在这个过程中,和珅十分不知好歹,仗着乾隆皇帝对自己的宠爱,做出了一些得罪嘉庆皇帝的事情。

在嘉庆皇帝继位第一年,和珅就因为嘉庆的老师为嘉庆当上皇帝进行庆贺而到乾隆面前告了嘉庆的老师一状。

这件事情,首先让嘉庆皇帝在心底下记恨起了和珅。

后来,当嘉庆皇帝想调遣他的老师从外地回到朝堂中掌握大权的时候,和珅更是在其中进行阻挠、破坏了嘉庆皇帝的计划。


这样的事情,我觉得就算是我们这样的普通人都无法咽下这口气来,更不用说嘉庆皇帝这个已经登上皇位的权势巅峰者了。

在当时,嘉庆皇帝可能恨不得当场生撕了和珅,只不过碍于乾隆皇帝还活着,没有立即动手罢了。

一直到乾隆皇帝驾崩,嘉庆皇帝才忍不住动了手。

只是当时他怕遭受到和珅势力的反扑,所以并没有采用雷霆手段立即铲除和珅,而是在做了一步步的准备之后,才对和珅出了手。

嘉庆皇帝扳倒和珅的全过程

在乾隆皇帝去世的第一天,嘉庆皇帝做的准备是让和珅和另一位亲王主持办理乾隆皇帝的丧事,想借此安稳住和珅的情绪,误导他让他觉得自己不会对其进行报复。

在第二天,嘉庆皇帝的准备再度往前逼近一步,以为乾隆皇帝守灵、尽忠的借口把和珅以及他的同党福长安软禁在了灵堂中,彻底断绝了和珅反扑的可能。

而在第三天,嘉庆皇帝把自己对和珅的真实态度表露了出来,让手下的官员们对和珅进行攻击、网罗了和珅的种种罪名,为后来给和珅定罪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第六天,嘉庆皇帝开始对军机处的权力下手,把军机处这个和珅大本营的所有权力都抓到了自己手中,并让几位自己信任的亲王、郡王帮自己掌控起了这些权力。

正是在保障了权力安稳之后,嘉庆皇帝才敢在第七天时对和珅展开雷霆手段,在那天里,他让人剥夺了和珅的所有崇高职务、把和珅关到了牢里,并命人对其进行了抄家。

在第八天,收集了足够证据的嘉庆皇帝公开宣判了和珅的罪名,把和珅曾经做过的事情明明白白展现在了百姓们的眼前。

在这一天里,嘉庆曾有意纵容大臣们为和珅辩解,以此辨别谁是和珅的死忠,不过大臣们都是聪明人,没敢在这雷霆爆发之际挑战嘉庆皇帝的威严。

而在罪名彻底确定下来后,和珅又被关了几天,一直到乾隆去世第十五天,才在嘉庆皇帝的命令下于牢房中上吊自杀了。


在这个整个过程中,和珅根本就没有丝毫反抗之力,纵然他在乾隆年间权势滔天、富可敌国,在森严的皇权面前,也终究是幻影泡沫不值得一提,说到这里,我们也不得不感叹和珅晚年的老糊涂,面对着未来的上司,竟然会挑衅到如此地步,不是作死又是什么?


孤客生


嘉庆皇帝,全名爱新觉罗•顒琰,公元1760年出生,是乾隆皇帝的第十五子。

平心而论,命运还算对这位被人称为“清龙汉凤”所生的皇帝颇为垂青,他虽然经过了漫长的等待,但毕竟一帆风顺,无惊无险地登上了皇位。他的父亲乾隆皇帝,在做了长达60年的皇帝后,终于在公元1795年将帝位内禅,将一个看似强盛实际却危机四伏的庞大帝国交到了他的手里。



  大清王朝的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一位太上皇。在乾隆皇帝余荫下登极的嘉庆,深知韬光养晦之道,登基后长达4年的时间里,他一直容忍着太上皇幕后操纵的事实,让已经退位的父亲依旧接受百官朝贺,自己甘心处于陪侍地位。据朝鲜使臣亲眼目睹的情况,已是一国之君的嘉庆,“初逢训政,恭谨无违。”他“侍坐太上皇,上喜则亦喜,笑则亦笑”,“只视上皇之动静,而一不转瞩”。

