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虛弱,想補卻補不進去,搞懂這些,輕鬆強健體能

虛不受補意思是身體狀態不好,導致無法食用營養或藥效太高的食物或藥品。也指一些腸胃功能不佳,消化吸收狀況很差,甚至溼熱很重,舌苔厚膩,平時吃飯都覺得不太消化的人。


身體虛弱,想補卻補不進去,搞懂這些,輕鬆強健體能


這句俗話包含著幾層意思:

第一,一個身體十分虛弱的人,要想一下子變得十分強壯,一口吃成一個胖子,往往是事與願違的。藥力太猛的補劑,對這類人並不合適。這類人需要一步一步的來,補品服用後要經消化吸收才能起作用。

第二,一些腸胃功能不佳,消化吸收狀況很差,甚至溼熱很重,舌苔厚膩,平時吃飯都覺得不太消化的人,再服用滋補品,症狀必然加重。對這些人,醫生往往要給開路藥,使其腸胃中的溼熱得以清除,腸胃功能恢復,舌苔乾淨,吃東西不覺得脹滿,方能進食補品。

第三,對一些新近患病的人,首先要將疾病徹底治癒。如病人患有感冒、咳嗽、咯痰,則應先將感冒咳嗽治癒,所謂“祛邪務盡”,方能進補。否則,就像“關門留寇”般,不但補藥吃進去令人難受,感冒咳嗽還會粘膩難愈。

形成的原因:

脾胃虛弱是導致“虛不受補”的主要原因。由於胃的消化與脾的運化功能差,而補品又多為滋膩之品,所以在服用後,不但不能被很好地消化吸收,反而增加了胃腸負擔,出現消化不良等症狀。

治療雖雲“虛則補之”,但溫熱藥均不能接受,藥性略溫,即感“上火”而出現熱象,此熱藥重傷其陰之故。

如虛不受補之體,又患虛性腎病,則桂附等溫熱藥不用或用少量,只可用平補、清補之品,如生地、天冬、麥冬、石斛等,緩緩調補之。又患脾胃病虛不受補之體,如人參、黨參均不可用,經濟條件好者用西洋參,條件差者可用太子參;白朮較燥,可用焦白朮;扁豆健脾,嫌其空氣,改用扁豆花,其他亦多用花,如佛手花、厚朴花、玫瑰花等


身體虛弱,想補卻補不進去,搞懂這些,輕鬆強健體能


治慢性病用藥之量宜輕,服藥見效後,逐漸加大藥量,治療虛不受補之人,當如此。

為什麼會出現“虛不受補”?在說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了解一下陰陽氣血的關係。

陰陽的關係,是一種互相制約、互相依賴的關係。稍微具體點來說,就如同一個圓裡面的兩部分,哪一方面少點,另外一方面就會相對多些。而陰陽也不是靜止不動的,而是運行不息的,陰陽的運動,是以升降、出入為主。

氣血的關係和陰陽基本相似,不過,較之於陰陽的抽象,氣血就稍微形象一些了。“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就是它們之間關係最好的寫照。也可以說,氣血是在陰陽關係上的一個昇華,繼承於陰陽,又有了自己的特點。

而我們常說的“進補”,一般都是指氣血兩個方面,養生實踐裡,一般也只對氣血的不足加以調理。而氣血的關係,最重要的就是“升降”這個方面。我們常說的“清陽上升、濁陰下降”、“清氣不升、濁氣不降”,其實都是一種氣血的升降關係。關聯到臟腑,更主要的就是脾胃的升降樞轉問題,脾氣主升、胃氣主降,這個關係和進補是最密切的。


身體虛弱,想補卻補不進去,搞懂這些,輕鬆強健體能


我們現在可以說說,為什麼會有“虛不受補”的情況了。

通常,我們說到的“虛不受補”,是指身體確實有陰陽氣血的不足,可是在進補的時候,不但不足的地方沒有補充起來,卻出現相反的異常。明明陰虛,進補滋陰卻又拉肚子,明明陽氣不足,溫陽補氣卻又上火什麼的,這些都可以說是虛不受補的問題。

其實,這些都是“升降失調”的問題。我們完全可以說,所謂的“虛不受補”,其實都是“升降失調”,更具體一些,就是脾胃氣機的升降失調。這種情況,不光是“虛不受補”,即使日常飲食,也會有“吃涼的胃脹拉肚子,吃熱的口舌生瘡上火”的問題。

為什麼這麼說呢?舉個例子:胃裡面的“寒”,和進補的“熱”,是兩種相反的氣,當我們覺得有點“陽虛生寒”的時候,試圖進食溫熱來補益。按照脾胃正常的氣機運行,脾氣升而胃氣降,而現在升降失調了,進食的溫熱並不能作用到有寒的地方,形成“寒熱互格”的關係,這就是“虛不受補”最簡單的闡述了。

所以,出現虛不受補的時候,可能就是脾胃氣機升降的問題沒有處理好。從而發生陰陽寒熱格格不入,無法達到陰陽調和的狀態。這就是“虛不受補”發生的機理。

身體虛弱,想補卻補不進去,搞懂這些,輕鬆強健體能


治療的話可以試試醫聖張仲景的一一個傳世名方:

薯蕷丸

薯蕷丸出自《金匱要略·血痺虛勞病脈證治並治》篇,主治“虛勞諸不足,,風氣百疾”,被稱為“補藥之王”,身體越虛的人,用薯蕷丸的補益效果越強。

配方為:生山藥30g,當歸、桂枝、神曲、生地黃、大豆黃卷各10克;炙甘草28g;人參7g;川芎、白芍、白朮、麥冬、杏仁各6g;柴胡、桔梗、茯苓各5g,阿膠7g;乾薑3g,白蘞3g,防風6g,大棗100枚(為膏),這二十一味,研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約6克,一般保健每日空腹服用1次,空腹用黃酒送下,一百丸為一劑,體虛者可早晚各服一丸。

薯蕷(山藥)丸是一個補體虛,防百病的方子。

薯蕷丸陰陽雙補,氣血雙調,這裡面防風祛風,神曲消積食,消熱止煩,大豆黃卷其實就是剛剛發芽的黃豆或黑豆,能補腎清熱、解毒、除溼、通氣血;白芍治癰腫疽瘡、散結氣、止痛除熱;防風山藥補虛祛風治頭眩;桔梗白蘞止驚悸狂癲。藥味較多,就不一一介紹了。

其實把薯蕷丸中的一些藥單獨拿出來,比如地黃、當歸、白芍、川芎就是著名的補血方四物湯,然後這個方子裡還有人參、甘草、茯苓、白朮,組成了補氣神方四君子湯,四物湯加四君子湯就是氣血雙補的聖藥八珍湯。

不僅如此,薯蕷丸還是十全大補湯、炙甘草湯、小柴胡湯等方的合方加減而成,看著藥多,但是每一味都必不可少,不愧為千古名方。

薯蕷丸主“虛勞諸不足”,中醫講“風氣百疾”,體虛的人體內的邪氣就一直不容易散去,而薯蕷丸非常平和地補益身體,吃了以後身體越來越精神,風邪逐漸散去。


身體虛弱,想補卻補不進去,搞懂這些,輕鬆強健體能


如果身體素質非常差,動不動就生病,三天兩頭感冒,不僅腎虛,脾胃也虛,五臟六腑皆虛,這樣的人吃薯蕷丸特別對症,身體特別虛的人,或患重病,身體虛弱,不思飲食的人可以一日吃3顆,慢慢能恢復胃口和體力,而且還能比較耐餓。


分享到:


相關文章: