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的5G技術與美國的5G技術相比如何?

阿明記事


我在頭條上發佈過一篇文章,從5G的標準立項、5G技術專利、網絡建設能力、電信設備商實力四個維度詳細地對比了中美兩國在5G領域的技術水平,經過對比得出的結論是:中國的5G實力秒殺美國。這裡我簡單地總結對比下,如果想看具體的分析,請見頭條號文章。

四個維度的分析總結

5G標準立項:中國21項(中國移動10項、華為8項、中興2項,中國聯通1項),美國9項(高通5項、英特爾4項),中國比美國高出13項。

5G技術專利:中國的華為、中興、大唐,專利聲明總量3542件(華為1970件,企業中排第一),美國的高通和英特爾,專利聲明總量為1729件,不到中國的二分之一。

網絡建設能力:我國的4G基站數量372萬個,美國只有30多萬個,不到中國的十分之一。

電信設備商:中國有兩家全球設備商巨頭華為和中興。而美國已經沒有電信設備商(曾經的摩托羅拉和朗訊已沒落)。

中美兩國5G網絡實測情況

美國的5G是假5G,美國排名第四的運營商Sprint把第二的運營商AT&T給告了,告AT&T欺騙用戶把4G的“LTE”字樣改成了“5G”。美國的假5G的測試速度是24MB/S,而華為呢,在意大利測試的速度是364MB/S,是美國的15倍,在日本測試速度是578.56MB/S,是美國的24倍,在印度的是384MB/S,是美國的16倍。

這個時候,對於標題的提問,想必您已經有答案了。

引用歐洲和澳洲商業協會主席的話來說:華為的5G比其他國家至少要領先2年,其他國家當然也包括美國。

如果您也認可我的看法,點贊+關注,感謝您的認可。


轉債研究


5G(5th Generation)技術,指的是第五代通信技術。全球都用一個5G技術,美國和中國的都一樣,沒有本質區別。但是,掌握5G技術的國家格局卻在發生變化,在5G技術之前的4G、3G都是西方該企業主導,包括美國的思科、高通,歐洲的愛立信、諾基亞。中國的企業一直在通信技術方面很薄弱,在國際上沒有話語權。

在5G,中國突然冒出一個華為,而且華為在5G技術方面實力領先,並握有大量專利。近期,任正非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專訪時表示,自信地表示“世界不能離開我們,因為我們(5G通信技術)更先進。”

美國的5G技術也是較為先進的,但已經不像在3G、4G時代那樣占主導地位了。在2018年的4月19日,美國的無線通信和互聯網協會(CTIA)公佈了一份報告,這份報告明確指出了各個國家5G技術發展的狀態,其中美國在5G技術上不僅僅是落後於中國,也落後於韓國(主要是三星),僅僅排第三名。

如果大家覺得這份報告不準確,那可以看看華為在5G上的訂單量就明白了。在全球範圍內,華為5G訂單已經達到32單,遙遙領先於競爭對手。這還是在美國圍堵之下取得的成績,要是沒有美國從中作梗,訂單數量肯定更多。

華為的5G設備已進入“刀片式”時代。2019年1月8日,華為的“新一代刀片式基站解決方案研製與大規模應用”項目獲得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華為的刀片式5G設備,包括刀片式5G微波,刀片式5G AAU、刀片式5G基站,讓客戶能像搭積木一樣搭建5G設施。這也標誌著華為5G設備,全面邁進“刀片”時代。

“西方不亮東風亮,美國並不能代表全世界。”在接受BBC獨家專訪時,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如此回應美國對華為的圍堵行為。“美國只代表世界的一部分,即便美國施壓也無法摧毀華為,只會讓華為提升自己的產品和服務。”他說。

任正非很坦然的說到:“全世界能夠做5G的就那麼幾家,其中能夠把5G和最先進的微波技術結合起來的,全世界也就只有華為這一家”,所以任正非認為這就是我們的優勢,這些國家如果僅僅是一部分議員不同意,那我們可以協商,如果上升到國家層面,我們就不賣他們就是了。