  公元1799年2月7日,中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的乾隆皇帝,终于与世长辞,当了整整4年傀儡皇帝的嘉庆,终于正式成为大清王朝的最高统治者。雌伏已久的皇帝,一接过权力,就将父亲的宠臣和珅绳之以法,向朝廷上下显示了自己的权威。这一年的2月21日,嘉庆迅速宣布了和珅的二十大罪状,将其逮捕下狱、抄家治罪。对和珅及其余党的惩处,动作迅速,不仅干净利索,而且宽严适当,成为了嘉庆皇帝政治生涯中不多见的一个大手笔,堪称他执政历程中最精彩的一笔。“和珅跌倒,嘉庆吃饱”,迅速清算和珅集团,没收了数额巨大的赃款,嘉庆皇帝不仅暂时解决了国家财政危机,更让朝廷上下感受到了自己改革吏治的决心。

那么嘉庆是如何在十五天内扳倒“根深蒂固”的顽臣和珅的呢?

嘉庆决战和珅

第一天,1799年2月7日,乾隆驾崩,当时在家装病逼祸的刘墉上书,直言觐见和珅贪赃枉法的罪状。嘉庆并没有立马动和珅,而是首先命和珅为首席治丧大臣,与睿亲王一起负责乾隆丧葬大事;其次火速招朱珪回京(朱珪时任广东巡抚,是嘉庆的教导老师,深得嘉庆信赖,后来被和珅故意掉到安徽,任安徽巡抚,后来在嘉庆助理下升任吏部尚书、兵部尚书)。

第二天,2月8日,嘉庆发圣旨,责怪在南方平定白莲教起义军的不力,并一起责骂了和珅,然后趁机罢免了和珅和福长安的军机大臣的职务。命其不能出宫半步为乾隆守灵,实际则是软禁了和珅。

第三天,2月9日,和珅被软禁,群臣粉粉上书和珅,诉讼其种种罪状。

第四天,2月10日,群臣粉粉讨伐和珅,嘉庆见得群臣支持,便下令彻查和珅。

第五天,2月11日,宣布逮捕和珅入狱,命令刘墉和永璇彻查和珅案。


第六天,2月12日,命令所有上奏文书不得经过军机处,各大臣也不能向军机处泄露任何信息,实际是短了军机处的信息来源,以防和珅残余势力起势造反。

第七天到第九天,2月13日到15日,刘墉查清和珅罪状,陈列二十大罪状(欺君罔上、植党营私、擅权纳贿、横征暴敛、搜刮民脂、贪污自肥等。)

第十天,2月16日,嘉庆下旨抄和珅家。

第十一天到十二天,2月17日到18日,抄家完毕,搜得白银八亿两。


第十三天,2月19日,讨论关于和珅的最终审判。

第十四天,2月20日,直隶总督胡季堂上书,建议凌迟。

第十五天,2月21日,嘉庆下旨,赐白绫自尽,固伦和孝公主(乾隆第10女,嫁给和珅长子丰绅殷德)和刘墉一同建议,虽然和珅罪大恶极,但也为国家出过力,应赐其体面死法。

最后,嘉庆效仿唐太宗玄武门之变后,对于东宫和齐王府既往不咎的做法,对于和珅同党不与追究,一定程度上也安抚了地方官员,稳定了当时的动荡局面。

你们对于嘉庆迅速扳倒和珅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讨论。


昵称就是昵称吧


正月初三乾隆驾崩,正月十八和珅自尽。和珅做官多年,在朝堂的关系盘根错节,扳倒他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认为,十五天只是嘉庆正大光明地对和珅下手的时间,嘉庆扳为了扳倒和珅,不可能是在乾隆驾崩后才开始。

嘉庆为了扳倒和珅做的准备

嘉庆为了吃饱,和珅必须跌倒。康熙缉拿鳌拜,雍正圈禁隆科多,新帝登基清除老臣似乎成为了清朝的一种传统。但是到了嘉庆这一代,情况却发生了变化,因为嘉庆虽然是新帝,但是他老子乾隆还没死,更重要的是乾隆是只退位不退政,将军国大权紧紧攥在手中,还曾经说:“凡军国重务,用人行政大端,朕未至倦勤,不敢自逸。”面对乾隆的决定,嘉庆只能够服从。

乾隆已经是85岁高龄,处理国事难免心有余而力不足,这就给了和珅专权的机会。要是乾隆倒了,自己就没了靠山。和珅为了能够将来有安身立命的地方,处处打压嘉庆帝,培养自己的势力。

