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标点符号的?

我是银黧梦


对于博大精神的汉语来说,一音多义,不同位置的标点符号表明了不同的含义,小小的标点符号,万万不能小觑,否则,那可就笑话连篇了!

据史学记载,汉代时开始使用句读,宋代时开始使用圈点,到了明代出现代表人名和地名的一些简单标点符号。这些可以说是我国标点符号出现的雏形,还很不完善,并且未得到广泛应用。

进入21世纪,一些学者开始学习使用欧美最通行的一些标点符号。并根据古代的句读符号,研制出了适合中国文字需要的最早的新式标点符号。

1914年,以胡适为首的六教授提出《方案》,请求政府推行标点符号,此时标点符号正式的出现了。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出版社公布了《标点符号用法》,共列举标点符号十四种。

1990年3月国家语言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社联合发部《标点符号用法》,共列标点符号16种,大大满足了人们的需求。


中国大案纪事


古时候写文章是没有标点符号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后人渐渐地感到不便和吃力,人们还发现这也是对文义往往产生误解的原因之一,于是到汉朝发明了“句读”符号。语意完整的一小段为“句”;句中语意未完,语气可停顿的更小段落为“读”。

宋朝使用“。”“,”来表示句读。元明刻本小说多在句子的末了加圈,也有一律用“、”或用“。 ”的。有些戏曲和启蒙读物也采取这种方法。此外,明刻本小说还增添了人名号和地名号,前者是在人名右边加一条直线,后者是在地名右边加两条直线。

上述这些就是中国最早的标点符号。 “标点”两个字,始见于宋朝。《宋史?何基传》:“凡所读,无不加标点,义显意明,有不待论说而自见者。 ”这里的“标点”,指的是阅读古书时添加的句读符号,即所谓旧式标点。

新式标点是模仿西方的书写习惯而借用的,在清代末年才开始使用。翻译家严复的《英文汉诂》(1904年)是最早应用外国标点于汉语的著述。


昔日餘光411


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文字大概是甲骨文,古人在甲骨文刻写时,通过使用符号或者留空来表示语言的层次性,以表达文字意思。慢慢,文字的发展,符号的演变,人们为了更加表述清楚语言的意思,就有了更多标点。这大概可以理解为最早的“标点符号”。


煮雪橙橙


古时候写文章是没有标点符号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后人渐渐地感到不便和吃力,人们还发现这也是对文义往往产生误解的原因之一,于是到汉朝发明了“句读”符号。语意完整的一小段为“句”;句中语意未完,语气可停顿的更小段落为“读”。

宋朝使用“。”“,”来表示句读。元明刻本小说多在句子的末了加圈,也有一律用“、”或用“。 ”的。有些戏曲和启蒙读物也采取这种方法。此外,明刻本小说还增添了人名号和地名号,前者是在人名右边加一条直线,后者是在地名右边加两条直线。


秋梦h


可以给我一个优质回答吗?谢谢好心人,好人一生平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