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山文化研究系列文章之二十:李峪青铜器重光记

恒山愚人根据李跃山、禹三彩学者等资料整理

恒山文化研究系列文章之二十:李峪青铜器重光记

牺尊

李峪青铜器重光记

2004年是中法文化交流年,在此期间将由法国政府与中国政府合作举办一系列大型文化交流活动。这项活动时间跨度大,2003年10月至2004年7月率先在法国举办中国文化年活动,2004年10月至2005年7月则在中国举办法国文化年活动;交流领域广,涉及文学艺术、教育、科技、广播电视、图书出版、青年、体育、民族、宗教、建筑、环保、旅游等方面,共计300多个项目;覆盖面积大,覆盖法国全境和中国北京、上海等几十个城市;项目质量精,中国文化年项目立意新、水平高、质量精,如《四川三星堆文物展》、《中国当代艺术展》、《神圣的山峰文物展》、《中国民族服饰展演》、中央芭蕾舞团巡演、中央民族乐团同巴黎国家交响乐团合作演出等。在众多文化活动中,由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山东省博物馆、山东省曲阜文物管理委员会、承办的孔子文化展和中国古代青铜器互借展览同期在法国巴黎集美博物馆隆重举办,上海博物馆所藏的“牺尊”肩负着中法两国文化交流的使命,走出国门,进入了号称西方最大博物馆之一的巴黎吉美博物馆展厅,展出的三个月时间里,“牺尊”在这座美丽古老的城市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法国民众奔走相告,千千万万的法国人涌入吉美博物馆,以一睹“牺尊”真容为幸。时任法国总统的希拉克专门抽出时间前往观瞻,他激动地亲自为《象尊与牺尊(中法文化年交流展览)》作了序言,他在序言中说:“我对这两项交换活动闻之不胜欣喜。它不仅让参观上海博物馆和吉美博物馆的观众能享受到这两件名品,同时成为中法两国友谊关系之坚固最佳的证明。”法兰西院士、集美博物馆馆长贾立基先生评价说:“牺尊来集美博物馆展出三个月……法国观众将在其中发现中国春秋时期铸铜工匠精湛的创作水平。”而这件代表中华青铜时代第二个高峰佳作、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青铜艺术珍品——牺尊文物,就是出土于中国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的李峪村。

恒山文化研究系列文章之二十:李峪青铜器重光记

四虎蟠龙纹豆

恒山文化研究系列文章之二十:李峪青铜器重光记

镶嵌龙纹鼎

在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县城西南大约七八公里的恒山阴坡下,有两处村落,一处是李峪村,一处是东湾村,两个村庄相隔约两公里。东湾村原来是李峪村的一个自然村,居住的村民大多数都是为了耕地劳作方便迁自李峪村。在东湾村的坡顶上有一处叫庙坡的地方,因原来此处曾经建有庙观而得名。民国二十一年春天,大约是三月的光景,这里发生了一件影响国内外的大事件,那就是中国春秋时期的一批青铜重器,抖落两千多年的历史风尘重新面世,一时轰动世界。据说,三月十号那天,李峪村农民高凤章带着三个儿子往庙坡地里送粪。在休息的时候,他发现附近一处塌落的土梁上,有东西闪闪发光,高凤章相当好奇,于是就跑过去看,发现有几颗金纽扣样的东西嵌在土梁上,他高兴地把几颗金纽扣样的东西扒了下来。在土层下,他又发现一个带着绿锈的罐子似的东西露出来,于是他就一路小跑着把铁锹取过来,朝着罐子似的东西挖了下去,没想到接下来挖掘的情况让他欣喜若狂。青铜炉鼎、壶、瓶、钵、豆、洗、盆等等,挖出的几十件锈迹斑斑的宝贝罗列周围,高凤章把小儿子抱起来转了个圈,高兴地叫道:“这下咱们可发财了!”之后,高凤章就打发一个儿子回家取上几个麻袋,把青铜宝贝一件件小心地装进去,等待夜色降临以后悄悄地运回了家里。一个附近的村民晚上出来溜达,看见高凤章和他的儿子们一趟趟往家里搬东西,就起了疑心,悄悄跟在他们后边进了院子,偷窥到了高凤章发现宝贝的秘密,于是就逼问出发现宝贝的地方,随后就急忙带上铁锹、箩筐等工具,连夜跑到庙坡挖起了宝贝。后来,挖宝的消息不胫而走,更多的村民争先恐后赶到庙坡,甚至附近村子的村民乃至县城里的居民也蜂拥而来,一场挖宝大战开始了。挖宝的人们都各有收获,金钵、银钵、铜葫芦、铜剑、铜匣子、金钗、金花不计其数,由于大家的无序乱挖,一些东西还被损毁了。后来,有些混混、地头蛇、强盗竟然依仗蛮力抢夺起别人的宝贝来了。这个消息传到县衙,县知事谢恩承急忙派出人员下乡贴出收缴公告,并挨家挨户进行收缴,最终有十九宗三十六件青铜器收缴归公,其中就包括牺尊。清光绪举人、浑源致仕乡绅麻席珍对收缴的三十五件青铜器进行了记录,其中十八件拍摄留照,并一一作出说明,刻印成《浑源出土古物图说》流传后世;高凤章挖到的大约二十多件青铜器,后来卖给了一个于姓商人。其他的出土古董,一部分被来中国考察的法国美术古董商雷昂·瓦涅克(又译作王涅克)明察暗访,从村民手中收购,送到法国收藏展示起来,这批古董大约二十多件,其中十五件现收藏于法国巴黎集美博物馆,五件被雷昂·瓦涅克私人收藏;另一部分,或者被村民私下藏匿,或者被古董商买走,或者被村民砸碎,当作铜料卖给铜匠铺。从有关资料看,所有面世知晓、保存基本完好的青铜器(包括运到法国的、县衙收缴的、美国、瑞典、德国和英国博物馆收藏的),大约共计六十多件。目前,知道下落的尚有四十余件。

恒山文化研究系列文章之二十:李峪青铜器重光记

镶嵌龙纹方壶

恒山文化研究系列文章之二十:李峪青铜器重光记

镶嵌龙纹方壶

县知事谢恩承收缴的十九宗三十六件青铜器收缴归公后,专门成立了浑源彝器处置董事会,准备公开拍卖,所得钱款计划用于全县教育、生产等。雷昂·瓦涅克听到这一消息后,就面见县知事谢恩承,打算以五万大洋购买此批青铜器,并与县知事谢恩承迅速签订了购买协议,当时的二十三位著名的浑源士绅共同签署见证。后来,迫于社会压力,县知事谢恩承想中途毁约,就紧急仿制了一批赝品企图蒙混过关。谁料雷昂·瓦涅克是一个古董专家,当场识破赝品,并气愤之急一纸诉状告到北平,最后阎锡山出面才摆平此事,雷昂·瓦涅克失败而归。这批青铜器最终被古董商卢丰年以二十九万大洋买断,县知事谢恩承收到二十九万大洋后,与当地士绅商议,提出两条使用建议:一条是开凿横山,兴办水利,引浑河水入田,扩大水浇地面积,造福当地百姓;另一条是成立银号,发放贷款,广开财路,复兴浑源工商业,“以裕浑源人民”。开凿横山工程半途而废,只留下一个穿山隧道,引水未果,成为笑谈;成立银号所发放的贷款,都被乡绅贷走,后来因为日本侵华战争爆发也无法收回。古董商卢丰年买断的青铜器,其中十二件青铜器在流出海外时,被上海海关查扣,收藏于上海博物馆,其中就有国宝牺尊,其他李峪青铜器杳如黄鹤不知所踪。

恒山文化研究系列文章之二十:李峪青铜器重光记

牛犊形器

恒山文化研究系列文章之二十:李峪青铜器重光记

蟠螭纹敦

李峪青铜器自出土以后,历经颠沛流离,反映出旧社会乡民愚昧、官场腐败、鬼佬觊觎、奸商贪婪的黑暗景象。辛酸屈辱的经历告诉我们,只有在新中国,这颗镶嵌在中国青铜艺术桂冠上的明珠才能重新焕发出璀璨的光彩,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彰显出中华文化独特深厚博大悠久灿烂的文明!让我们精心守好这份巨大而宝贵的文化遗产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出中华民族更加辉煌的未来!

恒山文化研究系列文章之二十:李峪青铜器重光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