为了麻痹和珅,嘉庆表面刻意伪装自己,不仅教训那些刻意挑拨两人关系的臣子,还让和珅代替自己向乾隆禀奏国事,实则韬光养晦。看到嘉庆对自己如此乖巧,和珅也放松了警惕。实际上,嘉庆对和珅专政十分不满,曾经说过:“朕若不除和珅,天下人只知有和珅,不知有朕,实出于万不得已。”

十五天内扳倒和珅是嘉庆计划的收尾工作

扳倒和珅的经过:

正月初三,乾隆驾崩,嘉庆任命和珅总理丧葬事宜→正月初四,嘉庆解除和珅军机大臣的职务,将和珅软禁在宫中为乾隆守灵→正月初五,官员开始弹劾和珅的种种不法行径→正月初八,和珅被革除一切官职并且收监、抄家→正月十一,嘉庆公布和珅的二十条罪状→正月十六,和珅被判凌迟→正月十八,和珅被赐自尽

谁也不会想到,嘉庆会在国丧期间对和珅下手,扳倒和珅的进程有条不紊,足可可见嘉庆做了多么充分的准备。


大脚姑娘碎碎念


在十五天时间里,手法凌厉,宽严适度地扳倒和珅,是嘉庆帝王生涯中最为精彩的一笔,甚至可以说这是他作为君王政治家惟一的杰作。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乾隆崩于紫禁城养心殿,嘉庆在乾隆死日亲政,这意味着他彻底摆脱了“儿皇帝”的困境。

乾隆做太上皇那四年,依旧牢牢把持着实权,和珅依仗乾隆的宠信,并没有束手就擒,而是进行了诸多“顽抗”。

为了今后能继续生存下去,立于不败之地,在乾隆当太上皇的那四年时间里,针对嘉庆,和珅主要使了这么“四手”。第一手,紧紧依靠太上皇乾隆,巩固他作为权相的权威和实力;第二手,抓住可以利用的机会,试图讨好嘉庆,改善与嘉庆的关系;第三手,献媚的同时,和珅仍不忘寻机限制嘉庆的权势;第四手,极力防止嘉庆日后对自己进行惩处。

在这一系列的动作中,尽力限制嘉庆,培植任用亲信,是和珅处心积虑,下功夫的重点。

嘉庆即位时,他时任广东巡抚的老师朱珪上了一道表示祝贺的奏章。和珅以朱珪上奏祝贺别有用心为名,到乾隆那里告状,但因为理由牵强,乾隆未予理睬。

嘉庆元年,乾隆准备召朱珪回京,升任大学士,嘉庆写诗向老师表示祝贺。和珅抓住这个机会,又到乾隆那里告阴状,说嘉庆借机笼络人心,把太上皇对朱珪的恩典,算到了自己身上。

这一次,乾隆起了疑心,生气了。他问军机大臣董诰,该如何处理?董诰跪地劝谏:“圣主无过言。”乾隆这才作罢。

但和珅依旧没有放弃剪除嘉庆臂膀的企图,经过不断地对乾隆施加影响,朱珪最终没能进京,而是从两广总督降为了安徽巡抚。

除了处心积虑地打压朱珪,和珅对嘉庆本人也有暗中监视之举,他曾将亲信吴省兰派到嘉庆身边,名义上是帮助嘉庆整理诗稿,实则是监视嘉庆的一举一动。

嘉庆二年,领班军机大臣阿桂病逝,和珅只知进,不知退,趁势又占据了领班军机大臣的位置。

因为有这一系列的布局,加之没能看透嘉庆表面虚弱下的韬光养晦,和珅一度认为嘉庆亲政后,多半不敢动自己。

殊不知,他不仅高看了自己,也轻看了嘉庆,更作茧自缚地忽视了皇权的厉害。

乾隆驾崩当天,嘉庆一方面任命和珅与睿亲王等一起总理国丧大事,一方面传谕他的老师,署理安徽巡抚的朱珪来京供职,这其实是对和珅的牢笼。

正月初四日,也就是亲政的第二天,嘉庆发布上谕,谴责在四川前线镇压白莲教起义的将帅玩嬉冒功,并借此解除了和珅死党福长安军机大臣的职务,与此同时,嘉庆命和珅与福长安昼夜守灵,不得擅离。这个动作下去,和珅不仅被剥夺了首辅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步军统领、九门提督的军政实权,而且与外界的联系全部被切断,实际就是遭到了软禁。

