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燎原!盤點被《水滸傳》忽略的真實北宋末年農民起義

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生活在北宋末年這樣一些豺狼般的統治者們殘酷壓榨下的北宋人民,在求生無路的情況下,必然只能揭竿而起地對統治階級進行反抗。


星火燎原!盤點被《水滸傳》忽略的真實北宋末年農民起義


在宋徽宗即位的第八年,即大觀二年( 1108 年),就有以李勉為首的一支起義軍,在於太行山以東以西的一些地區活動,依據地勢險要安營紮寨,使得當時的河北西路和河東路都大為大為震動。不得已宋徽宗將太原和真定府(今正定)守臣更換了好幾次,朝廷幾經周折,才把這支起義軍撲滅。


星火燎原!盤點被《水滸傳》忽略的真實北宋末年農民起義


政和六年( 1116 年),在淮南的廬州(今安徽合肥)和壽州(今安徽壽縣),又爆發了劉五領導的一支起義民軍開展的農民起義。這次起義的規模達到了幾千人,起義軍依託地形出沒於這一地區的山谷之間。經常騷擾周圍的郡縣。北宋政府不斷地調兵遣將,急於星火,前後動員了數萬人,才最終他們鎮壓了下去。


星火燎原!盤點被《水滸傳》忽略的真實北宋末年農民起義


宣和元年( 1119 年),由劉花三領導的一支起義軍,又爆發於廣東、福建兩路鄰接地區的諸州縣,他們為民除害主要打擊當地的豪紳大地主和地方官吏。當時北宋政府訂出賞格說,能捉獲劉花三的,賞給現錢一萬三千貫,並給予武翼郎的武職官銜。雖是如此,昏聵的朝廷也是經過了數年才把這支起義軍鎮壓下去的。


星火燎原!盤點被《水滸傳》忽略的真實北宋末年農民起義


也在宣和元年,以自稱 “ 賽保義 ”宋江和 眾多大家耳熟能詳的梁山好漢為首的義軍,也開始活動於河北和山東一帶,他們的勢力波及了京東東路(治青州)的青、齊(今山東濟南)諸州,京東西路治鄆州,(今山東東平縣)的濟(今鉅野縣)、兗諸州,以至淮北的一些州縣。雖然在真實的歷史上梁山好漢最多隻有千餘人,但他們大都勇敢善戰,以致北宋政府的軍隊都不敢和他們交鋒。即使交鋒,幾倍或十幾倍於他們的官軍,也常常被他們打敗,甚至有主動束手就擒的。直到宣和三年( 1121 年),梁山起義軍才被北宋政府最終擊破。


星火燎原!盤點被《水滸傳》忽略的真實北宋末年農民起義


由於造作局、應奉局和花石綱對東南地區百長期的勒索、騷擾,在宣和二年( 1120 年)的十月,在浙江睦州(今建德縣)的青溪縣(今淳安縣),爆發了以方臘為領導的農民起義。他們提出了誅除朱勔的口號,實際上卻是要推翻腐朽昏暴的北宋王朝。義旗舉起,幾天之內,參加的群眾就達十萬以上。此後,快又得到了台州、蘇州、湖州、秀州(今浙江嘉興縣)、常州等地人民的響應。方臘所領導的基本隊伍,在起義三個月內,就攻佔了睦州、歙州(今徽州)、杭州、婺州(今浙江金華)、衢州和處州(今浙江麗水縣),以及青溪等五十二個縣城。那些有人民大眾起而響應的州縣,也都出現了極動亂不安的場面。

在宣和三年的正月,北宋政府派遣宦童貫率領禁軍中的精銳部隊十五萬人,南下進行鎮壓。過江之後,兵分兩路:一路指向杭州,一路指向歙州。兩個州城都被官軍攻陷之後,方臘把起義軍的主力撤回到青溪縣的幫源洞中,又堅持鬥爭了七八十天,食糧不繼,武器缺乏,到這年的四月末,官軍從溪谷小徑攻入洞中,這場武裝起義鬥爭,遺憾終告失敗。

如果這些起義能夠最終推翻無能的北宋徽宗政權,那麼還會有後來的靖康之恥嗎?

只可惜歷史沒有如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