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商、儒将、儒生三者之间有什么区别?

朱八戒CC


何为儒商?比如本世纪涌现的许许多多优秀华人企业家,他们的人生经历、财富故事都体现了一种忠、义、仁、勇的优秀品质,他们视包容、开拓、拼搏、诚信和博爱为商道的法宝,走遍世界无阻挡。亚洲“四小龙”的崛起,就是得益于儒学的影响。



何为儒将?比如《水浒传》中描写的以宋江为代表的英雄好汉,就是因为他们身体里有着根深蒂固的“忠”的本质,其言行有着一种正义无畏、仗义疏财、济困扶危、排难解纷的“义”的特征,他们视“忠义”为兵法之法宝,打遍天下无敌手。

何为儒生?遵从儒家学说的读书人就是儒生,比如孔子的弟子们都是儒生,有很多能干的,道德也很高的人,他们以老师为万世师表,视知行合一为学理之法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求得经世致用的学问。在孔子的眼中,弟子各有所长,如子路果敢决断,子贡心胸开阔通达,冉求多才多艺会交际,后来三人都成为学而优则仕之人,三人都做了官,子路还是冉的上级,子贡就更能干了,能官能商能外交。

儒商、儒将、儒生的共同点,是都以儒学为文化之根,都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无论是为人还是处世,都有着自己的信念与气节,以德行开道,在一定程度上都体现了对儒家提倡的忠、义、仁、勇品质的膜拜与修炼,对中庸之道的认可与尊崇。比如,儒商、儒将、儒生都推崇勇,但勇必须符合“仁、义、礼、智”,面对弱者不“疾贫”,面对强势,明哲保身,正如《论语》所说的:“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儒商、儒将、儒生的不同点,就是他们具体的身份、工种、目标不同,因而所体现的儒家文化的侧重点就不同,这就是名副其实。儒学之学理侧重于学与思,尤以孔子的温良恭俭让五德为榜样。儒商、儒将驰骋于商场、战场,体现的是文韬武略的儒学思想与智慧,儒商之商道侧重于诚信,儒将之兵法侧重于智勇。


风过无痕摄有痕


遍观整部论语,没有一句是提到“商”的。如果硬要说的话,只有那句“富而可求……”稍微和从商沾点边。

孔子明确表示:士农工商,商为最末,商者必重利而轻义,想治国就应该修文德以来之。孟子也说过,商是国家混乱的起点,他认为商人没有创造价值,只会左右腾挪,让国家财富外流。应当“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衣帛食肉……”孔子和孟子有明确的重农抑商的表述。

后人强行附会,硬创造了一个词“儒商”。

站在商人的角度,儒商这个词确实好!

它让商人,在正统文化领域产生了“势能”。

它让商人,在儒家思想为核心理念的官场产生了“势能”。

从此,商人可以走上中央舞台,光明正大的牟利。


美之星暖通


这三者之间,“儒生”的范围最大,它可以包括“儒将”和“儒商”,经商的儒生叫做“儒商”,领兵的儒生称为“儒将”,但他们都出自儒家,是儒家的学生,所以都可以称为“儒生”,“儒”是指他们接受儒家的教化,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三观,这个是根本。

至于农、工、商、学、兵等,只是他们所从事的职业,在从事职业的过程中,他们展现出来的是儒家的修养,倡导的是儒家的理念,践行的是儒家的宗旨,所以职业只是他们实现儒家三观的手段和方式。

儒生

儒家对“儒生”最详细的诠释,在《礼记.儒行》篇中,鲁哀公曾经向孔子请教过“儒行”,孔子当时将儒家的行为规范,总括为容貌、备预、近人、特立、刚毅、自立、仕、忧思、宽裕、举贤援能、任举、特立独行、规为、交友、尊让等十五个方面,一一给予了详细的陈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搜索查阅一下。

总之,儒家的核心理念,是推己及人,即从自身做起,先完善自己,然后再慢慢的去影响周边,如果曾子在《论语》中提到的“忠恕之道”,还有他在《大学》开篇提到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都是这个核心理念的具体体现,无论何时何地,这都不失为一个完美的方法。

儒商与儒将

将儒家修养用之于商道,就成了“儒商”,比如我们在一些商人的办公室,经常见到墙上挂着“端木遗风”四个字,这就说明此人很可能秉承的是儒家的经商原则,“端木”指的是孔子的学生子贡,子贡姓端木,名赐,端木赐在孔子的学生中,是生意做的最好的,司马迁著《史记》时,将子贡的事迹写入了“货殖列传”之中。