財經知識局


我說出來二者對比的結果,你千萬不要驕傲:華為的5G技術在全球範圍內一騎絕塵,秒殺美帝。外媒推測,華為5G技術最少領先其他對手6~12個月。任正非在接受外媒採訪時表態:2~3年沒有企業能追趕得上華為在5G技術上的腳步。支持以上結論的相關指標如下:

5G專利方面,到目前為止,華為佔比超過20%,超過了美帝高通與英特爾兩家之和,在核心專利上也超過了高通。下圖為2018年底5G專利佔比:




5G基站建設方面,預計今年我國4家5G運營商會建設100萬個左右5G基站,這將是全世界5G基站數的60%,而這其中華為至少會斬獲六成以上訂單。而美國的4G基站就只有我國的1/10,5G依然如故。



5G設備方面,華為是全球最大的通訊設備供應商,能提供任何端到端的服務,而且多年前就打趴了美帝的摩托羅拉與朗訊。而華為的基帶芯片更處於孤獨求敗的尷尬境地。

其他的就不說了,正因為華為太過強大,美帝傾舉國之力無恥打壓與制裁華為,妄圖通過斷供芯片與停止操作系統授權打趴華為手機業務,從而失去手機業務利潤給華為5G和6G研發輸血,真是狼子野心。

好在華為海思備胎一夜轉正,鴻蒙即將橫空出世,給了美帝迷夢一記重擊,為居安思危的華為鼓掌!


不曾輕狂


在5G時代,華為的5G技術是強於美國的高通的,但是在2、3、4G時代,華為的技術是弱於美國的。主要原因是因為華為是後來者,高通在2、3、4G的積累太深了。所以能在高通在2、3、4G時代對手機制造商收取高額的高通稅,因為沒有企業可以擺脫高通的專利

最直觀的映像就是,我們看看5G的標準專利,華為和美國幾家公司的持有量對比



從上圖可以很明顯的看出,5G相關的標準必要專利華為佔了15%,高通大概在8%左右,英特爾大概在6%,蘋果幾乎只有不到2%,所以好像美國的企業所有的標準必要專利加起來和華為持平,華為加上中興的5G標準必要專利,足矣碾壓美國的科技界的


所以特朗普才會先對中興後對華為下死手,出現這種情況他能不著急麼…,不要以為這是特朗普個人的行為,其實所有美國明白人都會很著急這事。所以,對華為的打壓其實是美國的政界普遍的共識,只是打壓的方式特朗普激進了點

5G技術目前由3GPP標準組織定義,3GPP是一個國際性的標準組織,目前主要是美國、歐洲、中國這三大勢力佔據主導,其中中歐的實力最強。過去高通的高通稅實際上收的全球企業都苦不堪言,所以4G時代,3GPP就推翻了高通主導的技術,因此高通實際在4G時代就已經有頹勢了


這事,還真是由於高通太貪婪,所以被全球的玩家一起坑了.....



然後我們再比較一下中美在5G其他方面的對比。下圖可以看到,5G的技術主要分為3個領域,一旦終端芯片商,移動通信設備商和移動通信運營商商。和華為相關的主要是芯片和設備商兩個領域。我們前面已經說了,在移動芯片這個領域,華為是比美國的代表高通要牛的



再看看通信設備製造商,隨著摩托羅拉的沒落,朗訊先後被阿爾卡特和NOKIA併購,無線通信製造商的主要玩家就就不在美國了。至於美國的驕傲思科,根本就不涉及5G關鍵的無線通信業務,思科是數據通信(固定網絡)的全球霸主,所以只能用於5G網絡的固定承載,和5G的核心無線通信技術就關係不大。


所以,美國根本沒有任何一家可以和華為匹敵的通信設備商,目前華為的5G設備在全球的競爭對手只有NOKIA、愛立信、中興甚至三星。所以這方面美國毫無疑問是弱於華為的

最後說明一下移動通信運營商方面。華為和中國運營商一直在全球聯合推廣5G的場景和方案,中國移動在5G的體系裡對美國運營商肯定是碾壓的,美國運營商幾乎沒什麼技術話語權,所以這方面華為的技術也是有憂思的


