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习成绩还可以,但在家的生活习惯很差,该怎么办?

Heqingqing


孩子的生活习惯的表现有很多种,由于问题指的也不明确,我也只能以定规矩的来回答。规矩对孩子的成长不光起到约束作用还能改善和孩子的亲子关系。

1.孩子的付出,要让孩子明白自己是家里的一份子,家庭大扫除时也需要孩子出一份力。

2.让孩子懂得感恩,家庭成员对于家的贡献都是一种爱的付出,要让孩子体会到这到这份爱。

3.关爱他人,在懂得感恩基础上逐渐引导孩子去关爱给予他爱的人,家长需要适当示弱,把一些主动权交给孩子。

4.家庭责任的重要,前面我们说了每个家庭成员都是家的一份子,每个人也都有着自己的家庭责任,爸爸妈妈的家庭责任是什么要告知孩子,同时也要告诉孩子的家庭责任是什么。(如果题主告诉孩子家庭责任是学习,那他就是只重视学习而忽略其他。)

家长的终极目标就是帮助孩子做好离开家的准备。有规矩的生活能帮助孩子更好地进入现实社会。


与玩亲子


既问成长,更问亲情

今天和一位朋友聊天,也许是年龄相仿,大家面临的问题也大体相仿,工作和生活谈的差不多了,话题自然也就转到了亲子关系。

在我各种吐槽后,朋友只淡淡地说了一句“既问成长、更问亲情”。在车上我们也进行了一些辩论,我还认为北京和银川有很大的不同,还说他西部不知北京的累。

朋友把我送回酒店,和代驾回家去了,喝了酒的我也倒头就睡。半夜里被渴醒后,我一边在回忆酒桌上发生的一切,一边打开手机和电脑看有没有遗漏什么重要的事,特别是妻子有没有查岗之类的事。没想到一条提问“孩子学习成绩还可以,但在家的生活习惯很差,该怎么办?”让我想起了和朋友的谈话,心中也有一些半清醒后的感悟。

遥想我等当年,物质生活条件还很困难,放学后的第一件事是去放羊,身体瘦弱的自己常常会因为放牧场地的选择而被几头公羊拖着到处乱跑,心里痛恨死了它们,但当年关它们被售卖或宰杀时,自己却和它们抱在一起哭的稀里哗啦,心里的各种不快都荡然无存。我和羊之间有的是什么?难道自己不知道会有这一天吗?真的难舍难分吗?其实这之间只有一种东西存在,那就是感情。

如果我对任何一位父母说,他(她)的亲子关系还不如人与羊的关系时,肯定会被所有的父母痛打一顿。但事实又是如何呢,每个人自己心中都有一杆称。

历史的车轮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向前发展的,我们的父辈经常会说一句“我们在你们这个年龄……”,若干年后,我们也许会同样面对自己的孩子发出这样的感慨,特别是5G即将来临的今天,社会的发展是我们每个人都完全无法想像的。我们为什么要要求孩子像我们当年那样成长呢。与其每天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如多用心去关心一下孩子的生活习惯,多关注一下自己和孩子、孩子与长辈之间的关系,当然也要反思一下自己的各种习惯和关系,蹲下来和孩子一起成长,不要去怨天尤人,也不要去一味地责怪孩子或自己的长辈,没有一个人可以代替您生活每一天,哪怕是每一秒。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身上的每一优点和每一个缺点都是家庭、社会和学校,特别是父母造成的。于是乎,我又想起了朋友的那句话:“既问成长、更问亲情”。在孩子的培养过程中既要用自己的良好习惯和健康的心智来影响和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进而稳步提升成绩,也要注重亲情的培育,让孩子身心健康地愉快成长。

我不是育儿专家,也经常会遇到这样那样无法解决的育儿问题,常常会莫名其妙地给孩子发脾气,与妻子就孩子的某些方面发生矛盾,但今天我的确非常赞同朋友的话,明天我会当面向他致谢,会向他的孩子表示祝贺,祝福他有一个比我儿子更好的家长。


听书读书共分享


孩子们还小,生活经历很少。没有生活的经验。对生活习惯没有那种养成的意识。作为家长,我们首先要与孩子沟通,除了学习,我们平常生活中也要养成什么样的好习惯。首先我们作为家长要懂得一个道理:就是习惯的养成,刚开始是被逼的,被逼过无数次之后就成了习惯。但是有时候家长让孩子这样做了,可是下次又忘记了。比如写完作业,让孩子把书桌收拾整齐,可能下一次没叮嘱的话又忘记了。在孩子看来,家人让他收拾桌子也是被逼的。所以我们作为家长的要在不停地叮嘱,重复几次之后孩子就记得了,也就养成了收拾桌子的习惯。就像上课一样,老师讲完了一节内容总结方法,要几个学生重复说几遍,才深印在孩子们的脑海里一样。所以要让孩子养成生活的好习惯,还是要我们家长监督提醒的。


