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大清的貢獻,雍正多,還是乾隆多?為什麼?

原度拾趣


對於大清的貢獻要說雍正和乾隆誰多,不能已一言之詞蓋棺定論,還是先看一下,這兩位都做過哪些貢獻。

雍正

提到必然會想到一個歷史事件“九子奪嫡”,雍正作為最後的勝利者繼承皇位。

雍正的貢獻,要分成兩個時期來說。第一個時期是他繼位初期到雍正五年,第二個時期是雍正五年到駕崩。

有很多的野史雜論,都對雍正繼承皇位的合法性提出過質疑,這是一個繞不開的問題,但這裡不過多贅述,只說雍正在位期間做過的貢獻。

在繼位之初首要的問題就是穩固統治,而要穩固統治首先要解決的就是“九子奪嫡”後留下來的隱患。

雍正帝重用康熙十三子胤祥,分化瓦解諸皇子集團,將胤禵從西北軍前召回,加以圈禁。晉封胤禩為廉親王和總理事務大臣。將胤禟發往青海西大通(今青海大通西北)。鑑於清朝沒有行之有效的立儲制度,常因皇位繼承權產生爭端,創立了秘密立儲制度。

雍正帝登基伊始就說:“朕在藩邸四十餘年,凡臣下之結黨懷奸,夤緣請託,欺罔矇蔽,陽奉陰違,假公濟私,面從背非,種種惡劣之習,皆朕之深知灼見可以屈指而數者,較之古來以藩王而入承大統,如漢文帝輩,朕之見聞更過之。”雍正深知康熙後期的社會問題,如朋黨鬥爭、吏治不清。為此展開了清世宗改革。

此後雍正對外平定了青海的羅布藏丹津叛亂,對內肅清了頑固勢力,及政治對手。

雍正五年之後政敵基本肅清,政治上再無掣肘。

第二時期的主要是吏治改革,主要有以下幾條:

一、官紳一體納糧服役

二、火耗歸公

三、攤丁入畝

四、改土歸流

五、高薪養廉

六、高壓反腐

七、清理虧空

這幾項篇幅較多,就不一一贅。

乾隆

由於雍正創立了秘密立儲制度,後面也就不會有九子奪嫡類似的事情發生。

乾隆繼位後首先實行的舉措是緩和矛盾,雍正在位期間為了加強統治,不免嚴行吏法,造成緊張的政治氣氛。

為了緩和這種緊張的政治氣氛,乾隆實行“寬以濟猛,嚴以濟寬,政是以和”的統治。

  • 重視吏治

弘曆把雍正年間因貪贓被革職的官吏一齊復職,對貪汙案不予追究,放鬆對官吏的考績,結果吏治又壞,貪風再起。弘曆覺察後,從乾隆三年(1738年)起他開始嚴肅處理侵貪案件,將性質嚴重,核實無誤的貪汙犯即行正法。

  • 人才駕馭

對於朝臣紛爭,不偏不倚始終讓他們保持平衡,避免了大分裂。

  • 勤政安民

弘曆總是卯時(早上五時至七時)起床。處理朝政。

  • 重視農業

鼓勵開荒,擴大種植面積。

  • 恤商政策

弘曆重視發展商業並給予寬鬆政策。

除此乾隆還普免錢糧,興修水利,頒佈恤商政策。相比雍正,乾隆在對外擴張上要更積極一些,基本奠定了今天所看到的版圖。

由此可以看出,乾隆在統治上做出了和雍正不一樣的政績,但有些舉措也為後來留下了隱患。

兩相對比,非要分出優劣的話,乾隆對清朝的貢獻要更大一些。

但是清朝統治對後世的發展也形成了一定的制約。

清朝的統治者視科技發明為“奇技淫巧”,既不鼓勵科技發明,也不學習西方先進科技,使清朝帝國的科技水平越來越落後;在西方國家相繼發生資產階級革命的情況下,清朝統治者還在不斷加強皇權,帝國的政治制度也落後於西方。


三塗


“康乾”盛世是清朝國力最鼎盛的時期,對外附屬國眾多,對內四海昇平,並且康熙跟乾隆兩人統治大清長達121年之久,當然他們統治期間還穿插了一個僅統治清朝14年的雍正帝,所以也有人把“康乾”盛世叫作“康雍乾”!

