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遥遥无期,你家孩子网瘾见长了吗?有没有离不开手机,有何表现?

星151226


在疫情期间,学校开学延期,都实行网络教学,所以孩子大部分时间属于居家。

网络教学离不开电脑和手机,所以很多时间都是在面对电脑和手机。

同时家长也会跟着陪伴,起到监督作用。

小孩喜欢模仿和好奇,所以如果家长在家里的时候玩手机,小孩也很想去玩,

接触手机电脑之后,渐渐的在网络上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爱不释手,比如音乐,影视,游戏等等。

网络教学过程中,都会有间隙时间给予大家休息,这时间段中,如果家长没有控制好孩子的电脑手机使用情况,有的孩子就会无意中在网络里痴迷,上瘾。

对于上面所述,家长要身先士卒,减少玩手机,更多时间和精力培养孩子。


小厮数码


我的女儿在我们本地一所重点初中上初一,因疫情无法开学,在家上网课已经有一个多月,是老师在教室里直播上课,除了无法身临其境,其他的都跟平时上课没有区别。我女儿没有沉迷网络,具体原因有两个。

首先,女儿考上这所重点学校以后,自己有奋斗的目标,大家是高手过招,一招不慎,输的很厉害。每天都是早上6:25起床,早读,8:20正式上课,早上四节课,中间是大课间活动。下午虽是两节课,但三个下午要周测,晚上更忙,一般是五个科目有作业,周测的话,还要上传试卷,批改试卷,再整理错题,经常忙到晚上十一点。基本上都没有时间去玩电脑、手机。也是基于她本人有上进心,才能去坚持吧,我在旁边都觉得累。

其次,跟我也有一定的关系,我从事初中的教学,对孩子的要求都是比较严格,孩子从小到大基本上都是我在操心,所以,对她比较了解,做到宽严有度。深知网瘾对孩子的危害,平时严格控制她玩电脑、手机的时间,不允许有机会让她沉迷网络。

所以,很欣慰,我的孩子目前暂时没有沉迷网络。





茶缘十三钗


其实这个情况大多数家的孩子都存在。我家孩子也有存在这样的现象,我们大人还对手机上瘾,别说自控力差的孩子了。我家孩子五年级,给他手机是上课的,可是有的时候会自己玩手机,看视频,自己拍视频等。我也很是生气,特别是作业写完后。我就规定她写完作业不能玩手机,睡觉的时候手机交给我。也没有说离不开手机的。


茗青369369


面对疫情,开学时间一再推迟,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下,孩子们在家上网课,进行在线学习,但是有不少孩子借着学习之名,沉迷网络,游戏聊天,干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面对这样的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点寻找突破。

首先让我们分析一下孩子们利用网络不学习而沉迷游戏的原因。大部分沉迷网络的孩子在面对网络时,首先是被网络世界的精彩而吸引,精彩纷呈的内容让人应接不暇,我们大人又何尝不是,刷抖音,一刷一小时过去了,无聊寂寞的心情得到排解,心智尚未健全的孩子们更是一样,一旦接触就很不容易放下。再一个,就是孩子对学习的认识程度不够,自主管理能力差,在家上网课期间不能进行良好的自我管理,毕竟是孩子么,要不然为什么要专门去学校学习呢,家里缺失的就是学校的监督和管理,以及学习的大环境大氛围,第三,孩子通过网络聊天是不是为了寻找一种认同感,或者说同龄人之间的交流话题呢?

可能沉迷网络的孩子各有各的不同,但总体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学习能力不足,自控力差

分析了孩子沉迷网络的原因之后,我们做家长的才可能对症下药,帮助孩子使用好在线学习的平台。

一、以身作则,家长首先要合理使用手机和电视等电子娱乐设备。特别是疫情期间,在家陪伴孩子,呆的时间越久,彼此的摩擦和矛盾可能就越多,更要注意正确的师范效应。试想一下,你是孩子,在家里做作业学习的时候,家长躺在沙发上玩手机,刷视频,是什么样的感觉。所以 ,首先我们尽量做到不要在孩子面前玩手机,如果有时间,陪孩子一起看书,或者做自己的相关工作,以身作则,树立学习榜样。因为这个时候,孩子身边的人只有家长。

二、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习时间,制定学习计划,监督完成学习内容。长时间在家学习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学习氛围,缺少学习的监督和管理。家长这个时候的角色就是多元化的,在扮演完厨子、网管之后就要担当起老师的部分作用。根据学校或者教育部门在线学习的要求和安排,帮助和引导孩子制定学习时间计划,严格监督按照每天的计划表进行学习,在家学习,是需要一点仪式感,比如穿校服,按时上下课等。对于没有时间要求的网络在线录制课程,可以制定时间规划,列出课表学习。没有习惯,养成习惯,没有要求,强制要求。把学习时间和娱乐时间严格划分,学习时充分利用手机电脑等网络平台,不学习时加强管控。