所以,綜合來說,華為的5G技術不能說碾壓整個美國,對美國高通、英特爾等主流5G玩家佔據優勢是可以的,要不然任正非怎麼會那麼有底氣呢


IT老菜鳥


承蒙厚愛,感謝您的閱讀。


中國華為、美國高通和歐盟愛立信的5G技術其實是同一個技術,他們都參與了5G標準的制定,只不過現階段來看,在5G上側重點和進展不同,華為略為優勢(除了基礎通信專利高通佔優,華為在5G專利、5G基站均佔優,在5G基帶、手機處理器差距不大),接下來就看各自的商用進展如何了。

  • 5G技術的標準是通信行業共同制定的,不論是中國的華為也好,還是美國的高通也罷,亦或是歐盟的愛立信,大家都是在行業規範下(5G標準)研發和商用;

  • 再來看看5G標準的制定,目前5G三大場景(eMBB、mMTC和URLLC)中只凍結了eMBB標準;在eMBB標準制定中,美國運營商和企業主推的LDPC碼被採納為5G在eMBB場景的數據信道的數據信道編碼;隨後華為等中國通信企業主推的Polar碼在5G核心標準上扳回一局,成為5G在eMBB場景的控制信道編碼方案;

  • 在5G標準的制定中,嚴格來講沒有輸贏一說;Polar碼也不是華為獨家的,華為只是在Polar碼研究上處於領先,擁有較多專利,可以更快的在此基礎上推出商用產品;另一方面,華為Polar碼的勝出,打破了歐美企業在通信技術上的壟斷,為中國在後續的5G標準中爭取了更多的話語權;

  • 現階段就是商用方面的競爭了,高通是基礎通信(CDMA,3/4G)核心專利持有者,華為作為後來者自然比不了,不過華為已在5G專利上佔優;高通以“躺賺”專利授權費+驍龍芯片銷售攫取了鉅額的利潤,但在基站製造方面卻沒有建樹,而華為通過數十年的基站設計製造能力,實力一流;華為的基站突出世界範圍內的性價比,截止目前華為已經獲得25份5G商業合同,而且5G基站發貨數超1萬個。再以5G基帶為例:2016年高通一代5G基帶X50,華為balong5000發佈且商用(巴展24日推出搭載balong的5G手機),高通二代5G基帶X55發佈,不過年底才能商用。


如果您有任何網絡、通信問題,歡迎與我探討;您的關注、留言是我前進的最大動力,萬分感謝。

Perfectissh1t


簡單說,兩個主要技術層面的區別導致應用層面的區別。美國的注重長數據幀大數據量交換,使用頻率高於6GHz。這將使基站的數量多到驚人,多到必須認真計算維護成本。由於這個問題,人類被圈養在基站下終於在美國要變成現實了。中國的偏重於短幀,使用5GHz以下頻率,覆蓋性能更好。中國5G的特點是支持短數據幀,多群組,瞬態群發。這明顯是面向產業信息化升級的應用方向。每一條生產線,每一個供應鏈節點,每一個商業運營場所,每一臺可以聯網的設備……這個終端使用數量是手機應用數量的幾百倍。而且直抓取基礎數據和原生數據。美帝原本是想忽悠我們用科技打遊戲看電影的,沒想到智慧不如中國,自己挖坑埋了自己。如果加上中國技術向全球製造業,供應鏈的輻射推廣。美帝瘋到亂了方寸窮兇極惡就不難理解了。還有一個花邊兒。一旦中國成功,坐在辦公室分析中國經濟數據和社會運行數據的時代就結束了。美國的互聯網將被中國有選擇性地隔離在重要網絡服務之外。注意IPV6,注意中國自己已經開通的根服務器,注意中國的通訊衛星技術。這一切的組合,將使中國各企業的局域網立起來,在自己的衛星上交換,自己解析。美帝快把自己玩兒丟了。這個局面,不僅有中國人的智慧,也有美帝的愚蠢。我們順勢而為。


風吹6700


感謝您的閱讀!