康熙帝就不說了公認的“千古一帝”,他攘外安內把大清帶入了強國之列。那麼,剩下的雍正和乾隆誰對大清的貢獻比較多呢?

先來說一下我的觀點,我認為雍正對清朝的貢獻比乾隆多,下面我來說說我的理由!

雍正雖然在位只有14年,但他對“康雍乾”卻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康熙在位時不斷的對外用兵擴大疆土,這樣一來雖然大清國土面積增大了,但連年的對外用兵使得大清國庫入不敷出,當康熙駕崩後,雍正繼承了皇位,他面對空虛的國庫,大力拯治貪汙腐敗,並且雍正還非常勤政,常常都“工作”到半夜,就這樣不到幾年,大清的國庫就開始“扭虧為盈”了,到雍正駕崩時,留下了一個“滿滿的”大清國庫給自己的兒子乾隆!



乾隆繼承皇位後,起初也是學習自己父親雍正帝勤勞工作,但不久後,他覺得大清已經夠強大了,於是對外乾隆開始固步自封,錯過了國外的工業革命,使大清錯失了更強大的機會。對內乾隆容忍和珅的貪汙腐敗行為,使得上行下效,當時的大清貪汙成風,後來乾隆還學會了享樂,時不時地就花巨資下江南去遊玩,這樣反覆六次過後,大清國庫已經被他敗的所剩無幾了,到他兒子嘉慶繼承皇位時,國庫已經沒有錢財供他使用了!


綜合上述,雍正雖然只在位14年,卻把大清帶進了富強,而乾隆雖然在位60年,卻留給了後代一個爛攤子,所以說雍正對大清的貢獻比乾隆多!


唐古看今


雍正在位時間不長,康熙留下的大清背後的危機都是雍正解決,康熙時期國只有800多萬兩白銀,很大程度還是雍正追賬來的,康熙王朝只是清理了吳三桂鄭克爽等反對實力,但是百姓非常清苦。雍正期間治腐反貪國庫已經存銀6000多萬兩白銀,百姓一定程度獲得了溫飽安定。

乾隆盛世雖然空前絕後,一定程度由於康熙雍正的基礎創造的,前期確實勵志,後期國庫雖然還有8000多萬兩,但是和查抄和珅及乾隆開支根本不成正比,大型文字獄,封閉的自守讓大清開始衰退,相比雍正,乾隆卻有欠缺。



兔子耳朵823


對大清的貢獻,雍正多,還是乾隆多?為什麼

1.首先我們先來說一下雍正,雍正繼位時康熙留了600萬兩白銀,雍正執政期間,對外的軍事行動相對較少,而把工作的重心放在對內的政治制度改革上。雍正登基之初,便著手進行機構改革,裁汰冗餘機關,精簡衙門,後來設立軍機處加強皇權。雍正一手設計的中央機構框架,基本上沿用到了清末。在財政方面,雍正施行攤丁入畝,火耗歸公,以整頓稅收制度,避免了地方官員胡亂攤派,也使中央的財源更加穩定。另外,從雍正四年(1726年)開始,雍正在全國推行改土歸流政策,以中央委派的流官代替土司,管理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在之前的基礎上進一步鞏固了中央對邊疆地區的控制。

2.乾隆接手清朝皇位時,那些具體的現實的威脅已經基本被父祖削平,所以乾隆皇帝後期主要是在改造國人的思想觀念上做文章。前面說到,清朝統治的合法性來源一直是個問題,為回答這一問題,康熙和雍正都有過零星的闡述,但沒有進行系統的論證。在乾隆一朝,完成了《明史》的修訂,同時編修各類史籍,臧否前代人物,論證明朝天下失之於流寇,而清朝天下得之於李自成的說法,對明清兩朝代際更迭的矛盾進行了中和。同時,乾隆對民眾思想的控制也空前地加強,文字獄數量之多為清朝之最,效果也立竿見影。在乾隆中後期,打著民族主義大旗反抗清朝的運動,已經基本失去了市場。

最後我個人認為雍正對清朝的貢獻要多,他在位期間提倡節儉,掃除了貪汙腐敗,設立軍機處加強了中央集權最後還給乾隆留下了6000萬兩白銀,給乾隆加固了基礎,而乾隆到了末年沒給嘉慶留下任何東西,而且腐敗問題加劇,這給後面大清滅亡留下了伏筆。