三、正确引导,培养兴趣,树立学习信心。孩子沉迷网络,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在其他事情上找不到认同感和归属感。这个时候我们家长能做的就是陪伴孩子一起,丰富孩子的业余生活。走进内心世界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唯有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对于我们的孩子也一样,日常的沟通和聊天,一起动手的一顿大餐,都是最好的陪伴和走进孩子内心的机会。学习信心的建立需要一个过程,多鼓励,多引导孩子合理使用网络,需要家长的付出是长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是可以在高质量的陪伴和兴趣引导中逐渐建立起来的。

写在最后:孩子沉迷网络并不可怕,我们做家长的既不能一刀切,堵死网络渠道,又不能放任不管。发现问题,积极引导,加强沟通,帮助合理安排,高质量的陪伴都是切实可行的手段。


创想小镇


古代的父母为什么敢打骂孩子?

我们都知道有句古话叫做“棍棒底下出孝子”,另外还有句话叫做“不打不成器”,这两句话反应了古代时期,中国的家庭教育模式,用一个字概括,就是 “严”。

除了部分的书香门第会把家教的细节分解给孩子听,比如你做了什么事情,会遭到如何的惩罚。大部分挣扎在温饱线的家庭里,父母会把打骂当成一种约定俗成的教育手段。

一方面生存何其困难,已经没有余力理解孩子的感受,更多的是考虑家庭的生存;

另一方面,集体意识中传递了“孩子犯错,家长理应家法处置”这样的信息,所以父母打起孩子来,毫不手软,旁人也无可厚非。

再看孩子的反应,当一种家庭规则在社会上广泛流行,并得到千家万户的认同和拥护,那么作为孩子,也会在潜移默化中接纳这样的规则,甚至在一些电视剧里看到,有些孩子在偷了隔壁家的鸡蛋时,回到家会主动伸出手,等着父母鞭打。

那种主动,不是他们皮厚,而是他们习惯了,而且别人家孩子也一样。

也因此,即使父母打得厉害,这些都不会给孩子留下所谓的创伤。

2

现代父母为什么束手束脚?

很多人说八零后是苦逼的一代,不仅毕业不分配工作和房子了,在养育孩子上面,也与60后和70后有很大区别,那几个年代的人体内保留着父母留下的“惩罚余温”,加上社会还未进入到信息时代,孩子们不知道什么是青春期,什么是叛逆,所以,父母在家里仍旧占据着顶天立地的主导地位。

然而,当八零后做了父母以后,一切都变了,孩子们过上了“一机在手,世界尽在掌握”的生活,父母再也不能“一言堂”,如果父母不多加学习,就会被孩子甩在身后。

因此,父母的说教变得苍白,父母的形象也不再那么顶天立地。

有人说,这还不都是乔布斯害的?如果没有智能手机,不进入全民网络时代,教育孩子就不会那么难了。

说的也对,但不全对。优势和弊端从来都如硬币的脸面,是共生的。

在这个看起来很难的时代里,其实对父母影响最大的,还是 集体意识。 尤其是集体意识中,从“过去的孩子可以打”,到现在“我坚决不能动孩子一根毫毛”。

当父母们吸收了这部分的意识,并理解为:孩子只能温柔对待,只能保护在温室里,不能接受任何的风吹雨打。那么当你的孩子哪天不幸被你动了一根手指,他真的很容易记恨,甚至叛逆的机会会更大。

不是你的孩子性格不好,而仅仅是你内在对“打骂孩子”这件事情存在着恐惧,而当你恐惧的能量传递到孩子那里,他就会实现你的恐惧,让你验证自己的那个“相信”:打骂一定会留下创伤,打骂一定会引发孩子的叛逆。

另外, 当你因着这份恐惧而对孩子言听计从,就等于你把家长的地位让给了孩子,从家庭整个系统来讲,你们的能量会错位,孩子承担了他能力所不能及的地位和角色,对他的成长是很不利的。

看看社会上很多败家子弟就是被父母一再忍让和保护,才迷失了方向。

3

因地制宜制定规则,温柔坚定决不妥协

我经常提到,父母不要掌握那么多知识,而是要稳住自己的能量, 我们是靠心力在陪伴孩子,而不是靠技巧。

那么具体怎么操作,可以体现出自己的能量是稳定的呢?