正月初五日,嘉庆又祭出一个动作,暗中授意给事中王念孙等官员上奏,弹劾和珅弄权舞弊,犯下大罪,这其实是吹动手的号角。

事态发酵两日后,正月初八日,嘉庆动手了。他先是发布两道上谕:一、从即日起,所有上奏的文件,都要直接奏报皇上,军机处不得再抄录副本,各部院大臣也不得将上奏的内容事先告知军机大臣;二、宗室睿亲王淳颖、定亲王绵恩、仪亲王永璇、庆郡王永磷等分别执掌军政大权。

将朝政完全掌控在手里后,正月初九日,嘉庆在公布乾隆遗诏的同时,将和珅、福长安的职务革除,下刑部大狱。并命仪亲王永璇、成亲王永理等人,即刻查抄和珅家产,并会同审讯。

正月初十日,嘉庆御批“实力查办以副委任”,全面清查和珅大案。

同样在正月初十日,初步查抄、审讯后,嘉庆即宣布和珅二十大罪状(主要有欺骗君王、扣压军报、任用亲信、违反祖制、贪污敛财等),并以此大造必须严惩和珅的舆论。

直隶总督胡季堂率先表态,他在奏章中指责和珅丧心病狂、目无君上、祸国殃民、贪黩放荡,请求将其凌迟处死。

嘉庆当即批示,在京三品以上官员讨论直隶总督的建言,若有不同意见,可自行上奏朝廷,这实际上就是以胡季堂的意见定调,并通报各省督抚,要他们表明态度。

至此,和珅已是待宰肥羊,在劫难逃了,就看嘉庆如何痛下杀手了。

必须承认,在诛杀和珅一事上,嘉庆很老成,很有策略。

正月十八日,在京文武大臣一致奏请将和珅凌迟处死,将同案的福长安斩首。嘉庆谕示,和珅罪有应得,但考虑到他曾任领班军机大臣,为了朝廷体面,赐他自裁。

对于为何要在大行皇帝大丧期间惩治和珅,嘉庆给出的说法也很讲究。嘉庆说,和珅得罪的是先皇,为行孝道,所以要在皇父大丧期间,处治这个先皇的罪臣。

另一可圈可点的是,和珅被诛杀后,嘉庆及时收手,没有搞株连。和珅的亲信,除伊江阿、吴省兰、吴省钦等人给予处分外,其他由和珅保举升官者或给予和珅送贿者,概不追究。

嘉庆宣谕:“凡为和珅荐举及奔走其门者,悉不深究。勉其悛(quan,悔改之意)改,咸与自新。”

因行动迅捷,宽严有度,嘉庆诛杀和珅后,天下人心颇为平静,朝堂上也未生出波澜。

但从嘉庆公布的和珅二十条大罪看,尤其是第一条大罪:在乾隆宣布皇太子的前一天,和珅曾送嘉庆如意以示拥戴之功,嘉庆绝非雄主。

此罪顶多算是和珅有投机献媚之举,其心不能算恶,既没背叛君王,也没反对社稷,而嘉庆却拿来作为开头第一大罪公布,为此有人评价说,嘉庆终究是个平庸的皇帝,有手段,却没有大的帝王格局。

另一说明嘉庆没有雄主之资的是,不搞株连,固然对收拢人心、稳定朝局有益处,但一味将之视为个案,也是嘉庆缺乏雄才大略的表现,他没有借和珅的人头来革新朝政,更没有借和珅的人头来开创新朝新气象。

至于嘉庆为什么要急不可耐地诛杀和珅?历来有几种说法:一、扳倒和珅,可以缓解嘉庆面临的财政压力,所谓“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就是这个意思;二、借和珅的人头来缓解因白莲教激化的官民矛盾,有杀和珅以谢天下的用意;三、为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和珅的权高震主让嘉庆不得不亲政就诛杀,嘉庆说过的一句话,很能反映这一点——

“朕若不除和珅,天下人只知有和珅,不知有朕。”

这大概是和珅必死,而且必须速死的根本原因。


黑句本


先拘禁,后抄家,缉拿之后会同审讯,最终使其自尽——这就是和珅倒台的过程。

不过,为何先帝刚死,新皇就迫不及待地要动他?