我們的凡塵


肯定是雍正帝多呀,乾隆前期可以,後面開始亂搞了,大清帝國由盛轉衰就是乾隆末就開始了。具體瞭解一下吧

第一位皇帝爺爺,雍正皇帝愛新覺羅胤禛

雍正是康熙帝愛新覺羅玄燁(ye四聲)的第四子,公元1722年康熙帝玄燁病逝,胤禛繼位,改年號雍正,之後為期一年多的時間鞏固自己在朝中的位置,排除圖謀不軌的其他王爺,待宮中穩定開始走向勵精圖治的道路。由於雍正前期經常跟著康熙巡防祖國各地,體察民情,感受民風,深知百姓問題,因此為他的治世做下鋪墊。

首先雍正帝總結先皇治世經驗,徹底清除前朝像漢唐宋元等朝代存在的問題,例如朋黨之爭,假公濟私,陽奉陰違,藩鎮割據等等。從政治思想入手,對朝廷文武百官進行徹底的思想改革,手段乾脆,雷厲風行,大除以往弊端。然後整頓吏治,裁汰冗官,大刀闊斧的拍蒼蠅打老虎整治貪腐,加強地方財政管理,避免地區官員大肆斂財,加大了財政收入。對百姓層面,息兵養民,他將賤民制度取消,消除社會階級,贏得百姓擁戴。於是雍正年間,經濟蒸蒸日上,國泰民安,風調雨順江山一片欣欣向榮之景。發展強大後,再派兵治理邊疆,加強領土主權,加大了中央集權。此景一直延續到乾隆繼位。

第二位皇帝爺爺,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曆

乾隆初期,在雍正基礎上,以儒家思想為指導,廣施仁政,攘外安內。對於農業層面,乾隆皇帝興修水利,鼓勵百姓生產,農業、手工業、商品經濟空前繁榮。促進民族融合,各族人民經濟文化水乳交融,出現了智囊的國度。長期安定繁榮的社會基礎,經濟文化的異常發達,人口迅速激增過億,將康乾盛世推向頂峰。到了中期以後便開始亂搞了,安於現狀不問朝綱,朝廷開始貪汙腐敗橫行,乾隆皇帝自己也是嬌淫奢侈,不再關注經濟農業,反而轉向享受奢華,大修園林,南下江南遊山玩水,為了滿足奢華加大稅收剝削,勞民傷財,就這樣成了不折不扣敗家皇帝。到了晚年,國力衰弱之際,乾隆還大量對外用兵,百姓被徭役賦稅壓迫不堪,生活在水深火熱當中,至此將百姓逼上絕路,於是各地少數民族紛紛起義倒戈。

所以雍正帝貢獻多,因為雍正的盛世繼承下去了,乾隆的盛世被他自己敗光了,一下回到解放前。





春天來了啦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對於大清的貢獻,是雍正多還是乾隆多,個人認為雍正多一些,雖然雍正在位只有13年,但是做了很多的事情,首先在康熙晚期,政治政策寬鬆,官場風氣腐化嚴重,人民生活也比較清苦,是雍正接到爛攤子。進行改革,整飭吏治,一起務實派也被雍正提拔,像李衛,田文鏡,劉統勳,張廷玉等,為乾隆留下的遺產之一。其次雍正勤政在所有皇帝中是出了名的,也是他比乾隆強的地方。再次整理稅收,懲治貪官,讓國家日益充盈起來。而乾隆呢,是在康熙,雍正兩代奮鬥的基礎上,讓大清達到全盛,執政前期還是不錯的,國力不斷強盛,然而晚期好大喜功,六下江南,浪費民力民財,到了最後還出現了人民起義,國力由盛轉衰就是從乾隆開始的,所以論貢獻,雍正要多。我的回答完畢,希望對您有所幫助,謝謝!