360周鴻禕說:美國為什麼舉國之力對付華為,這背後的主要原因是各國買了華為5G設備後,美國無法留後門抓取網絡數據。我總結:歸根結底是華為5G技術太強,美國控制不住。

所以,你問美國5G技術到底表現如何?我覺得周鴻禕的話,似乎有一定道理。美國5G技術不一定有華為強,這就是為什麼美國偏偏多種手段來阻止華為。

我們再舉一個例子,5月26日,華為副總裁魯勇在2019年數博會發表演講稱,華為做5G已經將近十年,美國所有企業的5G核心專利佔比不到15%,而華為一家就超過了20%。

美國為什麼5G技術方面不及華為呢?我們歸納為幾點:

  • 美國的方向錯了。美國前期研究的是毫米波,這方面所需基站數量多,並不能迅速組網。而華為用的是sub-6,雖然說毫米波要比sub-6速率更快,但是頻段高,這也就意味著毫米波基站建設要更密集!
  • 美國資金不足,說的難聽點,大家各自發展各自的,明顯投資5G的資金不足。沒有資本逐利的公司去推動這件事情。
  • 美國的特朗普可能用美國人所說,他根本不知道5G是什麼?

其實,5G技術方面華為的優勢,在於常年的的積累,花費資金數十億,時間十來年,可以說華為花費了人力,物力,財力等等,如今能夠做到領先世界至少一年,這是通過長時間的努力得來的!

因此,華為5G能夠讓美國擔憂,因為它已經能夠對美國造成影響,而且美國沒有方法反制!


LeoGo科技


單論5G網絡技術而言,美國肯定和華為沒得比的。

據中國信通院12月發佈的《通信企業5G標準必要專利聲明量最新排名(2018)》的數據顯示,中國的網絡通訊公司華為中興大唐均已上榜,並且華為超越諾基亞,專利數量排名第一。要不是在16年年底的世界五G標準表決會上聯想投票高通,估計華為5G網絡的相關專利能有更多。

截止18年年底,華為的5G專利數量為1970件,高通只有1146件。從數量上來看,華為佔據了很大的優勢。但是要算起5G網絡核心專利的話,華為還是比高通要少許多的。畢竟高通從2G開始技術就一直領先,在建設經驗上比華為多一些。

令人欣慰的是,近期華為在意大利完成的5G網絡印度測試,最高網速可達2.7G每秒,網絡延遲為1ms。幾家歡喜幾家愁。近日美國電信運營商AT&T的5G網絡測試似乎不盡人意。最高速度只有24.36Mb/s,網絡延遲也高達77ms。這麼折算下來華為的5G網絡比美國的領先了好幾倍。


不知道各位看官們是如何看待華為5G的呢?歡迎在下方評論留言,讓更多人看到您的觀點,謝謝!


科飛貓科技公社


今年5月15日華為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5月21日任正非在華為總部接受中央廣播電視總檯等媒體採訪時說“在5G技術方面,別人兩三年肯定追不上華為”。 這個“別人”當然是指美國, 但任正非的這個說法並不完全準確,準確地說法應該是“在5G技術方面,美國兩三年肯定追不上中國”,因為中國不僅只是華為一家擁有5G技術,中興等企業也有5G技術。那麼任正非說華為的5G技術領先“別人”兩到三年,底氣來自何處?

我們知道,根據電磁波波長的劃分,移動通信屬於微波通信的範疇,所謂微波通信是指利用波長在1米~0.1毫米之間的電磁波進行通信。微波通信波長劃分如下(表1):


我國4G通信使用的頻率在1.755GHz~2.655GHz之間,對照上表可知,我國的4G通信屬於分米波通信。

2017年11月9日工信部正式發文劃定5G頻段,宣佈3.3GHz~3.4GHz(原則上限室內使用)、3.4GHz~3.6GHz 、4.8GHz~5.0GHz為5G工作頻段。同理,對照上表,我國的5G通信屬於釐米波通信。

而美國的5G技術一開始就定位在毫米波頻段。適合5G通信的工作頻段有兩個,釐米波頻段和毫米波頻段。由於最適合5G通信的釐米波頻段已經被美國軍方使用,所以美國5G技術只能建立在毫米波頻段之上。

那麼,為什麼釐米波更適合5G技術而不是毫米波?