很多人都把和珅被杀,归咎为他贪得太多,说嘉庆继位后,国库空虚,杀了他是为了补充国库。这个原因也许有,但是最重要的原因并不是这个,而是他曾经排挤过嘉庆。

话说满清自从雍正开始,都学会了提前立嗣的法子,以此来定下未来的皇帝的人选。这种事情根本没人知道,皇帝写完后放到大殿里,谁都不敢看,就连和珅也一直不清楚。随着他的地位的提升权势的壮大,他还开始考虑如何长久巩固地位。

正好这时候乾隆老迈,很多政令都是和珅在做,朝廷人员的任免也是由他来负责,于是他开始大肆在朝中安插自己的亲信,甚至还敢排挤未来的嘉庆皇帝。

和珅固然安插了大量自己的亲信,但是也让乾隆高兴,因为这样也就不用担心皇子们用兵作乱。但是不久和珅又得知一个消息,知道了皇储是哪一位。于是他赶紧派人送了嘉庆一个玉如意,来表示自己的忠心和功劳。

但是他之前的做法,已经让嘉庆感觉到了浓浓的羞辱,不过他在登基后,乾隆依然活着,朝中依然被和珅的很多亲信把持,所以嘉庆又忍了几年,一直假装对他不错,甚至还多次给了他封赏。

但是,在嘉庆的心里,一直都记着以前的两件事:和珅对他的排挤,还有暗中讨好他。所以他对和珅的印象极差,早已有了杀意。

过程

乾隆驾崩后,满朝大臣都前来祭拜,祭拜完后,几乎所有人都走了,但是和珅和福长安却被强行留下。其实也不算是强行留下,这两人都是先帝格外宠信之人,所以就以让他们守灵的借口,不许他们离开。

和珅被拘禁后,外面的朝臣就乱了,以前他们听和珅的话,那是因为和珅说什么,皇帝基本都答应,可是现在他都出不来了,显然是遭遇了不测,那自己还要为他卖命吗?一时间几乎所有的大臣都选择了站到嘉庆这边,就连装糊涂很久的刘墉此时都站了出来。

和珅初四被拘禁,当天就被夺走了所有的官职,此后的四天时间里,很多大臣纷纷上书弹劾他,于是嘉庆迅速掌握了他的罪证,于初九这一天将其押到了刑部大狱,并在当天派兵围了和府,进去大肆查抄,查货大量的金银,甚至还有多年来私自扣押的贡品。

抄家坐实了和珅巨贪的罪名,十一日早朝的时候,当堂宣布了和珅的罪状,严重的有二十条,当时在朝的众多大臣纷纷表示应该将其斩首,连刘墉等人也是这个意思,但是嘉庆却考虑他多年伺候先帝,特赐白绫自尽。

从正月先帝驾崩,到二月十一和珅自尽,嘉庆处置这个巨贪的行动,确实是极快的。但是,即便如此他也只是自尽,没有受到剐刑,甚至都没被砍头,如果当年不那样挑衅嘉庆,也许还能安享晚年。


小小嬴政


嘉庆,是一个年号。乾隆的第十五子。名永琰。全名,爱新觉罗·颙琰。清朝第七位皇帝。在位二十五年。前四年毫无实权。有太上皇。乾隆死后才独揽大权。



那为什么乾隆死后,嘉庆会在十五天之内就处死和珅呢。而且最早是要凌迟处死。最后改成三尺白绫。都说搬到和珅,富了嘉庆。但是也不用这么匆忙啊。也有人说和珅谋反结党营私。那不不至于十五天就得让他死啊。我想,肯定是和珅得罪嘉庆了。嘉庆在自己父亲乾隆死后,马不停蹄、一刻不息的也要处死和珅。可能在他的眼里,和珅死得慢一点他都不痛快。


原因吗,有几点。第一,和珅在乾隆一朝。从一个三等轻车都卫到领班军机大臣、领侍卫内大臣。最后富可敌国,功高震主。离不开乾隆皇帝对他的喜爱,也离不开自己多年的经营。他仕途很顺,管理布库时就得到乾隆帝的赏识,两年后乾隆四十年就被任命正蓝旗满洲副都统。四十一年一月被任命户部右侍郎。三月任命军机大臣。四月任命总管内务府大臣。八月调任镶黄旗满洲副都统。十一月任命国史馆副总裁。十二月任命总管内务府三旗官兵事务。赐紫禁城起码。四十二年任命吏部左侍郎兼署吏部右侍郎。十月兼步兵统领。四十三年受吏部尚书永贵弹劾,降两级留用察看。还要监督崇文门税务,总管行营事务。四十四年受命在御前大臣上学习行走。


就知道乾隆多喜欢和珅了。和珅越被老子喜欢。有可能当太子的儿子是不是越害怕。和珅进一句言比下面干多少事情都厉害。和珅慢慢的头衔越来越多百官巴结得越厉害。开始也不受贿赂。但慢慢的就肆无忌惮了。结党营私形成了一个势力。你想想有钱有权。皇帝还喜欢他。他怕谁。那个时候嘉庆还是皇十五子。更不放在眼里。