首先,不过度被集体意识干预。

所谓的集体意识,就是过去的“男尊女卑”,比如前文提到的“棍棒底下出孝子”。而最近一段时间,由于寒假大幅延长,网络里出现了很多焦虑父母的声音和段子,有抱怨网课麻烦的,有抱怨孩子玩手机不可控的,这些都代表着集体意识的一部分,但是,随着点击率和转发量的提高,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并对号入座。

于是,他们就成功的被“集体意识”洗脑了:认为寒假延长是痛苦的根源。当形成了这个认知,大家的行为和情绪会产生配合,自动去制造以及扮演痛苦的角色。

听起来是非常恐怖的,但的确如此。那么如何不被集体意识影响呢?

其实很简单,就是 多向内看,少向外看。

所谓的向内看,是多看自己家庭和孩子的资源,比如这段时间家庭里合作得好的地方,孩子可圈可点的行为,去放大他们,你的情绪就会放松。而不是活在网络八卦里,去看人家家的鸡飞狗跳,来影响自己家的团结和谐。

事实上,除了必要的学习和静修,在这段特殊的时期里,能做到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状态是最有利的。

第二,制定适合孩子的规则,不随意妥协。

除了两耳不闻窗外事,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父母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和能力安排他们的作息和学习,并且要附加清晰的惩罚制度。

所谓的惩罚,不是情绪的宣泄,是破坏规则的必要警告。(如果说打骂有害处,一定是有的。比如当众打骂,又比如父母突然暴跳如雷,在没有提前告知的情况下,突然对孩子施暴,这是暴力,不是合理范围的警告了。)

比如全家规定在限定时间内用餐,不吃就体验自然后果,等到下一餐再吃。又比如没有完成当日作业,就失去了娱乐游戏的时间。还比如赖床,网课老师开始半小时了,孩子无动于衷,如果父母提前一天就提示过孩子赖床的后果,那就要坚定的执行。

重要的是,但凡父母执行了某项惩罚制度,就要杜绝后悔和自责,也不要质疑自己的方法是否正确。

你要相信,你是孩子的养育者,就是最佳的规则执行者,没有谁比你更有权力。

所以,纵观现在的环境里充满了焦虑的气息,但 任何事情都是有利有弊的。

当很多人看起来非常煎熬的时候,却有很多父母在利用这个漫长的假期,给亲子关系加分,给孩子的行为习惯加码。

如果你也能做到如此从容,不去管他人发生了什么,一心照顾好自己的小家,并把孩子当成你提升父母能力的推手,那么不仅孩子会更好,你未来的情绪掌控能力也会更好。





动漫小白工作室


我家孩子还没有上学 [笑哭][笑哭]


Daijing224


其实已经开学了,只不过是换了一种上课方式,我们学校的老师都挺辛苦,挺负责,一直在给我们上课。可能我们只需要上90分钟的课,老师们就要花几天时间去准备,这背后的艰辛可想而知,所以还是需要我们去认真学习。对于网瘾这件事儿,我觉得还得靠自己自觉,这是一种自律。现在是防疫的关键阶段,我们积极听从学校的安排,为开学做准备。


分手的感觉BB


以前从来不玩手机,现在上网课,需要用到手机,感觉越来越上瘾了。

1.刚开始还好好听网课,后来在群里打过卡,都开始偷偷玩手机。最近发现现在说的都是游戏里的人物。

2.以前写作业都很快,现在都是各种借口(作业多没有写完),多玩会手机。

赶快开学吧,开学第一件事就是借手机。


美人鱼日记


小孩子都是这样子,虽然我也不大,我认为网瘾的话也是分情况的,不能一摸手机做任何事属于这个,我们也要分情况,玩游戏一直虚度或者是过度,这个才能叫做网瘾,说要分情况而看不能所有的跟一些一玩游戏就哎呀,玩一会儿了,就网瘾什么的,我认为这些应该把情况说一下,玩多久才算是网瘾,才算是染上网瘾,不能一说玩游戏呀,家长可能就说,唉,整天上网有网什么的这些

所以作为家长还是要适当的看这个问题,要劳逸结合,游戏可以玩,但你要跟他规定一个时间,在哪个时间段玩玩多久?这个都是需要家长们来,自己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不能孩子一玩游戏就是网瘾啊什么的,做一个孩子特别深,有感触[捂脸][捂脸][捂脸]





绅绅


我家孩子,中等成绩,但是学习态度端正,我觉得在家里,也按时间来,该上课上课,下课下课!就是有点点马虎!总而言之,我还是挺放心的!我早上上班走了,不用操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