鼎玉軒轅


這位君王在位期間大型變革且取得了諸多成效,而他留給乾隆的也確實是一個欣欣向榮的帝國,清朝的盛世局面得以延續上百餘年其中就有他的功勞。眾多周知,康熙最初屬意的皇位繼承人並不是雍正,而是次子胤礽。胤礽在剛滿週歲時就被冊立為太子,可是這位太子太不爭氣,最終還是被廢黜。

太子第一次被廢黜之後,原本以為自己跟儲君之位無緣的眾多皇子紛紛開始行動起來,儲位之爭就此上演。為了避免爭儲情況愈演愈烈,乾隆選擇將胤礽再次復立,藉此來打消其它皇子的爭儲心思。但是沒過多久胤礽再次觸及乾隆的底線,於是再次被廢。這次廢太子之後,眾皇子之間爆發了更激烈的儲位之爭,最終這個位置被雍正得到。

雍正登基之後十分勤於政務,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來促進清朝的發展。在經濟方面,為了減輕農民負擔,他開始在國內實行“攤丁入畝”的賦稅規則。與此同時為了保證國庫的財政收入,他加大對虧空錢糧官員的懲戒力度以及對錢糧的管理力度。軍事方面,他出兵平定了青海的反清勢力,自此以後清朝疆域版圖上就多了青海這個地方。在政治方面,他任用賢臣、廢除賤籍,還設立了軍機處。

他的這些舉措讓清朝各方各面都得到了非常大的發展,康熙時期出現的盛世雛形在他手中不斷成長,待將皇位傳給


人文歷史經典傳奇


嗨,大家好,我是廣安小陳哥。今天很榮幸回答你這個問題。關於雍正帝與乾隆帝對大清貢獻的問題。以本人對歷史,影視的瞭解。我覺得雍正帝對大清的貢獻比乾隆多。為什麼呢,現在我淺談幾點。1在雍正未登基時,康熙年間的國庫基本上是空的,詳情可以觀看(雍正王朝)。2雍正帝雖然在位13年,但是他是中國歷史上最勤勞的皇帝。3雍正帝大力改革,火耗歸公,攤丁入畝,官紳一體。是老百姓得到了很大的實惠。4使大清的國庫富裕了,給乾隆帝留下了大量的財產,使大清國富民強。5平定了叛亂,建立了秘密立褚制。對大清可是功不可沒。乾隆帝沒得雍正帝的魄力,是一個圖虛榮的皇帝,滿到處貪圖享樂,縱容和珅這樣的大貪官。很多影視都有拍過乾隆十下江南,十全老人等一系列的電視劇。他只能算是一個開明的皇帝。他算不上明君。等到嘉慶帝即位是國庫已經一掃而空。都被乾隆帝揮霍一空。把大清帶入了萬劫不復的深淵。使大清走下了低谷。歷史上應該還雍正帝一個清白,應該叫康雍乾盛世。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7abd6103da3c4a9c90c229a3a700ce8b\

廣安小陳哥日記


雍正的貢獻應大於乾隆。康熙離世時留下的爛攤子,尤其是戶部的虧空,吏部腐敗,都由雍正一朝改革扭轉,到雍正離世乾隆接手時,國庫充盈,政治清明,西北平亂取得勝利等諸多利好因素,為乾隆這個“十全老人”開創盛世夯實基礎。正因為國力強大,才有資本四處出擊,好大喜功,才有資本“六下江南”巡視,才有資本吟詩作樂,才有資本展示皇威浩蕩。康乾盛世離不開雍正的勤勉維持。


歷史溫度7758


您好,在下杉竹居士來回答此問。

對大清貢獻多的我認為是雍正。縱觀整個歷史,歷朝歷代君王中能和胤禛比勤政的也屈指可數,他執政期間實行的一系列改革對清朝統治地位和國力的提升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清史專家楊啟樵評價說:“康熙寬大、乾隆疏闊,要不是雍正的整飭,滿清恐怕早已衰亡。可惜的是隻執政13年即逝世,他如能多活30年繼續執政,誇大的說,也許因而改易了此後中國的命運,亦未可定。

乾隆早期確實也有不少功績,尤其最大的功績是平定邊疆,鞏固了西藏的統治,並將新疆納入中國版圖。但這是在康熙和雍正為其打下的統治根基和充實的國力基礎之上實現的,更多的是順勢而為,非其一人之功。而其執政後期日趨自大昏庸,史治敗壞,多地甚至爆發起義,另乾隆執政期間最大問題在於閉關鎖國,和西方此消彼長,導致中國逐漸失去全球領導地位並開啟了近代百年屈辱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