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夏朝開始到清朝滅亡,古代歷朝歷代滅亡的先兆是什麼?

小林創可貼


于右任寫過一篇《亡國三惡因》,內容如下:

民窮財盡,社會破產,國家破產。國有金,吝不與人,為他人藏。此其一。善不能舉,惡不能退,利不能興,害不能除。化善而作貪,使學而為盜。此其二。宮中、府中、夢中,此哭中、彼笑中,外人窺伺中、霄小撥弄中,國際偵探金錢運動中,一舉一動,一黜一陟,墮其術中。此其三。



他說亡國三惡因:其一是國家沒錢,百姓也沒錢,錢在哪裡?集中在少數權貴手中。其二正義得不到伸張,罪惡得不到懲罰,社會道德淪喪。其三是當權者只能以賣國維持統治。于右任的評價雖然是針對清朝,但是也有一定的普遍性。私以為,滅亡主要有以下幾個徵兆:

1,土地集中,財富集中。

朝代剛建立時,由於剛經歷戰亂,所以人口比較少,土地資源充裕且分散,人人有地種。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經濟恢復,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口快速增長。但是慢慢的,土地會向少數人手裡集中,社會貧富差距逐漸變大,社會對立嚴重。人口的增多,土地和財富的集中,會讓一些人開始吃不上飯,這個時候,民怨開始沸騰,有人揭竿而起,必定群起響應。

2,政府腐敗嚴重,機構龐大,冗員多,效率低。

開朝早期,一般政治比較清明,這個時候制定政策因時制宜,比較有針對性,朝廷的效率通常也會比較高。到後期,由於許多政策已經不合時宜,朝廷就會打補丁,整出一些新的部門來補漏洞,久而久之,機構越來越龐大,效率缺越來越低,而且腐敗問題也會越來越嚴重。



3,橫徵暴斂,隨意加稅。

後期由於很多人吃不飽飯,會有一些人佔山為王,成為土匪,朝廷派兵剿匪,可是打仗就要錢,只能從老百姓那裡徵稅,而由於這個時候各級官吏貪腐嚴重,層層盤剝,會讓老百姓的負擔成倍加重。更多的老百姓活不下去,只好也加入土匪或者起義軍,可以徵稅的百姓更少了,相應的每個人要承擔的賦稅進一步增多,這就是一個惡性循環。明末崇禎年間就是如此。


史海拾遺


我感到共性的徵兆有以下幾點:

第一,皇帝昏庸無能,朝庭腐敗。一般來講,朝代更替,開國帝王都是雄才大略,武能安邦,文能治天下,但他的後世子孫,生在帝王之家,從小嬌生慣養,並不知創業之難,守業之艱辛,貪圖安逸,坐享榮華,荒廢朝政。文武大臣也無心輔佐,貪汙受賄,中飽私囊。

第二,苛捐雜稅沉重,老百姓生活悲慘。農民沒有土地,土地都集中在地主手裡,賦稅又重,加上過去靠天吃飯,一旦遇到大旱、洪水等天災人禍,老百姓無法生存,只有舉兵起義、造反。秦未的劉邦、項羽、唐朝的黃巢、宋朝的宋江、方臘、明末的李自成都是在這種情況下造反的。

第三,朝堂鬥爭,拉幫結派,殺害忠良。秦二世時,宦官趙高專權,競然指鹿為馬,無人敢伸張正義,殺了蒙恬、扶蘇等忠臣良將,逼得章邯投降項羽,等劉邦攻咸陽時,朝裡已無人能掛帥迎戰,只好屈膝投降。唐朝的楊國忠專權,導致安史之亂,雖未亡國,但也元氣大傷,國運日漸走背。還有刑罰苛刻嚴酷,官逼民反。





zj史海拾貝


歷朝歷代滅亡的先兆是:皇帝昏庸、朝政腐敗、奸臣當道。

夏、商、周、秦、隋、元,都是皇帝昏庸、暴政、苛捐雜稅、百姓民不聊生,激起下層百姓的直接反抗,直接導致王朝覆滅。

東漢的漢武帝、唐朝的李隆基,他們都將自己的王朝發展至頂峰,但因為晚年的昏庸重用奸臣、小人,使整個王朝跌入低谷,為以後王朝的覆滅埋下伏筆,是間接的導致王朝覆滅。

任何一個朝代發展到最後都避免不了官員腐敗、兵備荒蕪,腐敗帶來的就是辦事效低下、欺上瞞下、百姓民不聊生,這樣最容易激起民變。而兵備的荒蕪就導致,對內不能平定民變,對外不能抵禦外寇。明清兩朝就是最直接的證明。