村六六


比起学习成绩,其实我更注重孩子的生活习惯培养。


但现实情况很多父母有不同看法,总觉得学习成绩好就能遮掩一切。所以常常会看到“高分低能儿”、“啃老族”、“巨婴”等令人咂舌的新闻,其中印象最深刻新闻的要数“海归花220万留学归来却要奶奶喂饭。”


学习成绩可以靠自身的聪明还用金钱来助力获得;但是生活习惯的培养离不开父母家人从小的教导和潜移默化影响。


所以,要想孩子独立,而不是温室中的花朵,还是离不开家庭的管教。


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3点出发:

1.父母端正对孩子的培养态度,着眼根本:生活习惯就好比大厦的基石,只有基础牢固,成绩才能锦上添花,否则成绩再好,也无法支撑起未来。

2.父母检视日常自身的生活习惯,评估是否对孩子过于纵容:可能父母生活习惯很好,只是没有对孩子要求,这种情况就要及时调整。

3.让孩子自己动手、适时鼓励:让孩子自己动手,从小事做起,及时给予鼓励。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要想孩子成长成为什么样的人,那就要父母从自身做起。


梅见雪


在孩子的教育培养中,父母的言谈举止、行为规范以及修养品质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甚至是影响一生的性格与气质

我们常挂在嘴上说:孩子的脾气像他爸爸或者妈妈!其实这不只是基因的遗传,更多的还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谈举止、行为规范和爱好习惯及气质等直接影响孩子的修养品质!

好的生活习惯、耐性、毅力和兴趣爱好,是未来影响孩子成长的重要基础,而家长的“好习惯、毅力和爱好”将直接影响和熏陶孩子。从不看书的家长是没有资格说教孩子为什么不看书的,整天打麻将的家长也同样没有资格说教孩子为什么不好好学习写作业!

所以,教育孩子,家长应当以身作则!如果想让孩子的生活习惯变好,我觉得家长应该做好带头作用!


远大小状元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2430c00001be0212418f3\

北漂薇姐的生活日记


大家好,我是周教练。

我既是一名教练,也是一名老师。在接触过无数个家长之后,发现了很多家长有着同样一个问题就是:孩子学习成绩中等,但是就是行为习惯不好!所以才想着把孩子送到私立学校来。

在究其原因的时候,很多家长就会说:孩子在学校的时候因为有老师管教,所以行为习惯都有所纠正,但是一回到家里就原形毕露。有些家长把责任归为两类:一种是学校班级学生太多,尤其是公立学校,6/70个孩子在一起老师根本就目不暇接,根本就没有那么多时间管孩子,一种是由于自己文化低不知道怎么去管教孩子!

在这里,周教练想纠正一下这些家长的观点(不代表所有家长)。同时也提出一些小小的建议给家长,仅供参考。

孩子在小学阶段其实就是一个小型的叛逆期,就如同一颗小树苗,这个时候学习基础打好就行,其他的时候全部是在“修剪枝叶”,把孩子“扶正”。大家都知道小树苗的生长环境很重要:阳光、空气、水、营养等。树苗会根据这些条件进行选择,孩子也是一样,只是孩子会有意识去选择、去模仿。所以,很多家长错认为把孩子交到学校就能够完全纠正孩子错误的习惯,这个想法是错误的。如果在幼苗的时候不扶正,等到树长大了,您觉得还有能力去改变吗?

是的,学校老师是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孩子,但是光靠学校并不能达到完全的效果,孩子的行为习惯很多是从家长身上学来的,孩子天生就会模仿,尤其是父母;而且孩子还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在家里家长的行为就成了孩子的“榜样”;还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外界的环境。因此,父母在教训孩子不好的行为习惯的时候不妨想想您是不是也是这样的?

当然,有些父母实在是没办法,采用了常规的“打骂教育”,这样有可能适得其反,如果到了中学阶段孩子到了青春期,那可能引发极端的效果!

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这句话一点都不假。当然有,那有可能是假象!

所以,各位父母清醒一点,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没有文化不要紧,重要的是您的行为习惯是否正确,您的教育方式是否正确?这才是家庭教育的重点!

以上谨代表个人见解,欢迎各位指点!谢谢鉴赏!


love游泳的鱼


孩子学习成绩还可以,但在家的生活习惯很差怎么办?