随着和珅大权独揽。修四库全书时,把反对他的文人一律诬陷其私藏逆书最为谋反的证据。大兴文字狱。另外和珅入翰林院控制了科举制度。垄断了朝廷士子。形成买官交易。价高者得。野心膨胀排除异己。嘉庆当太子时,也受到和珅的监视。嘉庆知道被监视还要小心翼翼。


世人只知道和珅。不知道我嘉庆。这种还能留着和珅吗?所以乾隆一驾崩,嘉庆就开始找和珅的麻烦。马上宣和珅进宫进见。由于封锁了消息。和珅不知道乾隆已经驾崩了。还以为乾隆爷找他呢。见拜见却是嘉庆。嘉庆挑理说和珅怎么不下跪,不懂礼数。其实嘉庆此时已经当了四年皇帝了。只不过没有实权。和珅还是恃宠乾隆。说要进见乾隆。嘉庆赐他衣服穿。和珅结果衣服说还是先见太上皇吧。嘉庆就斥责和珅抗旨不尊。和珅就试了衣服。只是袖子长了。嘉庆取笑和珅说你拳头太小。和珅还是想见乾隆帝。嘉庆就准了。和珅一进去看乾隆已经不动了,才知道乾隆已经驾崩了。这个时候估计也想到了自己的下场了。


嘉庆就开始对付和珅了。首先打掉和珅的反皇集团。让和珅日夜给先皇守灵。不得离开。第二从和珅身上夺了兵权。第三。让大臣们弹劾和珅。第四把和珅送入大牢。第五清理举报和珅一起干事的人。给其亲信致命打击。最后嘉庆下令处死和珅一家人。嘉庆的妹妹来求情,放过了丰绅殷德。处死了和珅。该案完结。


喜怒无偿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89岁的太上皇乾隆帝驾崩了,尸骨未寒,嘉庆帝便以雷霆之势,对先皇的宠臣和珅家族来了个一锅端。

嘉庆虽不是一个特有能耐的君主。史家都认为乾隆爷是不是有点看走了眼,那么多有才有德的皇子,为什么会偏偏看中了嘉庆。

嘉庆虽不才,但对付和坤却是拿出了十二分的魄力。乾隆驾崩当夜,嘉庆帝便宣布让和珅留在宫中为乾隆守灵,并“不得任自出入”。这名为是尽忠,其实等于把和珅给幽禁起来,断绝了和珅与外界的联系。靠山已倒,和坤失去了话语权和行动自由,明知是陷阱,也必需硬着头皮往里跳。此时,他哪敢向往日那样,在嘉庆面前抖威风,哪敢来个抗旨不遵。心里只能暗暗叫苦不迭。心想此命将休矣!

大清王朝有一传统,每次易帝换主,新主都会发动一场对前朝重臣的残酷清洗运动。比如顺治帝对多尔衮抄家掘墓鞭尸,康熙对付鳌拜,雍正对付年羹尧~~92条大罪,一丈白绫,乾隆密谋除掉讷亲。

轮到嘉庆也不例外,他将剑锋直指和珅。他饶不了和坤有两个原因:一是和坤得宠二十多年,位高权重,党羽众多,一向飞扬跋扈,连已经位入储君之列的十五皇子颙琰(嘉庆),也备受其冷眼与压制,如不铲除,只怕后患无穷。二是和坤家大业大,家产无数,而国库却一穷二白,解决财政危机刻不容缓,和坤就是大清帝国的摇钱树,他背后的巨额财富,可能是嘉庆帝动用杀机的真正原因。

俗话说,兵贵神速。嘉庆帝把和珅困在宫中后,在宫外迅速采取行动,乾隆升天两天后,便下旨逮捕和珅,三天后抄家,十天后送去三尺白绫,乾隆驾崩不过短短的十五天,和珅便随之而去了。

让人觉得不明白的是,嘉庆帝对外公布和珅的罪状,竟达二十多项,最致命的并不是贪污受贿,而是对乾隆的大不敬之罪。一个被先皇宠爱几十年的红人,竟然给个十恶不赦的重罪,真是天大的笑话!其实,这又是嘉庆帝高人一筹的策略权术,势要和珅彻底垮台,至之死地而后快,意在发泄多年被和大人抑制的怨气和愤怒!