奸臣當道,官員只知拉幫結派,人才得不到重用,從而導致腐敗。縱觀南北兩宋,秦檜等人把持朝政,岳飛喊冤而死、韓世忠默默隱退、狄青鬱鬱而終,最終大宋被異族鐵騎踏平。

有不同意見,可以留言大家一起討論。


以第三角度說話


自古朝代更迭,盛久必衰已經成為一個不可避免的事實,但是一個朝代滅亡必定有其原因,主要衰落原因有以下七條。 第1.昏庸暴政,專注酒色的皇帝,比如南北朝時期的亂倫皇帝劉子業。第2.宦官專政,比如秦二世胡亥就是被宦官趙高殺了,第3.藩王強勢,晉朝就是因為八王之亂滅亡的。第4.外戚專政,漢朝就是母強子弱才衰敗的。第5.結黨營私,這是最可怕的,有黨派之分就會有鬥爭,就不會全心全意的輔佐帝王,甚至還會誘導皇帝做錯誤的決定,歷朝歷代的滅亡多少都和這有關係。


第6.大型奢侈工程,秦朝的長城,隋朝的運河,雖然都是造福後代的偉大工程,但勞財害命的工程造就了兩個王朝不會長久。第7.外族崛起,雖然現在中華各族形成了一個大家庭,但在古代漢人和外族的鬥爭幾乎沒有停止過,五胡亂華導致漢族差點被滅族,長城也是防止遊牧民族而發明的,如果不是少數民族清朝的統治,那麼中國的領土估計連現在的一半都沒,這些也都是導致朝代滅亡的重要因素。民間也有流傳著朝代可能會滅亡的讖語,(讖語,謠言)比如清朝的時候秦始皇從方士一本書中得到一句話‘’亡秦者胡也‘’!於是自妗的秦始皇就認定‘’胡也‘’就是北方的匈奴,他萬萬沒有想到會是自己的兒子秦二世胡亥。明朝末年,皇宮中流傳著一句讖語‘’長虹貫日,大頭朝下,這句話好多人都百思不得其解,後來一位僧人解釋說,崇禎皇帝朱由檢的由字,大頭朝下就是甲,日子中間來一豎就是申,這咬文嚼字的功力真是厲害。

巧和的是大明王朝滅亡的時候正好是農曆甲申猴年,清朝滅亡前也有讖語,順治皇帝入關時對清朝能不能在中原站住腳憂心忡忡,一天高僧哲布尊丹巴胡圖克圖來朝,順治帝召見他,向他請教大清的國運如何,他回答說‘’我身不缺,我國不滅。順治帝以為只要皇帝身上不缺東西大清就不會滅亡,順治又問我國國祚如何,他又說十帝在位九帝囚,還有一帝在幽州,順治帝琢磨十帝加九帝再加一就二十帝了,還不錯嘛,都趕上大唐了,其實順治帝想多了。

清朝是一共十二位皇帝,入關後第九帝是光緒,而光緒被慈溪囚禁,大清滅亡後溥儀又在東北當了幾年皇帝,幽州廣義的指的就是東北地區和河北還有蒙古部分地區,正好應驗十帝在位九帝囚,還有一帝在幽州,末代皇帝溥儀的‘’儀‘’繁體字是儀,按照慣例,臣民應該避諱,很多書商鐫刻書籍,為了避諱就把儀字中的我去掉,這樣一來‘’儀‘’就變成了殘字,這也應驗了那句讖語,我身不缺,我國不滅。