根據電磁波的傳輸特性,頻率越高,波長越短,傳輸損耗越大,覆蓋面積也越小。

以我國的4G(分米波技術)和5G(釐米波技術)為例,作一比較。

由於5G通信的波長較4G通信波長更短,所以5G信號傳輸衰減更大,覆蓋面積更小。目前解決這個問題主要採用兩種措施:

一是通過加大5G基站的發射功率來彌補傳輸損耗,因而5G基站耗電量較4G基站大很多。而耗電量的急劇上升,使基站運行成本提高了很多。以下(表2)數據來自《今日頭條》“科技生活快報”官方賬號文章《中興、華為5G基站功耗實測 竟是4G基站3倍多》


二是通過增加單位面積內的基站數量來保證信號的覆蓋。一個4G基站覆蓋的面積,至少需要3個5G基站才能覆蓋。因此基站數量的猛增,使得基站建設的投資成本也增加了很多。目前我國有400多萬個4G基站,如果換成5G,要達到同樣的覆蓋面積,需要的5G基站差不多是4G基站的3倍。

但是相對於毫米波來說,5G使用釐米波頻段經濟上就要便宜得多,而且信號也更好。因為毫米波波長比釐米波波長更短,信號衰減更大,傳輸距離更短,覆蓋面積更小。我國5G技術目前之所以有釐米波段可用,完全得益於我國一貫對無線電頻率分配實行嚴格控制,無線電頻率作為重要寶貴資源,一直由國家統籌管理,實行有計劃的開發利用。

可以想像,如果像美國那樣,5G技術採用毫米波段,那麼一個5G基站耗電量會有多大?運行成本會有多高?要實現全美覆蓋,5G基站要比4G基站數量上增加多少倍才能實現?美國要實現毫米波5G網絡,花的錢遠比中國建立釐米波5G網絡的錢要多得多,這是一個天文數字!而美國的釐米波頻段已經被軍方佔用,如果現在要讓軍方把釐米波頻段置換出來,至少需要3~5年的時間。

這就是中國在5G技術上為什麼領先美國的原因!說我國5G技術領先美國2~3年或3~5年並不誇張。所以,對於不能容忍別人超過自己的美國,怎麼會不產生強烈的焦慮感和嫉妒感呢?

最後一點,在我國,既然5G基站比4G基站耗電量大很多(3-4倍),且覆蓋面積要小很多(3個5G基站才抵得上1個4G基站的覆蓋面積),那為什麼我們還要不遺餘力推出5G技術呢?從表1可以看出,那是因為5G相對於4G擁有更大的帶寬,具有更高的傳輸速率,而這正是下一代互聯網–車聯網、物聯網“萬物互聯”必不可少的基礎條件。5G技術也許現在還不太成熟,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定會不斷改進和完善。(原創戰忽局門衛,轉載請註明出處)


一文不文


美國還沒有5G技術,只有元器件,高通、谷歌等雖然掌握著部分5G技術,但是,絕對不可能和形成5G產業優勢,關鍵技術還掌握在中國華為手中。美國是眼紅5G市場,據瞭解全世界的5G產業市場,共有12.5萬億美元市場份額,這對於中國可是一件大好事,但是,對於美國來說,就是一個壞事,這樣大的市場都被中國的華為搶得了,特朗普聽到這方面的消息,不禁火冒三丈,發誓要極限打壓華為,遏制中國崛起搞錯了方向,特朗普心情急得像是熱鍋上螞蟻,他想,為什麼在圍堵伊朗的時候,華為的5G趁勢而出,5G的突然問世,就是美國的恥辱啊!華為終於搶在美國的前面,率先實現5G的突破,搶得了先機。特朗普、蓬佩奧四處遊說,妄圖抵毀華為的5G,說什麼他們的5G是偷美國的,一貫以美國優先為出發點的特朗普總是說美國至上,中國是不可能超過美國的。失道寡助,得道多助,中國這次在和美國博弈中,終於戰勝美國。中美兩國人民,世界人民都這樣說,中國的華為這次是完勝美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