至于抄没的和珅家产,多达“八百兆”,就是8亿两银子,清代的一两白银,大约相当于人民币五六十元,算下来,和珅家产总值该有五十亿左右人民币。难怪嘉庆帝一定要痛下杀手,所谓“嘉庆为了吃饱,和珅必须跌倒”。都是贪婪惹的祸。








零度看天下


乾隆晚年一切事情都委给和珅,即使传位给嘉庆时也一样,当时和珅被称为“二皇帝”这明显是在倾犯皇权。当时嘉庆帝想让自己的老师朱圭入京为官,也被和珅阻止,嘉庆也只能受着气。特别是当时川楚一带白莲教起来,和珅一伙在那边掩败为胜,小胜吹为大胜,也影响了平叛了进展。和珅一那边冒犯新君的权力,又把地方搞的污烟瘴气,由此还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不得不杀。 扩展资料: 历史上流传最广的说法,是财政原因。诛杀和珅这件事因为过于震惊朝野,就演变成一个成语,叫作“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什么意思呢?就是从和珅家族查抄出来的财富,就算扣除被有关官员贪污的数额,就填补了嘉庆帝国库的巨大亏空。单单查抄和珅一件事,就让嘉庆帝的财政宽松了好多年。 除此之外,嘉庆帝诛杀和珅,也有借“巨贪”立威的考虑。康熙大帝的儿子们,夺位战打得太惨烈太血腥,让乾隆帝的儿子们看了害怕,因此,为吸取教训,嘉庆帝在空前长寿的乾隆帝和和珅面前,就得长期表演出一种温柔和顺不足以威胁前朝臣子又有坚定意志足以委之帝国大任的模样。乾隆帝自然了解自己的儿子,众位大臣可不一定真正了解,如果嘉庆帝不杀个把重臣立威,恐怕没有乾隆时代的重臣会真心重视并服从嘉庆帝。嘉庆帝诛杀和珅的行动,等于向所有乾隆时代的重臣释放了一个信号:老子可不是好惹的,你们要尽快认清形势,尽早将满腔忠心统统移交给我,老老实实给我办事,否则,和珅的下场就是你们的榜样,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


a随a意a


读史以明鉴,知古以鉴今。我是森小七,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嘉庆是乾隆皇帝的第十五个儿子,其实嘉庆开始并不是继承皇位的第一人选,但是乾隆中意的3个儿子两个不幸夭折(皇次子永琏 皇七子永琮),一个英年早逝(皇五子永琪),晚年只能矬子里拔大个选了嘉庆即位。

嘉庆刚即位的前四年是很憋屈的,一切军政大权都在太上皇乾隆手里,老爸的宠臣和珅也欺负他,限制他发展自己的政治力量,还去老爸那告他小黑状,可怜的嘉庆只有皇帝之名,但实际更像一个小心翼翼随时被考验的太子。

嘉庆在位25年,并没有老爸乾隆帝那么多光环,政绩更是被老爸秒杀,最出彩的一件事就是老爸乾隆刚刚驾崩就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响叮当之势扳倒了和珅。

嘉庆四年正月初三日(1799年2月7日)辰刻,英明神武的老爸乾隆去世了,嘉庆伤心之余也没忘了收拾讨厌的和珅。当天就紧急召唤老师朱珪火速回京开始权力布局。


初四把白莲教起义的罪名怪到和珅头上,撤了和珅、福长安的军机大臣的职务,并以为先帝守灵的名义把和珅软禁在宫里,断了他俩和外面的联系。


初五开始弹劾给和珅定下了数条罪状 。


初八革除和珅、福长安的一切职务,交给刑部关押,然后让仪亲王永璇、额附拉旺多尔济、定亲王绵恩等人抄了和珅的家。


正月十六直隶总督胡季堂上奏请旨建议把大逆不道 目无君上的和珅立刻凌迟处死。

嘉庆决定把和珅的党羽连根拔起,当天就批复说“对于和珅的处理意见大家还有不同意见吗?有的话尽管提出来就好了,没关系的”,这时候和珅树倒猢狲散,哪有不要命的敢站出来为他求情呢,这让嘉庆很满意!


压在心里多年的怒火终于发泄的差不多了,目的也基本达到了。

这时候嘉庆才发话说:和珅坏事做尽,罪有应得怎么处置都不过分,但看在他当过首辅大臣,为了国家的体面着想,给他留个全尸,赐他条白绫自尽吧。


就这样在嘉庆一系列运作下,半个月内就把和珅和他多年积攒的势力连根拔起了,震慑了文武百官也树立了自己的威信。

虽然嘉庆之后在治理国家上表现得很一般,但在扳倒和珅这件事上确实稳!准!狠!