在学校好好学习成绩不错,说明他并不是一个懒惰的人,而且做事足够专注,这些都能够通过成绩反映出来。

然而到了家里,却没有一个好的生活习惯,因此孩子可能是价值观出了一些问题。

他觉得自己只要拿一个好的成绩,在家里就可以做自己任何想做的事,父母管不着我。

每一个家长都望子成龙,自己的孩子那么优秀,也不忍心再叫他做事,久而久之,孩子便不会再做家务了。


所以,家长必须给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 你要让孩子知道,成绩好代表了内在修养,而生活习惯好,那便是外在修养,内外兼修才能使一个人富有吸引力。

个人经历

我一个高中同学,他在班里的成绩很好,但是他的生活习惯极差,一个月不洗澡,也不洗头 ,每隔一段时间,他就会拿一个垃圾袋,套在手上,站在垃圾桶旁边,使劲的挠。那头皮屑掉落,就像下雪一样,他好像也不在意别人的看法,我们也不好多说。

对于这样的人,他虽然成绩很好,但是日常生活中,没几个人愿意跟他接触,因为你还没走近他,就已经闻到了一股怪味。

我们不喜欢吃过大蒜的人,同样的,那些生活习惯很差,不打理自己、打理房间的人,一样让人难以忍受。

美国人的家庭教育观

如今的孩子过于娇惯,父母总想总揽全部事务,以至于孩子很小就养成了邋遢的习惯。

像美国这样发达的国家,孩子在3、4岁的时候,父母就强烈要求他们,必须自己打扫玩具、整理房间。



这并不是说明父母不爱孩子,而是父母希望孩子能够更快的独立。中国式家庭教育观,使得孩子生活不能自理,成为一个脑子好使,行动力很差的懒人。

结语:

在人与人互不相识的时候,最先看到的就是一个人的外表,以及他的生活习惯,连这种最基本的事情都做不好,凭什么要求别人关注你的内在呢?


你的孩子有没有从小,就让他自己打扫内务呢?


菜鸟微成长


很高兴来回答这个问题。

我又三个孩子,大的四年级,老二三年级,小的三年级。给他们养成一个好习惯太难了😂就养成起床整理床铺这一个习惯,我用了一个学期的时间,前期每天都要告诉她们起床把床铺整理好了,到了中期偶尔提醒几次,一个学期下来习惯终于养成了😂😂平时在家我也会让他们和我一起来干家务,虽然干不好,可要让她们有这种干家务的意识,让他们知道家里的家务活不止是妈妈一个人的,他们也是家里的一份子也要参与进来,我们家一日三餐的洗碗工作我都做了排班表,一个人负责刷碗,其它两个人一个人收拾桌子,一个人扫地搬凳子。时间久了吃过饭后都很自觉的去干自己的活了。

孩子还是要从小锻炼做些家务,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小的时候我们可以给他们帮忙,可总有一天还是要离开我们独自生活的,好习惯的养成对她以后无论上大学还是工作,都是有益无害的。所以不要心疼孩子,也不要责怪孩子干的不好,时间久了一切都会养成的。

最后附上一张我们家的值日生表☺☺


师师生活录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弄清楚的是:学习好的目的是什么?

在大多数人眼里,让孩子好好学习,是为了将来能有更好的生活。所以说,好的生活是根本,学习只是途径。好的生活,最直接的关联是有一个好的生活习惯。如果平时生活自理能力很差,把孩子养成了“巨婴”,根本的东西没把握住,学习再好,未来也难有令人满意的生活。

因此,任何时候,相比于学习,我们更应重视的是孩子的品格教育和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孩子是否能学习好,关键因素在孩子。而良好品格和习惯的养成,很多时候来自于父母!

前些天看过一了篇医生写的文章,其中有这样一个桥段: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到医院看病时,一直满嘴脏话骂人,还脚踢手扇医生。

这个医生忍无可忍,冲其大吼:你再敢骂人打人,看我不用大耳刮子抽你!

当时孩子的父母就不愿意了,说:他还是个孩子,你和他计较什么?

愤怒的医生转身冲家长吼道:闭嘴!别人的孩子是孩子,你们这个还好意思说是孩子吗?你们做家长的是怎么管教的?医生的狂怒,最终镇住了家长和熊孩子!

这则故事让我想起网络上报道的12岁少年持刀砍死母亲,留学青年学成后与父母绝交,孩子不孝弃养父母,以及无良少年校园霸凌等诸多新闻。

是呀,好孩子都是相似的,而不肖之子各有各的不肖。背后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和反省。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一个家庭的家风,承载着过去,陈列着现在,昭示着未来!

有句老话:子不教,父之过。面对孩子们的种种不堪,不知做父母的有没有想过,原因是不是出在自己身上?

他的懦弱可能来自于你的蛮横,他的任性可能来自于你的溺爱,他的叛逆可能来自于你的包办,他的野蛮可能来自于你的放纵,他的冷血可能来自于你的自私……

我们要看到,孩子是孩子不假,但他首先是一个人!

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他成长为自尊自强自爱的人,需要做家长的关心关爱、悉心教导以及发自内心的尊重和理解。

试问,我们都真正做到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