其實朝代盛衰更迭也是歷史進程不可避免的,近代強國西班牙、英國再到現在的美國也是如此,我們中華民族也在朝著偉大復興的路線一路狂奔,用不了多久中華民族一定會完成偉大的復興,讓世界為之矚目。


小松講歷史


大凡王朝覆亡,總有這麼幾個特徵。

其一,自然災害頻發。包括洪澇旱蟲災害,地震等及來歷不明的自然災害,當然也包括溫疫。如東漢末年及明末災難溫疫不斷。如明北京城大爆炸等。

其二,社會廣泛流傳童謠及讖語。預示著王朝岌岌可危。如明末,社會盛傳"十八子坐天下"。唐朝有女主坐天下之讖言。元末,盛傳"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等。

其三,民間盛行結社等宗教團體,且愈演愈烈。如東漢未之道教,元末之明教,清末之義和團白蓮教等。

其四,亡朝覆滅前,皇帝子嗣越來越少,競然無人繼承太子之位。如南宋及明末清末等,都是兒皇帝,太后垂簾聽政。

按照古代宿命論解釋,只有四個字,叫氣數已盡。非人力無可挽回。此乃週期率效應,所謂"其興勃焉,其亡亦忽焉",也即"善始者眾,善終者寡",創業容易,守成更難,一國一家亦然!


紅塵過客甲


一個朝代的滅亡,有很多的原因。一個朝代的開始,總是伴隨著天下混亂,然後明君出現,統一天下,結束戰爭,與民休息,發展經濟,使得國家復甦,人口增長,但伴隨著統治階級統治時間長,通知階級內部享樂思想蔓延,內部鬥爭腐化,通過壓榨底層民眾來滿足自己的統治慾望。而此時底層民眾由於壓迫嚴重,對統治階級日益不滿,經濟創造力也會隨之下降。若如此時再出現一個昏庸享樂的君主,那就會激起民邊,最終導致國家滅亡。如夏桀,商紂。

當然,一個國家的滅亡也不能只是把原因歸結為國君昏庸。其實本質來說:一個朝代的滅亡總是伴隨著該朝代人民的生命財產得不到保障,比如說宋,宋朝子民無法保障生命財產安全。比如說秦,子民無法收到不受秦政府殘暴統治的保障 。





歷史大人物


財務危機,入不敷出,加稅!

皇室和官僚隊伍越來越大,人均開銷也越來越大而管理水平卻在下降。

人口增長生產增長稅收也增長但滿足不了財政需求的增長,於是加稅。

而隨著人口的增長,荒地的開墾,農民承擔稅收的水平在下降。

秦朝後一千多年,中國人極限六千萬。一旦突破,就通過戰爭手段減少人口,改善政府水平和財政開銷。


劉傑無圖乾貨


古今中外每個每個封建王朝的滅亡方式就兩種,自然的和社會的!常見的就是用社會方式來滅亡一個封建政權,社會方式也分為兩種外部入侵和內部動亂造成政權滅亡或者二者結合。而這兩種滅亡方式共同特徵有:1,腐敗造成社會黑暗生產力發展極其緩慢甚至倒退,例如:西晉末年,北宋末年,明朝末年,東漢末年,包括西羅馬帝國末年,阿拉伯帝國等等都是社會腐敗黑暗造成的滅亡!2.社會精神世界極度空虛,人心普遍彷徨不安,精神麻木不仁,社會死氣沉沉又光怪陸離,人心潰散,社會生產力雖有一定發展,但也會很快滅亡。例如:西漢末年,北宋末年,南宋末年,清朝末年,東羅馬帝國的末年等等,都不完全是因為大災難沒飯吃人民起義滅亡的,都是精神世界科學知識發展緩慢跟不上時代造成的人心茫然,最後演變成政權滅亡!


極地1472


千言萬語彙總一句話:以上各朝,都是官府欺壓窮苦中的人民,層層剝削,鎮壓百姓,使百姓和官府之間形成死節,貧苦百姓也參與各種起義隊伍,朝代不滅,就說不過去了。


不要傷害人民


本質根本就不同,不能放到一起對比。

夏商宋明的滅亡是種族戰爭,其他基本都是種族內部矛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