所谓的“端木遗风”,指的就是子贡的经商原则,具体讲就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直到今天,这都是一个最为稳妥的经商之道,曾子在《大学》中提出了“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的原则,意思就是说,如果经商不走正道,不管你通过歪门邪道得到多少利润,那么结果必然是,你是怎么得到的,也会怎么失去它。

佛家有句话叫“因地不真,果遭迂回。”讲的也是这个道理,天下的万事万物,道理都是相通的,“儒将”也不例外,如果没有仁爱之心,滥杀无辜,那也必然会激起群愤,最终给自己带来灾难,所以《孙子兵法.谋攻》中也提出了“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的观点,这同样是儒家推己及人理念的体现。

总之

不管是“儒生”也好,还是“儒商”、“儒将”也罢,都不外乎一个“儒”字,有了“儒”的修养,就等于已经占据了不败之地,一旦建立了这个做人的根本,无论用它来做什么,都会把一个局面向好的方向推动,使它最终走向良性运转。


澡雪堂主谈国学


儒商者,从事商业贸易买卖而比较儒雅也,其多书卷气而少市侩气。儒将者,比较文雅,不粗鲁,也没火爆脾气,从武者也。儒生专指读书人。


李子正传


儒商~有道德感:不从事转基因,有毒有害食品的生产销售,不从事豆腐渣工程建设,不从事产业化的医疗教育事业,不从事二桶油电老虎等垄断行业。

儒将~珍惜与爱护每个的士兵生命,官兵平等没军阀脾气。

儒生~手无搏鸡之力,但会撩妹会写几句歪诗!


用户奇楠之约


儒商,即为“儒”与“商”的结合体,既有儒者的道德和才智,又有商人的财富与成功,是儒者的楷模,商界的精英。一般认为,儒商应有如下特征:注重个人修养;诚信经营;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注重合作;具有较强责任感。 儒商有超功利的最终目标,有对社会发展的崇高责任感,有救世济民的远大抱负和忧患意识,追求达则兼善天下。古有陶朱、子贡、白圭等一代儒商,后有徽商、晋商、淮商、闽商、郴商等儒商商帮,现今也涌现出““立己立人,达己达人”的荣氏家族、邵逸夫、霍英东等具有新时期儒商精神的现代儒商。

儒将,指既有胆量又有谋略,文才与武功同时具备的儒家大将,常用来比喻文才和武功都很出众的儒门将帅。如:诸葛亮、李靖、岳飞、袁崇焕、曾国藩、左宗棠、吴起、辛弃疾等。

儒生,一般中了秀才以上的人可称儒生。中了秀才可称小儒生,中了举人可称(中)儒生,中了进士可称大儒生。

这三者的共同点是具有一定的信仰和远大抱负,有一定的文化沉淀。儒生是文化领域里的大拿,专家,儒将要文才武略具备,不单单在文化领域里有一定的研究,而是把所学的应用于战争战场。儒商,是将自己的文化素质运用于商场,而不单单是利益至上。


风韵的书屋


儒,指代读书人,或指学问渊博的读书人。这些人,选择了经商的职业,可称他们为儒商。选择了投筆从戎的当兵职业,并利用所学知识,;逐级提升,或立有军功,位至将军,文武双金,可称为儒将。或者从专门军事学校毕业投军,位至将军者,亦可称之儒将。而儒生,指那些,谈书人,有学问的人,从事教书,著书等文化活动的人为儒生。或指正在求学的人。

这三种人共同特点是,都具备了丰富的知识学问。他们的区别仅职业不同,经济,政治,地位不同罢了。顺便说一点,在封建社会里,经商,教书,这是读书人的末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学而优则士才是读书人的追求。而今天,不少人以考上公务员能为人民服务为荣。


老钓叟74730334


人们为了标榜自己智商高,有水平,有学问,使劲冠上去的!儒商是指有水平、有学问的商人。儒将是指有水平、有学问的将军。儒生是指有水平、有学问的读书人。是三个不同类型的人。


梦中想着你211620873


搞商业贸易,

有知识文化的军官将军,

读孔孟朱子书的学生,,,,,,


用户3242395133159品


不懂,真得不懂!请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