干的漂亮!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大家如果喜欢的话请关注和点赞。亦或有不同的观点也欢迎大家评论指证,感谢大家!



se森小柒ven


嘉庆其实在继位之初就想杀掉和珅了。为什么呢?有两点原因。

第一是因为和珅的贪婪。

和珅很有才干,但是也很贪婪。据清朝档案《庸庵全集》中记载,和珅被查抄的部分家产包括:

房屋三千间,田地八千倾,银铺四十二处,当铺七十五处,赤金六万两,大金元宝一百个(一千两一个),小银元宝五万六千六百个(一百两一个),银锭九百万个,洋钱五万八千元。

这只是和珅家产中的一部分,事实上和珅的财产还远远不止这些。民间有一种说法叫:和珅一倒,嘉庆吃饱。

对于和珅的贪婪,嘉庆其实一直是心知肚明,只是一直没有找到机会整治和珅。因为和珅的靠山是嘉庆的父亲乾隆,只要乾隆还手握大权,嘉庆就没有办法。

第二是因为和珅一直阻碍嘉庆皇帝掌握实权。

乾隆在去世以前,嘉庆已经当了4年的皇帝,但是在这四年的时间里,嘉庆一直都没有实权,实权都掌握在乾隆的手中。而和珅在这其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嘉庆皇帝心中也深深的明白。

所以,嘉庆其实早已和自己的心腹商量好了对策,只是一直在等乾隆交出实权。

一、示弱迷惑和珅,使其放松警惕。

为了迷惑和珅,嘉庆的心腹朱珪上奏弹劾了和珅,他们知道这一次的弹劾并不能扳倒和珅,但是他们只是想要起到迷惑和珅的作用。

事情正如他们所料想的那样,当弹劾和珅的奏折送达军机处时,乾隆皇帝已经没有力气在自己批阅作战,而自然这一份奏折就被和珅的心腹大臣福长安扣下了。

和珅和他的同党们扣下了这份奏折之后,嘉庆皇帝没有表现出丝毫的不满,他甚至主动向和珅示弱。和珅和他的同党们不知道这是嘉庆皇帝的计策,还得意洋洋的在嘉庆皇帝面前炫耀,丝毫没有察觉到危险即将来临。

二、要求和珅给乾隆皇帝守灵,隔断他与外界的联系。

乾隆皇帝去世后,嘉庆在第一时间就给和珅下了一道圣旨,要求和珅必须给乾隆守灵,在守灵期间不得离开半步。

这样就隔断了和珅与外界的一切联系,要知道和珅当时身居要职。朝廷的许多机构都属于他的管辖范围之内,而且他还私人拥有1000的精兵。光是这些精兵就可以对皇宫内的嘉庆皇帝造成很大的威胁。因此嘉庆皇帝对外下作者要求和珅守灵,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就这样悄无声息的隔断了和珅与外界的一切联系。

三、寻求支援,一击致命。

成功得稳住了和珅后,嘉庆皇帝开始寻找帮手,以达到一次性扳倒和珅的目的。他找了自己的两位哥哥,成亲王永瑆,仪郡王永璇,以及侄子定亲王绵恩,请求他们的帮助。并将和珅手中的一些权利都移交到他们的手里。

此时还在守灵的和声,虽然心中有些不安,却没有想到嘉庆皇帝会谋划的这么周全。而在朝堂上,以大学士刘墉为首 的一批中正之城,开始鼎力支持嘉庆皇帝。

另外一些大臣发现风向不对,于是也接着开始闻风而动。终于在正月初五的早朝,一个名叫王念孙的大臣,第一个把弹劾和珅贪赃枉法的奏折递上去,打响了扳倒和珅的第一炮。

一石激起千层浪。紧接着弹劾弹劾和珅贪污受贿,飞扬跋扈,房屋、车马逾制等罪行的奏折接踵而至。许多和珅的党羽也开始落井下石,仅仅两天的时间,弹劾和珅的奏折就已经堆满了嘉庆的案头。

嘉庆皇帝见时间已经成熟,就出手了。正月初八,乾隆皇帝加盟后的第五天,嘉庆皇帝下令,逮捕和珅,并宣布革除和珅的军机大臣,九门提督等职务。

正月十八,嘉庆皇帝下诏,赐和珅白念一条,在狱中自尽。

我国历史上的一代巨贪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参考文献:《庸庵全集》《和珅:帝王心腹》

欢迎关注沉香学历史,每天更新一点历史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