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大清滅亡之後,10多萬皇族子孫去了哪裡?

菩薩我想對你說


清朝和明朝最為明顯的一個區別,便是清朝的皇室子孫並非世世代代享有特權。明朝之時,朱元璋為了保證自己的子子孫孫都享福,於是規定,任何藩王的爵位都可以世襲,藩王除了長子繼承王位之外,其餘兒子封為郡王,其他爵位亦是如此。長子繼承爵位,其餘子嗣降級分封,到最低一級輔國將軍之後,其所有後代均世襲輔國將軍。每一代皇帝的兒子,除太子外,都封為親王。隨著實踐的推移,明朝的王爺便越來越多,這些王爺衣食不愁,明朝政府每年劃撥大量的錢糧供給他們生活。因此,明朝的財政困境,與其藩王制度亦有極為密切的關係。

清朝則不同。清朝除了鐵帽子王世襲罔替之外,其餘任何爵位都採取長子降級分爵,其餘兒子不分爵位的政策。以親王為例,親王的長子降級封為郡王,其餘兒子皆沒有爵位分封。如此,清朝的所謂宗室王爺的數量要遠遠小於明朝。

故而,不要說清朝滅亡之時,即使在清朝中期,絕大多數的愛新覺羅子孫都已經淪為庶人,這些人想要登上朝堂,精品自己姓愛新覺羅根本沒有用處,而是要和普通人一樣通過科舉進入仕途。因而,在清朝,絕大多數的愛新覺羅子孫是沒有特權的,這和明朝朱家子孫有著本質的區別。

回到問題,清朝滅亡之時,絕大多數的“皇族子孫”都已經成為了普通讀書人,流落民間,準備考取功名;少部分擁有高級爵位的皇族,也因為辛亥革命而成為了普通人,比如皇帝溥儀的親生父親載灃,清朝滅亡後便安安心心做一個普通老百姓,不問政事。共和國成立後,載灃將王府拍賣,徹底成為新中國的一位公民。

大多數皇族在清朝滅亡之後,選擇了“換姓”,他們或改姓金(“愛新”即滿語中金的意思),肇、毓、艾、羅、駱、趙,或者直接以自己名字的第一個字為姓,如愛新覺羅啟功便直接改名“啟功”,以“啟”為姓氏。他們都成為了新中國普通公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